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P11

  ..续本文上一页恼;以有解脱德,能了二种生死,]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以有法身德,能证究竟涅槃,圆证三德秘藏,名婆伽婆。一信、闻、时、主竟。

  丁二说处依真

  【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说: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味正受。神通就是神妙莫测,得大自在;光明就是智慧之光圆满;正受就是依照空性的法性平等,这叫做正受。简单讲:平等心叫做正受,简而言之就是如此,你如果不平等心,就是邪受。

  [此为处成就。欲说一乘顿教,必依法界真境。]法界无相,[佛有三身:一、法身佛:依常寂光土,是以法性身,]法性身就是无身,常寂光净土就是无土,方便说常寂光净土,法性身无身,方便说法性身。[依法性土,身土一如;]为什么?无相嘛,当然三身四土才能一如,都无相,才能一如。[二、报身佛:依实报庄严土,即卢舍那,住华藏世界等;三、应化身佛:依凡圣同居土,即释迦牟尼佛,或在天上,或在人间,灵山、舍卫、竹林、鹿苑等处,为人天说法。今经说处,如来入法性源,现无碍境。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者:入字,对三昧正受说。无入为入,]方便说入,[乃是以智契理故,入无入相可得。神者,神妙莫测,不可思议。通者,通达无碍,得大自在。此是解脱德(用大也)。大者,统十界而无外,含万象以有余,是法身德(体大也)。]解脱是用大,法身是体大。[光明者,]智慧光明,[智光圆满,耀古腾今,慧照分明,窥天鉴地,] 窥天鉴地就是明鉴天地,清清楚楚,“窥”就是看的意思,“鉴”就是明的意思,[是般若德(相大也)。]简单讲:都要用般若,没有般若智慧,你就没办法定。[藏者,含藏,含藏体、相、用三大,是为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密之藏,即圆觉本体,如来藏心,法界真境。

  如来入此三昧(此云正受)]我们众生没办法正受,众生只要有我执,都无法正受,无相名为正受;实相名为正受。正受,直接讲:正确的感受,正确的感受应该无相,一切都是因缘法,空性才叫做正受;而我们都透过这一层的无明,所以,我们无法正受。我们如果从无念、无住、无相下手,就迫近正受,相似正受。[是以智契理。又以法性身,依法性土,而得正受,不受余受。现自受用身,]自己得到利益,[乃法报同体之佛。]法报同体就是法身跟报身,我们这个叫做业报身,而诸佛、菩萨是清净圆满的报身,有天壤之别![自受法乐之处,三昧正受,华梵并举也。]华梵并举就是中国话叫做华,印度话叫做梵;三昧正受,“三昧”是指印度话;“正受”是指中国话。

  [一切如来,光严住持者:以释迦所住真境,即十方如来,]平等心,所以,证得法性土,[智光庄严之境,非余宝物庄严,此境为如来所住持故。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者:是字,即指上文,如来果地,所住法界真境,就是众生因地,本具圆觉妙心,是谓果彻因源。面众生本具清净觉地,即是如来所住法界真境,是谓因该果海也。问:神通大光明藏,既是生佛同等,]众生跟佛一样,[如何如来称入,众生不入?答:众生亦未尝出此大光明藏。临济祖师上堂云:“有一无位真人,在汝诸人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看!看!” ]领会的意思!有一位无位真人,无位就是说:没有任何阶位,没有任何的语言去形容它,无法去讲它,无位,不落入阶级叫做无位。真人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现在这个是假的。有一位无位真人,不落入阶位,平等性,就是我们的本性,在诸人的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看!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要去悟,“看”就是你要去悟它,不是用眼睛看这个意思;就是谨慎、好好的去参![祇因众生,向为六尘所蔽,六识所锢、]锢”就是禁闭的意思,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把你关起来,因为我们有分别心、执着心。[而神不通,光不大,故不言入,非不入也。]不是不入,是因为你迷了,过去有一个从心地修行的女孩子,见到人家穿金戴银,有一次,她的师父就问她:世间什么最漂亮?这个穿金戴银的就说:金、银、琉璃、宝物、钻石最漂亮!旁边那个修行的小女孩,很早就有所悟了,师父问:世间还有比这些东西更漂亮的吗?戴在我们身上这么壮严,这已经算很漂亮了,世间还有比这些更漂亮的吗?她说:有!我们清净的本性,清净的本性是世间最漂亮的东西,不必化妆,也没办法化妆,散发出来的就是那么慈悲、善良的心地。所以,世间最漂亮的东西,不是穿金戴银。[下文经云:“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非觉,不是觉性不能入,因为你有诸能入,那么,就不是所谓觉的入,后面它会讲到这一句,在这里不加多述。因为会讲的东西,变成一种重复。

  [【身心寂灭;平等本际,]身是空性,心是虚妄,起心动念、妄想心,所以,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平等”二字,对修行人变成非常重要!你要以平等心,才可以通达我们本来的面目,本际就是本源。[圆满十方,不二随顺。] 我们在《维摩诘经》里面讲的:随顺不二法门。[于不二境现诸净土。】]都是不二,身土不二、圣凡不二、自他不二、动静不二,都是不二。

  [此明我佛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之中,称体起用。身心寂灭,]我们现在是终日身心扰乱。[平等本际;]我们现在是不平等,又不了解本来面目。[此二句,正显体深。言佛住寂光真境,]不是我们现在执着的这个虚妄的假境。[是法性身,]法性身体,无相的身,[本无身心之相,故曰寂灭。]无法不空,我们要如何修行?很简单,但提一念“离”字,《圆觉经》说:但提一个“离”这了,离就是黏不到你,金钱黏不到你,你不会卡在金钱里面;名利、一切男女都黏不到,离嘛!离不是指身体离,是心无所着,直接契入空性。[寂灭者,不生不灭也。既无生灭,自然平等一相,复归本源,实际理地,诸佛众生,皆不离此大光明藏中也。]你看!我们有一个清净的佛性,竟然把它放在仓库里,实在很惭愧;个个具足,人人都有清净的大光明藏,我们竟然都把它放在仓库不会用。[圆满十方,不二随顺;此二句,乃明用广。]大用之广。[其用]这个大用[则称体而起,]依体起用,所以[圆满周遍,含裹十方,]包括十方。[广大无外也。不二随顺,作二种解:一、体用不二,]叫做不二。[用随体遍,]作用是随本性遍十方,所以,性识周遍法界,体用也是周遍法界。[体用一致,故曰不二。二、谓身土、圣凡、自他、动静,一一皆是一真法界。身土圆融,]即身即土,[圣凡不隔,自他平等,动静一如,随顺一真,]一真就是《华严经》讲的:绝对叫做一真。什么叫做一真呢?无虚无妄,怎么样能够无虚无妄?对立,当然就是虚妄的东西,凡有所对立,都是虚妄的东西;凡是绝待,不加比较,就是一真,一真就是无假、纯真;这个“一”不能解释一二三的一,“一”是纯,纯真,只有佛性是纯真。[无有二相,是为随顺不二。故于一真不二境中,现诸净土。不二境,即寂灭真境,诸佛自受法乐之地。]之地就是地方,之所在。[现字,即称体起用。以无身心之相,那有说听之事?今云现诸净土者,正显从自受用身土,现出他受用身土。《唯识》云:“如来现起他受用,]“他”是指这些菩萨,或者是二乘人。[十地菩萨所被机。]十地菩萨当然就是他所加被的地方,他受用土嘛!佛土是法性身,现这个他受用土(实报庄严土)专门度化大菩萨,所以,十地菩萨所被机。[”故云现诸净土,为十二位法身大士,说此圆满修多罗教。]修多罗就是经典,[据此,则他受用身土,仍依圆满觉性为缘起耳。二说处依真竟。]也就是说这部经是在什么地方宣说的?是在法性土里面,这不得了的!现出如此不可思议的清净土,可见这部经不是普通的经典,我们说:一时,佛在哪里,这部经不是,现这个清净的圣土出来,可见这部经就是要达到佛的境界,看前面就知道后面了,这部经很不简单,看[众]就知道这部经典了,哪些众呢?

  [丁三同体法众

  戊一举类标数

  【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与”就是共。

  [此举同体法众。皆证法身理体,故名同体。]来参加圆觉的法会不是普通人,都是大彻大悟,证悟无相法身理体之人。[与者,共也、同也。大菩萨,是一类圆顿大机。菩萨,梵语具足云:菩提萨埵。我国人多好略,简称菩萨,菩萨,超过阿罗汉、辟支佛二种圣人之上,本不易称。现见世人对灶君土地,皆称菩萨,]大炉叫做灶,君就是神,灶君就是灶君神,土地公、土地神,把这些都叫做菩萨。[此是我国神教与佛教混而不分,故有如是错误。菩提,译觉;萨埵,译有情。分自利、利他、两利,三种解释。一、已经觉悟之有情(此自利也),二、而能觉悟法界之有情(此利他也),三、智悲并运,以智慧剑裂烦恼网,上求佛觉以自利,以大悲心,度众生界,下化有情以利他(此两利也),故曰觉有情。

  菩萨有:权教、实教之分。权教虽然六度齐修,但修事行,未明理性,不足称大。实教称圆觉体,]“称”就是合,称圆觉体,合乎这个圆觉的体性。这个“称”不是称赞的意思,要合;我们现在没有合,合不起来。[修六波罗密,所修离相。]这句话就是圆觉的体的开始,离一切相,即名诸佛。[如布施时,内不著能施之我相,外不著受施之人相,]受布施的人相。[中不著所施之物相,三轮体空,是大菩萨。大菩萨,具足多义。一、有大根:已于无量千万亿佛所种诸善根;二、具大智:以真智了空,俗智照有,]空有不二,[中智]就是中庸,中道的智慧。所以,真、俗、中,[不著空有二边;三、信大法:深信圆觉,]也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之法。[即心即佛之法,一切众生,本成佛道;四、解大义:了解圆觉一心,具足体、相、用三大之义;]什么叫做菩提萨埵摩诃…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