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P19

  ..续本文上一页进力:能破懈怠、故逸障。]学佛的人,一开始亲近道场时,回去就拼命地念:阿弥陀佛……,再差不多三个月没来,半年后就不太有念佛声了,偶尔念一下:阿弥陀佛……,为什么念这么小声?因为没有在佛像面前念,现在是一边骑机车,一边做早课。再经过半年,或是经过一年,完全安静无声,进入最高的涅槃境界,统统没在念佛了!所以,我们的精进,如果没有师父在后面催促,或是离开道场,那很难!所以,凡夫俗子,你要记住一句话,除了薰习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薰习,薰习再薰习,就是这样子。你说我独自一人躲到深山里去修行,如果你们这些人去,去一百个,一百个全倒,光是怕鬼,你就受不了了!你说:我要去山上住茅蓬!光是怕鬼,你就没办法了!念佛时:阿弥陀佛……,听到一点声响,整个茅蓬里没有电灯也没蜡烛,什么都没有,你光是怕鬼,心就不定了,更别说你多会修行了!对不对?你念佛时,突然有一尾青竹丝爬来身边,阿弥陀佛青竹丝……,另一个人就问他:在右边还是左边?右边,右边,青竹丝在右边!右边有青竹丝,他不敢乱动,边念佛边给对方打信号,叫他起身相救,打信号。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上次有一个比丘,有一个比丘去住茅蓬,去住茅蓬后,他一大早就起来打坐,因为自己一个人住,就没有束裤管,没有束裤管,没想到蛇竟然从缝隙中爬进去,就这样钻进去了!突然间,他觉得有东西在裤管时钻动,正好爬到要塞地、*库那里,他不敢动,一动,怕*库爆炸,被它咬到就完了,又不敢下座,这下子惨了,吓得急忙念:南无喝啰怛那怎么办……,一直念,不知道该怎么办,一条蛇钻进裤管里,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那天早上有一个比丘去,去的时候,他就这样……,表示有一条蛇在他的裤管里。那比丘告诉他:没关系!我把室内的温度弄得热一点,外面的温度热一点,它自然就会爬出来,怕冷嘛,蛇晚上会怕冷,对不对?会冷,它就会找暖和的地方躲,这才把它引出来。所以说:精进,虽然信有了,不过,这个精进,没几个做得到的![(三)念力:]第三就是要提起念头,正念常现前。[能破失念、妄念障]。妄念障碍,这就是正念要常现前,我们在愚痴的时候,师父就会告诉你们:把念头提起来,要把正念提起来,你要把正念提起来!对不对?我们自性虽然是有佛性,任运自在,可是,你不常常提起正念:先勉强,后自然,这是天地万物的道理,先勉强,到最后才自然。就算杀牛也是一样,你如果不相信:当然,这是开玩笑啦,假设一只牛牵到你面前,你根本不会杀,你不晓得从哪里下手,真的喔!但是,你如果遇到那个杀牛杀二十年的,对他来说是轻而易举,他持刀已经出入有神,你知道吗?杀牛的人杀习惯了,那把刀一进去仿佛有神,从哪里进去,从哪里出来,肉就一片一片削下来,很厉害,很厉害!譬如说人家在杀鳗鱼,一刀将鳗鱼剖开:啪!就把所有的鱼刺都去掉了,一般人是办不到的!或是去看人家杀虱目鱼,刀子一进去,啪!鱼刺全部去掉,功夫到这种程度,因为他已经杀几十年的鱼了!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念头一开始提起来,可能会受到我们的心念、肉体、环境的影响,但是,久而久之,正念习惯了;正念的下手处,要先降伏这个我慢,你正念的下手处一定要先学吃亏、退让、退让跟包容,你为什么会烦恼?很简单!因为你一直想要反击,譬如说:对方讲一句话,你就一直想要反击,你的烦恼当然重。很简单!你现在转回来,对方讲一句话,你要想:是我的错,我应该好好检讨!退回来,烦恼就不见了,学佛的人,要能够有这个化烦恼为没有力量,不然你永远是一个凡夫。这个念力是非常重要,转业不能转业,完全看这个念力,完全要看这个念力。而这个念力要怎么转?要学吃亏、学退一步,把错误归咎自己,什么都解决了,什么事情都解决了,没有一样事情你看不开的,我不对,我向你道歉!我们人的烦恼就是一直想要反击,一直想要反击,他一言,我们一句,双方一言不合就起冲突了!对不对?这样会失去这个正念,为什么?情绪会高低潮,能破失念、妄念障。[(四)定力:能破掉举、散乱障。]掉举就是心浮动叫做掉举,心神不定,掉举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心神不定,心一点定都没有,散乱障。[(五)慧力:能破昏沉、愚痴障。

  六、七觉支,亦名七觉分。觉者,善能觉了,即是正智分明。七法各有支分不杂,谓择、进、喜、安、定、舍、念。]前面择、进、喜三个是属于慧,[前三属慧,]安、定、舍是属于定,[次三属定,后一调和定慧,]就是念,念就是[令得均等。(一)择觉支:谓缘诸法时,]缘诸法就是面对,面对,面对诸法的时候,面对一切法的时候,[善能觉了,拣择真实,]就是我们这个平等心是真实的、般若心是真实的、退让心是真实的,[不谬取虚伪之法。]一切外境都是虚妄的东西,人情世故方便应付一下就好,要将生命放在真实的,真实的就是我们的本性、我们要念佛,我们要念佛才究竟,才有一个依靠,不然我们要做什么?[(二)进觉支:谓修道法时,善能觉了,进趣正修,不谬行无益苦行。]不错误行无益的苦行,行无益的苦行就是只想吃苦,只想吃苦,广钦老和尚开示,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是搞很多花样,我看《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里面:很多“出头”(搞花样),搞很多花样,到年纪大了才发现:修行不是这样,修行是很平常的事,肚子饿就去吃饭:想睡觉就去休息,睡醒了就去认真念佛,就是这样。修行不是搞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而我们现在修行,都想搞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上次有一个人来参访,他很仰慕慧律法师,就来了,我就在客厅坐,那时候也没人带他,没人带他,他跟一个朋友来,遇到师父,他跟他朋友说:咦?我看慧律法师也没什么嘛,不过就坐在那边对你笑一笑,也没有讲什么话,也没感觉有什么特别不得了的!意思就是说:法师就是要穿一件大红祖师衣,或者手持一根拐杖、挂一串长可及地的一百零八颗念珠,他的观念就是高僧要有高僧的外表,看起来吨位很大,或是念那个:“唵,部部帝利,萨埵吽”,或者念很多咒,不然就是:唵!撒米啦、丢铜板啦,他的观念认为这样叫做大法师,要手持七星剑等等;他不知道佛法就是这么平淡的东西,佛法就是这么平凡的东西,他认为一个大法师就是不得了的,应该有一个气势、一个架子、派头,一看,我统统没有,统统没有。对啊!广钦老和尚说:不要搞那个有的没有的花样,不要搞那个有的没有的“出头”,不要搞那个有的没有的花样,修行很平凡,肚子饿就吃饭,累了就去睡觉,睡醒了就认真念佛,人情世故应付一下,不要让人家说:学佛的人跟这个世间脱离了,剩下的时间要精进,不要修那种无益的苦行,无益的苦行,无益的苦行太多了,像外道这样。[(三)喜觉支:谓心得法喜,善能觉了,不随法喜,而生住著。]喜觉知就是说:我们内心充满着安详;但是,不会因为安详的喜而产生执着,叫做喜觉支。喜觉支的意思就是:不执着于喜悦的那个情绪,无所住的喜悦,就是接近本性;如果说,那种喜悦让你产生一种执着,这样叫做生灭法,那只是色界、无色界的功夫而已,不能对喜悦产生执着。[(四)轻安觉支:]轻安,轻安接近法喜。[谓身心轻安,善能觉了,不取轻安,而不前进。]有的人打坐,坐得很轻安,坐到很轻安,产生一种执着,一直想要坐下去。有的人打坐的时候,坐得很欢喜心,坐得很舒服时,你叫他起来,他也不下座,他也不下座,那个也是一种轻安的执着。[(五)定觉支:谓发诸三昧,善能觉了,不于定中,心生爱见。]对定的执着,我们不要有定的那一分执着,产生了爱见。[(六)舍觉支:谓舍所缘境,善能觉了,当舍则舍,不生追忆。]就是舍的时候不要有一个我在舍的观念,讲到最后,都是一个无所住心,讲到最后都是无所着心,一句就解决了,离一切相。[(七)念觉支:谓修道法时,心若沉没,念用择、]选择,[进、喜三支以起之,心若浮动,念用安、定、舍三支以摄之,务令定慧均等,不致偏重也。]不致偏重。

  [七、八正道者,亦名八圣道。是无漏圣法,故名为正,能通涅槃,故名为道。]能够通涅槃,名为道。学佛,八正道:[(一)正见:]要有正知正见。[以无漏智,见理真正,无有错谬。]讲真的,我们现在虽然学佛,众生的法执还是未断,要所有的佛教徒都正知正见,讲真的,很难!有时候讲起来很惭愧,包括出家人,有时候讲出来的都没有正知正见,讲真的!到底他在家是学正道或是学邪道,不得而知;出家也好像在讲法;但是,破坏佛教,所讲的都不是正法,佛当时在世就有这种情形,外道的,还没有出家以前学外道,出家之后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典,结果说的是邪法,就是专门要破坏佛教,也是有这种人。所以,这个正见,第一就是依法不依人,我们现在要找一个明心见性、证得果位的人,讲真的,难如登天,要具足正见,本来就很困难,所以,我们只有依法。[(二)正思惟(非六识思惟):以无漏智,起正思惟,策动真修。]策动就是鼓励自己、勉励自己,趣向于真正的修行。所以,八正道所说都是以无漏智,句句都是以无漏智,句句都是以无漏智慧。[(三)正语:以无漏智,常摄口业,说正法语,令他生信。]意思是说:会破坏众生之信的话不能讲,所讲的要正法语,要让他对三宝有信心,令他生信。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也告诉我们,对不对?也告诉我们,我们要发菩提心、直心、深心。对不对?我们既然发菩提心,要救度众生,当然一定要让众生对三宝产生信心,哪里说我们一个佛教徒又来破坏佛教呢?这样不够资格,不够资格![(四)正业:以无漏智,除身邪业,住于清净正身业。]身邪业,就是我们所说的:像我们以杀生为业;正…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