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P21

  ..续本文上一页世间的乐,是立竿就见影,意思是说:世间的快乐,只要你快乐,一定会留着后面后遗症的痛苦。佛教的快乐游荡在哪里?游荡在虚空,无影无踪,来无影,去无踪,随时产生智慧,所以,学佛的人,他的心境遨游整个虚空,平等故,平等故。能照所照,同时寂灭,同时寂灭。所以,你听了这个譬喻,要以这只乌龟为前车之鉴,这只乌龟,爱讲话的乌龟!

  [地上菩萨,已证平等真如,以即理之智,]就是说道理当下就是智慧。[还照于理,]道理跟智慧,[理智冥符,]合起来,以如如智如如理。[如珠有光,还照于珠。]就是说珠本身有光,[是以历位常觉,不成障碍;以不生住著心故,照而非照,不住照功,]什么叫做照而非照?能照之心也没有真实之体,因为一切空性故。所以,照也没有那个能照之心;也不住所照的能力,因为本性就具足。所以,[理智一如,]智慧当下就有道理:所有的道理都是产生智慧;所有的智慧都是发挥道理,理跟智是一如,[能所契合。故《唯识见道偈》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所以,唯识学在佛门来讲,是列为很重要的一宗,唯识宗是非常重要的一宗!所以,我们这里开唯识学已经开两次了,开两次了,一次开《唯识简介》,现在要开《唯识读本》,再来还要再开,再来还要开《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八识规矩颂》,因为唯识是太重要了,太重要的经典!因为万法回归到最后,都是一心的问题。《唯识见道偈》这样说:若时于所缘,若时就是如果在一切时,针对所缘之境,智都无所得,连能缘的智慧,连能够攀缘外境的那个智慧,都根本不存在,那个时候就真的,安住在唯识的本性了。离二取,二取就是能取跟所取,叫做二取,离能所对立,那就不存在了。恶,你不要一直说对方是恶;善,你也不要一直说对方是善,善无善性,恶无恶性;大无大性,小无小性;多无多性,一无一性,一多相融。在座诸位!你不相信这个世间没有绝对性吗?你认为多一定比较好吗?不一定比较好。譬如说我们台湾的家庭,就算点亮一屋子的灯,也比不上夜总会里的一盏大灯,夜总会的大灯一开,只要一盏就很亮;当然,有些夜总会会故意把灯光调得很暗。我们全台湾的电灯,全台湾的电灯,包括美国、日本都加起来,千百万个电灯,比不上一颗太阳,比不上一颗太阳。枉费我们开电灯、用发电机发电,发电,结果比不上一颗太阳!所以,一不一定少,无量无边的星球,比一定比一多,一个虚空就包容一切所有的星球,一比较大,不是多比较大,一,那就不得了了!所以,佛教讲的这个一,是很有学问的,当下叫做一;不能形容叫做一;绝对叫做一,拥有一颗清净心就包括一切,一切法门,一切法门。所以,不要以为一很少,也不要认为多就是比较大,一无定性,多也无定性。所以说:一多相逼无碍,这是《华严经》的思想。[智都无所得,则此常觉不住。常觉,即是无分别智;不住,即不取种种戏论相故。]戏论就是凡是于生死无助的,统统名为戏论。所以,在经典里面讲:佛不戏论,佛不戏论。佛不戏论不是说佛不开玩笑,没有,佛也曾经微笑过,佛也曾经微笑过,是不是?佛微笑,开口就说法,佛也是很幽默的一个人,很美好的。所谓不戏论是说没有意义的语言,对生死、对证道、修行了无帮忙的,那个叫做戏论;而不是说开玩笑那个叫做戏论,不是这个意思。[离二取相,]离能取、所取。[即此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寂灭就是涅槃,不生不灭的意思。[智与真如之理,平等平等,俱离能取所取相故。此则念无住相,觉住相无故。]连这个觉都不执着住于觉性,叫做觉无相,无住相。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就像一个人斩断自己的头。[首已断故,]头斩断了。[无能断者。]你斩断了自己的头,就没有人能再断你的头了。是不是这样?[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则以碍心就是说:还没有完全达到最圆满的境界,尚有微细的法执,都称为碍。则以方便,还未达到究竟圆满之心,用这种心,勇气对立之心,暂时用一下。自灭诸碍,到最后,能观照、所观照都没有,碍已断灭,这个碍若断灭,列灭碍者,碍就是最微细的一切,能所都无,无不碍者,那么就平等,能所都空相,当然就是平等。

  这是譬喻,[此以喻显,]所以说,[故曰譬如有人。人,喻能断之智;]能够断烦恼的这种智慧。[首,喻所断之境。]就是我们所攀缘的境界。[今有誓死之人,]就是一定要自杀的人;这是一种譬喻,佛讲经都是一种譬喻。说:一个人很想死,意思是说:譬如一个人很想断掉烦恼的意思。[以刀自断其首,]用刀子斩自己的头。[首未断时,则首为所断,人为能断。]自己斩自己的头。[至首已断,]斩断自己的头。[则所断之首已落,]能所落地。[能断之人亦亡,故无能断者。]就没有要拿刀斩自己头的人。现在不用刀了,现在都是用枪,现在都是用枪。美国,最近报导的,美国人玩一种叫做死亡的游戏,什么叫做死亡的游戏?拿一支转轮枪,三点五口径的枪,一转动下去,松口指向谁,就要自杀,枪口指向谁,就要自杀,自杀!美国禁止这种游戏;可是,很多黑人在玩,那些不良少年聚集在一起,没有什么游戏可以玩,就玩那个死亡游戏,叫做50%死亡,fifty percent die,50%,你有50%的机率会死,如果剩下两个一转下去,不是你就是我,两个人,一支枪转动转轮,其中一个就要死,这是很可怕的事,很可怕的事!如果是我,绝对不会去玩这种游戏,枪一转动,我就跑……,你打不到我!以前的人都是用刀。[更以法合:则以碍心,]以这个碍心。[即觉碍之觉。]觉悟这个碍的觉性,就是以碍心,即觉碍之觉,就是觉悟有障碍这个觉性。[自灭诸碍,即所觉之碍。]我们有能观照,观照到最后,障碍都没有了,能观照也灭。所以是所觉之碍,所觉悟的障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既然观察的智慧都无,[即观智俱泯,]能观照的智慧,跟所照的境界都无。[能所双亡也。入地菩萨,以灭碍之心,自灭诸碍。碍未灭时,则碍为所灭,觉为能灭。]觉是能灭。[至碍已断灭,]你就没有障碍,就自在了,[则所灭既空,能灭之觉亦尽。]没有。所以,简单讲一句话就是:不要觉得自己很有修行,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所有的形容,就是永远不能安住一个念头:觉得你很有修行,这句话就是全部包括一切的思想。底下,[故上云: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即斯意耳。]能照跟所照,同时寂灭,一切境界,我们都知道是虚妄的,能观照的这个心,同时放下,所有境界都无。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这是一种譬喻,修多罗就是经典,佛讲的一切经典都叫做修多罗,翻译成中文叫做贯、摄、常、法,能贯通一切、摄受一切法,贯、摄;常是诸佛的永恒的常;法就是一切的经教统统叫做法,准则,贯、摄、常、法,叫做修多罗。简单讲:佛所讲的一切经典这样教导我们,都是要教我们什么呢?说:如标月指,“标”就是指向,一个目的,一个目的。如标月指,标月就是我们的目的,是要叫你看指头所指的月亮,说:月亮在那边,月亮在那边!说:电灯在那边!我是叫你看电灯,看电灯,不是叫你看这个指头。说:月亮,月亮在那边!你却往头上问:哪里?在哪里啊?在哪里?在指头上面一直找;他是叫你看月亮,你不是,你一直看这人指头;在哪里?哪里有月亮呢?意思是说:经典,所有的经典就是要令我们开悟,你不要死执在这个经典的文字相里面。那么,一贯道是死在非经典上面,真经不在文字,一贯道说:真经不在文字,他执着离开文字就有真经之谈,那也是死路一条,顽空!悟道的人,文字不碍真空,真空不碍文字,文字当下就是实相般若,般若怎么会障碍文字?所以说:修多罗,如标月指,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就像指向月亮为目的的那个手指;若复见月,如果你已经见到了月亮,如果你已经看到月亮在那里;了知所标,了知所标就是指头所指向的那个标,指向叫你看那个方向,定出来的那个方向;毕竟非月,当然那个不是月亮,那是方便。了知所标,所标就是一切的经典,了知一切经典毕竟不是我们的本性,那是暂时让你方便的意思。再跟诸位解释一遍:佛所讲的一切经典的教化,就像指向月亮的指头,你如果看到月亮,我们就知道,指头所指的目标是什么,毕竟那个指头不是月亮。这样知道吗?反过来的意思是说:佛所讲的经典,是教我们明心见性,要令我们明心见性、成佛、成佛道;你如果明心见性,那么,一切文字毕竟不是明心见性的境界,那是文字,不是我们的心境,是方便而已。

  [此显登地菩萨之实证,不住名言。]这是显示初地菩萨的实证,不执着在名相、语言当中。[地前未证实理,]初地菩萨以前,还没有证到如……,实理就是见法身的道理,叫做如实智的理。[难亡言教,]无法忘却文字上的执着,叫做难亡言教,无法忘记文字上的执着,我们凡夫没有办法,没办法离开文字相的执着。文字化作音声,叫做语言,所以,我们经不起别人讲两句话、骂两句、批评两句,我们就气冲冲的!所以,凡夫绝对没有一个人能够离开文字,因为音声就是等于文字,有形的叫做文字,没有形的叫做音声。知道吗?叫做音声。所以,我们人无法离开文字相,人家若骂你:你这只猪公,一天到晚睡觉!你就受不了了,你就受不了了![故佛假种种言教开示,为悟心之方便。修多罗教,通指佛说一切经也,故喻如标月之指。]标月,标示月亮的那个指头。[谓见月须藉指端,]看那个指端指住何处。[悟心须假佛教。]“假”就是藉,藉着佛的教化。如果你想要悟到你的心,就必须借重佛的教化,语言的教化。[因指见月,]因为往指头的方向看过去…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