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P36

  ..续本文上一页不唯心,所以叫做理通。诸位!这段若听得懂的人是很好、很好,真的,别处听不到,这段听得懂的人是很好、很好,若听不懂的人就……,英文叫I can not understand.没有办法去了解,确实如此,确实如此,所以我简单讲凡圣同居土,就是一般凡夫跟圣人住在一起;方便有余土就是二乘人,断我执,法执还没有断;实报庄严土这就是菩萨在住的;常寂光净土唯佛一人在住的,简单讲就是这样。【教行理三经。】三种经。【其义甚广。具如台藏所明。】天台宗里面所讲的。【五重玄义第一重。释名讲竟。】释名就是释这个题目,题目。请翻开《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甲二辨体

  【解】第二。】我们第一是释题,就是按照天台宗五重玄义所讲解的一本经典,现在进入第二个,【辨体。】辨体的意思就是说了解大乘经典它是以什么为体,【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实相,我们所讲的无相无不相。【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这个意思就是说这本《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大乘经,大乘经典都是以实相来作为正体,我们现在现前,这个现前实在无法解释的名词当中在借用,现前就是当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本性不在内,本性若在内,那么他就无外了,不在外,也不可以说本性在外面,本性的外面跟我们色身哪有关系,不在中间,世间没有中间,有左边就有右边,有右边就有左边,左边跟右边才可以造成中间这种观念,若没有左右两边,两边,偏空偏有的思想,就没有中间这种东西,本性是什么呢?也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也不是有色彩青、黄、赤、白,长、短、方、圆,也不是青的,也不是黄的,也不是赤色,也不是白色,也不是长的、短的、四方的、圆的,也不是香味触法,全都不是,这意思是说要找都找不到,要用都在眼前,这就是我们的本性,这就是我们的本性。

  【讲】第二辨体。】我们现在看这个讲解:辨体【即辨明此经所依之体。大乘经。对小乘说。乘是车乘。】这车若比较大辆就载比较多人,叫做大乘,这个法师若发个菩提心来度比较多的众生,说这是大乘的法师,这个法师若自己跑到深山林中一直隐居,躲一辈子,他都修自己,要自己好,自己解脱,不想度众生,那么我们说这是小乘的,就像车比较小辆,我们若骑脚踏车载一个人,摩托车载两个,最多前面再载一个,三个,若开轿车,挤五、六个,若开火车,好几百个,若船就大了,船就可以容纳好几千人,所以乘就是车,车乘就是【有运载义。】运载就是说从烦恼生死这边要运过去不生不灭解脱的那边,这叫做运载。【《法华经》】里面有比喻,将这个小乘、中乘、大乘跟一乘实教的菩萨,都有一种比喻。【:有羊车。】就是小乘,【鹿车。】就是中乘,【牛车。】就是譬喻作大乘,所以这个羊车、鹿车、牛车,在《法华经》里面有这样比喻,所以这就是小乘、中乘、大乘。【以譬喻大中小三乘之法。更有大白牛车。】大白牛车的意思,这个白牛是很珍贵的,是很稀有的,又有力量,所以这大白牛车就表示说很美又很有力量,能够载很多东西,意思就是说若有人悟到本性,又具足忍辱,忍耐的力量,发一个菩提心要大大地利益众生,每一个利益众生当中都与本性相应,这叫做大白牛车,他就是悟到实,实相的这个道理,叫做大白牛车。【譬喻最上一乘佛法。】大白牛车就是最上一乘佛法,一乘的佛法就是不二法,不二法,就是实法,不是方便法,究竟法,不是权巧法。【羊鹿二车。指声闻缘觉。可从凡圣同居土。运载至方便有余土。】这是羊车跟鹿车是指小乘跟中乘,凡圣同居土就是凡夫跟圣人同时住在一起的地方,凡夫的意思就是邮、思二惑没断,我执没有破,圣人来跟他住在一起的地方,圣人是权巧方便住在凡圣同居土,所以说简单讲,凡圣同居土就是凡夫与圣人同时住在那个地方,但是凡夫是确确实实住在凡圣同居土,圣人是示现,示现方便住在凡圣同居土,他是为了度众生他才会住在这个地方,运载到方便有余土,方便就是说暂时,有余就是说还剩法执还没有断,简单讲就是方便有余土就是断见思二惑的阿罗汉,来回小向大,发菩提心,继续断这个我执,继续发这个菩提心,趋向大乘的一实相,趣向佛道,暂时,所以说方便有余土就是说暂时住在这个地方还留……,有余就是还剩下法执,还有剩这个法执还没有断,所以是罗汉在住的,回小向大的人,发菩提心的人,渐渐在栽培的地方,【牛车。指大乘权教菩萨。】大乘权教菩萨【可从】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前二土。运载至实报庄严土。】所谓实报庄严土意思是说因为他证悟到我们这个本性,破掉这个无明,去掉一分的无明,就得到一分的法身,所以这个实报庄严土就是说他所修的,他本性显现多少出来他就得到多少庄严的报身,所以实报庄严土简单讲就是说,他修无量的福跟智慧的色身,这叫做实报庄严土,所以实报庄严土全都必须要断这个见、思二惑,而且还要发大心来普度众生,而且还见到佛性,见到我们这个法身,意思是说大菩萨全都住在实报庄严土。【大白牛车。指一乘实教菩萨。】所谓一乘的实教菩萨就是说不是权巧,是直接趣入佛的本怀,进入我们的本性,清净的本性,不是权巧方便,全都不是,是实实在在与佛相应,所以说指一乘,一乘这个一是绝对的意思,我们佛教讲的不二门,不二就是一,但是一就是不二,但是不二就是不能讲二,也不能讲一,一,佛教讲的一,佛教讲的这个一跟世间人讲的数目的观念是不同,世间人这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个一是从零去比较,有零才有一,才有二,才有三,才有四,若佛教在讲这个一不是从比较,说从零去比较,有零就有一,就有二,不是,因为是绝对的,绝对的东西,因为它没办法讲只有用一,所以《华严经》讲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因为这没办法讲,所以你说一真法界是什么?就是画一个圆圈圈里面什么都没有,表示说宇宙当中去掉一切的执著,你就是一乘的实教菩萨,所以你要讲一,说这圆圈一也对,你要说无量无边也对,一切法就包括在圆圈里面,这绝对的圆圈里面就是说表示我们的本性尽虚空遍法界,没有经过任何的权巧直趣佛的本怀,这叫做一乘的实教菩萨,一乘的实教菩萨【可从前三土。运载至常寂光净土。

  诸大乘经。谈理深广。故皆以一乘实相为正体。】所以说这本经就是以一乘的实相为正体。【如《妙法莲华经》。以实相为体。】所以实相是无相无不相,无相就是空一切相,无不相就是不能否认一切相,建立一切相。【《楞严经》:以如来藏为体。】这如来藏的解释就是凡夫蕴藏如来的本性,如果要直接解释,转回来解释就比较清楚,如来藏那个藏拿到前面来叫做藏如来,意思是说凡夫有蕴藏如来清净的本性,有这种体。【《华严经》:以一真法界为体。其余不必广举。】一真法界,真就是不假,与一切空性相应,与一切法相应,意思是说一真法界是空无一切相,却具足一切的庄严,所以说一真法界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绝对的清净,进入无量无边清净的法界里面,这就是一真,一就是绝对的,真就是不假,意思就是说绝对的清净是真实的法界,这叫做《华严经》,简单讲就是事事无碍的法界,事事无碍的法界不是理事无碍的法界,所谓事事无碍的法界,就是说我们众生若讲到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的意识就会膨胀,就会感受到很大的体,我们若讲到微尘,我们的意识就会讲一根针,我们的头脑里面马上显现一根针很小的范围,所以说虚空也好,一根针也好,对我们脑海里面全都是不增不减,这是藉着意识来解释,所以因为我们众生有我执,他执著住了,所以他这个三度空间里面他就肯定有这个零点,zero,所以因为他有这个零点,所以产生X轴、Y轴跟Z轴的三度空间,当这个零点去掉的时候就进入不可思议的阶段,你无法用X、Y跟Z的任何一个定点,去描述这个三度空间的东西,本性就是这种东西,本性无法让你用任何的数学去描写,任何的逻辑学去推论,任何的哲学去形容,任何的语言来描写,都不可能,所以这事事无碍的法界没有经过理体的东西,每一种物质的现象就是通达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性小就是大,大就是小,比如说我们这个意识,我们可以观想无量无边的世界,我们这个意识却是没有膨胀也没有减少,所以说事事无碍的法界是没有经过理体,事事无碍的法界就是说,我们没有经过三度空间的我执跟法执,有这个点、线、面的东西,所以每一种颗粒微尘它就代表我们的本性,每一个本性它会显现无量无边的相,庄严相,但是每一相每一点也就是我们的本性,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本性,尽虚空遍法界这是对众生而言,若是成佛的时候尽虚空遍法界的当下就是一切法,所以我们若是悟到我们的本性,我们没有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名词,这个尽虚空遍法界是因为我们没有悟到本性,要让我们了解本性的伟大,所以说尽虚空遍法界很大、很大,这是站在我们思维错误去开展本性的伟大,才讲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说本来就没有什么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法就是我们的本性,每一个本性就包括一切的法,每一个法,每一点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小能容大,大能容小,每一点就是表示我们的法界清净的心,法界清净心不离这一点,不离我们这一点,所以一点也是本性,尽虚空遍法界也是本性,所以本性与本性当然是光光相摄,互为光明,互相无碍,因此一真法界它就包括四个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理法界就是我们讲到这个道理的时候,我们能够通达我们的本性去发挥,事法界,我们若讲到事相的时候,就是每一个……一切法也是我们本性的显现,现事无碍法界意思就是说讲到理当…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第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