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P6

  ..续本文上一页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就是自信这个十住位到十回向之间,又将这个别教转入圆教,所以叫做圆接别,圆接别教,也称为圆入别,那么前面在讲别接通,圆接通,还是圆接别,全称三被接,别教来接引通教,要不然就圆教来接引通教,圆教来接引别教,叫做三被接,被接的意思主要是说观理之际,体悟到其中所含的深义,由此再转进,更高的次第,以上三教在理论上皆可通至佛果,但是实际上行者在因中被接,以至于没有人可以达到三藏教的断惑,因为这个藏教是断这个见、思、惑,证到这个阿罗汉果,但是这个通教,八地以上,乃至别教,初地以上,这全都还没有断惑证到这个佛果,因为藏教断见、思二惑,在三界内就是已经证阿罗汉果,但是这个通教跟别教是行菩萨法,他就是断这个三界外的法执,尘沙惑跟根本无明,所以在通教跟别教他没有究竟证果位的人,所以说乃至别教初地以上到这个有教无人,有教无人就是说有人学这个教理,行这个菩萨道,但是没有人证到这个果位,因为通教跟别教是大乘的过程,必须要到圆教才有办法,或者是果头无人,果就是说至佛果,但是没有这个人,我现在解释,解释,意思就是说藏教他断这个三界内的见、思二惑,断这个三界内的见、思二惑他证到这个阿罗汉果,阿罗汉分作二个,一个是小乘的阿罗汉,就是四果阿罗汉,一个是大乘的阿罗汉,就是我们所说的佛,小乘的阿罗汉是断这个三界内的见、思二惑,大乘的阿罗汉断这个三界外尘沙惑跟根本无明,所以在藏教他有证果位,因为他证到四果,但是在通教跟别教,因为他在行菩萨法还没有证到佛果,没办法,所以必要在圆教才能证到究竟的佛果,究竟的佛果,所以叫做无人证教,就是有教无人,或者是果头无人,叫做无至佛果者,无至佛果者,讲归讲,自己回去想,待会儿回去慢慢去想。

  请翻开讲义:我们看圆教,第四的,一、二、三、四的四,四的最底下圆教,我们昨天讲这个藏教、通教跟别教,今天要来讲这个圆教,圆教,圆意思就是不偏,就是圆融、互备,就是无论他迷,还是他悟,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处于真实之理,也是为佛所觉悟的道理,所以圆教在显示佛之所悟,也就是明示佛陀自内证之教,自内证就是佛有证悟到什么道理,那么圆教就彻悟到什么道理,此教观空、假、中三谛,三谛之理在一谛,互具其他二谛,意思就是说这个中道的道理不但是中,他是用一心三观,不是像别教,别教是说次第三观,观空、观假、观中,这有次第,若圆教不是,即空、即假、即中,即假、即空、即中,即中、即空、即假,当下就一心三观,他悟到空,当下就是假跟中,悟到假,假有,当下就是空跟中道,悟到中道,当下就是具足空跟有,这叫做一心三观,空、假、中,故此三观,称为一心三观,或称不次第三观,圆融三观,以上四教中藏、通二教为教证俱权,教证俱权就是说这个教法跟这个证悟,全都是方便,不是真实法,至于别教呢?是教权证实,教是方便,证到是真实法,所谓真实法就是大乘的一实相,一实相法就是真如的意思,证到真如的本性,这是别教,所以前面二教是教跟证都是权巧方便,若是别教是教是方便,那么证是真实法,这叫做教权证实,圆教则为教跟证俱实,教就是方便法,证就是真实法,这个教跟证全都是真实的,全都是真实的,意思是说别教,教是方便,证是真实,若圆教,教是真实法,那么证也是真实法,教是真实法,这是唯是一个真实相,一真实相,《华严经》讲一真法界,那么《法华经》讲实相,那么《涅槃经》讲大般涅槃,那么这《楞严经》讲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那么这圆教讲的教跟证都是真实法,若是以此配这个五时,看第五,现在要翻过来看,看这个斜的,因为接不起来,接斜的,第一华严时正说圆教,兼说别教,因为圆教教理很圆融,很彻底,对这个利根的这个菩萨讲的,所以兼说这个别教,这个别教若有大菩萨的根机也可以适合听这个圆教。第二、鹿苑时,但说三藏教,所以底下一个括弧,一个但,但就是只说这个三藏教法而已,经、律、论,第三、方等时,对说四教叫做对,对说四教就是藏、通、别、圆全都包括在内,用一个对字。第四、般若时,带这个通教跟别教二教,正说是圆教,是针对根机比较利的人,但是还包含通教跟别教。第五、法华涅槃时,时中法华是纯圆教,纯的,于《涅槃经》是对说是明说四教,佛要入涅槃再跟他讲,跟他讲这四教,追泯就是纯圆教,追泯就是说讲这个藏、通、别、圆,跟他讲这是权巧方便的,所以这还要去掉留一个纯,这是要成佛,大家都可以成佛,圆满,圆满教,当时法华之圆的圆满是今圆,以说《法华经》以前四时,那个四时那个圆是四时,过去的圆满,《法华经》是这个时候的圆满,《法华经》以前的藏、通、别、圆,那是过去的圆满教,虽然同一个教理说是圆满,圆满是昔圆跟今圆,但是这体是不同,无二,今圆,今圆满教,跟过去的圆满教,这个圆体无殊就是不同,没有说不一样,全都一样的意思,这是说在论它的作用,互有,优跟劣,所以说今圆为纯圆,独妙开显门,开权显实,开显就是显示这个纯圆,这个独妙的这个法门,叫做今圆,而超越前面四时的过去的圆满法,显出这个殊胜的作用,意思是说法华涅槃这个圆是纯圆法,圆满法,纯正的圆满法,前面那个圆是藉着藏、通、别、圆去比较出来的圆满法,比这个藏、通、别还圆满,所以叫做圆满法,但是这个昔日的圆跟今日的圆满法,今天这个圆满法,法华涅槃又是纯圆法,由此《法华经》乃是四教之外,超八醍醐之最殊胜,超八就是超前面的,前面的,也就是超越化仪四教,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化法四教就是藏、通、别、圆,超越这个八教,所以叫做超八醍醐,而为最上的醍醐味教,醍醐味教。

  那么这样讲,诸位!这样讲有时候会听不懂,听不懂,会一头雾水,会一头雾水,昨天下课就有人摇头,现在这简单,现在翻到第一张来,我若将这个第一张这个讲表有画线路这些,从头,你只看这个表就好,都不用看前面、后面你就通达,你就会通达了,不用烦恼,不用烦恼。

  好!看这个表,化仪四教就是佛要度化众生的形式,分为顿就是根机很利的人,根机非常的利,像大菩萨、六祖,一听就顿悟那种,很利的人,顿教,用这个顿的方法,像药要开药方,这个人寒性要开热药,这个人热性的要开寒药,这个人容易感冒,要开这个改变体质的,所以化仪四教就像开药的那张药单,药单,药方,开始在开药,有的要开顿教的这个药方,再来底下渐教,渐教的意思就是说他的根机不够利,他必须要慢慢、慢慢引导他,引导他,但是这个渐教又分为渐初、渐中、渐末,渐初就是说他的根机是小乘的,根机是小乘的,所以他必须要讲这个《四阿含》,渐中可以渐渐进入这个大乘法,进入这个大乘法,渐末就是说大乘法听得已经很久了,所以渐末的意思是说究竟般若法,究竟圆满,后来讲这个圆满法,渐末。

  再来,秘密教就是说……,秘密教旁边你写几个字,写:根机不同,佛所说法所得不互相知道,你若写这样看了就会懂,因为根机不同,佛所说的法,所得到的互不知,互相不知道,比如说我现在在这里说法,你所得到的跟他所得到的不同,这叫做秘密,你知道你的而已,他知道他的而已,不定教,写八个字,法会同席,所证不一,法会同席,佛在说法的时候,佛在说法的时候坐在前面的这些众生,全都同这个时候叫做法会同席,所证不一,他所证到的却是不同,有的讲四谛法证到圆教的菩萨,有的讲到菩萨法,证到小乘而已,所以说不定教就是说法会同席,所证不一,法会是大家同时坐在这个地方,但是他所证到的却是不同,却是不同,所证不一。再来,最左边,非顿、非渐、非秘密、非不定,就是法华涅槃时,他也不是顿,也不是渐,也不是秘密,也不是不定。好!在秘密教跟不定教的上面,画二条线出来连在一起,上面写四个字,叫做同听异闻,大家都在听,但是听到的都不同。好!在秘密教的上面写个:秘密不定,在不定教的上面写个:显露不定,你先写起来我再跟你解释,秘密教的上面,秘密教的上面,写一个秘密不定,不定教的上面写一个:显露不定,显露不定,这意思就是说秘密教就是说虽然大家听互相不了解,叫做秘密不定,但是不定教是大家都在听是很清楚,都在听是很清楚,但是所证的不同,叫做显露不定。他是显示出来,大家都在听,大家都很清楚,你也在听,我也在听,大家都知道,但是却是所证到的境界不同叫做显露不定,前面秘密教叫做秘密不定。好!在顿教跟渐教的上面画两条线连在一起,上面写个:显露定教。顿教跟渐教,渐教底下分渐初、渐中、渐末,顿教跟渐教画两条线起来连在一起,上面写四个字,叫做显露定教。显露的定教就是说它是很明显出来还是定教,它不是不定的,你是顿,还是渐,根机不同,这样好,底下。

  这个化仪四教来搭配这个五时,五进,顿教,我们现在看这个华严时,佛成道的时候讲这个《华严经》,这个《华严经》是针对这些大菩萨讲的,后来又针对这些声闻、缘觉的根机讲的,所以《华严经》的时候画一条到上面:顿教,意思就是说《华严经》就是这些大根器的人在听的,所以这顿教画一条线下来,配合在《华严经》,《华严经》为什么画在这个秘密教,又画在这个不定教的上面呢?这个秘密教跟这个不定教为什么也画在《华严经》,就是说佛在讲这个秘密法,这秘密法就是说佛在说法的时候,有的人悟到《华严经》的思想,证悟到《华严经》的思想,所以只有他知道而已,有华严的境界,有华严的境界,所以这秘密画一条线到华严来,是因为根机不同,所以大家不了解,但是其中有根机,适合这个华严的根机,这个不定教为什么画一条线下来这个华严时,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说法会同席,说的不是华严,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