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涅槃法而修道,这里是指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这个道就是专属于八正道、三十七道品这两种,所以慕灭修道就是欣慕涅槃法,灭就是灭掉一切烦恼,寂灭,所谓的没有无常法,就是不生不灭法,修道,修八正道、修三十七道品,因为小乘是专指八正道跟三十七道品。【但求自度,速出三界。
菩萨藏,】菩萨要如何做?【解行双圆,】解就是了解道理,行也圆满,【自他两利,普度众生,齐成佛道。此文开众生之圆解,起万行之圆修,应属菩萨藏摄。
乘有小乘,大乘。乘字读去声,】(乘)shèng【乘是车乘,从喻立名。小乘是羊车,】羊拉的车当然比较小,【鹿车。】鹿拉的车比较大一点,【大乘是牛车。】牛车,【更有最上乘,是大白牛车。此典出自《法华经譬喻品》:】大白牛车就是牛又大又白,这个白有特别的含意。为什么最上乘讲白呢?为什么这一个白呢?白就含有常、乐、我、净的法,就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常、乐、我、净的法,这个白就是纯清净的意思,完全圆满的意思叫白,中秋的月亮最圆最白,就表示圆满。所以大白牛车就不是一般的牛车了,纯粹是佛乘,此典出自《法华经•譬喻品》,如何譬喻呢?【有一长者(喻佛)诸子幼稚(喻众生),入朽故大宅(喻三界),】朽故大宅就是房子,进入一间房子,这间房子,这间房子岌岌可危,表示众生入三界,因为业力牵引,所以来到三界,三界无一处可安,没有一处能使我们安眠、休息的地方,这个叫做入朽故,这个朽表示生灭无常的意思,一定会变坏的大宅,大宅,就是飘零,在三界六道轮回的意思。朽就是一定会变坏,我们人只要出生在娑婆世界,一定是无常法的,所以我们追求到最后,一定是什么也没有,我们明明知道百年以后什么也没有,我们得失的观念,感情、金钱、名利,渐渐、渐渐就看得开,对于称赞、毁谤、赞叹,种种的八风他不会动摇,因为这是无常法,无常法,因为我们的无知,故在里面【嬉戏娱乐。】我们现在就是在三界内欢欢喜喜地过中秋节、端午节,过年放鞭炮、娶妻很热闹,送葬就伤心,伤心。其实我们不了解,嬉戏娱乐,所以今生我们如果没有遇到佛法,也都是嬉戏娱乐,随着节日一年过一年、一天过一天,你如果悟到本性,或者悟到无常法,你对世间的一切统统是无所著,【其宅四面,倏然火起(喻烦恼火)。】倏不是当作突然,当作很快,很快,当作突然也可以,突然这个火烧起来,但是这个不是这个意思,就是火烧得很快,意思是说我们的烦恼的火一起就控制不住。其宅四面,倏然火起,这个火表示我们的烦恼很重,【长者见火,】佛见烦恼的三界,【速告诸子,】就告诉众生,【此舍已烧,】你们赶快出来,意思是说你们不要沉溺于娱乐里,这间房子烧起来了,【汝等宜速出来,】表示我们在三界内,佛叫我们要赶快跳出三界,【勿为大火之所烧害。诸子闻已,不知何者是火?】也没看到火,哪有看到火是什么东西?【何者为舍?】什么是房子?【何为焚烧?】什么是火灾?【不知畏避,】不知道避开,【依然乐著嬉戏。】为什么?现在就是这样子,你对众生说佛法很好,生死痛苦。你(对佛法不了解的人)说:死后迷迷茫茫也没人看到,对不对?现在我看到很多坏人造恶也没有受什么果报,看到很多好人家里也是很不幸。他就用这种歪论,这种歪论、浅见来阻挡自己学佛,所以依然乐著嬉戏。【长者知子本心,】众生的心,【各好珍玩之物,】看他喜欢哪一种东西,【而以方便,诱令得出。】把他诱骗出来,【告曰:汝等宜速出来,我有羊车(喻声闻),鹿车(喻缘觉),牛车(喻菩萨),可以相与。】很好玩。【诸子闻已,】众生听了,【愿乐诸乘,争相疾走而出。】急急忙忙跑出来,【长者见子出已,其心大快,自惟财富无量】,就是我们的本性,【(具足无量功德法财),等与大白牛车(等赐最上一佛乘)。此舍三乘归一乘也。】所以说佛实在很慈悲,慈悲到用诱骗的,想尽办法用诱骗地要你脱离三界,因为我们众生太执著这个世间,太执著这个世间,所以有的众生,你对他说一句话而已,他马上能够了解生死的痛苦、无常;有的众生你对他说得口沫横飞,他就是执著这个世间,母子亲情看不开,金钱看不开、感情看不开,每天都过得很痛苦,过得很痛苦,这个也真是没办法,所以说要成熟,一定要经过很多的创伤,很多的无知,要很长、很长的自我痛苦跟烦恼,这是代价。我们人,谁最聪明?哪一种人最聪明?听善知识的话的人最聪明,听佛的话最聪明,为什么?那一条路他都走过了,坎坎坷坷的路他都清清楚楚,但是我们人不能如此,我们人宿世带来的习气太重了,你不让他跌跌撞撞走一回,你不让他跌倒自己爬起来,他不会觉悟。所以松下幸之助讲过一句很伟大的话,松下幸之助,他说:当我们跌倒的时候,也不要白白地爬起来,所以说佛实在很慈悲,慈悲到用诱骗的,想尽办法用诱骗地要你脱离三界,因为我们众生太执著这个世间,太执著这个世间,所以有的众生,你对他说一句话而已,他马上能够了解生死的痛苦、无常;有的众生你对他说得口沫横飞,他就是执著这个世间,母子亲情看不开,金钱看不开、感情看不开,每天都过得很痛苦,过得很痛苦,这个也真是没办法,所以说要成熟,一定要经过很多的创伤,很多的无知,要很长、很长的自我痛苦跟烦恼,这是代价。我们人,谁最聪明?哪一种人最聪明?听善知识的话的人最聪明,听佛的话最聪明,为什么?那一条路他都走过了,坎坎坷坷的路他都清清楚楚,但是我们人不能如此,我们人宿世带来的习气太重了,你不让他跌跌撞撞走一回,你不让他跌倒自己爬起来,他不会觉悟。所以松下幸之助讲过一句很伟大的话,松下幸之助,他说:当我们跌倒的时候,也不要白白地爬起来。这一句话结果人家看到我的《佛心慧语》,从新加坡写一封信来,这一句话他看不懂,他说:为什么师父写的《佛心慧语》里面:为什么我们跌倒不要白白地爬起来?难道一直趴在地上吗?他竟然不知道我讲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一句的意思很简单,这一句的意思是:当你跌倒的时候,你不要白白地爬起来,就是你要发现你怎样跌倒的,防止……以后不要再跌倒,对不对?善知识聪明,他知道往哪一条路走,直接通达解脱之道,哪一条路比较平稳,但是众生没有办法,众生不相信善知识的话,他如果肯相信,因为他下不了决心,他会自己迷迷茫茫,所以他要用很长的时间去寻找自己的路,我们人很奇怪,明明知道他所说的是正法,明明知道他是善知识,他就待不住,他也一定有他的观感、看法,但是这种事情佛说要随缘,因为宿世所带来的有因缘跟福报没有办法每一个人都和我们的想法一样,所以当师父的人他有责任这么告诉徒弟——出家、在家都平等,但是他没有那个力量,叫徒弟一定安住在一个地方,没有办法。要让他出去闯一闯,闯累了他就回来,说:还是师父说的对,我们人的根机、看法不同,不能说他不对,因此这个和佛一样,所以你如果看过经典,你也不会怪徒弟,不会怪徒弟,因为佛当时在世就是如此,众生无知,无知就会产生自我的业障,所以有很多事情不是师父的问题,是徒弟本身的问题,这个根本就不是师父的问题,因为师父都已经把答案讲完了,答案已经全部都讲完了,因此一个人的宿世的因缘福报到什么程度他就到什么程度,没有办法。
【小乘,谈理狭隘,】隘就是窄小,小乘【但说人空,不明法空。又但求己利,不肯利他。
大乘谈理深广,彻法底源。】底源就是最究竟的地方叫做底源,【又明一切众生,皆当作佛。】至今我不敢看不起哪一个众生,我尊重每一位众生就是菩萨,包括今天我身为一个法师,我每一次说话,都很怕伤害到我的徒弟,包括出家的徒弟,包括在家的徒弟,我都一直不敢伤害到众生,因为我怕万一他是菩萨,我就麻烦了,我会戒慎恐惧,虽然我做人家的人天师表,但是我一直不敢去伤害到任何一个众生的语言,也不敢说得太重,绝对不会这么做,所以我尊重一切的众生,常不轻菩萨也是如此。【此文劝发菩提心,】简单讲菩提心就是自己觉悟的心又令众生觉悟,我们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劝修菩萨行,求成佛道,应属大乘所摄。
四藏乘摄属竟。】
五 教理浅深
教理的浅和深,就是《劝发菩提心文》这篇的教理是浅或是深呢?
【已知此文,菩萨藏大乘所摄。】简单讲《劝发菩提心文》是菩萨所修的,【未悉于贤首】贤首就是华严宗,贤首宗就是华严宗。贤首【五教,】五教就是小、始、终、顿、圆,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小、始、终、顿、圆,这五教,【当收何教?】属于道理是深或是浅?【五教者:
一小教:】小教就是小乘教,五教第一就是小乘教,【但明人空,不说法空。但求自利,不肯利生,即台宗藏教。贪著小乘,三藏学者,但证我空之理,但了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是一段、一段、一段,我们六道轮回今生为人来世当牛、再来世当天人,再来变成鲸鱼、变成蚂蚁,一段、一段、一段……分段生死简单讲就是有寿命的界限叫做分段生死,因为他有生命的结束,所以它叫做分段生死。
【二始教:始者初也,即大乘初门,故名为始。此教有空宗、相宗二种。】空宗跟相宗。空宗就是专门讲“空”的道理,相宗专门在“有”里面打转,在有的角度里面立一切法,然后破除你的执著;相宗就是唯识的意思。唯识是讲有,空宗是讲空,大部分讲空的思想,就是全部都会归到空宗来,【若约但明诸法皆空义(为空宗),即台宗通教,】天台宗的通教,天台宗是藏、通、别、圆,所以天台宗的通教,【当体即空,不待灭色而后空。】这个“灭色”不是“(消)灭色”的意思,是分析,分析,灭色的话显空,那个空也不是空,…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