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是神经系统,不是耳朵的神经系统,是类似而已,所以耳根依这个胜义根所发。【当知根无分别。识有分别。不可不知。】不可不知。【唯识云:愚者(指声闻)难分识与根。】这个阿罗汉,愚者就是“指声闻”,阿罗汉,证到阿罗汉果的还无法分这个识跟根,意思是说这很微细我们无法分别。
【亲聆(听(声,有的版本是“声”字。)闻也)】心中清清楚楚,【圆音。如空印空者。谓依耳根。所发之耳识。亲听如来所说圆音。佛一音具足众音。故称圆音。】一音具足这个众音,【又佛音圆被众机。】圆满的加被一切众生。【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故称为圆。亲聆者。亲耳闻佛所说。非】不是个人,非【私淑诸人也。】不是个人的,就是说亲听,不是说小道的消息,或是听什么说的,不是,是阿难亲耳听到佛这么说,所以非私淑诸人也。就是说小道消息,耳传,传来传去,不是,是阿难亲自听佛这么说。
○【耳识。亦第八识见分。】在见分的旁边写个:精神,精神,精神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翻译成神经系统方面。【映在六根门头了境。】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六根的前面了解这个境界。【声尘是第八识相分。】声尘是第八识的相分。【见相二分。不离自证分。】我现在举一个例子来说,诸位!你曾看这个蜗牛,蜗牛有两只触角,蜗牛有两只触角,蜗牛两只触角,当它遇到危险的时候,这两只触角是不是缩进去,缩进去这个里面,这个头里面,在头里面再缩进去壳子里面,所以这见分跟相分就是精神跟物质收到头里,这头是自体分,意思就是说我们一念无明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有我执跟法执,因为生生世世就是产生很强烈的执著,所以他有很重的业报就变成物质跟精神的分开,物质跟精神的分开事实上就是从自体分来的,所以这个蜗牛的两只角一只是见分,一只是相分,相辅相成的东西,收进来,蜗牛的那个头,这个身体就表示自体分,自证分的意思,自证分,意思就是说精神跟物质收回来是同一体的东西,不是两样东西,那么我们今天因为有精神跟物质对立性的东西,所以说见、相二分,不离自证分,精神跟物质不离自证分,自证分的旁边写个:自体分,就是我们的本体,离不开我们的本体,简单讲一句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统一的,是绝对的东西,因为有无明起一个动念,所以精神跟物质分开,因此我们若看这个证到佛果的,这个墙壁挡不了他,证到阿罗汉果、菩萨果的人这个墙壁都挡不了他,他有无量的神通,有很多自在,因为他的精神跟物质同一体,同一个体,所以《楞严经》里面讲,若能转物即同如来,如果我们人若能够转这个物质的现象纳归这个精神,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我们若是有办法转这个物质的现象,纳归精神的现象,那么这样就是在修行,所以说《六祖坛经》它里面,你如何修行,人家问这个六祖,你如何修行?观心,心是生死的根本,你只是整天在那里拜佛,那我问你:拜佛会消灾吗?不一定,要怎样消灾?你多会消,今天拜佛,拜一拜,对不对?眼睛看佛,色身在拜,心呢?继续烦恼,回去两、三句话,不和,又发作了,你说你拜佛在结缘,没错,你要求忏悔,没错,但是你那个意识的执老是放着,像一颗石头老是放着,拜佛会不会消灾?不一定,但是结善缘倒是真的,至少会结善缘,比你在家里看电视是一定比较好的,对不对?比你看马盖先还好,对不对?那么我们今天在拜佛为什么说不一定消灾呢?因为我们的烦恼还在,对不对?那个潜伏,在我们内心这种潜伏性的东西我们打不掉,世间人只一种人能够消灾,顿明心地,开悟的圣者绝对消灾,因为他有本性的智慧,这智慧就像火一样,点一根火柴,点一点火下去会将那烦恼烧光光,因为他已经有本性的功夫了,顿明心地才能消灾,若没有明心见性你无法消,你多会消,执著出还在,脾气也还在,贪心也还在,对不对?来这里拜拜、拜拜,看到女色又被迷住了,来这里拜拜、拜拜,看到金钱,噢!拜拜、拜拜,明天涨停板,啊!很高兴,你怎么了?是来拜佛的?今天念佛念多少?不是,今天涨停板,他的心还随着外面的贪心、欲望转来转去、转来转去,这是生死的束缚法,这没办法,这样无法进入消灾的阶段,要消灾一定要从哪里?从心地,所以人家问大珠和尚,大珠和尚,人家问,说:请问老和尚什么是佛法?什么是……,怎么样修行才能够最快的成道?什么是佛法?要怎样修行才能够直接达到成佛的阶段,四个字:即心即佛,即心是佛,即心作佛,这像打针一样一针见血,简单讲就是说你的心中若没有佛,烦恼还在就没有佛,我们人有两种力量,一种本性现前,就是佛站在心中,一种是执著,烦恼当中,变成主人跑出去,贼跑到我们里面、心中,你永远找不到自己,因为你执,烦恼嘛!对不对?所以你多会消灾,你无法消灾,贼在我们的内心,现在我们若有观照的力量,本性来到我们里面,贼跑出去,当下即心是佛,是心作佛,用我们的心作佛,这个心就是佛,我们禅宗讲的话就是一针就见血,不会在那个团团转讲了老半天,像转圈子转不出来,是心作佛,即心是佛,就是这个东西,古时候一个在家人参访高僧大德,开悟的圣者,来,来参访的时候,顶礼禅师,什么是佛?来!我告诉你,来!我告诉你什么是佛,靠过来,你就是。啊!我就是。楞住了,你就是。他说:我怎样是佛?他说:你自己的家里有很多金银财宝,哪里说走几千百公里来我这里向我拿呢?我这里没有一切法,一无所有。禅师讲话很厉害,确实是真的,一切因缘性空本来就没有,意思是说你家里自己很多财产,意思就是说你的本性当下就是很多智慧,你为什么不停下来去观照,你当下放得下你就是佛,你就是解脱,你就是无量的智慧,你无量的智慧就是无量的财产,这就是你的东西,你为什么万里迢迢要来找我拿这个宝贝呢?开悟,你家里自己有宝贝你不回去拿,对不对?但是问题是怎样呢?不晓得要怎样拿,所以诸位来到这里不是要拿宝贝,是打一支钥匙,打一支钥匙回去开什么,开你那个金库,这个钥匙就是两个字,两个字,无所住,三个字,空,无相,无所住,这两个辽就是钥匙,你若说真正要消灾,要解厄,很简单,你若无所住你就有忍辱,你若无所住,要你布施,你钱绝对拿得出来,难道不是这样,所以在修行当中最重要就是当下,当下就是无所著的现在叫做当下,无所著的现在叫做当下,所以我们要学佛若没顿明心地,你多会念佛,我不相信,我绝对不相信,你今天你很有修行,出去外面看到女孩你就完了,你今天让你很有修行,你得到这个大家乐你就完了,对不对?人家诽谤你一句,你就完了,暴跳如雷,忍辱什么都不见了,所以他要作佛,要怎样修行,就三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著,就是这里,你若无所著,你布施就拿得出来,你无所著,你持戒你就清净,也不会看人家的缺点,你看人家的缺点等于没看到,因为你无所著嘛!对不对?你内心就没有烦恼,你无所著你就不会看那个富裕,那个贫穷,那个美,那个丑,你无所著,你的心二十四小时都在定中,你无所著,就具足一切智慧,因为你无所著,所以事事都放得下,事事都放得下,没有一样烦恼能够干扰你的内心,因为你无所著嘛!对不对?用这个“无”来修行,你回去须《心经》里面,我问你《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二百六十字有几个“无”字,举手,知道的举手,无眼耳鼻舌身意,无什么界,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整本《心经》二百六十字是《大般若经》,《大般若经》六百卷,六百卷《般若经》的菁华就是《心经》那二百六十字,《心经》那二百六十字哪一个字是菁华,哪一个字?无,就是那个“无”,你若懂这个字就每样都很好解决了,人家欺负我,本来我就无生,一百年前我不在这个地方,一百年后也不在这个世间,无,用这个“无”很好用,人家欺负你,无,用这个“无”就不会觉得很委屈,对不对?不会感觉很委屈,会钱被倒了,无所著,无,本来就无,也是要看顾好倒是真的,不然在那里哭,有没有在哭,没有在哭,只是哀嚎而已,所以说这个修行说简单很简单,说难很难,见相二分,不离自证分,不离自证分,这个自证分就是精神跟物质当下同一体的东西,是无一切精神,无一切物质的东西,收回来就是我们的本性,【今耳根发识。闻佛声教。以见分而取相分。】就是用这个精神攀缘这个物质。【是为自心取自心。】因为……,为什么这个自心,这个自心,诸位!将这个括号,这个第一个“自心”写个:“精神”,取这个自心,幻化出来的假相,这个境界就是精神、物质,上面一个自心是精神,就是见分,底下这个自心就是物质,就是相分,就是相分,意思就是说你的精神攀缘这个物质,简单讲就是你的见分攀缘你的相分,都是你的心,精神也是你的心幻化出来的,物质也是你的心所幻化出来的,所以你今天所攀缘的都是依你的心、执著你的心,我们今天这个境界就是我们的心幻化出来的,大众的第八意识共业所幻化出来的,既然今天幻化出来,我今天因为无明不了解,我又执著我幻化出来的这个世间,所以叫做自心取自心。【故云如空印空。】像空印空。【《楞严经》云:此见(能缘见分)及缘(能缘相分)。】能缘的见分,有那个能力攀缘的见分就是精神的作用,以及缘所缘的相分,所攀缘的这个物质,【元是菩提妙净明体。妄为色空及与闻见。】本来就是你的菩提,就是觉性,你这个清净奥妙,妙就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无量的清净,无量的光明的这个体,所以叫做菩提妙净明体,这个见分、相分本来就是我们的菩提妙净明体,现在因为我们起心动念,动到这个无明的念头,所以为色空及与闻见。有这个色,色法,我们眼睛所看的,色法,眼睛所看的,空,虚空,不是色就是虚空,虚妄,虚妄当作这是色…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