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P15

  ..续本文上一页死命抓住你,这是溺水者自然反应。所以,先打昏,然后再拉他上岸,真的!你如果有救生的知识,就是这样,接近他时先把他打昏,再救上岸。不然,我告诉你,当他快淹死时,看到什么就紧抓不放,可能连你也得死。比丘戒说:救上岸来,就不要碰到她的身体。[若见若闻,得利益故。化令成佛者:唯依最上乘,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法华经》云:“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 ]同我,就是佛,与佛一样。[皆依无始,清净愿力者:]师父今天也要这种愿,我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跟师父一样,能够了解经典、了解生死的痛苦,师父是凡夫;但是,我们还知道,有一个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要接引我们,希望要将这个法传出去。[遥指多劫,]“遥”就是很远。[初发菩提心时,乘此愿力,所生之处,便不退转。心若疲倦,即忆昔愿力,]我们是发过愿的人,不能退道心。[以自策励,所为不是随情,故云:皆依愿力。又非图报,]也不是希望别人来回报我。[亦非爱见之悲,故言清净。初大悲下化竟。]师父在病苦时,如果爬不起来,我也是说:还是要爬起来!没办法!要当菩萨嘛!

  [癸二大智上求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起增上心就是加强精进力量,叫做增上。[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不要遇到外道,碰到外道你就很惨![及与二乘。]遇到二乘就不发大心。[依愿修行,]依圆觉的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障碍尽,愿就满。[便登解脱]这样就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域”就是领域,进入这个庄严、殊胜微妙的领域。

  [此言不但菩萨利生:依大愿力,即末世修行,一切众生,亦当大愿持心,不堕邪见。于大圆觉,起增上心者:正明大智,上求菩提,对前大悲,下化众生也。因大智故,信知一切众生,自具大圆觉性,本来成佛,]在座诸位,我们大家都是佛,[虽因迷故,觉性不失。]我们的觉性不失。[由此起增上心,即菩提心,有大力用,决定趋向。当发菩萨,清净大愿者:以愿导行,弥纶诸行,]“弥纶”就是充满,“纶”就是众生,就是充满一切很多种种的行。[速至成佛,若无愿力,则多退转。]我们没有愿力就会退转。[应作是言者:即发愿之语也。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本住如来圆觉性中,发心趣向,此则内心既胜,外缘须凑。]“凑”就是集合,一定要有集合这些外缘。[求善知识,莫值外道邪师,及二乘]而不发菩提心的二乘人,[劣器,坏我善根。]我自己修行就好了,我不要度众生,也不用起圆觉心,这样就破坏我们的愿力。我们要发愿,有因缘就劝导左邻右舍、兄弟姐妹进入佛门。[愿得菩萨知识,假彼正知正见,开示无上菩提,正修行路,依愿修行。但依愿力,而自策励,精进修行。愿是总相,能通悲智故。此二段中,皆说愿力,具悲智愿,即菩提心也。

  渐断诸障者:理虽顿悟,事必渐除。]理虽顿悟就是:道理你虽然知道有所悟了;但是,事实上你还是凡夫,“事”就是习气,在事相上的习气,要藉着境界来磨练。譬如讲经来说,这些法师听经听这么多了,不然你请法师上台来讲,有时候他还不能适应,因为没有经过大场面磨练,一样没办法!虽然,我们有心学佛,但是,还是要有种种的逆境磨练我们,要成就,必须流很多泪水,真的!要吃很多苦才有办法![先伏二障,若二障已伏,则能悟入菩萨境界,由三贤而入初地。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则障尽愿满。]障碍若尽,愿就圆满。[烦恼、所知二障,分别、俱生皆尽,成佛之愿,亦得满足,由十地而至等觉也。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者:等觉进证佛果,不隔余位,]因为四十一个阶位就不隔了,直接进入佛的果位,[故云便登。如《楞严经》云:“如来逆流,]注意听!逆流,就是回光返照,修行就是只有这几个字,你要常常回光返照,要正念常现前。你有没有常常观照我们的烦恼?观照我们的清净本性,不要让烦恼产生?无量的恨、计较、执着是不是放下了?我们是不是过着天下太平的盛世的世界呢?圣人就是过这个世界,外面是战争、纷纷扰扰,圣人就过着太平盛世。他本来就没事,有事是你有事,他完全没事,外面动荡不安,他说:啊?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觉际入交就是等觉跟佛的境界,差一点点,[名为等觉。”释云:如来因圆果满,]因地圆满,果也是圆满,[得证涅槃果海,因不舍众生,]一定要慈悲,[倒驾慈航,逆涅槃流而出,入生死海度生。如是等觉菩萨,顺涅槃流,修行而至,觉际入交。菩萨始觉,]才知道[与佛妙觉之际,]之际就是边际。[分剂正齐,]就是平等,分际就是界线,是平等的。[但有逆顺之不同耳。譬如入海采宝,]要来海中采宝,[前商]就是诸佛,诸佛[已得诸宝,逆流而出,]经过如来的指示,顺流而入,[到于海门,后商方以进取,顺流而入,亦到海门。是二船恰齐,但前商船头向外,]一个船是向内,[后商船头向内,为不同耳。]差别在于一个向内,一个向外;一个已经挖到宝要回来了,一个是才刚要来采宝而已。

  [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者:解脱,自在义。即指常寂光土,二死永亡,故曰解脱。清净,无染义。亦指常寂光土,五住究尽,故曰清净。法身所依,故以法殿称之。便登者,不待移时也。]不必经过任何的时间。当下[证大圆觉,妙庄严域者:证者,证入,昔为众生,本具大圆觉性,今依愿修行,而得证入,大圆觉妙庄严域,依自受用土,现微妙庄严,自受用身之所受用耳,故名曰域。域者,疆域,即境界也。初长行竟。

  辛二偈颂(分二)

  壬初标颂二 正颂

  

  壬初标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壬二正颂(科同长行。)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我们为什么不能解脱,就是贪。[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就是摆平自己,爱就是执着,对外境的追求;恨,“憎”包括一切的烦恼。“爱”就是一切的追求,我们的烦恼就是这二种。[及与贪嗔痴,不因差别性,]不会因为有五性差别,[皆得成佛道。】

  初五句颂轮回根本。弥勒汝应当以智知,一切九界众生,不得无余涅槃大解脱者,皆由无始贪欲故,以为轮回根本,所以堕落于生死流转。次四句颂轮回有几种性。长行云:有恶种性、善种性、上善性、弃爱乐(去声)舍,以爱舍爱,还滋爱本。弃爱乐舍,弃爱是指欲界的爱,乐舍,舍去这些欲界的贪嗔痴。以爱舍爱,以色无色界的爱,舍掉欲界的爱,还是爱,还是执着,就是还滋爱本。[若能断憎爱之心,立志勇猛,勤修戒、定、慧,永断贪、嗔、痴,自可不因二障]二种障碍,[而受差别之五性,皆能得成无上菩提之佛道矣。

  【“二障永销灭,]理跟事,[求师得正悟,]讲来讲去,还是一定要师父。[随顺菩萨愿,依止大涅槃。】

  此四句颂修佛菩提,几等差别。长行云: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求师而得最胜知识,正知正见,正悟菩提。依之修习,二障已永销灭,随顺菩萨愿,满足菩提,及大涅槃。此约义略颂也。

  【“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这些文字很简单。

  [此颂回入尘劳,]为什么?[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十方诸菩萨,回入尘劳,]要跟众生打成一片,[教化众生,皆以大悲愿力为主,变化种种形相。或现同类身,或现异类身,皆以妙观察智之力,观机施教,]要观察,你不要一下子就跟他讲得很严,慢慢跟他讲。初学佛,第一天来:师父……我没吃素,可以皈依吗?可以啊!第一天而已,慢慢的他有了认识,先六斋日吃素,慢慢进而吃全素。不可以用激烈的手段,度众生要很有办法,要观机施教。[入于生死。即现在菩萨修行,及末世发菩提心之众生,当依十方菩萨,发大悲愿,]我们一定要发大悲愿,[勤断事理二障,不堕爱见之悲,]爱见之悲就是一种执着的悲心。你还有一个观念:我对你这么好,无所求的悲才没有爱见。爱见之悲就是说我对你慈悲变成有一种执着,这样就错误了,就成障碍了。[障尽愿满,即便归于大圆觉。圆觉称之为归者,以圆觉乃众生本具,昔日虽迷不失,如暂离,今日既证为得,如便归。三深究轮回根本竟。]只要你如如不动。我们这里如果有人得了癌症,回去要赶快拼了,真的!我不骗你,不能再等待了,并不困难。菩萨,师父这样讲,你难道对往生还没有信心吗?一定要决定,深信不疑,我相信,我们讲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一定会很多,屹立不摇,都不要受人影响,清净信,绝对不动摇,一直坚持到死,99.9%能往生,而且我敢跟你盖章保证。你从这一念坚持到底,到死从不改变,老实念佛,莫换题目,没有人能动摇你,绝对要往生极乐世界!师父就是发这种愿,所以,我在念佛都是以二十四个小时为主。我不是说晚上播放录音带,有人来问一个可笑的问题:请问师父,我妈妈年纪很大了,八十几岁,每次念菩萨都少念一个字。我说:她怎么念?他说:都念世音菩萨,世音菩萨。很奇怪,一般不是念[观世音]就是念[观音]没听过这么念的,我说:世音菩萨,这是另一尊菩萨的名字了。他说:师父,要不要紧,当然要紧啦,没有世音菩萨啊!我说:这个老菩萨真奇怪,不去掉中间那个字,反而去掉第一个字。所以,我们有幸听闻佛法,回去要好好听师父的录音带,不要休息,要继续精进,要认真听录音带、看经典。我告诉诸位:要做功德,只要把自己看过的VCD、录音带、DVD再散播出去,就能引他入佛门。有时候用最少的金钱,做最大的功德!

  [己四略分修证之位(分五)

  庚初清净慧启请二 正陈请词三 如来赞许 四 承教静听五 正答…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