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就浮在上面,她就说:师父!你要不要坐一下?我说:这个慧律大法师,若背那个飞到空中被人照相起来。唉哟!飞上去的时候双脚摇晃,在那里哀嚎,你知道吗?哀嚎。在泰国坐那种叫做水上摩托车,裤子湿漉漉,唉呀!怎么能看,我本身我虽然没有修行,但是我很注重这个威仪,我不敢,他们坐,他们尽管坐,我看,我尽管看,所以说这世间所谓的快乐就是说我来刺激一下,让心忙碌一下,暂时寄托,对不对?哪有什么快乐,吓得脸色苍白,赔钱又费精神,心脏又快麻痹,幸好有带救心去,急救。世间人他没有听到佛法,他也不晓得什么叫做真的,什么叫做假的,他也不晓得要怎样了脱,他所认识的就只有现在而已,现在的快乐而已。底下:
【解】能念即三观。】就是空观、假观跟中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三宝,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我先解释一下:能念就是三观,三观就是空观、假观跟中观。所念就是三宝,就是佛、法、僧,有别相,别相的旁边写一个:相;一体旁边写一个:性。那么相不离本性,性不离相,所以说别相合起来就是一体,一体幻化无量的相,我们在莲因寺的时候忏云法师常常用一个比喻,面粉也能作面条,也能作馒头,也能作包子,也能作水饺,也能作油条,面粉,同一个面粉,对不对?能作千百种东西,千百种面粉类的合起来全都是面粉。我初去听经刚好听到忏公这样开示,老是记得这个比喻,比喻,本性就像面粉,这别相就像面粉,看你要作馒头,作包子,作水饺,或是要作这个油条,或是要作这个煎饼,都可以,晕个葱烧油饼也可以,别相,别相。一体就是性,以及四教义理就是藏、通、别、圆,藏教、通教、别教跟圆教,三谛就是空、假、中,空、假、中,权实,权就是方便,实就是本性,就是实相的东西,权智跟实智叫做硬说权实之不同。有的众生要用方便善巧去譬喻这叫做权,实,直接入本性的东西,直接悟入本性这叫做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就像上面去拣择,料简就是选择,道品应知,三十七道品。
【讲】此简别能念所念。以及三宝不同之相。能念即三观者。】空、假、中,【谓能念之心。体本空寂。】就是说我们这个妄想是意识心,打破这个意识心就看到我们的本性,所以叫做体本空寂。把笔拿起来,空寂就是无生的意思,体本无生,因心而有,因为我们这个心刹那间在变化,刹那间在执著。你在恨这个人,你若不要去想,你的痛苦会减少,你在恨这个人,你再三去恨、衔恨,衔恨这个人,你会愈痛苦,你若用这个智慧去观照、观照,这个本来就没有,恨是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这时候再观察,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你计较同样痛苦,所以说你什么时候放下你内心的恨、(放下你内心)的生气、放下你内心)的嫉妒,你什么时候得到快乐,其实你随时都可以得到快乐,你只要悟到无生,因为我们的本体当下就是空性,你用任何的思想去想,用任何的意识去推论,全都无法解决事情,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所能得的东西就是一些妄想的执著,一些痛苦的回忆,痛苦的回忆,所以说我们没有【即空观】的智慧【。】不能观空,【用则圆照。】圆满的观照,【即假观。正空寂时。寂而常照。】正在无生的时候,常照就是妙用,妙用,所以这个寂就是不变,常照就是随缘,所以正空寂的时候,寂而常照,就是说不变而……,常照就是随缘,【正圆照时。照而常寂。】正圆照就是随一切因缘在观照的时候,照而常寂,随缘而常不变,寂而常照就是不变而常随缘,照而常寂就是随缘而常不变。【即中观。】中观。
【所念三宝。有别相一体者。】别相的三宝,一体三宝。【何谓别相。差别之相也。法身。报身。应化身。为四教佛宝。】藏、通、别、圆四教。【教理智断。】这个要把笔拿起来,顿点,教、理、智、断。这个教就是佛教化我们。理,佛所教的这个道理。智,运用我们这个智慧。断,断一切的烦恼,【为四教法宝。三乘贤圣。为四教僧宝。】小乘、中乘跟大乘这就是藏、通、别、圆教。僧宝,【何谓一体?真实之体也。湛然智照。】这个念zhàn,不是zhān,湛就是水清澈而明朗,光明皎洁的样子,清清楚楚,所以湛然就是说很清净的意思,很清净智慧的观照,【灵明觉了。】很清楚,【为佛宝。】那么运用佛这个智慧观照就是【实相理体。】实相理体。【清净圆妙。为法宝。】那么实相理体,清净圆妙,就是佛所证到的实相,所证到的理体就是无生,清净圆妙这就是法宝,清净心圆妙的作用。【理智不二。】理性跟智慧不二,【和合无违。】和合无违就是没有一点矛盾,我们现在所讲的感情跟理性,调配得最平稳的那一个接合点,这个叫做和合无违,叫做理智不二,你讲他这个道理就充满智慧,你说他这个智慧他就是运用无生法忍的道理,所以说理智,这个理智是跟我们世间人讲的理智不同,世间人讲感情跟理智是两种东西,我们现在这个理智是两种东西,理就是无生之理,智就是佛具足觉悟之智,所以理是理,无生之理,智是妙智,用妙智觉悟无生之理,觉悟无生之理又产生了妙智慧,这叫做理智不二,不是说理智不二,世间人这句绝对看不懂,在这个角度是说理跟智是合而为一,就像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你若看到镜子,你就有看到光,你若看到影像你就看到镜子的反光,本来就是具足这种能力,和合无违,【为僧宝。别相是相。相即性中之相。】别相是相,相就是性中之相,本性所幻化出来的相。【一体是性。性即相中之性。】本性里面所幻化出来的相,所以他这个相不离本性,不离本性,就像镜子,就像人,这个人充满智慧,智慧跟这个人是同这个色身,【性相一如。二而不二也。】不二而二。
【及四教意义者。别相一体。各分四教。】藏、通、别、圆,【但有三谛权实之不同耳。】三谛就是空、假、中,真谛、俗谛、中谛,三谛权实的不同,【藏通二教。为真谛三宝。】把笔拿起来,悟入空性名为真谛,悟到空性名为真谛。【别教为次第三谛三宝。圆教乃一心三谛三宝。】次第就是空、假、中分别来修,分开,那么圆教一心三谛就是讲到空就是不离假跟中,讲到假,不离空跟中,讲到中道,不离空跟假,所以叫做一心三谛三宝。【前三教总属权。】就是方便权巧,【圆教乃属实。此乃如上文。料简四教道品应知。】【()
初释鸟音法利竟。
壬二征释略显
【经】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他怕人家误会极乐世界那么快乐,那里怎会有小鸟呢?小鸟会拉屎怎么会跑到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的鸟是不会拉屎的鸟,这是很好的鸟,是好鸟,不是恶鸟,不是像我们现在栖息在电线杆上面的鸟,你一看,鸟屎当头而来,很倒楣,极乐世界不会这样,极乐世界的鸟会说法,说法,符合佛的这个道理才是厉害,所以说舍利弗!你知道吗?极乐世界的鸟不是它造罪业,业报所生,所以者何,是为什么?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小鸟、饿鬼、畜生,怎么会有鸟呢?舍利弗,彼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极乐国土根本就没有饿鬼、地狱、畜生道,何况有实,怎么会有实实在在的鸟呢?底下解释,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军事法庭变化所作,小鸟都是阿弥陀佛,为了要让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讲】此文征释疑难。】就是解释。征释就是解释这个怀疑,众生碰到困难有什么怀疑这个叫做征释疑难。引述,征释就是引述这个……,来解释这个怀疑跟困难。【恐人疑云:弥陀因中。第一大愿。】他发这个愿,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他第一大愿,【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不取正觉。意思是说阿弥陀佛若是设我得佛,若到达我成佛的一天,设我得佛,我若已经成佛的时候,我那个国土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若有畜生、地狱、饿鬼,不取正觉,我不要成佛,不取正觉就是不要成佛,【现有众鸟。岂不有违本愿乎?】违背阿弥陀佛的本愿,【故】释迦牟尼佛【呼舍利弗】告诫舍利弗,【而诫之曰:汝勿谓】你不要这么说,【(即莫作是说)此诸众鸟。五阴实法。】是色、受、想、行、识五阴的实法,【是罪报(罪业报应)所生。】你不要这样想,【此鸟非但不同人间之鸟。随业受生。而且不同天上之鸟。】也不像天上在飞的鸟,(不同于天界之鸟)【虽能说法。仍属业报所生也。】我们天上在飞的鸟也是属于业报。
【所以者何?此句是征。】你看什么原因呢?【所以不可说此鸟。实是罪报所生者。何也?】为什么呢?【彼佛下解释疑难。彼佛国土。由弥陀愿行。】行,修成证到佛果,【功德庄严。】西方极乐世界【无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此三恶道。由五逆十恶。感地狱道报。由悭贪嫉妒。感饿鬼道报。由愚痴暗昧。感畜生道报。故名恶道。】叫做恶道。
【又呼舍利弗而告之云: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这个阿弥陀佛的国土它连这个恶道的名都没有,【此引法藏比丘。所发第十六愿为证。愿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不善名(三恶道)者。不取正觉。】来到这个极乐世界绝对听不到三恶道的名,地狱、饿鬼、畜生,【名且不闻。何况有实是罪报所生之众鸟耶。】何况极乐世界有真正的鸟,没有,没有这种,这都是阿弥陀佛变化的,一定没有。【何况。反显其必无也。非但目所未睹。亦复耳所未闻也。】底下:
【是诸众鸟四句。出其所以。
难云】难云就是说有人怀疑,怀疑,有人怀疑【:彼国既无恶道。何以现有众鸟?
告曰:此鸟皆是阿弥陀佛愿力。欲令法音宣扬流布。】流布就会宣扬,宣扬就会流布,流布就会宣扬,流布是我们今天所讲…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