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异。】硕异就是“大也”异,有的升,有的沉,沉。所以说【苦乐悬(远也。)殊。】苦跟乐差别很大。【升指权圣。】权巧方便的圣人,【实报寂光乐。沉谓实圣。沉空滞寂】沉空滞寂的【苦。现前同居。乃暂同。】暂同,暂时一样,【如石火电光。非究竟同。】意思是说娑婆世界虽然有圣人来度化我们,我们跟圣人住在一直,但是不是究竟,时间到人家就回去了,入涅槃了。【又天壤(地也。)下。明天上人间。天。谓四禅天中五不还天。】五不还天就是三果,三果。【壤。谓人间名山圣道场地。见闻者少。】圣人不再来了,凡夫比较多。【如《楞严经》云:此不还天。】不还天就是三果圣人在这个四禅天的五不还天修行,直接要跳出三界,【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才有听到,【不能知见。】不能了解。【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如天台山五百罗汉所居,雁荡山万罗汉所居等。)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幸获见闻。亲近步趋者少。】走靠近的,【如此生有幸。】如此生有幸【获见获闻。】这辈子有福气,有看到也有听到,【如文喜禅师之见文殊。闾丘胤之见丰干。】(闾)这不是念yán,念lǘ,闾邱胤之见丰干,丰干就是【(弥陀应世。)虽得一时亲近。而得同居一处。亦步亦趋。】亦步亦趋就是跟随在步后,【不相远离者亦少。】现在再来,我现在读(《要解》这部分内容)一遍,你就清清楚楚:俱会一处,犹言凡圣同居土,现在在讲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跟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不一样,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是什么呢?寻常,就是佛前佛后,没有佛的时候,是由这个产圣,实实在在有证到圣果,初果、二果、三果的罗汉,过去因为他还有有漏业,所以不能断一切烦恼,又娑婆世界权圣的大慈悲愿的菩萨来示现,所以这娑婆世界的凡夫才可以跟圣人住在一起,但是到圣人,实圣,灰身泯智就是入涅槃,权巧的圣人机尽,已经尽了,这个升沉硕大,要浮要沉就差别很大,差别很大,意思是说娑婆世界这些圣人,人家来,人家就要回去了,若乐悬殊,若跟快乐差别很大,乃是暂同,圣人是暂时的跟我们住在一起,不是究竟凡圣同居土,若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就永远住在一起。又,天壤之间,天地之间,看到的人少,那么我们也很幸运,见闻,亲近,能接近的人更少,这样听得懂吧!所以这样就很清楚,这若自己看可能稳死的,保证看不懂,这真的很困难。
还没有结束。【解】又。佛世圣人纵多。如珍如瑞。】珍就是很珍贵,瑞就是很祥瑞。但是却【不能遍满国土。】不能【如众星】抬头眼睛就看到很多星,【微尘】之多,【。】微尘,到处都有。【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则迥不同。
【讲】上明佛前佛后。此明佛世。】意思是说【辅扬佛化之圣人。纵使是多。亦不过如珍宝之罕。】像很吉祥,珍宝般,【如祥瑞之奇。总不能遍满国土。如众星罗列普天。如微尘飞扬世界也。又。居虽同。而所作所办不同。】跟极乐世界完全不同,【不能如极乐世界。上善俱会。作办皆同也。】【()
【解】今[同]以无漏不思议业。(多善根福德因缘。)感生俱会一处。(得生彼国。)为师友。如埙如(箎)[篪]。】那个(“箎”)念chí,有的人写成下面一个(“篪”)字。(此处“箎”的“篪”二个选一。)【同尽无明。同登妙觉。】现在先看这个解释:
【讲】此明胜异。】这是很殊胜,跟别人不一样。【凡往生极乐者。同以无漏不思议业(解见前。)为能感。得生彼国。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以为师友。竟如兄弟。不相舍离。埙篪】那个是水池的池,这个水池的音,就是竹制成的管乐器,埙箎【是乐器名。】竹子所制的乐器的名。【诗云】有诗这么说【:伯氏(兄。)吹埙。】埙xūn,埙,一声埙,吹埙,把笔拿起来,用土制成的乐器。箎是用竹子所制的乐器,埙是土制用的乐器。所以伯氏吹埙,【仲氏(弟。)】他大哥就吹这个埙,他弟弟就【吹篪。】箎就是用竹子制的,【和谐叶奏。】一个口再一个十,那个念xié,和谐的谐,和谐叶奏,【喻诸善俱会。作办皆同。此即胜异。前文作办不同。不得亦步亦趋也。】趋向,没办法一步、一步接近。
【同尽无明者。即圆断五住之惑。由圆证三不退。圆净四土。同发妙觉极果。一生成佛。圆证三身。圆显四智。一切力用。自在其中。其胜异为何如耶?】看《要解》这段内容:现在同样以无漏不思议业来感应生极乐世界,与诸善人俱会一处,作这个师友,如埙如箎,就像乐器全都一样,兄弟,如埙如箎就是像兄弟那么好,同样都是乐器,同样都是乐器,虽然它是竹制的,它是土制的,但是它同样是乐器,虽然他是大菩萨,我们是凡夫,但是都住在一起,同尽无明,同登妙觉,这太不可思议。
【解】是则下凡众生。于念不退中。超尽四十一因位。】四十一因位,四十一因位就是住、行、向、地,超越这四十一因位,是则下凡的众生,在念不退当中,超尽四十一位,不用经过那么多菩萨位。【(者)[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就是第二生,来世,你若说他是凡夫,他不用经过第二世,他这辈子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一定成佛,【必补佛职。】一定补佛的位。【与观音势至无别。若谓是一生补处。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此皆教网所不能收。】我再解释一遍:是则下凡的众生,于念不退中,一下子超过四十一位的菩萨位,若说他是凡夫,他不用再经过第二生他就可以补佛的位,跟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样,若是他是一生的补处,他是实实在在的凡夫,不可名为等觉菩萨,这都是所有的教不能收,所有十方三千大千世界都不能例,没有这种例子。【刹网所不能例。(方是极乐净宗。)
【讲】此明超绝。即顿超佛地。绝待无比。是则净土众生。即下凡带业往生者。(如五逆十恶之类。)一生彼国。圆证三不退。于念不退中。即能超尽四十一因位。此等众生。非凡非圣。若谓是凡夫。却不历异生。(不必经历第二生。)一生必补佛职。(佛之职位。)与观世音大势至。无二无别。故非凡。若谓是一生补处菩萨。却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觉菩萨。故非圣。】所以非圣,【而又即凡即圣也。】凡夫跟圣人一样。【此皆教网所不能收。】所有的教网,佛所讲的法门无量全都不能像净土这样,【刹网所不能例者。】所有的十方世界都没有这种例子,【佛所说之教。法门无量。犹如网孔之多。故曰教网。捞摅有情故。】把笔拿起来,捞摅就是度尽,度尽一切众生。【一切教中皆无此等名相。此等阶位。是谓所不能收。
○十方佛刹之多。亦如网孔。故曰刹网。诸佛刹中。亦皆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同居。不能与极乐同一例也。是谓所不能例。方见净士法门。极乐同居。超绝无有伦匹也。】无有伦匹。因为这它不困难,所以我们不必再耽误时间,不必再耽误时间,很快,你看,很快,很快这本经就讲完,后面就很快,这文字不像前面那么困难,不会,不会那么困难。
【解】当知吾人大事因缘。同居一关。(实话。)最难透脱。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我现在解释一下,我们要知道我们人这个大事因缘,大事因缘就是要开佛的知见,示佛的知见,悟佛的知见跟入佛的知见,所以开、示、悟、入这是《法华经》讲的,开佛的知见;示佛的知见,让人了解;悟佛的知见,悟到佛他的知见;入,到后来就证到佛的知见,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同居一关,最难透脱,同居净土,我们这娑婆世界也有同居净土,凡圣同居土,娑婆世界也有四土,极乐世界也有四土,药师琉璃世界也有四土,但是我们这娑婆世界同居土也是很痛苦,不能像极乐世界这样,所以说最难透脱,唯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超出十方凡圣同居土之外,意思是说每一尊佛就是度化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度化三界,度化六道,度化九有、二十五有,四生九有,唯有极乐世界的了殊胜,超出十方凡圣同居土之外。了此,我们若能了解这些,才能深信弥陀的愿力,方能,才可以了此,才可以深信弥陀,阿弥陀佛的愿力,信佛的力量,才可以深信名号,念佛的名号功德,信持名,信这个持名,才可以深信我们人的本性本来就是不可思议,简单讲你若信佛力才可以深信名号不可思议功德,信愿持名念佛,你就会了解我们人的本性不可思议。
【讲】此结显三不思议。劝人当知。不可或昧。】就是迷迷糊糊。【大事因缘者。】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之知见。】现在开示悟入就是简略说,照理是要讲四句:开佛的知见;示佛的知见;悟佛的知见;入佛的知见。现在简单讲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此为诸佛出世大事因缘。了脱生死。疾趣菩提。】了脱生死,直接趋向菩提。【此为吾人成佛大事因缘。同居一关。即凡圣同居土。见思之惑难断。分段生死难出。故以关名。最难透脱也。唯极乐同居。圆】满【具】足【上三土。】就是方便、实报、常寂光净土,【圆证三不退。故能圆断诸惑。一生圆成佛道。超出十方同居之外。】简单讲每一尊佛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们所讲的六道轮回,就是我们所讲的四生九有,就是我们所讲的二十五有,就是我们所讲的四土,娑婆世界也有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若对佛来讲没有差别,四土就是一土,若是对凡夫来讲凡圣同居土,像我们现在就是住在凡圣同居土,凡夫跟圣人住在一起,但是圣人已经入涅槃了,空无一物,对不对?像我们今天要断惑,断这个见、思惑请到阿罗汉果,一个也没有,目前我们知道的一个也没有,一个也没看到,没那么简单,唯有极乐世界那个凡圣同居土,才是最尊、最贵的,最了不起的。
【了此者。即了悟极乐同居。乃弥陀种智所现…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