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下去,心自然就佛,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不得不佛,要佛,意思是说这佛号不管你用心念也好,没有用心也好,全都有结这个金刚种子在,不得不佛。
【讲】此显持名。先示诸行不及持名。】这就是显示这个持名念佛太不简单,先开示诸行不及持名,现在再看:“然诸经是净土行,万别千差,比如说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这都是修净土法门。”再看:“唯持名一法”,现在就是在说唯持名一法,前面讲的全都是很好,只有独独不及持名念佛,收机最广,下手最容易,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所以【以持名具足事理二妙。】事妙跟理妙,【堪称妙行。】堪称妙行。【唯者独也。独显持名一种法门。收机最广。普被三根。下手最易。但持六字。此二乃事妙。下三为理妙。方便者。对机修法也。持名念佛一法。念念即佛。不落三乘诸行。故为第一方便。了义者。大乘显了之义也。亦以念念即佛。不落第二义门。故为无上了义。圆顿者。圆融顿超之法也。亦以念念即佛。不落偏渐阶级。故为最极圆顿。】你先把笔拿好,我叫你画,你要画,不然念了一段,你不晓得在念什么东西,“收机最广。普被三根。”画一个A,写一个A、B、C 的A,若不会写的人就写一个甲,甲、乙、丙、丁,没有读过英文的人A、B、C不会写的人,写一个:甲,“收机最广。普被三根。”写一个:A;“下手最易。但持六字。”写个:B;“此二乃”是 “事妙”,这就是事相的奥妙,事相的奥妙是什么呢?就是“收机最广。普被三根。”这一项,下手最为容易,只要你执持名号,六字: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事妙。底下“三”种是“理妙”:“方便者”,写:C,“了义者”,写:D,“圆顿者”,写:E。C、D、E,这是理妙,理妙,理体的妙,理体的妙,噢!这样我们就知道事妙就是“收机最广,普被三根,下手最容易,但持六字”,这是二项事妙,底下是“理妙”,理妙,C,“方便者,对机修法”,“持名念佛一法,念念”就是“佛”,“不”会“落”入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诸行”,所以叫做“第一方便”,“第一方便”就是最方便,所以这多一个C。底下,“了义”的旁边写个:D,“了义者”就是“大乘显了之义”,大乘显了之义,也是“以念念即佛,不落”入“第二”个“门”,就是第一义,中道就是第一义,真如就是第一义,实相就是第一义,不落第二义就不是权巧,是实相的东西,所以叫做“无上了义”,究竟,简单讲就是念佛,念念就是佛,念佛就是最无上的了义法。“圆顿者,圆融顿超之法”,也就是以“念念即佛,不落入偏、渐阶级”,偏就是偏小乘,渐就是根机差的权巧方便,阶段就是菩萨的阶位,意思是说念佛一下子就顿超一切法门,直入佛的心,所以这叫做最极圆顿法。好,看“此二乃事妙”,此二写个:A跟B,下三写个:C、D、E ,这样你自己看经典你就知道,说你已经看到什么地方,此二A、B就是讲前面的,“下三”“理妙”就是C、D、E ,我若叫你标示,你若标出来,下次自己看经典就很方便。
故云下。】所以这么说,【譬喻清水珠。】就是要澄清这个污水,浊水,清水珠【能清浊水。珠到水清。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以喻佛号能治乱心。故曰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看,“解”,黑字的“解”,大字的:
【解】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那么这个是讲这个三资粮,到这个地方结束,结束,这就是结束三资粮,我现在先解释这个黑字,信愿持名,我们在讲信愿持名,我们前面讲的最圆顿妙法,这就是我们一乘的真因,四种净土就是这个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这四种净土这就是一乘圆修的妙果,简单讲就是说信愿持名这就是一乘,单刀直入,不是权巧的,不二也无三,一乘就是最究竟的真因,四种净土就是它的一乘的妙果,它的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信愿持名当下就是因,净土就是四种净土,就是它的果,举因则果必随之,就是说你若信愿持名果就是在我们身边,简单讲就是说你念佛当下四土就具足了,举因则果必随之,意思是说很殊胜,很殊胜,有因必有果嘛!念佛是因,净土是果,所以以信愿持名为经典的正宗分,正宗,四种净土之相,全都写在《妙宗钞》跟《梵网玄义》,兹就是说在这个地方,没有再详细讲,兹不具述,在这个地方没有详细将他解释,等到后面讲到依报跟正报的文中,再简单,当略示耳,就是再简单解释一下,看“讲”:
【讲】此结三资。信愿持名。(即圆顿妙行。)】三资粮就是信、愿、行,信、愿、行,净土三资粮,【以为一乘实教之真因。】以为一乘实教的起因。【同居】净土【。方便】净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圆修之妙果。宗者。具足因果。】具足因果就是说就有因果,因的当下就是有果报,意思是说你信愿持名念佛,四种净土就跑不掉了,具足,具足因果就是,因当下就是果。【今举三资之因。】三资之因,【有因便有果。】有果必有果,【而四土之果。必随之。】四种净土的果,一定跟随在后面。【故此经以信愿持名为正宗。】正宗分。【其四种净土下。如文易知。
五重玄义。第三明宗讲竟。
甲四明力用
【解】第四明力用。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力用简单讲就是它的功能,它的力用,达摩祖师说:力就是功,用就是德,我们讲力用,简单讲就是功德,它的功德是什么东西,讲力用有的人听不懂,讲力用人家听不懂,简单讲他有什么功德,简单讲就是这样,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功德,念佛有念佛的好处,会产生一种力量,他的作用,他的功德,就是要往生,不退就是不退下来为凡夫,我们经典讲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转的意思,不退就是不退转的意思。
【讲】先总标力用。即功能力用。达默法师。以力言功。以用言德。此经以往生为功。以不退为德。经中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译不退转地)。不仅上三土不退。】上面的三土就是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你就是凡圣同居土,【即同居土。】凡圣同居土简单叫做同居土,凡圣同居土简称同居土,凡圣同居土【亦得圆证三不退(释在前)。既生彼国。即是最后身。可以入补处位。】意思是说你只要往生极乐世界,你当生你就可以成佛,简单讲就是这样,一生补处,可以入这个补处位,补处位就是补佛的位,我们所讲的等觉菩萨,在等待,候补的意思,候补,佛若入涅槃,补佛的位子,意思是说到极乐世界决定成佛。【疾趣菩提。】最快就趋向菩提了,最快,最快就圆满佛果,这样我们怎么不要念佛呢?
【解】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往生有四种净土,四个国土,凡圣、方便、实报、常寂,各论九品就是每一个土都论这个九品的莲花,意思是说凡圣同居土也有九品,九品就是上上、上中、上下品,中就是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就是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凡圣同居土也这样,方便有余土也是这样,实报庄严土也是这样,且,且就是简单,且略,略明,简单来说明,得生四土之相,现在要来简单解释,解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四土的相,现在讲若是执持名号,没断见思二惑,随其惑散,散心,或者是说定心,于同居士,分三辈九品。
【讲】此下别明力用。】力用就是功德,往生极乐世界他的功德。【有往生四土。不退四义不同。】你往生净土有四个土,但是四种不退就是第一念不退,第二行不退,第三位不退,第四毕竟不退,所以不退有四义不同,【四土者。一凡圣同居土。二方便有余土。三实报庄严土。四常寂光土。每土各论九品。】就是每一土都论断这个上、中、下,上、中、下每一个上、中、下,又分作上、中、下,每土名论九品。【皆以念佛之勤惰。功行之浅深。而分品位之高下。】这句话简单讲你若是希望要往生极乐世界,要上上品,那你就要认真念佛,打断这个妄想,所以说我们要发一个愿:我就是要上品上生,取乎上仅得乎其中,取乎中仅得乎其下,意思说我们若发一个愿要得上上品,这样我们就精进念佛,至少还有中品,假设说我们若发一个愿,我没关系,我下下品没关系,我会往生就好了,这样连一品也没有,你懒惰,懒惰,一百块捡不到,捡五十,五十元捡不到,捡二十,意思是说极乐世界很简单,所以都说:随便,我下品也要去。对啊!你下品也要去,看你功夫够不够,这我也知道,所以不要发那个我要去下下品的,不要发这种愿,要常常想:我要去上上品。这样勤,精进念佛,让你再差的也还有中品,不然就下品,每土各论九品,皆是以念佛,勤就是精进,懒惰,这个惰就是懒惰,功行之浅深,来分这个品位的高低。【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四句。】看他的散心,还是他的定心。【此先明凡圣同居土之相。极乐同居。与娑婆不同。娑婆此土。有六道凡夫。二种圣人。】这在最后一行,二种圣人,诸位!看最后一行,最后一行有实圣,第三个字,第三个字,实圣,再底下,二、权圣,实圣就是已经证到三乘的圣果,声闻、缘觉、菩萨,还没进入涅槃,权圣这是四圣法界来示现人天道度众生的,凡圣杂居的,所以说现在翻过来,有六道凡夫二种的圣人,实圣和权圣。【六道者。天道】看底下小字的,【(有三界二十天)。】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二十八天,欲界六层天,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人道(有四大部洲人)。】所谓四大部洲就是东胜神游,南赡部洲、…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