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P12

  ..续本文上一页萨?[五、发大心:乃发广大平等慈悲心,视大地众生皆如一己,]就像我们自己一样。[普为与乐拔苦;]给众生快乐,拔他的痛苦。[六、修大行:即修四摄六波罗密行,自他两利;七、求大果:]喔!菩萨真不简单![念念趣向无上菩提之果觉。具此诸大,故名大菩萨。摩诃萨者:梵语摩诃,此云大。上既称大菩萨,此复加摩诃萨者,谓是地上大菩萨中之大菩萨也。]无法形容。[以文殊等十二位,皆是等觉法身大士,] 你看!听众是等觉菩萨来听的![复居十地以上之人。并其同行眷属,其数约有十万人俱。同心同德,和合聚集,故云俱也。一举类标数竟。]菩萨,第一、有大根;第二、具大智;第三、信大法;第四、解大义;第五、发大心;第六、修大行;第七、求大果,都是大!不是像我们现在受菩萨戒后,缦衣竟然搭成这样子,像总统在披彩带一样,你看过人家这样搭缦衣的吗?我说:菩萨!你怎么这样子搭衣?拍电影都这样穿,你们注意看,很可怜,把红袈裟穿成这样,看起来很不壮严!讲起来很悲哀!拍电影演出家人的演员,下来就吸烟,所以,大菩萨抽大烟。(法师笑)我们反省自问:是不是堪称大菩萨?我们现在受菩萨戒后,连搭缦衣也不会,也照样说他受菩萨戒。

  [戊二列上首名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这都是不得了的!

  [其字,指下列十二位上首菩萨。名曰文殊师利,正云曼殊室利,]所以,有一个地方叫做曼殊学堂,[译为妙吉祥。]我要建这间讲堂的时候,不用别人取名字,自然就浮现出“文殊讲堂”这四个字。这个名字可以说不是我取的,我在建讲堂的时候,名字就自然浮现“文殊讲堂”,第六感,完全没有经过时间考虑,或是写十几个名字来挑选,都没有!因为文殊表示大智慧、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诸佛之母,文殊又是七佛之师,所以,这个讲堂的名字取得很顺利,又很好听,很可听![降生之时,室满祥光,更有种种瑞相。]所以叫做妙吉祥。[又译妙德,]所以,有一间妙德素食,大家都以此取名,[谓智德深妙。华严表根本智,为诸菩萨之上首。“华严”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此菩萨深本难思,为七佛之师,乃古佛倒驾慈航,影响释迦会下,示同菩萨,助佛扬化。过去为龙种尊王佛,现在北方,号摩尼宝积佛,未来成佛,名曰普现。] 既然已经成佛,这都只是示现,看要示现哪一尊、取什么名字,都可以变化。[本经为发起众,若非大智,安能发起圆顿大教。]这是第一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大家都认同;佛教当中,有谁不认识文殊师利菩萨的,真的会肚子痛,没有一个不认识的!有一个人很可爱!师父啊!我没有智慧,我拜文殊师利菩萨,是不是会开智慧?我说:会啊!没多久又有一个人来:师父啊!我也跟他一样,拜文殊师利菩萨,也可以开智慧吗?我说:不会!他说:奇怪!师父!您一下子说会,一下子说不会,到底是要拜哪一尊呢?我说:根机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他的根机不好,初机,你要叫他顿悟,他悟不来啊!可是,你根机利啊,你为何要一直拜文殊师利菩萨?拜我们的般若智慧不是更快吗?直接放下大智慧就现前了!对不对?所以,拜是方便,拜佛会开智慧吗?会啊!拜到感应道交,你就是佛,佛就是你,心地与佛一样。所以,为什么我们拜佛能开智慧?学佛的行为,悟到佛的心境。佛一直告诉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跟你讲过几千遍了,你硬是不肯啊!禅宗讲了一句话:拖伊开悟,伊偏不要啊!要拖他来开悟,他还不肯,他就不让人家拖啊,硬是卡死在那里!真的很可怜!开悟的人就很快活,欢喜,无所不欢喜!今天如果有事来忙,到晚上统统没事,躺在床上,一闭上眼睛统统没事,为什么?他无所着啊。一个人为了追求真理,生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迟早都会死。一个人既然为了真理,他当然能够用生命付出,他随时都在等待死亡、死神的来临,他不会恐惧这种东西。底下,若非大智慧,怎么能发起圆顿的大教呢?下一位叫做[普贤菩萨者:梵语邲输跋陀,华言普贤。]普遍,普被一切法界;贤就是圣之下叫做贤。[行弥法界,]普贤是代表行,他的行遍法界。[德无不遍,曰普。住居等觉,]等觉就差佛一等,差佛一点点而已。[随心益物,]“物”就是众生,利益众生,任运利益众生,[曰贤。]我是不敢自称什么大菩萨来,我没有这样讲,我只是一个凡夫,只是说:我发的心都是真正要利益众生,我发的心没有那种自私的心,不管你做什么,你只要发心正确,你就做,如果怕人家讲东讲西的,那什么事都不用做了![按《悲华经》云:“我誓于秽恶世界,行菩萨道,使得严净。]秽恶的世界呢!你看,这有多难!我们今天如果度一个众生度不来,就觉得很累、很疲劳了,你看这一尊菩萨:秽恶的世界呢!看看人家菩萨:发大心、行大行,你看菩萨这样发愿,实在让我自觉惭愧,我们稍微讲个经就喊累了,一天才讲两个小时;也还不到,才一个多小时,就喊累了,要如何行大行、发大愿呢?没办法,这样不行!所以,我如果看到经典这样讲,就算觉得很不舒服,还是又爬起来,动作就像缺乏钙质一样,爬起来。所以说:我也有一、两项优点,虽然不能像菩萨一样,但是,对于讲经说法,利益众生,我是打死不退![我行要当胜诸菩萨。]普贤菩萨说:要真如过所有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此菩萨行门广大,与文殊二位列前者,表智行相资,堪入圆觉故。]

  第三、[普眼菩萨者:法眼既明,普照法界。照事法界,事无不尽;照理法界,理无不彻;照理事法界,真俗圆融;照事事法界,法法周遍,无障无碍,故称普眼。]这个也是不得了,统统无碍!在座诸位!你如果于一切事相不着、一切理体不着,你就是普眼。简单讲:什么叫做普眼?以平等心视众生,叫做普眼。知道吗?[金刚藏菩萨者:金刚是金中之刚,具坚、利、明]很坚固、又很利、又很明,[三义。菩萨,证法身坚固不坏之理(坚也),持甚深般若智慧之剑(利也),断历劫无明烦恼之惑(明也);即同金刚三义。经中备起三问,顿断群疑,能生无量功德之藏,故名金刚藏。]这是表法的。第五、[弥勒菩萨者:弥勒译慈氏,]慈氏很慈悲,[是姓。过去遇大慈如来,修习慈心三昧,故以为姓。]就是慈悲心,慈心就是处处都宽恕众生,就是慈;悲就是时时都要救众生,无论众生对他如何,他就是要救众生,二者意思不同,慈、悲。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这个,慈悲是诸佛之母,般若是诸佛之母。就是这样,你要有慈悲、般若,不然你要如何成道呢?在我的心中,没有一个恶的众生,每一个都值得原谅。[本名阿逸多,华言无能胜,因修唯心识定,识心圆明,照彻生死根源,以爱为本,慈济众生,断除细惑,慈无能胜,]没有一个比他更慈。[故名慈氏。] 第六、[清净慧菩萨者:慧觉清净,无住无著,照了诸法,犹如虚空,故能随顺,得入圆觉。]这一看很简单,是表法的。第七、[威德自在菩萨者:有大威势,足以折伏魔军,有大慈德,堪能摄济群品,]“群品”就是众生,“品”就是上、中、下的根器都有。[功由三观成就,]就是空、假、中,成就[所以折摄自在。]

  第八、[辩音菩萨:具足四无碍辩,能以音声,而作佛事,请宣轮观,]请佛宣说轮观,后面有讲,就是如何修定,如何修慧?如何定慧均等?[饶益众生。] 用音声来说法作佛事,广度众生的意思,辩音菩萨就是有辩才。[净诸业障菩萨者:众生之障有三,曰惑障(即烦恼迷惑心),业障(即善恶不动偏空等),报障(即苦果受报身)。]不动就是说不能改变,没办法改变,你一定要受这个果报。所以,惑、业、苦,惑障、报障、偏空是指二乘人。所以说:善恶不能改变,那一定要受果报的!你行善,你就一定要受果报;行恶,一定要受果报的。不动不能改变,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可以改变的。你修二乘的偏空,你的业报就是落入涅槃坑道里面;报障,苦果受果报。[报由业感,业由惑造。] 迷惑,[此三]这三种:惑、业、苦,[能障三德,故名为障。菩萨能净诸业障,必由断惑功成,四相既除,业根自净矣。普觉菩萨者:普觉生死涅槃,皆如昨梦。末法之世,魔强法弱,众生修行,须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故请佛为说,饶益众生。]第十一、[圆觉菩萨者:因能圆照清净觉相,证入圆觉,故得是名。请示末世修行,最初方便,佛说建立道场,分上、中、下期,以令三根得益。]第十二、[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者:既贤且善,而为上首也宜矣。]即贤且善,所以,[经中请名流通,利益今后,厥功甚伟。]“厥”就是其、他,代名词,他的功德很伟大![等字,等前十一位法身大士,而为十万菩萨眷属之上首。二列上首名竟。

  戊三与伴同会

  【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与者,同也。诸眷属,即十二上首菩萨同行眷属也。时时为上首护念曰眷(眷即眷念),摄令从道曰属(属即摄属),]眷属,[当此圆觉法会,故相与偕来。]“偕”共同的意思。[皆入三昧者,主伴同入也。]“主”就是佛,“伴”就是法身大士,十地菩萨。[所入三昧,即神通大光明藏。皆入有二义:一、佛力加被故:以如来既入自性三昧,乃是以法性身,住法性土,而此众人,皆在法性之中,仗承佛力,智契法界,故得皆入。二、智同于师故:]同于佛故,师就是佛。[十二上首,皆法身大士,与如来同一法身。佛入三昧,大士亦入,而此众人,向为大士眷属,智同于师,因见师入,亦与从入,故云皆入三昧。]看到佛入三昧,皆同入;或是藉着佛的…

《大方广圆觉经讲义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