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P39

  ..续本文上一页无量的慧,所构成的实报庄严土,因为他生生世世一直施舍,身外之物一直施舍,楼房卖掉,包括一切就是一直护持佛法,护持这个正法就算牺牲生命再多的财产都拿出来,所以因为这个因种得太大,而且他又修行,真的修这个忍辱行,忍辱多福,又修这个般若智慧,般若智慧,他在早课,每天都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人家说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可以灭无量罪,早课念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就是大智慧到彼岸,这个经典讲只是早上光念那三句魔不可侵,大智慧到彼岸,只是念摩诃般若波罗蜜,临命终光是听到摩诃般若波罗蜜不堕三途,你看!这几个字多厉害,所以说我们在早课当中都会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怕你堕入三途,临命终只有听到大乘经典一句就不堕三途,摩诃般若波罗蜜,所以我们这讲堂每天都要念三遍,所以这个实报庄严土就是他修行修无量的福,施舍心够,施舍心够,施舍心够,于内无所著,于外无所不布施,每样都施舍,包括他的生命,抽血,抽血,捐器官,所以每样都做,他就感应到实报,真实的果报土。【种种庄严。】种种的庄严,【无障无碍。】无障无碍,【又名实报庄严土。乃别教十地。】别教十地,【等觉。妙觉。圆教初住至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次第三观证入者秽。此指别教所修三观。次第而入。】次第而入,【先空。次假。后中。谓十信修析空观。伏见思惑。】只是伏,还没断,十信位。【十住修体空观。断见思惑。十行修假观。破尘沙惑。十回向修中观。伏无明惑。初地修中观。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始入实报土。以智不圆融故。所见土相则秽。】但是这若对凡夫来讲已经是不得了了,这已经黄金铺地,琉璃地,七宝琉璃地了,虽然说他还没有到究竟的佛土,所以这样对凡夫来讲就很惊人了,不像我们今天看到坎坎坷坷,这是别教,不要弄错,现在讲的是别教。【一心三观者。乃圆教菩萨所修。观一念之心即空】一念之心,禅宗讲的【(内外追寻一总无)。】你再怎么追求,怎么追,怎么找都找不到,【即假(境上施为浑大有)。】在境界上面思惟就是发挥他的作用的时候,混大有就是全,全部都显现出来,简单讲就是妙有,所以一心三观,即空就是真空,即假就是妙有,即中就是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所以内外传追寻一总无,本性的东西你怎么找都不到,即假,境上施为浑大有,你在境界上一切作用都显示出来,即假,【即中(正自体本空,】就是因为这体本空,在自体本空的旁边就是一法不立,连一个法都不可以存在,空无一切,【而应用无尽,虽大用现前,而性常自空)。】诸位!要是你见到本性,你二十四小时里面心就是很安祥,向内找这颗心找不到,向外找这个境界也找不到,你所遇到的就是真的很解脱,所以要用本性去修行,我参加过很多法师举办的这个佛七,平时都是跟我们讲一些信、愿、行三资粮,不曾讲本性的东西,只叫你不要执著。你问师父:师父!我对子孙放不下。不要执著,这句大家都会讲,你要教他如何才不会执著,对不对?不是只说不要执著,不要执著这句话是很简单的东西,你也会讲,下次人家问:某某法师我如何如何。不要执著。他就是要执著,你却叫他不要执著,你要教他怎样才不会执著,我教徒弟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你执著金钱这种东西是不究竟的,你慢慢去观照生、老、病、死,生生世世不解脱就是一念的爱恨,钱,爱根,执著,爱根,这辈子听到佛法千万不要对这种东西执著,你慢慢观照,死后色身烂掉,再多的金子也带不走,慢慢、慢慢一直观照,若功夫比较好的人根本连动个念头,根本金钱是假的东西,我三餐够吃就好了,我拿那么多钱做什么,难道不是这样,功夫好,有的老菩萨来,差不多四、五十的,这是很麻烦,阿婆反而比较好教,阿婆饱食终日准备死的人,七、八十了,比较好教,念佛,你夕阳西下了,你已经不早了,佛珠拿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麻烦就是四、五十的,快死又不死,年轻又不年轻,说他很懂又不懂,说他不懂又孩子生好几个,很麻烦,四、五十很麻烦,你知道吗?很麻烦,你叫他死心塌地地念佛,我才四、五十而已,教他精进念佛,教理还不通达念什么佛,很困难,现在就问师父,已经听过几百个了,师父!我都知道世间假的,我也知道不要执著,但是我的心控制不了,好像不是我在执著,好像自己一直发作,没办法。他若这样讲你要如何回答?去死好了。你全都知道了,我不用再开示了,对不对?你已经都知道了,放不下,你来找我做什么,这又不是一个瘤,我拖进去剖开心脏把那个瘤解决,割掉它,不会执著,难道不是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对不对?这种没办法的事情,你放不下就自己痛苦而已,对不对?所以佛祖在《法句譬喻经》里面,我觉得那个人……,佛祖实在很厉害,讲执著的人……,他说过去有一个担摊子,担一个摊子的人,担这个金子,担金子,很有价值,因为土遮住,他不了解这很有价值,现在走、走……,人家跟他换,又说:你这没有价值,我跟你换。拿那个宝石,宝石,他又喜欢这种宝石,这种宝石你若到山上看就有,这个白痴的走、走……,噢!捡一整篮,担、担……,担到家里,这有智慧的人告诉他:石头根本没有用,放下。担到家里伤到中气,咳得气喘,喝茶,担那个回来又没有用,佛祖这种譬喻是什么,笑我们众生没智慧,本来佛性是清净很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把它放掉,到路边捡石头,石头就表示什么,石头就表示执著,斗争、嫉妒、痛苦,捡一整篮,菩萨不要生气。唉!你不知道,我偏偏要生气。你没办法,担这个摊子又得多捡一些石头压着,难道不是这样,我们每天都要捡什么,捡石头,整个口袋,整个心都在装什么,都在装这些,我甘愿痛苦,我偏偏要生气,我偏偏要贪,我偏偏要执著,你告诉他:放下!那石头没有用。跟他说:金银、财宝、女色没有用,这不能解决我们的生死,我偏偏要,你要如何,要,你就被压死,就这样,那个摊子实在是没什么好担的,你就捡一些来担,这样知道吗?我们就是整天捡这些来担,担得快压死,痛苦过日子,哭泣,没什么,对不对?行的人,大智慧的人,连那个篮子也丢掉,对不对?担那个做什么,所以说有家庭的人困难就是这样,那个摊子不担又不行,难道不是这样,不但又不行,你说:我不担。人家又会诽谤,对不对?不行,若娶太太的,还没娶太太的,我若叫他出家。没有,我是独生子,我妈妈叫我娶太太,不要互相欺骗,自己爱结婚爱得不得了,说妈妈叫你娶的,自己爱嫁丈夫,不要结婚,出家比较好,我家只有我一个女儿而已,出家,对不对?不嫁看看怎么知道痛苦,死刑,判死刑,所以我们一定要捡一些石头来担我们才会轻松,所以我们现在众生都担什么?都担石头,是不是这样?都担这个摊子,都担着,生气这石头放不下,你现在观想,今天听师父讲得很好,这比喻很好,我今天若不贪,我会少一颗石头,你听得懂吗?我会少一颗石头,我遇到境界我不要生气,我又少一颗石头了,愈来就愈轻了,愈来愈轻,不要捡,不要著,你听得懂吗?不要捡,捡起来压在心上每天压得喘不过气,对不对?整夜气得要命,气得睡不着,人家睡……,还没到枕头就睡着了,你不是,整夜气得要命,气得要命,功夫不够,功夫不够,所以佛有这种比喻,我们若担一个石头担到家里的时候,到家里的时候就是表示到临命终的时候又继续了,六道轮回了,担到家里一无所得,我们都在担这种东西,可怜,回去冷静想想看,冷静想想看,所以只有一种东西会让你解脱,要观空,要观无常,除掉那个丢失的强烈观念,一定要除掉这一些,你一定要观察,你一定要观无常,除掉得失强烈的观念马上顿悟,很快就会解脱,很快就解脱,没有什么,世间没有什么,你在公司也很轻松快活,现在在卖伟士牌的机车,你这个伟士牌多差劲,若我的个性就:很好!你要买就买,不买算了,在那里挑剔。这世间,所以我这种命一定要出家,因为我看这世间人我看得很痛心也很碍眼,真的,所以我这条路没人管,我不要杀人放火,不要去做违背国法的事情就OK了,我看世间人已经看得很讨厌了,每个都是贪心,每个都是恨心,每个都是勾心斗角,学佛的也是一样,你们没有,我在讲外面的,外面的。此观若成,【是谓圆修三观。此观若成。则能圆断三惑。】三惑,这已经讲完了,【圆证三德。故初发心住。即破一品无明。即证一分三德。而入实报土。以观智圆故。所见土相则净也。极乐实报土皆净。以国中一切菩萨。所修所证悉圆顿故。

  【解】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看那小字的,【(西方是寂光净,以受用同佛故)】西方是常寂光净土,是清净,他的受用跟佛一样。常寂光土分证者污秽,究竟满证者净。

  【讲】此段。辨常寂光土净秽之相。】现在四土里面最究竟的一土,分辨常寂光净土,清净跟污秽之相。【此土乃如来所居。若约别教妙觉。】别教的佛【于本教虽称究竟。但断十二品无明。】十二品的无明正好【与圆教】信、住、行,十住,然后加上二行,就是住跟行,就是圆教的【二行齐。】信、住、行、向、地,二行,刚好十二品位,圆教刚好从初住菩萨开始就断一品的无明,这别教是从初地菩萨开始断一品的无明,所以十地跟等觉、妙觉刚好十二品,这是别教,那么圆教是从初住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刚好四十,再来等觉、妙觉,这样刚好四十, 二品的无明,所以圆教的二行齐,刚好十二位。【无明未尽。是为分证者秽。究竟满证。乃圆教妙觉。破四十二品无明尽。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圆满无上菩提。是为满证者净。极乐是寂光净。以受用同佛故。

  【解】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以经中是同居境故以上,善俱会故)】现在讲:

  【讲】今极乐世界。】现在讲极乐…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