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P35

  ..续本文上一页土。一凡圣同居土。二方便有余土。三实报庄严土。四常寂光净土。四土差别。故理别。四土不出唯心。故理通。】现在一一来解释:现在讲依行所契之理,有唯心四土,唯心四土:第一、凡圣同居土,什么叫做凡圣同居土?凡夫念佛不能达到一心不乱,不能嗀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还有一些业,但是他能在临命终念十念,乃对呼吸,乃至暂时的一心不乱,咦!佛陀把化接引往生极乐世界,凡夫往生,好!所以来到这个极乐世界他也是凡夫,还没有断惑,凡夫,圣人就是佛、菩萨来讲经给这些凡夫听,所以第一叫做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就是凡夫念佛他还没有断惑,还没有断惑,他来到极乐世界,只能在凡圣同居土而已,所以凡圣同居土还有九品莲花,其实不只九品,九乘九,八十一,八十一乘九,729,729乘9,一直算下去,所以凡圣同居土说九品莲花也是方便,四土里面方便有余土也有九品,实报庄严土也有九品,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就是一片的光明,没有分什么品,所以说凡圣同居土它有权实二土,权实二众,权巧住在凡圣同居土的,这是佛菩萨,是方便,方便来住在凡圣同居土,若凡夫是实实在在在凡圣同居土,见思惑不断,见思二惑不断,确确实实住在凡圣同居土,若权巧方便住在凡圣同居土是诸佛菩萨,比如说我们到极乐世界有看到阿弥陀佛,看到观世音菩萨,那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因为他方便示现给我们看,其实我们看到的是佛方便慈悲,让我们看到比较小尊的,极乐世界分成四个地方,四个地方,它有莲花池,四土里面有莲花池,第一就是凡圣同居土,我们一般往生都到这个地方。第二、方便有余土,就是断了我执,法执还留着,所以方便,只断我执,没有断法执,还方便留着法执慢慢地断,所以来到这里他也是念佛,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明心见性的人,要不然就是断见思惑证阿罗汉的人,他发意要往生极乐世界,他没到凡圣同居土,他一下子就到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就是断见、思二惑,证到阿罗汉果,发愿要到极乐世界,他一下就入方便有余土,方便就是留这个法执还没断,方便断惑,暂时住在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分作权跟实,权巧住在方便有余土的就是佛跟大菩萨,佛、菩萨,实实在在住在方便有余土就是这些罗汉,声闻、罗汉,方便有余土就没有凡夫,他是完全断惑,断了我执,断这个见、思二惑,他只要有办法来到这个方便有余土,那个时候就没有凡夫,但是方便有余土分作两个,权巧住在方便有余土的是佛跟大菩萨,实实在在住在方便有余土的就是二乘,二乘人,声闻跟缘觉。第三实报庄严土,这是报身,报身。第三、实报庄严土,惟有菩萨才能住在这个地方,惟有菩萨才能住在这个地方,比如说我们在这个地方,也断掉我执,也见到本性,见到法身,也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这种人念佛一去就到实报庄严土,他不但证到果位,又度无量的众生,所以他一去就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唯有菩萨在住,但是实报庄严土又分作大菩萨跟小菩萨,所以实报庄严土有分作权跟实的地方,权,权巧方便,住在实报庄严土的就是佛跟大菩萨,就是等觉菩萨,方便权巧住在实报庄严土,佛跟十地菩萨,等觉菩萨,实在是大菩萨,权巧方便住在实报庄严土,若实报庄严土就是这些菩萨度无量的众生才去,信、住、行、向,地,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到九地,九地菩萨全都是权巧,住在实报庄严土,权巧住在实报庄严土,所以实报庄严土惟有菩萨,惟有菩萨,我们没有办法,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实报庄严土,所以佛他来到实报庄严土,这是权,权巧。第四、常寂光净土,权实刚好颠倒,常寂光净土是什么东西呢?唯佛一人,实在讲常寂光净土就是一片光明,因为它是理体,它是一个佛的法身,但是它无法形容,只有安插一个常寂光净土,我们说它是一个土,其实一无所有,里面一无所有你要讲什么,一片光明,你又没有办法讲,那只好讲常寂光净土,这是理性的东西你要怎么讲,是智慧跟理性的一个土,一个理性跟一个智慧的土,他怎么有什么身不身,怎么有什么土不土,所以它就无法形容,所以只有讲常寂光净土,所以常寂光净土也是权巧跟实,权巧我们说常寂光净土就是这个菩萨,这些大菩萨,这些十地菩萨,方便权巧说他接近常寂光净土,实在在常寂光净土唯佛一人,只有佛一个人,唯佛一人,所以这四土的差别叫做理别,理别,道理差别,四土是不出唯心,所以理是通的,理也有别,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四土的差别,但是实实在在不出不唯心,所以叫做理通。诸位!这段若听得懂的人是很好、很好,真的,别处听不到,这段听得懂的人是很好、很好,若听不懂的人就……,英文叫I can not understand.没有办法去了解,确实如此,确实如此,所以我简单讲凡圣同居土,就是一般凡夫跟圣人住在一起;方便有余土就是二乘人,断我执,法执还没有断;实报庄严土这就是菩萨在住的;常寂光净土唯佛一人在住的,简单讲就是这样。【教行理三经。】三种经。【其义甚广。具如台藏所明。】天台宗里面所讲的。【五重玄义第一重。释名讲竟。】释名就是释这个题目,题目。请翻开《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甲二辨体

  【解】第二。】我们第一是释题,就是按照天台宗五重玄义所讲解的一本经典,现在进入第二个,【辨体。】辨体的意思就是说了解大乘经典它是以什么为体,【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实相,我们所讲的无相无不相。【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这个意思就是说这本《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大乘经,大乘经典都是以实相来作为正体,我们现在现前,这个现前实在无法解释的名词当中在借用,现前就是当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本性不在内,本性若在内,那么他就无外了,不在外,也不可以说本性在外面,本性的外面跟我们色身哪有关系,不在中间,世间没有中间,有左边就有右边,有右边就有左边,左边跟右边才可以造成中间这种观念,若没有左右两边,两边,偏空偏有的思想,就没有中间这种东西,本性是什么呢?也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也不是有色彩青、黄、赤、白,长、短、方、圆,也不是青的,也不是黄的,也不是赤色,也不是白色,也不是长的、短的、四方的、圆的,也不是香味触法,全都不是,这意思是说要找都找不到,要用都在眼前,这就是我们的本性,这就是我们的本性。

  【讲】第二辨体。】我们现在看这个讲解:辨体【即辨明此经所依之体。大乘经。对小乘说。乘是车乘。】这车若比较大辆就载比较多人,叫做大乘,这个法师若发个菩提心来度比较多的众生,说这是大乘的法师,这个法师若自己跑到深山林中一直隐居,躲一辈子,他都修自己,要自己好,自己解脱,不想度众生,那么我们说这是小乘的,就像车比较小辆,我们若骑脚踏车载一个人,摩托车载两个,最多前面再载一个,三个,若开轿车,挤五、六个,若开火车,好几百个,若船就大了,船就可以容纳好几千人,所以乘就是车,车乘就是【有运载义。】运载就是说从烦恼生死这边要运过去不生不灭解脱的那边,这叫做运载。【《法华经》】里面有比喻,将这个小乘、中乘、大乘跟一乘实教的菩萨,都有一种比喻。【:有羊车。】就是小乘,【鹿车。】就是中乘,【牛车。】就是譬喻作大乘,所以这个羊车、鹿车、牛车,在《法华经》里面有这样比喻,所以这就是小乘、中乘、大乘。【以譬喻大中小三乘之法。更有大白牛车。】大白牛车的意思,这个白牛是很珍贵的,是很稀有的,又有力量,所以这大白牛车就表示说很美又很有力量,能够载很多东西,意思就是说若有人悟到本性,又具足忍辱,忍耐的力量,发一个菩提心要大大地利益众生,每一个利益众生当中都与本性相应,这叫做大白牛车,他就是悟到实,实相的这个道理,叫做大白牛车。【譬喻最上一乘佛法。】大白牛车就是最上一乘佛法,一乘的佛法就是不二法,不二法,就是实法,不是方便法,究竟法,不是权巧法。【羊鹿二车。指声闻缘觉。可从凡圣同居土。运载至方便有余土。】这是羊车跟鹿车是指小乘跟中乘,凡圣同居土就是凡夫跟圣人同时住在一起的地方,凡夫的意思就是邮、思二惑没断,我执没有破,圣人来跟他住在一起的地方,圣人是权巧方便住在凡圣同居土,所以说简单讲,凡圣同居土就是凡夫与圣人同时住在那个地方,但是凡夫是确确实实住在凡圣同居土,圣人是示现,示现方便住在凡圣同居土,他是为了度众生他才会住在这个地方,运载到方便有余土,方便就是说暂时,有余就是说还剩法执还没有断,简单讲就是方便有余土就是断见思二惑的阿罗汉,来回小向大,发菩提心,继续断这个我执,继续发这个菩提心,趋向大乘的一实相,趣向佛道,暂时,所以说方便有余土就是说暂时住在这个地方还留……,有余就是还剩下法执,还有剩这个法执还没有断,所以是罗汉在住的,回小向大的人,发菩提心的人,渐渐在栽培的地方,【牛车。指大乘权教菩萨。】大乘权教菩萨【可从】凡圣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前二土。运载至实报庄严土。】所谓实报庄严土意思是说因为他证悟到我们这个本性,破掉这个无明,去掉一分的无明,就得到一分的法身,所以这个实报庄严土就是说他所修的,他本性显现多少出来他就得到多少庄严的报身,所以实报庄严土简单讲就是说,他修无量的福跟智慧的色身,这叫做实报庄严土,所以实报庄严土全都必须要断这个见、思二惑,而且还要发大心来普度众生,而且还见到佛性,见到我们这个法身,意思是说大菩萨全都住在实报庄严土。【…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