..续本文上一页,及波罗密,]都要修习圆觉,依此法来[教授菩萨。然既称教授菩萨,则必为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方菩萨要成佛,一定要研究《圆觉经》。[因行之中,无不从此成佛也。十二部经,清净眼目者:谓十二部经,即十二分教。]我们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就是由此而来的。[分虽各有别名,]有各个各个不同的名。[凡属佛说者,皆可以名经也。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俱成十二名,广如大论三十三。]解释一下,所谓三藏十二部经典,长行就是指有的经典是文章一直讲,没有偈颂的,没有几句成一偈的,长行就是长篇大论的文章。重颂就是再一次用偈颂讲,比较容易记忆。并授记,授记就是大乘授记成佛,像《法华经》,到最后佛要入涅槃,都要授记徒弟成佛,摩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孤起就是孤起颂,就是跟长行文无关,跟前面的文章无关,单独起来的一个偈颂。无问而自说,因为境界太高,有的经典,弟子没有能力问,佛就要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事就是佛弟子的因缘。佛的那些圣弟子,譬如十八罗汉,或者是一千二百个大阿罗汉,譬如描写舍利弗、目犍连过去有什么因缘。本生是指佛本人的过去;本事是指佛的弟子,本生指佛本人,这稍微有点差别。十二部经典,有的专门在讲佛的徒弟过去的因缘;本生就是讲佛本身过去的因缘。方广就是大乘经典,“未曾有”就是连接着方广的意思,就是未曾有经也是一样,大乘的经典。论议、俱成十二部,论议,加上弟子们的讨论,俱成十二部。有的是按照文章的体裁,有的是按照事相的分类,总共三藏十二部经,就是十二分类的意思。广如大论三十三,如果你要更加的深刻去了解,那就在《大智度论》里面的第三十三卷,都有谈到十二部经。看过《大智度论》的人,第三十三卷里面,就有讲到十二部,三藏十二部那一些微细的名词。[此经以推穷妄本,照彻觉源,即圆照清净觉相,复本心源,究竟清净。是以理贯群经,]藉着这个道理贯群经。[义无不尽。]道理无不尽,[于此若解,则诸教之眼目彰矣。]“彰”就是明显,这样种种才华的眼目就非常清楚。[初且标能说能护之人竟。
丁二正答所说所护之法
戊一答名字
【“是经]这部经,现在要为这部经典取名字了,这部经典,第一个名字,[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可以这样讲陀罗尼经,[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总共有五个名字,都可以当作经名。我们现在是取第一个名字《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就是将第一跟第二个名字合起来成为这部经典,这本经典的题目,就是由此而来。
[此答名字。经中佛答共有五名:
一、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此以法、义、]经典的道理,[总、]就是陀罗尼。[别为名。]就是大方广圆觉。“别”就是个别;总就是陀罗尼,总一切法,就统统包括在内。[圆觉,是法;]依法修行我们才能证入圆觉。[大方广,是义。]道理,[此法,即是人人本有妙心,生佛同具,]众生跟佛都具足。[依正全该,]依报跟正报都包括在内。[平等一相,寂灭无二,]平等一相,我们若是悟到空相,就能平等一相;无高无下、无男无女、无贫无富,没有国王、乞丐的差别,统统没有。[具足大、方、广三义,即体、相、用也。大者,]就是绝待的大,绝对的。[当体得名常遍为义。]当体就是没有经过比较,当下就完成了圆满,叫做当体,绝待叫做当体。[当体者,称本体而得名,非对小言大之大,]对小讲大的大,这样不叫大;对小来讲大,表示还有比它更大的。譬如一粒米比一支铅笔小,一个茶杯比一支铅笔大;一张椅子又比一个茶杯大;用比较而来的大小不算大。虚空,没有一法,没有一法就不分大跟小,那么它就是最大,绝待的大。我们的心就是要保持这念绝对的心境,无高无下。[若大有对待,岂为至大?亦非先小后大之大,若大有先后,岂为本大?]这不是本来的大。[今以圆觉,体无边涯,绝诸分量,强名曰大也。常遍者:常,则竖穷三际,]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遍,则横该十方。]“该”就是彻的意思,包括,遍十方;“该”就是包括。[方者,法也,]大、方、广,我们现在是讲第二个字,“方”就是法,[从相得名。]从外相得名,[轨生物解,]轨生就是外在的形状,物解就是让你对形状的认识,安上名词。[任持自性。]就是它在某一个时间,它会安住在某一个相里面,还没有破坏以前,它会好好的保守自己原有的状态。譬如杯子,它的轨道就是这样,物解,你就能了解这是杯子,任持自性,它现在还持着自己的杯子的自性,杯子做什么?可以喝茶。[轨生物解者:众生悟入知见,虽因善友开示,然其智解,实从觉性生,如水土润生谷芽等,]发芽。[芽从种生,不从水土。故文云:圆觉流出菩提涅槃,及波罗密,教授菩萨。]可见求圆觉有多么重要!圆觉简单讲,就是一定要离一切相,你才能够圆满觉性。所以,我们的心,二十四个小时都要保持一颗放下的心,放得下,全宇宙世界都是我们的财产;放不下,即使钱放在我们的口袋,照样享受不到!享受就是喜悦,喜悦才是真正的享受,圆觉就是无量的喜,法的快乐,实在是让你无限无边无尽的快乐;但是,这有时候没办法。像我念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室友,毕业于成功中学,睡在我隔壁,我跟他说:我们来学佛,听经闻法。他说:我才不相信有六道轮回!就算相信也没用,我就这样过日子,反正人死后会变成什么也无所谓,变狗变鸡,也没看到,管他那么多!他嘴上说的很洒脱、很自在,事实上看起来很痛苦。他的袜子都不洗,总共买了十二双,男生住宿舍,没办法,男生差不多这样。我这个人很不可思议,我跟女众很没有缘,我从小学一年级读到六年级,没有男女同班。我初中考上台北第一志愿成渊中学,一进去,我们那一班都是男生,没有一个女生。到了高中,你们都知道了,那不用再讲,你几时听过我们学校有女生?有才奇怪!直到念大学,念逢甲大学水利系,全班都是男生,因为将来都是要当工程师的,都是男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到净土专宗研究所,同学统统是男生,所以,我比较不适应女众就是这样。可以说没有什么因缘,我们修行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看法,正确的目标。[任持自性者:一切众生,皆具本觉,虽轮转六道,改头换面,而此觉性,不曾失灭。]但是,我们的本性永远具足。这是大、方的“方”[广者,从用为名,多博为义。广多者,此圆觉性,本有过尘沙之妙用,]尘沙的妙用,这句话就是六祖惠能大师讲的:惠能心中常生智慧,不知和尚叫我作何福田?就是这句话。心中那个智慧如涌泉一直起来,当然他有恒沙的妙用。为什么?见本性的人,当然他所有的用都无碍,所有都自在无碍。[潜兴密应,]“兴”就是起,暗暗的起这个密应,暗暗的作用,“密应”就是暗地里合这个自性。[无有休息,无有穷尽。广博者,此无尽之用,一一同于觉性,无有边际,无有分限。]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起妄想、烦恼,我们内心就想:这不是本性,我们的本性没有烦恼,我们的本性不立一法,一切法不可得。所以,我们今天种种的执着,或者是日常生活中你跟自己过意不去。什么叫做众生?跟自己过意不去的叫做众生。佛不会跟自己过意不去,他通达无碍,怎么会跟自己过意不去?而我们不行,我们样样都有障碍,我们跟自己过不去:我恨你、我打死你、我讨厌你!结果跟自己过不去,自己惩罚自己嘛!所以,对生命不了解,生命对他来讲是一种惩罚,就是这样。每天都让你痛苦无边,我们如果对生命有了脱,哇!这就不得了了,享受人生的美好时光,不必去海边玩冲浪板。美国人很多人喜欢去冲浪,结果得皮肤癌,美国人讲起来很没有福报,他们出生在西方,没有中药。懂得享受的人,福报就到;而我们就是不懂,不懂得享受,整天就是痛苦,享受不到那一分喜悦,我们享受不到。世间的有钱人也是为了快乐,对不对?我们今天求佛法、求真理,也是为了快乐;而他那种快乐是刺激、生灭变化的东西,那没有真正的快乐;我们这种快乐,无论是雨天、晴天,心情都很舒畅,无关于天气好坏。闭眼睛也好,睁眼睛也好,无论看什么都很顺眼,那就是本来的面目。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看每件事都很顺眼。前几天有个小姐来,她也学佛,结果得癌症,子宫癌第几期了。来到这里,跪着就放声大哭,我才刚听闻佛法,才刚要展开我真实的喜悦的生命,生命却已经要结束了!在座诸位!我们还不致于走到得癌这个地步;我并不是讲难听的话,而是说我们还没有到发现生命将尽的时候,菩萨!你就要想:我过去这么计较,为了几块钱,跟人家斤斤计较,值得吗?为了一点小事,恨心、放不下,你看我们值得吗?你冷静想想看。既然如此,为何要等到得了重病,已经绝望了才放得下?何必如此?我们这时候,就能完成我们圆觉的觉性,我们就放下,不要等到得了子宫癌来后悔。还有一个男众来就顶礼,他也要结束他的生命了!也禁不住掉眼泪,因为得爱滋病。我问他:怎么得这种病的?他说:我跟着跑船,生活很无聊,到国外后,一上岸就是喝酒、找女人。在欧洲被感染,不晓得已经是第几期了,我也不会看不起他。在医学上来讲,不清净的男女关系,得淋病、尿道炎的机会是百分之八、九十,得爱滋病只有百分之十。就是不太可能得爱滋病,但是,一旦染上爱滋病,就等于判死刑了。那就很惨了!我告诉他:你要听我的劝告,从今以后,你要断除性行为,不要再害死另外一个女孩子了。千万不可以这样做,你要从现在开始持戒,不要再害另一个女人,无论如何要控制自己。我说:你只能念佛,没办法。佛也没说得爱滋病要念什么咒,我人老了,没办法。佛…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