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照就不对,用一个虚空去包容一个念佛的,一个所念,一个能念,都不对,要说我们所念的佛当下就是空性,能念的我们当下也是空,所以能念、所念都没有,剩下的即心就是佛,即心就是佛,所以这难讲的地方就是说你若对本性的东西你不了解,再绕一百圈你就是听不懂,不晓得在讲什么,不晓得在讲什么,悟到本性实在是很困难的东西,若悟到是很简单的东西,就在我们的眼前,说在我们眼前是不隔,连隔一个沙都没有,当体就是妙用,当体就是妙用,所以曾在体育馆有讲一个譬喻,在这里还要再讲一下:开悟跟没开悟实在差别很大,比如说,来问这个禅师:本性是什么?没办法,不能体会,就是像一个盲人来问:喂!白色是什么东西?现在告诉他:这白色就像香蕉剥开那种颜色。香蕉剥开的颜色是什么?像椰子仁那种颜色。椰子仁是什么颜色?椰子仁就像鹅毛,鹅毛是什么颜色?鹅毛,手摸摸看。嘎!嘎!噢!这魄原来就是嘎,嘎。盲人你要如何跟他讲白色是什么东西。没开悟就是这样,这样搞了老半天就是不晓得什么叫做本性,什么叫做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我告诉你一句话,凡夫念跟无念都是执著,若是圣人念跟无念都无执著,凡夫用意识的观念要来猜测佛的本性,你再怎么猜都不对,怎么猜都不对,他现在说自心是空,我还在念佛,还是有,这要如何空?他就用想的,空是否意指空无一物?空无一物里面又会念,就叫做本性。这又是意识的产物,所以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若就凡夫来讲你怎么猜都不对,念也是在念,无念也是念,无念还有一个无念的观念,无念就是念,无念也是念,念还是念,所以凡夫他在计度,会计的计,度数的度,他所计度的本性是永远错误,就像坐着云霄飞车的人,要使他停止看一件静态的东西,永远看不清楚,知道吗?意思是说我们这个心就像旋火轮一样,一直在旋转猜测计度,用这种心要来计度一个开悟的圣者那种平等心,永远没有办法,若开悟的人就不同,念而无念,无念就是念,他念,他每一念,念念都是他的本性,因为本性自有念,他不念,他就没有凡夫的念头,但是自性有清净的妙用,随时都在念,意思是说随时念就等于本性不念,本性虽然不念,但是他有妙用的念,很简单,开悟就是这样,很简单,明心见性就是这样。如果你若要问:师父!可以用比较简单的名词来解释明心见性的东西,让我们比较好修行,很简单,不要念凡夫俗情之物,单单提起一个佛号,每一个念头若有偏邪,妄想又起来,那就是不是本性,只以这样形容而已,不要念世间的凡夫,金钱、财物、女色、名利、诽谤、伤害,全都放下,谁对不起我们,那个都不重要,那不会成佛,谁对我们有恩,知道就好,感情束缚全都要放下,叫做无念,无念,无凡夫的念,有念,念念就是佛,即心就是佛,这样就是接近本性,要再讲简单的就是说无所著而生其心,这就是本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本性,应无所住,无所住,众生五欲六尘的念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自然无所著的当下他就有清净的念跑出来,拨云当下就是见日。所以说在座诸位!要了解,有人在问禅师:何谓见?何谓是性?这句话不是这个……,见就是性,性本身有见,知道吗?见当下就有自性,性当下就有见,就是一体的东西,性是我们的体,见就更我们的妙用,你眼睛看是意识,不是,我们一切法无所著,眼睛也看得清清楚楚,他是用自性在见,本性在看,他妙用就产生,本性在看,他就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不会想起外境的东西,难道不是这样,不会影响内在,内存的肮脏除得一无所有,所放射出来的就是慈悲、智慧。慢慢、慢慢……,所以修天台宗的比较困难就是这样,对本性的东西比较困难,所以说心即是佛,能所情亡。空有见泯,【而得三观妙慧。是则一句阿弥陀佛。具足戒定慧三学。即圆收一切法门也。
古德云:八万门中。念佛第一。又云:净土法门。为径中捷径。即圆超一切法门。
旁注云】就是写在旁边的小字,前面的小字【:从未道彻者。即此净土法门。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从来未经何人道彻也。】彻底。
【甚深难信者。即此念佛一法。若理若事。悉皆难信。】就理是无生法忍,就事相是一心不乱,所以非常地不容易相信。【莲池大师云:兼众德而俱备。】兼这个众德而俱备,这德行,人家说三德密藏,一切就俱备。【统百行以无遗。】一切修行就是念佛一切就包括一切,你若一直念、一直念,你就是施舍,布施,你就是施舍,心无所著就是施舍,你若一直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持戒清净,你若一直念佛,不著一切世间你就有忍辱,你若一天到晚一直念这就是精进,一天到晚一下念,念佛,心不离佛就是禅定,一天到晚一直念,念一念,到后来妄想打得一无所有,般若智慧自然就产生,所以百行就是六度,六度就是百行,所以一念阿弥陀佛就包括六度万行。【其理甚深。若人执持名号。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其事亦复难信。】这种事情很难相信。【故经云: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所以我们就相信佛的话就对了。
【故特告大智慧者。】文殊师利菩萨这样告诉他,【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此念佛法门。事是无上大因缘。理是三德秘密藏。】秘密藏,这我们前面讲过。【是为难信之法。故特告大智慧之者。非第一大智慧人。不能直下承当。】所以这本《弥陀经》都一直叫舍利弗,舍利弗又舍利弗,又舍利弗还是又舍利佛(弗),就是大智慧都排在前面,表示说这本《弥陀经》是对大智慧的人讲的,若不是大智慧的人不能直下承担。【无所疑惑也。旁注:“可见正智庸愚。两不思议”者。正智之人。依智不依识。远离分别。故不思议。庸愚之辈。昏昏度日。不知分别。亦不思议。】所以世间两种人才会往生:第一就是大智慧,绝对相信;第二就是那傻子,一无所长,什么都不懂的,你叫他念佛就是念佛,没有分别,修行就是最怕半桶的,要说他懂,又懂一半,说他不懂,又懂一些,说他全都懂,又都不懂,很会发问,很会辩论,很会辩论,最怕这种事情,所以在座诸位!要学阿婆没那么简单,所以我们打八关斋反而阿婆比较勇猛,你知道吗?我看年轻的都靠在大殿旁边睡觉,反而老的在精进,老的习惯了没差别,老的经典听不懂,一天到晚拜佛,人家拜习惯了,年轻的爬个楼梯两脚发抖,还得扶栏杆慢慢爬下来,可怜。人家老菩萨一天到晚都在拜佛修行,结果比较勇猛,所以说不要瞧不起阿婆,真的,不要瞧不起阿婆,所以我很尊重老菩萨,你没看到,阿婆说:师父!我要回去林边。你可以回去。老菩萨回去也不会造业,七、八十了他要做什么事情,又不是年轻的怕犯戒,七、八十了,哪有可能犯到什么戒律,年轻的倒是真的比较怕,老的绝对不会,绝对不会,所以我对老菩萨很尊重,对年轻的很严格,对年轻的很严格,所以老人是不知分别,亦是不可思议,【故云两不思议也。特告大智慧者。正以不思议法。向不思议人说也。
【解】西方者。横亘直西。标示现处也。十万亿者。十万曰亿。今积亿至十万也。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且以此土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所绕。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是极乐世界也。】这句写这样就有问题了,就有错误。蕅益大师,蕅益大师写的这句话就错了。西方者,横亘直西,亘就是……,我们若元旦那个旦,太阳,对不对?底下那个字,把它拿到下面,什么意思你知道吗?太阳升起来,知道吗?太阳升起来就是旦,知道吧!若那一横盖在上面,太阳写在下面,太阳落什么?西下,我们说黄什么?黄昏,那个字就读作昏,知道吧!那个字读作昏,中国字很奇怪,一画之差而已,太阳不见了,放在下面太阳升起,所以这句话是不对,横亘直西就是说太阳西下的时候向西方一直过去。错,绝对不对,所以蕅益大师是明朝,所以那时候科学不了解,意思是说太阳西下的西边当然就不对,是整个娑婆世界来看西边才对,知道吗?西边才对,所以地球绕这个太阳,以前的人都认为太阳绕这个地球,哥白尼发表一个地球绕太阳才对,教庭就要剁他的头,教庭就要剁他的头,要让他死。哥白尼,后来就交代他,我若百年之后你再将我这篇论文发表出来,到他死后发表出来,死了,你砍头也砍不到了,以前是以《圣经》的教理为主,违背《圣经》的教理就砍头,所以《圣经》常常在改就是这样,佛经不能让你改,所以这个是注解,不是经典,经典是写西方,没错,人家是指娑婆世界,所以这横亘直西,这就不对,这一句话大有问题,他若说横娑婆直西,这样就对,他这句亘,亘若改作横娑婆而直西,这样就对。标示现处,标示这个现处。
十万亿者,十万曰亿,十万亿就是十万后面再八个零叫做亿,现在累积这个亿,一亿、二亿、三亿、四亿、五亿一直到十万亿,十万,十万乘以一亿,十万亿。
佛土者就是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而且以此土而言,此土就是娑婆世界,现在用这个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且以此土而言,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须弥山,我们上次讲过,木瓜拿反,上面比较胖,下面腰部比较细,这就是须弥山的形状,须弥山的形状,在《十四讲表》我们里面有图,下次会谈到。东西南北各一洲,须弥山下面这里,同一个日月所照,一铁围所绕,外面是铁围山所围绕,名为四天下,四天下。一千个四天下,叫做小千世界。由这一点就可以证明有他方的众生,因为我们这个地球有这个众生,所以叫做南赡部洲,简单讲有一千个,像东西南北四大洲,其中也像南赡部洲一千个,名小千世界,名叫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们的中千世界,叫做千中千,就是一千个,第一…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