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看来还是做法师比较清,当国王何时要被杀死不知道,所以三百六十五行实在是法师这一行比较好,真的,听到符坚被姚萇所杀,被人所杀。【乃(此处法师读为“及”,有的书为“乃”字,从上下文意来看,“乃”字更合理。)自据凉上。】封王,自据凉上就自己站在西凉【即三河王位。】自己讲的,说他就是三河王。【苌闻师名。】杀死这个符坚的这个国王,听到鸠摩罗什法师这个名字,就一直想要入关,因为新疆在关外,【属请入关。】入这个关。【光皆不允。】不允许,鸠摩罗什法师这么伟大我这样派兵来请,我们国王被你杀死,我怎么可以让你这样简单被请请走,到后来姚苌死了。【姚兴继父位。】他儿子来继续他父亲,父王这个位置,姚兴继父位,【复请不允。】再请这个鸠摩罗什。(把吕光请回来,)对吕光说:要请这个鸠摩罗什法师。吕光也反对,都不允许,【于是起兵伐凉。】动用兵,打,请法师请不到,用打的。【吕光卒。】吕光死了,战死,他的侄儿叫做吕隆接位,【侄吕隆嗣位。】吕隆接位之后,他【无力抵抗。兴乃得迎师至长安。】姚兴乃得迎鸠摩罗什法师到长安,【待以国师之礼。】你看看!以前是动用几百万的军队请一位法师回来,请一位法师回来,还用国师之礼向他跪着,国师之礼,国王跪着向他顶礼,百万的军队全都要听他的,你想想看!看做一个法师多伟大,我们是没有这样,是鸠摩罗什才有这样,我们没有,我们不是真的什么星,我们是闪烁的星发不出什么光,人家不要侮辱我们就算很好了,不要诽谤就很好了,我们不敢说有这种礼节,三餐要吃就得自己煮,若没煮就要吃素食馆,哪有国师这种礼节,不可能,我们是凡夫,【延入西明阁。】西明阁,【乃集义学】集义学就是说专门研究佛法的,义学就是理学,专门在了解这个道理的意思,【沙门八百人。】聘请集合八百位出家人。【从什受学。】跟随鸠摩罗什学佛,学道理。【什师所译经论。九十八部。凡三百九十余卷。此经亦所译之一。时在姚秦。故以纪之。】(故以纪之。姚秦就是一个年代,这样讲你们会听不懂,会搞不清楚,我现在用这个台北、台南、高雄来比喻你们就很清楚:高雄有一个国王,这样听比较清楚你听得懂吗?高雄有一个国王,听说台北有一个大法师很行,派一个骑兵团吕光的大奖从高雄派到台北,要迎请他回来,台北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力量就被他迎请回来,咦!请回来,请回来,请到台南还没到高雄,听到他的皇帝,这个高雄的皇帝被人杀死,他就在台南自己封王,当国王,台南这个当国王的。高雄把他杀死国王的这个国王,杀死他的国王的这个人拜托他放人,拜托来到台南的这个国王,拜托他放人,他不放,他不放,到后来高雄这个国王死,他的儿子继位,他的儿子继位再迎请他,说:要放这个鸠摩罗什。他还是不要,打,高雄打台南,台南那个战死,把他请回到长安,请回到长安,听得懂吗?用大陆地名会搞不清楚,这样听一遍,就台北、高雄很清楚,意思就是这样,意思就是这样,要不然你就搞不清楚,不晓得在讲哪里,听台北、台南、高雄,一听就知道,讲经也要方便。)底下,听说,我现在是讲人家说,过去高僧大德曾这样说,说这个鸠摩罗什很行,行到什么程度你知道吗?说很行到什么程度,说一本经典让他看过,用翻的,用翻的整本都背起来,鸠摩罗什的头脑好到这种程度,好到这种程度,就是过目不忘,智商我看七、八百以上,不然怎么有那种能力,来到我们中国,读我们中国文学的时候,不是用背的,用翻的,这样用翻的,全都记起来,后来这个国王很欣赏这个鸠摩罗什,很欣赏这个鸠摩罗什,就派这个宫女好几址个要让他生孩子,他很行,行到皇帝:噢!这个怎么这么行。皇帝想说优生学里面,优生学里面父亲行,生的儿子也会很行,万一鸠摩罗什死了,没有后代,就派十几个要跟他一起睡,这个鸠摩罗什有人说他有结婚,也有人说其实没有,没有根据,现在这些跟随他学道的人,八百个人就诽谤,怎么这样,行也没有人行到这种程度,行到娶妻,大家就诽谤,接着,有一天,有一天,他知道众人……,因为他证到阿罗汉果不知道是不是证三果,因为他有神通,有一天在吃饭,在过堂吃饭,来!低你们身上有针的人全都拿出来,针,有针的人全都拿出来,针,以前在缝衣服的针,全都拿出来,放在钵里,每个人都交出来看你有几支针,拿一个钵,一直收,整排,噢!收好几千支的针出来,放在这里,他说:你们大家都怀疑我娶妻,对不对?大家都静默,整钵的针拿起来用嚼的,全都吃光,吃针下去,鸠摩罗什告诉大家,你们若有我这种功夫你们也可以娶妻,大家都不敢作声,没有人敢娶妻,没有这种功夫怎么娶妻,对不对?他有那种能力嘛!他有那种能力,这是额外人家多谈出来的一个典故,所以行的法师人家也喜欢传宗接代,要传一个看是否也很行的,其实这个皇帝就是没有读过这个遗传因子,有时候这么行却生出白痴来,傻傻的,真的,你说当医生的人,头脑最好的,生出来的孩子每个都很会读书,比他父亲还会读书,不一定,法师很行生出来的孩子都像法师那么行,不可能的事情,不要生到白痴送到龙发堂就很好了,所以这个不准,不准。底下:
【三藏法师者。显德也。】显示这个德出来,德性。【三藏者。一修多罗藏。此云契经。】我有讲过。【为定学之藏。】研究这个经典让我们会定。【二毗柰耶藏。此云善治。】关于调伏我们的心,毘柰耶善治就是善于调伏我们的心。【又云律。为戒学之藏。】戒学之藏。【三阿毗昙藏。此云无比法。又云论。为慧学之藏。
○法师有二义。一以三藏之法。为我之师。即依法为师也。】依法为师,依三藏所讲的,依三藏里面的法作为我们自己的老师。【二深通三藏之法。自行化他。可以为人师范也。什师博通三藏。七佛以来。为译经师。堪称三藏法师。
鸠摩罗什。标名也。原名鸠摩罗耆婆什。】原名是这样,鸠摩罗耆婆什。【译云童寿。】童就是年经轻的孩子,寿就是老人的德行,【谓童年而有耆德也。】把笔拿起来,耆就是六十岁的人叫做耆,六十岁,六十岁的老人叫做耆,意思是说他虽然是个孩子,但是他有老人的德行。【有云此名。】有云此名。【乃连父母为名。】连父亲跟母亲的名字。【父名鸠摩罗琰。】鸠摩罗琰,yǎn三声琰,鸠摩罗琰。【母名耆婆。】耆婆。【什】就是鸠摩罗什【者。善识此方文字之称。】意思是说他懂很多文字,什就是善识,非常地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字。
【○译者。易也。】改变的意思。将这个【易梵语为华言。】叫做译,【周制掌四方之语。】东、南、西、北【各有其官。北方曰译官。】北方叫做译官。【汉时译官兼善西语。圣教】就是佛教【西来。】佛教从这个印度来。【请其译语。故以称焉。
什师】鸠摩罗什的【家世相国。】相国就是宰相。【其父鸠摩罗琰。弃官出游。】放弃他的大官出游。【至龟兹国。】来到新疆的库车县,沙雅县这个地方。【王美其德。】美就是赞叹的意思,这个美不是当名词,当动词,王美其德,非常地赞叹,赞叹这个鸠摩罗什的父亲鸠摩罗琰很有德行。以国王的妹妹嫁给他,【以妹妻之。】将妹妹嫁给他。【生师。】就生这个鸠摩罗什。【母即出家。得证初果。】你看看!看他的母亲多厉害,母亲出家证得初果。【师年七岁。母亦令出家。】当小沙弥,出家。【日诵千偈。】一天诵一千偈。【一日随母入寺。见铁鉢。即举加颈。】加颈就是把这个钵倒盖放在这个颈部的地方,【俄念:鉢重。】经过一个短暂的时间,咦!这钵怎么这么重,经过一点时间,他说:这钵本来很重,【我年少力弱。】我才七岁而已,几岁而已怎么有办法举这个钵,举这么重的东西起来呢?那个时候就是无所分别产生力量,现在分别心一起来,咦!我怎么这样,我怎么这么有力量,结果就变成没力了,【何以能举?力即不胜。】不胜就更不能胜任,力量已经没有了。【遂悟万法唯心之旨。慧性过人。】智慧本性超过一般的众生。【九岁随母到罽宾国。】把笔拿起来,有的人讲罽宾是新疆省的喀什米尔,喀什米尔。我查这个字典,罽宾国是喀什米尔,龟茲是库车,新疆省的库车。九岁的时候他随着母亲来到罽宾国。【依槃头达多法师。习小乘经论。十二岁其母携还。至月氐北山。】月氐,那个不是念yuè,月(ròu)氐北山,(《辞海1999版》、《词源2002修订版》《现代汉语词典》均为:yuè zhī。汉典网上的解释为:ròu zhī 月氏。亦作“月支”。1.古族名,曾于西域建月氏国。其族先游牧于敦煌、祁连间。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遭匈奴攻击,西迁塞种故地(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今祁连山),与羌人杂居,称小月氏。唐李白《寄远》诗之十:“鲁缟如玉霜,笔题月支书。”支,一本作“氏”。 元戴天锡 《天马图歌》:“月支天马难再得,谁向君家貌真迹。”)把笔拿起来,是甘肃省的西部,青海省的东部,月氐北山,月氐,它是一个大月氏跟小月氏,是一个民族。(月氏今天甘肃省的西部,青海省的东部,)北山,【有罗汉见而异之。谓其母曰:此子当善守之。如过三十五岁不毁戒。】没有毁犯到戒律。【度人当】,无量的众生,无量的众生,【不减优波毱多】优波毱多【(天竺第四祖)。若破戒。只为才明儶艺法师而已。】就是说若破戒,他不过是个很行的法师,不能度很多的众生。【博通四围陀典。】把笔拿起来,围陀,四围陀典又名吠陀(,一个口,一个犬,狂吠的吠,吠陀典),把笔拿起来,写着:四围陀典,印度婆罗门教根本教典,印度婆罗门教根本的教典就是四围陀典,他就是精通这个。(下面,博通四围陀典,从这里开始,)这就是说鸠摩罗什这位法师他是博通四围陀,四围…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