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右旋转,人家有根据的东西,有根据的东西,你看西方三圣,对不对?那就是向右旋,向右旋转,这有根据的东西,到今天在争夺,还在辩论这怎样,连那个“阿”也有写得清清楚楚,根据,, 人家也是反对,一定要念e,念e你就e,我不管你,对不对?你为了要人家好,一定要叫人家念ā,对不对?有时候还被人家诽谤,被人家诽谤。一个去参访一个法师,师父!阿(ā)弥陀佛!觉得很凶,他就知道慧律这一群的,他很生我的气:e啦!ā。现在以后人家:慧律法师,阿(e)弥陀佛!ā啦! e。惨了,互相批评,惨了,我们这个有根据,要为他好,他也不会照我们的意思,对不对?所以,慈悲……,我们好好教我们的徒弟就好,外面怎样,任凭他去,没关系,徒弟教好就好,外面就随他,没关系,要按照我的意思,念ā,你要按照别人的意思念e,念e,很简单,所以这个天人就化作一个人,绕佛三匝,右绕,有根据,根据哪里?根据《华严经》,根据《华严经》。【礼佛三拜。】礼佛三拜,【须达多依仪敬礼。佛为说法。即证初果。】你看,多快,到那里跪着顶礼,讲两句,证阿罗汉初果,我们到今天搞三十年还不晓得什么果,都没有,三十年,真的,什么都不晓得,所以出世在佛在世福报实在太大,今天若说释迦牟尼佛还在这个印度,用爬的都要去见世尊,看他是否能讲几句,我们不用修行,证四果阿罗汉这样比较快,这样比较快你听得懂吗?不然你想想看,我们今天搞几十年了,对不对?没办法,因为现在证果的人少,要找一个正知正见善知识也是很少,佛在世讲几句话就证果,讲几句话就证果,所以人家说佛在世五年没证阿罗汉果,那叫做下下下根器的,最差劲的,五年没证阿罗汉果,被淘汰出局,我们今天不用说五年,五十年还没办法,佛当时在世根机利利到这种程度,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水比牛奶还甜,这是众生的福报不够,这在比丘戒里面有讲,佛在世的时候它这个水,山水流下来的水,比我们现在喝的牛奶还甜,佛在世,众生福报大,佛死,福报没了,众生慢慢、慢慢……,所以我们今天吃的都是化学的东西,化学的东西,佛为说法,证初果。【便请世尊。来年至舍卫国说法。佛云来年已受瓶沙王请。复请后年。】再隔一年,要第二年。【世尊应许。便问舍卫城外。可有清净园林。远离愦闹。】远离这个吵闹的地方。【能容千众处所否?】因为他的弟子有一千个,所以供这个佛也很头大,你知道吗?佛后面都跟一群来吃,你知道吗?这没那么简单,供一个佛就要连带一千二百五十个都要供养,你知道吗?所以钱财不够,光是要供养一个佛是很简单,佛一尊而已,一千二百五十个常随众都在身边,没那么简单,真的,所以财力若没有雄厚,供佛会受不了,能容千众处所否?你能容纳一千所住的地方吗?【须达多云:但愿世尊不弃。】不要嫌弃。【自当办之。
须达多回国。】回到他的国家之后。【沿途宣告。】宣传,像我们现在贴海报这样。【以至本国。想自己所有园林。皆不敷用。惟有祇陀太子花园。围一由旬。】一由旬就是四十里,我们所讲的四十里,一个公园四十里,公园四十里,很大,这人祇陀太子幸好会布施给须达多长者子,要不然这辈子他在历史上,《弥陀经》里面没有每天祇树给孤独园,他也没有名字,他幸好会布施这个林园,这个竹林,公园出来,刚好四十里的这个公园,那么他这辈子死后到今天两千多年,我们还认识一人祇陀太子,今天这个太子若是悭贪不布施,我们今天也不认识他,也不认识他,围一由旬就是四周围一由旬四十里。【宽广茂好。】就是非常宽,很大,很殊胜,很好。【但太子必不肯卖。
次日至太子所。赞佛功德。告以请佛。欲与买园之事。太子戏曰:长者财富无量。能将金砖布满园地。即算此园。为卿所买。】就是你,卿就是你,被你所买。【金砖我亦不要。
长者闻言称善。】好,善就是好,称善就是说好。【遂即辞归。用牛车装金砖以铺之。】看这个人多有钱,用这个金砖来铺这个地。
【太子闻报遂异之。】哪一种人会让你这么感动感动到用金子铺。【乃亲往观看。大生感叹。】很好、很好,【尚余少地未布。乃与长者面商。此地不必铺。】剩下这些不用,剩下这些我跟你结缘。【愿与长者。共成供佛功德。】他想要供养佛,虔诚到让人家感动,虔诚到让人家感到。【长者不允。】不答应。【要独任其事。
太子曰:卿虽金砖布满其地。树根金砖铺不到。】树根在地下,对不对?你铺不到,金砖你铺不到,树我的,不然树根我挖起来,【树应属我。若砍树铺砖。又失园林之胜。况周围墙垣。亦复是我。何得不允共成。长者闻说始允。】边样共同殊胜的功德大家做,要做大家做,像我们上面画这个西方三圣,画这个西方三圣十五万,有一位菩萨说:师父!我自己出资。我说:不好!这个功德大家做。到现在是否收十万,也不晓得,我们现在这里又要画三张,三张要从上面挂到下面来,让你临命终的时候文殊讲堂这三尊接引你,你不曾看过西方三圣这么大尊的,中间阿弥陀佛,从上面挂到下面来,西方三圣很大尊,很美,有没有办法画我不晓得,总之我一定要尽量办,请木匠钉,尽量帮助大家往生极乐世界,好观想,大家好好地观想,
【祇陀施余未布少地。及诸树林墙垣。】所以无法铺金。【故称祇树(祇陀太子之树)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之园)。有经称祇桓(林也)精舍(长者所建精修梵行之舍)。】有的经典是讲祇桓精舍,有的经典是说祇树给孤独园,都可以,意思是说同一个地方,有经称祇园,祇园就是树木,祇园是祇陀太子的树林,【有经称祇垣(墙也)精舍。各随所称。】意思就是说无论是祇树给孤独园,无论是说祇桓精舍,全都是同一个地方。【佛家有金砖布地之典。即出自须达多。】须达多。
所以【初标法会时处竟。】祇树给孤独园,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丙二引大众同闻分三丁初声闻众二菩萨众三天人众
【解】声闻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为什么这本经典将声闻那些,就是舍利弗、目犍连,这十几个尊者排在前面,表示说这本经是说要如何脱离这个世间,所以他先现这个出世相,现这个出家的相,现出家人的相,常随从故就是常常跟随在佛祖旁边,佛法赖僧传故,佛法一定要靠出家人传,佛在那里他也没有在讲话,经典那么深奥你也看不懂,只有靠出家人,唯一的办法只有靠出家人。
【讲】此别释听众。】各别解释这个听众。【有声闻】众【。菩萨】众【。天人】众【。大众同闻。】就是在讲这本《弥陀经》的时候,也有声闻、菩萨、天人来听,大家同闻,【非一人独闻。】不是只有一个人,【即六成就中。第六众成就也。】大众全都具足。【声闻者。闻佛四谛音声而悟道。故得此名。】闻佛的音声而悟四谛法证阿罗汉果名为声闻,才得此名。【有定性回心二种。】把笔拿起来,定性声闻就是这个人生生世世都修小乘的,决定就是小乘的叫做定性声闻,定性声闻就是没有菩提心,他生生世世就是全都学小乘的,怕度众生,怕惹是非,怕被人家诽谤,讲得好坏,人家就多批评,我干脆躲在山上,这样修、修……,一些佛教都这样修完,都不出来度众生,大家都要躲在茅蓬,谁要出来度众生,对不对?所以定性声闻就是这样。再来回心声闻,加以就是说已经自悟,发现这个佛法没有发大慈悲心来改变,这样不可以,回心转意来度这个众生,所以叫做回心两种。【即大小乘之分。定性属小乘。所作已办。生死已了。】看那个小字,【(谓小乘声闻,厌苦断集,】厌苦就是厌恶这个世间的痛苦,有三苦,有八苦,有无量的痛苦,至于我还有一种感觉,八苦里面另外一种的苦,那是很痛苦,就是联考,真的,我虽然头脑还可以,小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很痛苦,你知道吗?比做水泥工还痛苦,不分昼夜,读那个书读得书包比我们一个人还重,真的,你今天考试,在两天就决定你的生死,联考两天就决定你的生死,像我联考刚好呕吐又腹泻,三年所读的两天就定胜负,我觉得很不公平,难道不是这样,两天,你应得保证不能开刀,不能腹泻,不能呕吐,都不能生病,就那么巧,读三年的成绩两天就定胜负了,所以我觉得一直要求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说极乐世界没有联考你知道吗?真的,这联考真的很痛苦,真的很痛苦,所以我看到这个三苦、八苦,我说佛祖他是不知道我们,不然还有一项联考的苦,真的,联考真的很痛苦,不分昼夜,考得好不好还不晓得,所以说厌苦断集,厌苦断集,断这个集,集就是集合这个痛苦,就是我们所说的贪、瞋、痴这个集,这心造业叫做集,集合这个业叫做集,因为你有造业,有集合一切的业,当然就要受苦,要受苦。【修道证灭,】修这个道,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证灭,证灭就是说证到不生不灭的本性,我空。【所作已办,】所作已办意思就是说你一切所修行的已经了脱生死,已办就是已经了脱生死,所作已办。【即集谛之苦因已断,】集谛之苦因已断,苦因就是造业,集谛就是因为我们这个贪、瞋、痴就是造业的根本,集合一切的业,所以集就是召集来苦,集合一切的恶业,集合这个痛苦,谛,你要相信贪、瞋、痴会集合一切的痛苦,所以我们这个欲望这个业要少造一些,所以集谛之苦因已断,这是痛苦的根本。【道谛之乐因已修,】道,我们要修道我们才能得到究竟的快乐,佛一直告诉我们,说我们众生都是刀口舐蜜,刀口舐蜜就是说一把刀,一把刀,一把刀,现在前面抹一些香蜜,为了吃一点甜,就有割舌之患,割舌之患,《佛遗教经》里面就讲,刀口舐蜜,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我们这个刀子是很利,一点点甜的东西抹在前面,我们小孩不懂,为了吃那一点点甜,整个舌头都割破,意思是说我们众生为了一点点快乐,比如说为了一点点钱,兄弟姊妹杀人放火绑…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