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究。自问自己是谁。何异以敲门瓦子。打亲生爷娘也。参究之人。原欲善顺诸祖。】祖师大德是要叫你参有的,参是心是作佛,【因不达祖意。反成恶逆。违背祖师一猛提醒之意。非善顺也。
【解】进问。】继续问,【此在肯心者则可。】肯心就是说死心要念佛的人你这样告诉他,这是可以。【未肯者何得相应。】他若不肯死心念佛要怎么相应呢?
【曰:噫。正(是)[唯]未肯。】感慨,正是他就是不肯。【所以要你肯心相应。】只要你肯念佛,死心念佛,这可以说呕心沥血在劝告你,只要你肯念佛,自然心会相应。【汝等正信未开。如生牛皮。不可屈折。】你这种就是正信未开,汝等正信未开就是说我们这众生,芸芸的众生,正信,对佛的信心,我执跟法执都不存在像生的牛皮。如生牛皮就是不柔软,不屈服,不接受人家劝告叫你死心塌地地念佛,不可屈折,折不软,固执自己的看法,佛祖,诸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告我们,我们这辈子生命很短,你不要修别种宗教,你不要修别种宗派,你可要一心念佛,这就是你的正信,结果如生牛皮,不柔软,压不下去,不肯屈折。【当知有目者。】把笔拿起来,有目就是正信已开,正信的心已经开,了解说:这样好,从这以后我绝对相信佛的话就是有目,有眼睛的人,有眼睛的人,【固无日下(然)[燃]灯之理。】有眼睛的人当然他不可能在日光下点灯,笑死人,眼睛很亮,日光也很明亮,哪里须要点灯,【而无目者。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而无目,无目就是正信未开,他对这个正信还没有开,又何必在日光中苦觅灯炬,意思就是说何必苦苦去参禅,去了解,去找这颗心,不用,欲觅灯炬,灯炬就是我们的自性,你没有眼睛,你正信还没有开,因为你智慧不够,又何必在日中苦觅灯炬。我现在把这句全部再解释一下:进问,此在肯心者则可,只要你死心去仿佛,这样就没有话讲,则可,就没有话讲,未肯者何得相应,不肯,你怎么有办法相应呢?曰噫,就是很感慨,正是唯未肯,他就是不肯听我们的劝告,不肯听佛,听祖师大德的劝告,就是不肯,所以要你肯心相应,就是要你肯答应,肯死心念佛,现在在劝告,汝等正信未开,你根本正信没有开,如生牛皮,不可屈折,折不软,劝告你就是不听,你就是有我执跟法执,叫你念佛,你就讲一大堆的理由:那太慢了,那老太婆。我藏经看完我才要念佛,藏经看完你在观音山,你在纳骨堂了,藏经看完你在纳骨堂了,当知有目的人,固无日下燃灯之理,就是说有正信的人他不用在日下点灯,意思就是说不用再经过,因为他有正信,他清清楚楚,当然他也知道要念佛,若没有正信就是而无目的人,没有正信的人又何必在日中苦觅灯炬,苦苦去参禅找我们的自心,这段意思就是说无论正信的人(已开),无论没有正信还(未开),要死心塌地去念,这句话意思就是这样,有目的的人,没有目的人,正信已开,正信没有开,你全都要死心塌地地念佛,。【(平常之极愚者,未免惊其孤峻所谓难信之法也。)】【()
【讲】此兼破不肯死心。更进而问曰。前此所说。乃在能肯死心念佛之人则可。如未肯者。何得与释迦彻底悲心相应。曰噫。(叹恨声。)谓我所说者。非为肯心者说。正唯(独也。)对未肯者。要你发起肯心念佛。与释迦悲心相应也。汝等正信未开者。即唯心之正信尚未开发。我法二执坚固。喻如生牛皮。不柔软。不可屈折也。当知有目者。喻正信已开之人。深信即佛即心。即心即佛。自肯死心念佛。不必更加参究。故曰固无日下燃灯之理。
而无目者。喻正信未开之人。正好死心念佛。自得心开。何必苦苦参究。于心中更去觅心。故曰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火。)也。】【
【解】大势至法王子云】大势至法王子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一行三昧中。大火聚语也。敢有触者。宁不被烧。】大势至法王子讲: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不用藉任何其他的条件,自得心开,他的心自然会开,此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说行、住、坐、卧全都念佛,大火聚语,这就是像很多火,敢有触者,宁不被烧,只要有人敢去摸到,一定会被烧到的道理。
【讲】此引证不必参究。《楞严经》:大势至法王子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只要你忆佛、念佛,每天想佛,每天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即不假观想,参究,诸方便。)】全都不用,【自得心开。(但要死心念去,工夫一到,自得藏心开显,】藏心就是我们的本性,【见本性佛。)即此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二语。乃一行三昧(念佛三昧。)】行、住、坐、卧一心念佛,【中。大火聚(大火焰。)语也。】大火就是大火焰,像“大火焰”,【谁敢有触之者。若有触者。】意思是说只要你念佛,所到之处若有人遇到每一个就会成佛的意思。敢有触者,【那有不被烧之理。】只要你接触到念佛这个法门,每一个都度,到将来宁不被烧,每个都会被念佛感化到,一定会成佛的意思。
【解】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意思是说临命终佛现前你敢保证说不是魔现前,意思就是说临命终若佛现前,敢肯定跟着他去就是佛,不会着魔吗?
【答:修心人不作佛观。】没有任何观想,【而佛忽现。】突然间现前,【非本所期。】不是我们本来所期待的,修心的人就是说参禅的人,平时不作观想的人,突然间跑出佛那就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没有观想,他自己跑出来。【故名魔事。】这就是著魔,【念佛见佛。已是相应。】若念佛的人见到佛才是相应,【况临终非致魔时。】何况临命终的时候又不是著魔,著魔的时候都是在世的时候,在我们这辈子的时候,因为我们的意识混乱,先控制我们的神经,所以著魔,光是著魔我看至少好几百个,不计其数,来找师父的,若到临命终的时候是宿世所造的业都现前,那就是第八意识的力量跑出来,平时著魔差不多都是第六意识在作用,若到临命终的时候业全都显现出来,那就是第八意识在作用,最后第八意识在作用。【何须疑虑。】你不用担心。
【讲】修心人。指参禅之士。平时不作佛观。而佛忽现。定属魔事。】著魔,【如《楞严》所云:“修奢摩他。毘婆舍那。】奢摩他就是定多慧少,定太多,智慧比较少,一种是智慧比较多,定比较少。【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洗心非正,当然我们不了解这个魔事是正的还是邪的,所以说汝不能识,洗心非正,我们不能了解我们的判断正确还是魔,所以我们会落入邪见。【”又永明大师《四料简》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十个有九个错,意思就是说修禅的人若没有修这个净土法门,十个有九个错误,【阴境(五阴魔境。)忽(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五阴魔突然间现前,瞥尔就是一刹那之间,就跟着他走了。【魔之恼乱行人。种种不一。皆投行人之所好。】皆投其所好,皆投行人之所好,就是修行人要什么,他就给他什么,喜欢看到佛,他就【多现佛身。】喜欢看到菩萨,就现这个【与菩萨身。而为说法。引入魔网。】引入这个魔网,【此非本所期望。忽见佛现。故名魔事。】目前有一个很出名,娶妻生子,自称是活佛,说他这个佛法都是定中或是梦中,诸佛菩萨来为他说法的,来为他说法的,这就是五十阴魔里面,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平常修持当中无论你看到什么全都放下,有看到不要太过于高兴,没有看到,也不要捻,有看到不要执著,没看到也不要执著,一心念佛,所以说印光大师文钞中说念佛的人只有一句话:但问定不定,不问见不见。只问你心有没有定,你的心若有定,临命终百分之一百往生极乐世界。但问定不定,不问见不见,没有在问你有见到佛没有见到佛,见到说不定是魔,不晓得,所以你是不是一心在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过去有一个大修行的人一辈子都认真在修行,那么因为他有看过很多经典,他知道有这魔事,临命终的时候他知道他往生,他知道他往生,念佛,他就说:啊!佛现前。旁边的人很多人在为他助念,那么他为了要试探他是魔还是佛,他说:你若是佛,你若是慈悲的阿弥陀佛,那么你的手为我摩顶,证明你确实是佛现前来的,拿金莲华要来接引我,佛就摩顶,马上为他摩顶,马上就为他摩顶,手摩顶,我确实是佛,摩顶,授记,所以说念到那种功夫,请佛为他摩顶就摩顶,我们请佛来摩顶,魔就摩脚,修行不到那程度,人家修到金莲华,所以自古以来往生看到佛不计其数,若说释迦牟尼佛妄语,绝对不可能,打死我也不相信,绝对肯定有极乐世界,百分之一万,一亿万,用生命下赌注,光凭我这一念,我慧律法师就会往生了,所以说你再讲什么我都相信有极乐世界,你再什么我都相信有一尊阿弥陀佛,要不然不可能,因为我们去为人助念这么多,我们也看到很多人往生,对不对?我就有亲眼看到,所以说不管什么,你讲什么都没有用,我就是要念佛,若有这种决心,恁这个念头,信跟愿就往生了,品位高低当然就要看你平时念佛的功夫了,所以我就要认真一点,我要认真一点。【禅宗有防魔语曰。“魔来也斩。佛来也斩。”】魔来也斩,佛来也是斩。【而念佛见佛。是本所期。是为相应。不为魔事。况临命终时。此时非致魔时。何须疑虑?
【解】问: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意思是说我们在念七日不乱,一心不乱,是平时一心不乱,还是临命终一心不乱?
【答:平时也。
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
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宝鉴照妖。)无更起惑造业之事。】七天一心不乱这差不多要阿罗汉才有办法了,不然不可能。
【讲】此料简】料简就是分别,现在要解释分别说【七日一心。】料简就是像人家在抓药,中药叫做抓药,抓药,配药,现在是在分别解答七日一心不乱。【第一问答可知。】是平…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