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P6

  ..续本文上一页,盛水养花,可以耐久,新鲜不谢。今此文,由积名成句,积句成文,能诠显劝发菩提心之义理,令生解起行故。此文,虽非经非律非论,而经律论三藏之旨,文中皆具,能成法益。】成这个法益。

  【一总释题目竟。】

  

二 撰文法师

  

【古杭梵天寺沙门实贤撰】

  古时候的杭州梵天寺一个出家人叫做实贤撰。那就是省庵大师,他分内号跟外号。

  【古杭:即今之杭州也,昔亦称武林。梵天寺在凤山门外,】不是离高雄市很近的那个凤山,凤山门外。有一位老婆婆到美国去游览,导游介绍那是金门大桥,老婆婆说:我的孙子在那里当兵。那就是搞错地方了,搞错地方了,把美国的金门大桥当成金门,实在差太多了。凤山门外,【于有宋时代开山,明朝中兴。沙门:出家修道者之通称也。梵语沙门,译为勤息,谓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又谓识心达本源,】了解我们的本性,恢复我们的本性,【故号为沙门。】

  【实贤是祖法讳,】是为了尊敬,讳就是对已经往生的长辈的一种尊称,【字思齐,号省庵,为】净土宗【莲宗】,叫做净土宗,莲宗【第九祖。江苏常熟县,时氏子,】就是他的父亲姓时,【为书家后裔。】就是他家都是书香门第,读书人,后裔就是后代的子孙,后代的子孙,【祖生于清朝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距离今天1991年,减掉1686,刚好三百一十九(305)年,省庵大师距离我们今天是三百一十九(305)年,康熙二十五年刚好公元1686年,【八月初八日,生即不茹荤,】不茹荤,茹就是吃,不吃荤,【总角之年,】古时候未成年之时,把头发绑成一束好像角,总角简单讲就是幼年,年纪轻轻的时候,【即有离尘志。】就是想要出家,离开五欲六尘,【父蚤逝,】那个(“蚤”)就是“早”,蚤逝就是早晚的“早”,蚤逝就是早死,【母张氏,】母亲张氏,【十分贤明,知祖夙植善根,乘愿再来,遂命出家。年七岁,礼清凉庵容选大师为师,十五岁薙发,】那个剃就是跟这个“薙”一样,剃度的剃一样,【二十四岁圆具】就是受具足戒,【于昭庆戒坛。】昭庆寺,【严净毗尼,】就是持戒严谨,【于道精进,常终夜不卧。】彻夜不眠,【寻入讲筵,】后来就演讲,【洞明性相】性就是般若,相就是唯识,很了解般若宗和唯识宗【二宗。从崇福灵鹫和尚,参念佛是谁。四阅月】把笔拿起来,阅月就是经过,中间那个阅就是经过,经过了长达四个月的时间,【有省,】就是有所悟。四阅月就是经过四个月,经过四个月,【曰:我梦觉矣。】我的梦已经觉悟了,人家已经说出这句话了,你们的梦不知道何时觉悟,我也是学他讲:我的梦也已经觉悟了,我三十三岁就已经梦醒了,你们不知何时要梦醒。【由是机辩纵横,】辩才无碍,【善说法要。和尚欲付衣拂受。】他这么伟大,要把祖师衣传授给他,代代相传,弗受就是不接受,【遂禁足于真寂寺,昼览藏经,晚持佛号。】昼览藏经,晚持佛号,晚上持佛号,【于己亥春,】己亥就是一个年,己亥春天,【诣】就是来到,【明州阿育王寺,瞻礼舍利(佛之灵骨)。二月十五佛涅槃日,大合缁素,】缁就是黑色衣服叫做缁,指出家人,素指白色衣服叫做素,指在家人,缁素就是表示出家跟在家,【广修供养。并于塔前燃指,】燃指头,【发四十八愿,感舍利放光,众皆共睹。作此《劝发菩提心文》,激励四众。诵者多为涕下,】就是痛哭流涕,【感化者众。祖平生住持永福、普庆、海云、仙林、梵天诸法席,】这些都是寺庙,永福、普庆、海云、仙林、梵天。诸法席就是讲经,【化道崇隆,】非常地尊重,【三根普被。雍正七年,结莲社,为文誓众,】为文誓众就是发誓,【毕命为期。】向大众宣布毕命为期。

  【己酉冬,】这是一个年代的冬天,【主席梵天寺,】就是住持梵天寺,【屏绝诸缘,】断绝诸缘,【掩关】就是闭关,【寸香斋。】就是关房的名字。

  【雍正十一年,】是公元一千七百三十三年,一七三三,简单讲他是在雍正十二年往生,就是一七三四年往生,【腊月】腊月就是十二月。十二月【八日,告众曰:“明年四月,吾去矣。”】你看,十二月八日就说明年四月要去了,刚好半年以前他就知道了,四、五个月以前他就知道要往生了,你看往生假得了吗?【由是日课佛名十万。

  明年四月十二日,告众曰:“月朔以来,】初一叫做朔,十五叫做望,所以月朔以来,从初一以来,【再见西方三圣,其将往生乎!”即书偈云:

  “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

  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无来事宛然。”】

  就去了,布袋戏都是这么念的,事宛然,那根拂尘就甩一下,就去了这样子。以前布袋戏也是看很多。

  【于是具浴更衣,】换衣服,【断饮食,】没有吃东西,【敛目危坐,】坐好。

  【十四日将午,面西念佛,安然而逝。】往生。【送者麇】这个麇就是群雄的群,超群的群,麇【至,】这个麇就是超群饼干的群,【祖忽开目曰:】又睁开眼睛说:【“吾去即来,】这位祖师太厉害了,我往生马上回来,就是要再来度众生的意思,【生死事大,各自净心念佛可矣。”】所以说真的,这些都是菩萨再示现的,才会这么厉害对不对?我们修了大半辈子怎么都没办法,明年要往生,到现在还不知道,对不对?祖师都是菩萨再来的,【遂合掌连称佛名而寂。世寿四十有九,】四十九岁就往生了,你想想看才四十九岁而已,【僧腊二十有五。】二十有五,【是冬腊月八日,】阴历十二月,【奉灵骨塔于常熟拂水岩之西。后鄮山诸道俗怀祖道行,】后鄮山,鄮山是一个地方,诸道俗怀祖道行,怀念,【迎骨重建塔于阿育王寺之右。刻有《省庵法师遗书》一册,略备始末。】略备始末。简单把它的全文写下来。

  【二撰文法师竟。】

  那个雍正十一年,是公元一千七百三十三年,一七三三,简单讲他是在雍正十二年往生,就是一七三四年往生,简单讲他是于一六八六年到一七三四年,一六八六年到一七三四年这样刚好四十九岁,四十九岁,如果是我,时间也快到了,我已经三十九岁了,我看要找个时间闭关像省庵大师一样开始念佛,等我把道场盖好,闭生死关,不然怎么办?这也是要拼,不然怎么办?我闭关时间比较短,我如果没有课,三、四、五就关在关房,六、七,没有七,六、日、一、二再来,所以我一次都是三天、三天、三天这样子,三天、三天,三天再下来,三天再下来,要不然你们这些人不度也不行,对不对?

  

三 启教因缘

  【良以法不孤起,】良就是一定有原因的,法不会无缘无故就跑出来,【起必有由。】作此《劝发菩提心文》一定有他的理由,【此文以何因缘而作,不可不知。细察因缘有二:一者总,二者别。

  总乃由省庵法师,本觉内熏为因,】就是他悟到本性而有自觉,因为本觉的功夫为因,【熏起始觉之智,】起始觉之智,【流出此篇文字。复由众生外感为缘,感动法师大悲,劝发菩提之心。】所以因缘具足就有这本《劝发菩提心文》之作。

  【别则因缘具有十种;如本文备明:】为什么要做这本《劝发菩提心文》呢?

  【一、念佛重恩故;】因为佛恩很重,所以劝告人家发菩提心。

  【二、念父母恩故;】父母对我们的恩,所以劝发菩提心。

  【三、念师长恩故;】所以作此《劝发菩提心文》。

  【四、念施主恩故;】所以作此《劝发菩提心文》。

  【五、念众生恩故;】

  【六、念生死苦故;】

  【七、尊重己灵故;】尊重己灵,意思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灵性,我们不要让自己的灵迷迷糊糊,我们不要让自己的清净本性无量无边的智慧神通的灵性,被埋没掉,所以要尊重自己,所以我们人如果能够尊重自己,简单讲就是自爱者人恒爱之,自爱,尊重己灵就是这个人很自爱,很自觉觉悟,自觉,我就是佛,我为什么还在此迷惑?我要尊重自己,所以他回光返照,他了解自己即是佛,尊重己灵。

  【八、忏悔业障故;】所以作此《劝发菩提心文》。

  【九、求生净土故;】求生净土,为了求生极乐世界,所以要发菩提心。

  【十、为念正法得久住故。

  十缘义理,在后详释。

  三启教因缘竟。】要作此《劝发菩提心文》的总缘和别缘,一定有因缘的,有原因的。

  

四 藏乘所摄

  乘就是古时候的车子,藏乘所摄是属于小乘呢?或是属于大乘?乘就是车子,小乘,为什么称为小乘呢?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自利,对于度众生,弘法利生比较不积极,不是小乘就不度众生,大乘菩萨为什么称为大乘呢?他这辆车子比较大,载的人比较多,他是发菩提心要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他宁愿牺牲他的生命也要完成度众生的任务,这个叫做大乘菩萨,所以藏乘所摄,就是要分别他是小乘或是大乘。

  【已知此文,发起因缘,有总有别。】总有因缘就是省庵法师自己有觉悟。别因缘,我们刚才讲过有十种,【未悉藏乘,何所摄属?】悉就是知,不知道他是属于小乘还是大乘的经典,何所摄属?【藏有声闻藏,】声闻藏就是小乘的,【菩萨藏。】就是大乘的。

  【声闻藏,厌苦断集,】我们众生了解世间是无常的,了解这个世间不净,了解这个世间贪、嗔、痴充满了苦恼的事情,所以小乘厌苦,厌离苦、苦的世间,集,集就是集合一切烦恼的意思,集简单讲就是贪嗔痴的别名,集合贪嗔痴的别名,一切迷惑就是集合贪嗔痴所造出来的业,所以集也就是集合痛苦,所以苦就是世间的果,集就是世间的因,世间的果报就是痛苦,世间生灭法的因从何而来?从集,从贪嗔痴集合而来,集合一切的恶业,故厌苦断集,就是厌离果报,断痛苦的因,集就是痛苦的因,世间痛苦的因,【慕灭修道。】这个灭就是涅槃,欣慕…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