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存在,不立就是也不能执着。说:我有智慧能够灭掉!也不可以有这样的念头。不灭而灭,所谓之灭。[此乃正住持,]真正的安住任持,这才是真正的意思。[惟凭慧照,]这才是智慧之照。我的名字叫做慧律,写信给我的人,这个“慧”中间多写了一竖,到今天为止,至少接到上百张,奇怪。[发明即离之义。]发明即离,当下就要远离。[灭字,即远离为灭,]远离就是不执着的意思,所以,不执着叫做灭。我们说:唯心无境,不是说把那个境界灭掉,而是说对它不起念头,远离就是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叫做灭。远离就是不住的意思。[非实有所灭。]不是说把它除掉那个灭,不是这个意思。[本科法空竟,并一破执竟。
丑二显理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幻灭,能灭之幻智,能灭的幻智。灭故,亦复不立,不立也不存在。非幻不灭,非幻指圆觉之性,不可以灭,就是我们的本性不可灭。再讲一遍:能灭之幻智灭故,这个灭故就是亦复不立,也不存在,也不执着,有这种功夫了,非幻就不灭。非幻,圆觉之性就不灭。譬如磨镜,污垢如果果,明则现;当然这是不得已的说明啦,心无形相、本性无形相,要怎么磨?这只是勉强来形容本性,不得已的一种形容而已,这样讲是很不恰当的。譬如磨镜,垢尽明现,这是给你一个具体的观念,其实心是无形相的,你怎么磨呢?它是要靠悟、靠放下。
[此乃我法二空,所显圆觉真理。由前二执既空,到此真理斯显。幻灭,即是能灭之幻智,下一灭字,将幻智亦复不立。工夫到此,法执已破。此灭不灭,法执未尽,此灭亦是幻,故名幻灭。]意思是:此灭是不灭,法执未尽,法执还没断尽;此幻,此灭亦是幻,到最后这个也没有,故名幻灭。[能将幻灭亦灭,则为打破末后牢关,方显非幻之圆觉,真常不灭也。更应当知:诸幻虽复言灭,实无可灭,何以故?无生故;如幻故。]就像幻化出来的东西,其实无生,我们今天为什么会看不开?因为认为这个世间是实实在在的,确实有这种东西。我们如果了解,这是如幻化的,根本就没有这种东西,连生处都没有,哪里有死呢?连得都没有,哪里有失呢?所以,贫富平等、得失平等、高低平等、一切无相,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知是幻,即离幻。离幻,即是真觉。圆觉之性,本妙明净,向]就是以前,以前[为诸幻所蔽,]障碍,我们没学佛以前,为诸幻所蔽;“蔽”就是遮障,以前就是这样。以前哪一个不是被假相骗得昏头转向的?[今诸幻皆离,圆觉独露,即发明离幻即觉之义。故譬如磨镜,圆觉真心,犹如铜镜,本具光明,虽为尘垢所蔽,其光不减,]如果有机会去掉污垢,它就影现出来,[但是隐而不显而已。]在座诸位也是佛,是暂时隐而不显而已。[今云磨镜,却是磨尘。尘垢,]尘是污垢,[喻人法二执,寻伺如实二观]这在《百法》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如实二观就是毕竟空性,“寻”就是粗糙的思想;“伺”就是微细的观照。[喻磨。磨得尘垢既尽,镜光即显,]镜的光就显。[合诸幻灭尽,非幻不灭,而圆觉本具之光明斯现矣。二法空竟,并一明二空观竟。
子二明法界观(分三)丑初 印前显后[二 拂迹入玄三 圆彰法界
丑一印前显后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幻化出来的垢秽,[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当知知字,是以真智照见真理,清净本然,]清净本然就是没有加任何的修饰,我们的本性本来如此,清净本然,不加任何的造作,我们的本性就是这样子清清净净的。[元无身心等相。]“元”就是本来,本来就没有所谓的身相跟心相,那是我们的错觉,既然没有身心之相,你追求什么?所以,有求必苦,有追求,绝对痛苦,放下就自在。[当知身心皆属虚幻,无有实体。倘若妄认实有,皆为尘垢,染污自性。诸佛菩萨,虽有身心,不执身心,为实我体;了知如幻,故无垢染。此印前文,知幻即离之义。垢相永灭,十方清净者:垢相,总指一切幻垢之相,]幻垢,身心尘灭,]幻身]幻化出来的身体。[、幻心]我们分别,每天跟我们最亲近的,认为那是我们的心;那只是一种执着跟分别心,其实这不是我们的心,是幻化出来的分别心跟执着心。[、幻尘]对外,五欲六尘都是幻化的东西。[、幻灭,]也就是智慧。所以,以智慧来远离一切,叫做幻灭,这都是不实在的东西。[皆净圆觉心之幻垢。]这都是清净的圆觉之心幻化出来的垢秽。[倘若]就是假使,[幻垢永灭,]假使我们幻化出来的污秽永灭;其实这个永灭不是除掉,不是这个意思,就是不去执着它、不去分别它、能够远离这些错觉叫做永灭。你一样活得很自在,一样活得很快乐,但是,这句话你要记住:就是不要被它所转,这样就没事了;被外境所转,真的是很悲哀![则我法二执已破,二空真理已显,十方法界,普皆清净。此显后文,离幻即觉境界。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映就是反射出五种色彩,不论物是什么色,它都能够影现出来。[随方各现,]看你用什么色,它就影现什么色,它本来就无色。清净的摩尼宝珠就是这样,我们的本性亦复如是,我们的本性无一切业,完全清净心,随着我们的业,产生六道轮回的身体,随方各现,随着你的业,现出什么身。[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学佛的人,或者说一切众生就是诸愚痴者,见到我们清净的本性幻化出来的业,以为说:我就是人、我就是天人、我是猪、我就是狗、我就是动物,执着有一个身。再解释一遍: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反映在五色,反映在种种的色,随着种种的色,它就现出什么色。诸愚痴者,看到摩尼宝珠所影现的色,以为摩尼宝珠确确实实有五色,其实摩尼宝珠无色。我现在套用到佛法上来说,善男子!譬如我们清净的本性,本来没有业,因为我们自无始劫以来,映在六道轮回,随着六道轮回,各现各种不同的身体。诸愚痴的人,看到清净的本性,不了解这是清净本性幻化出来的,而说实实在在有一个人、实实在在有一个天人、实实在在有众生的存在,其实这是清净心随业所影现出来的假相。这样知道吗?[】
此复举喻。以前喻磨镜,垢尽明现,]像我们现在一样,烦恼如果放下,本性就影现出来。诸位,放下比较快活,还是执着比较快活呢?放下比较快活。既然放下比较快活,我们为何不过快活的日子呢?为什么会有仇恨纠缠不清呢?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死执不放!内心充满了智慧的人,他知道一切都是幻化,知幻即离,天下本无事,什么事都没有,本来就没事,你不觉得吗?不然你讲讲看,你冷静分析,天下本来就无事啊!你难道就不能分析一下,天下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恩恩怨怨。如果说你无法悟到这么深的道理,当体即空的道理,师父教你师父在最痛苦的时候,按照那七个字去过日子:时间总会过去的。虽然这句话是世间的哲学家所言,却也是有我的体会,时间总会过去的。这是我在很痛苦、受到感情冲击的时候,很痛苦挣扎的时候,因为那时候少不更事,也不算是恋爱,那算是愚痴,迷迷糊糊,哪算得上真正的感情?那根本就不懂,才念高三而已,哪懂什么叫感情?执着嘛!那时候就看到这一句:时间总会过去的。我那时候就冷静再冷静,到大学听到佛法,哎呀,我怎么会这么愚痴?到那时候才真正全盘彻彻底底的觉悟:这才是真的,佛法实在是无上的至宝!你如果没有智慧,只有用这方式而已,不然能怎么办?不过,那是我二十年前用的方法,二十年前的老车了,你还要用这个吗?人家都已经开过十万公里了,现在都换宾士车了;也就是换比较有智慧的方式修行,哪有常常按照那种老方法来自我观照?当体即空,当体就安祥,一切法不可得,一切都是假相,冥冥当中,清清楚楚,你就能够了解,这根本就不必去执着它。就象我们的本性,既然是我们影现出来的业,业不可得。所以,我们人不要有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障道。哎呀!我恶贯满盈,我污秽的事情做太多了,杀、盗、淫、妄,我不能往生了!为什么?《华严经》说:业性本空,业性本来就是空性的东西。但是,业性虽然本空,对众生却仍然有,对众生变成有。为什么呢?业,你如果执着,就变成有,就是说:我们这个身体本来是假的,五蕴皆空;可是,为什么你现在会痛苦?因为你执着。什么叫做业?你注意听!第一、没有智慧叫做业;第二、放不下叫做业;第三、愚痴的人叫做业;第四、分别心叫做业;第五、执着心叫做业;第六、起心动念叫做业;放下就没有业、知足就没有业,障碍不了他。哪有什么业?有的人病得很严重,说:师父!我的业真是重,才会受病苦!认了就是你的,你忍耐、认命、接受,接受这个事实,就是你的忍辱的功夫,不然怎么办?统统没事!你如果品尝到那个涅槃的气息,你会觉得这些扰扰的众生很可怜,整天徽诘那些不急之务,东家长、李家短;哪个来、哪个去;哪个人家媳妇;哪个人一条狗死掉;哪个人先生外遇;哪个人老婆红杏出墙,如果是大修行人,听到这些统统没事。因为这些早就不是新闻了,自无量劫以来,都是无常法,本来就是这样,生生灭灭,增增减减,斗斗争争,是是非非,这完全都是很正常的日子,哪里有什么新闻可得?无量劫来的众生就是过这种日子,我们今天也没有新闻可得。喔!原来一切法都是不可得,本来就是寂静。不能清净心,都是你的问题,对不对?这样就解决了![显以幻离幻。]就是以这个智慧,幻化出来的幻智,离开这个幻化的惑,就是幻化的烦恼、无明、业力,用智慧观照,当下就远离。我们这个身体是业,虽然事事不如意、痛苦,你放下![此喻摩尼,随方现色,显即幻即真。清净摩尼宝珠,龙王髻中所有。髻,龙王的顶部所有,[梵语摩尼,此云如意。能如人意,雨一切宝故。]“雨”就是降下,降落一切宝贝,雨一切宝。[此珠具足…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