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P21

  ..续本文上一页”乃由自己,证得平等法故,]要证得平等法身很简单,在座诸位!放下一切念头,不思善,不思恶,恶无恶性,善无善性。[因己会他,]因为自己的本性来照会别人,[亦融会得众生多身,悉皆平等清净也。

  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者:此由近及远,扩而充之,自一方众生身,乃至十方众生身,同一圆觉清净。上言实相,此言圆觉,以圆觉乃实相本体,亦即诸法本体。今证圆觉清净,则十方众生,正报之身,自应咸同清净也。]所以,讲来讲去,还是要摆平自己,摆平自己,比摆平别人更重要,摆平自己,比摆平别人更重要!我生长在猪屠口,我小时候就是没有学佛,没有机会听到经典,一直念书,从小一直念书,幸好没有变坏。我今天如果从小就学佛,就会去度猪屠口那些众生,猪屠口那些众生,真的!从小就度众生,一个一个度……,有的人讲:师父!我们回猪屠口度众生!现在很难,要去猪屠口度众生,很难!为什么?他们没有那种环境,我讲给你们听,猪屠口里多半是做抬棺的、清道夫、打零工、帮丧家拿旗子、开赌场,都是这些,很多父母亲终日沉迷于赌博,现在不知道有没有比较改进了?讲起来很可怜,生长在猪屠口的小孩很可怜,没有变成不良少年,就很难能可贵了,难能可贵了,真的!我们如果有因缘,也要回猪屠口,猪屠口,很难度!动不动就是拿刀拿枪、砍来砍去的,从小我们就司空见惯了,不过,不会变坏,很奇怪!可能是佛陀的保佑。[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此由正会依,]就是由正报会依报,[以明一多依报同净。前一人清净,融显多人,以成一界清净。此一界清净,融显多界,以成一佛刹土清净。复由一刹清净故,会得尘尘刹刹,尽于虚空,横遍一切处,圆裹三世,竖穷一切时,悉皆平等,清净不动。此即观行成功,会相归性,摄事归理,以显清净觉地,为十方三世,根身器界之体,即属圆觉体大义。一真空绝相观竟。

  卯二理事无碍观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这一段写得很好,诸位要慢慢体会。虚空如是,平等不动,虚空无相,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平等[不动,]它这里漏掉,我相信经典一定是有“平等”,这里少了两个字:四大,加“平等”不动,不可能前面有“平等”,后面没有“平等”,四大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此文融会色空,与觉性平等一如。觉性,是理;色空,是事。理不碍事,事不碍理,以成理事无碍法界。虚空如是平等不动者,此句承前启后。前以理融事,事同理而平等不动,此以事显理,理亦同事而平等不动。理事互不相碍,故曰:虚空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亦应有平等二字。文略意该。乃谓不独无相之虚空,与觉性无碍,即有相之四大,亦与觉性无碍,]学佛的人就是学两种:学自在、学无碍,菩萨!修行其实可以将无量劫化作一念,无量劫化作一念,这是《华严经》的思想,我们无量劫的无明,在一刹那之间就能解决,菩萨!放下、离相,二十四小时都存在“大慈大悲”四个字,一直原谅众生,这样就能进入平等:进入平等就是空性,事理就无碍,事理无碍。[故曰:四大平等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世间事相之法虽多,五大]就是地、水、火、风、空, [摄无不尽,]五大就是地、水、火、风、空,[皆与觉性不相妨碍。如是乃至超越十力、四无所畏等,乃至八万四千陀罗门,出世法,平等不动。当知觉性亦复如是,以显清净觉地,真俗二谛圆融无碍之相。即属圆觉相大义。二理事无碍观竟。

  卯三周遍含容观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我们的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圆满,没有一个界限。[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这是《华严经》的思想,叫做遍,周遍含融观,周遍含融叫做事事无碍法界。

  所以,[此明事事无碍法界。上文色空事相,与觉性对显无碍,]这是事理无碍,理事无碍,现在是事事无碍。[此科事与事,对显无碍。六根、六尘、四大,皆事也。前三句承上文,圆觉之性,本来遍满、清净、不动,向为无明所]碍[障,不局而局(不周遍),]本来是没有际限,没有一个界限,变成了一个界限,本来没有一个界限,而变成了一个界限。[非染似染]不动而动。非污染变成污染,[(如摩尼似有五色),]变成五色,[不动而动(妄见生灭)今观行成功,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十方虚空,以及世出世法,为觉性之所显发,同时清净不动,周遍法界。圆无际者:即圆满十方,圆裹三世,横遍竖穷,]竖穷就是遍十方,穷三际,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有边际,理事无碍之故,遂成本文事事无碍也。

  当知六根遍满法界者:六根由觉性显发,则一一根,称性周遍法界,圆满无际。如《楞严经》根大文云:“如一见根,]那个不是——,是一个一(新版已更正),如六根中的一个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这个是口的尝[、]身体的[觉触、]意识的[觉知,妙德莹然,]这个“莹”就是皎白的意思,妙德洁白。[遍周法界,圆满十虚,]十方的虚空,[宁有方所。]怎么会有一个定点呢?无碍,你今天心如果无罣碍、无碍,当然,你走到什么地方都无碍![”六根悉皆如是,彼此不相妨碍。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者:尘性亦不离觉性,亦得称性周遍,彼此无碍,四大亦复如是,各各遍满法界。

  此当释疑。疑云:地性障碍,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意思是说:地是坚硬的东西,它是有质碍的,空性是虚通,云何两种都周遍法界呢?[释云:地空实在相容,譬如凿地,出土一尺,则有一尺虚空,出土一丈,则有一丈虚空。虚空浅深,但看出土多少而定,]出土就是挖出来的土,叫做出土,但看出土多少,出土就是我们挖多少土出来,就有多少虚空。[虚空本遍于地中也。]一挖下去,虚空就产生,就出现虚空。[又疑:水火二性相克,云何俱遍法界?释云:水火亦实在相容。如油本是水,]油本是水,[一点则完全是火。地、水亦然。五金是地大之属,]金子、金银财宝,[一镕全成汁水,]变成水性。[岂非地水各遍,相容无碍耶!]现在的山崩地裂也是一样,岩浆也是液体,流出来后遇到冷空气而成坚固,水可以变成硬的东西,硬的东西也可以变水,就是可以融来融去的。[世间法如是,出世间法,乃至陀罗尼门,一一皆遍满法界,圆无际故。]圆无际故,圆满,没有一个边际,学佛的人,最好是能够圆满,什么事情都加添地去处理。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这是修行的人,因为他已经证悟妙觉觉性,前面所讲的事事无碍。[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我们前面说的根性,六根性、六尘性,一一周遍法界,不必灭相归性;灭相归性,变成摄事归理,变成理法界;而这是事事,每一样都是事相,互相遍满,互相无碍,所以说: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杂故,]一入多,一而无坏;以多入一,多而不杂。所以说[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因为根、尘是互相相入相摄,无坏无杂,如是世出世间法,都是这样。“乃至陀罗尼无坏无杂”,这意思是说:事事无碍的境界,乃至十玄门中,一多相容不同,不同。

  [首句总承上文,由彼妙圆觉性,周遍圆满之故。此先举所依觉性,为事事遍满无碍之由。根性尘性,一一悉皆遍满,并非泯相归性。若泯相归性,是摄事归理,但成理法界。此乃即一一事相之法,更互遍满,互不相碍。以一入多,而一无坏;以多入一,而多无杂。根尘相入相摄,无坏无杂故,如是世出世法,一一皆然;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此明事事无碍之境,乃十玄门中,一多相容不同门。观下喻自知。][

  【“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这也是藉着比喻来解释。

  [百千灯,喻一切事法。光照一室,]都在一室当中。[喻一切事相之法,遍满法界。其(百千灯)光遍满,无坏无杂,]我们在一间室内,你看灯光这样照射过来,有这么多灯光,这里也有灯光,那里也有灯光,分不出是日光灯还是油灯,是什么样的光线分不出来,无坏也无杂。所以,用光来譬喻很好,用光来譬喻很好。所以,无坏无杂,[喻一根入诸根时,一根无坏;以多根入一根时,多根不杂;以一尘摄多尘时,一尘不坏;以多尘摄一尘时,多尘不杂。其余诸尘、诸法互相摄入,例此可知。一光容多光,多光容一光。光光相容,]互相包容。[光光不同,皆无坏杂,是为:一多相容不同门。妙用难思,即属圆觉用大义。本科周遍含容观竟,并二观行成就竟。]用大,圆觉用大,我们说:体、相、用。我们不能契入事事无碍的法界,所以,听起来会感觉很吃力,会感觉很吃力,他用灯光来比喻,有时候我们也不容易想像得出来。我们的本性是无形相的,但是,事相是有形相的东西,因为我们的业力卡住了,我们因为宿世没有柔软心、没有宽恕心,所以,我们因为柔软度不够,因此事相的隔离变成很强烈的东西。所以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我们如果了解我们圆觉的本性,天地万物就能随心而转,我们显现出一分圆觉,就有一分神通妙用起作用;千百万个圆觉完成,千百万个圆觉就是一个圆觉;一个圆觉就是千百万个圆觉,所以说:佛佛道同,佛佛道同。因为我们现在未到无碍的境界,说:一多相容,小能容大,大能容小,这讲起来很困难,只能从理性中去体会、了解而已。譬如说:我们很有智慧,《大藏经》那么大一部,排满了整个书柜;但是,一个通达藏经的人,通达藏经的人,整部《大藏经》都装在他的脑袋里面,脑袋…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