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团心,是假非真,但假名为心,】我们一般人都认为我们的心脏就是心,要不然就认为我们的脑是心,【并无功能力用。我如是说,难免许多人不承认,要与我诤辩。谓此心能种种思量分别,何以说并无功能力用?
答曰:思量,是第七末那识。】末那识翻译成中文叫做染有我,污染了一个我叫做染有我,末那识,染有一个我,就是一个错觉的我,永远跟在第七意识里面。什么叫第七意识?永远有一个错觉的我,我的错觉,加上一个有颜色的我,把这个世间都是扭曲掉,完全没有正确的看法,有我就变成敌对的,就不能进入平等性智,就不能进入平等性智,【分别,是第六意识,实非肉团心之功用。如谓此心实能思量分别,世间初死之人,肉心仍在身中,】他的心脏还没跑掉,躺在那个地方,【何以不思量不分别也?即此可验证肉心无用。】我们身体这个肉体,这个心脏没有什么作用?
【本有真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此约真谛谈空)。虽然无在,无所不在】因为智慧是遍布,【(此约俗谛说有)。犹如虚空,不在内外中间,无有何处,没有虚空。即地中尚有虚空,出土一尺,】出土就是挖,挖土,挖土一尺,【则有一尺虚空,出土一丈,还得一丈虚空,色空无碍。】色不能障碍空,空亦不能障碍到色,譬如虚空,我现在把它埋下去,把东西埋下去,经过一百年又把它挖出来,虚空也是一样,再一千年它也不会坏,色法任你怎么破坏它,空统统一样存在,【真心则空有无碍,二谛圆融,亦复如是。
不究自心:即不肯参究此心。参既不参,安得明了?】参既不参你要如何明了,【既不明了,不知依之为因地心也。】为因地心也。所以师父把这部经讲完,为什么一直要讲禅?因为本性的东西实在太重要了,不用本性的心,你修行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整天只是我忍耐,我忍耐,有一天受不了爆发神经病。忍耐,我们一个人一直忍,忍到最后会发疯,如果有本性的功夫,你有没有忍耐?没有。本来无一物,何处修忍辱?你哪里修什么忍辱?根本就没有的东西,你修什么忍辱?连忍的功夫都不要,这个才是真正的功夫,这个就不得了,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修什么忍辱?忍辱还有一个压抑。没有,没有忍辱可谈。
【但知外务:下列利养、名闻、】这个大家都很喜欢,喜欢出名。所以世间人说光宗耀祖,我们家里如果出一个内政部长,或是行政院长、考试院长,监察委员、立法委员,这个对世间人来讲是不得了的,回到乡下那是不得了的,你看我们阿莲某某庄(阿莲师父指地名。某某庄为阿莲下属的地方)有一个监察委员很有势力,这个对世间人听起来……如果懂的人就不一样,识货的人,他认为世间什么最伟大?法师最伟大,比皇帝还伟大,皇帝算什么?他能够教你了生死吗?世间识货的人会把法师当作比皇帝强出几百万亿倍,那个不能比较,一个是出世间的圣人,一个是世间的凡夫,那个怎么能够比呢?对不对?一个高位大德当然不是说我,是说那些大修行人,那些高位大德,了解的人把他当做佛,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人能比这种人更伟大,他没有事,他没有事坐在那里而已,所以人家说:大彻大悟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赤赤裸裸地真心当下就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他不必在那里打坐,打坐是一种方便修行,坐着摄心,眼睛闭上。以前我也打坐,我一坐就坐三、四个小时,也不知道要想什么,不懂,呆呆地坐在那里,累了就睡,打坐他不懂得用功,也不晓得要做什么?顶多是念个佛。现在知道了,现在这个本来的面目才知道怎么修了,坐着没什么事。什么叫做大修行人?没有委屈感,没有压迫感,不随着任何的语言,产生对立的观念,不落入任何的思想,一切的觉受都是正受,所谓正受,不可得之受名为正受,有所得之受名为邪受,一切法不可得,一切不可受,他坐在那里也定,走路也定,就是躺在床上他也定,就是很多人他也定,就是很大声在讲话他也定,他本来就没有了,是演戏给众生看的,本来就没有的,对不对?空无一物的,随缘妙有现前,这个就是真正功夫,所以说谁是菩萨,从外表看不出来,谁是菩萨从外表看不出来,所以说求名闻利养,好名闻,虚假的名望,这个名很难除掉,每一个人都爱名,你说你不爱名,不爱名,我如果骂你,你不会哭,你不会伤心,我如果说你的坏话,你也不会哭。名就是什么的转换名词?名誉就是自尊心,强烈的自尊心就是我们的名誉,希望别人能够尊重我们,希望别人能够赞叹我们,这个就是名誉,这个就是巩固自己的自尊心,所以强烈的自尊心,他就会追求名利,要别人尊重我,别人如果伤害我就不行。名誉这个自尊心,强烈的自尊心就麻烦很大了,【欲乐、果报,皆外务也。或求利养,即求财利滋养;或好名闻(去声),即好虚假名誉;或贪现世欲乐,即五欲乐境。五欲有二:一财色名食睡,】贪财,这个财不简单,没有哪一个世间人钱财他看得开的,可以这么说,没有,没半个,你相信吗?我这里,就是我这里,我这里场所,我这里欠缺出家人,每一个来这里挂单的比丘沙弥,我一个月供养十万元,假设说,我这里如果要二百个男众,你看有可能吗?百分之百,当然我这些徒弟不是为钱而来的,不是。但是如果要凑二百个,一个月十万元,那些诵经的就要来这里挂单了,一个月十万元,二百个二千万元,说真的出家人要完全把钱看得开的也不简单,说真的,要说完全看不开的,也不可能,因为他慢慢会了解,当然大修行人钱如粪土,能够用就好,但是世间人没那么简单,不是这么简单就看得开的,在家人更不用说了。我先生什么都好,只是钱看不开而已。色,男女、名、食、睡,【二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这个狭隘的五欲,色声香味触,广泛的,广泛的,【此二种皆世人之所欲,故名五欲。或望未来果报,即望转生人间,或生天上,受福乐之果报。为如是四种】(利养、名闻、欲乐、果报四种)【发心,名之为邪。因不依正理,不修正道,贪求世间名、利、欲乐果报故也。】所以我们这些法师不要走这条路,要记住,道粮、道粮,有道有有粮,你不必担心没钱,有道必定有粮,粮是跟在道的后面。讲到这个地方,有一个出家人,广化老和尚一直劝告他,劝他不要赶经忏,这一位因为是从大陆来的外省人,年纪算大了,因为缺钱很难过,所以他知道金钱的重要,变成一种执著,出家之后他就诵经、诵经,就想我如果存够了钱,盖一间精舍好好地修行,发心当然是善良的。有一次到嘉义诵经,就死在嘉义,死在嘉义。死在嘉义的时候身旁刚好没有半个出家人帮他助念,刚好死在哪里?刚好死在天主教医院,死在天主教医院,因为人家不知道他是谁,没有亲戚朋友就被推进冰库,临命终没有半个人助念,结果他是谁?是广化法师的第二个徒弟,所以老和尚帮他做佛事的时候哭了,在做佛事做三时系念做焰口,老和尚开示这个亡魂,开示到自己哭了,我怎么劝你你就是不听师父的话,你就是不听师父的话,收到这种徒弟很伤心,对不对?死的时候脸发黑,也没有半个人帮他助念,看他银行的存款有一百多万元,一百多万元要买个精舍钱也不够,真是奇怪透了,讲堂花了二、三亿他住不惯,他就一定要自己去搞一间精舍,一间四、五坪的小房舍这样住,真是奇怪透了。众生就是很奇怪,这么好的一个环境,就是个性都和人家合不来,个性都和人家合不来,死的时候结果一百多万元怎么了?都被那些赶经忏的领走了,钱也不知哪里去了,来念经就一个人拿多少给人家,念念经就一个人拿多少给人家。广化老和尚真的不爱钱,我不曾看过一个人这么不爱钱的,放抽屉的钱他不曾算过,真的,我们亲近老和尚,这一点实在太伟大了,他真的是菩萨,广化老和尚的钱放抽屉。老和尚,多少给我?好,自己去拿,自己去拿。说:师父要印经典。说:几万?说:六万元。说:好!一打开没钱,没钱他也说好。钱被拿光了他也说好。我说:师父,你看一下,没有钱一直好。后来这六万元就由我出。他答应人家好,六万元变成我来出。我跟老和尚不同,我不能放在抽屉里,完全不知道,我会算,但是我的发心和老和尚不同,我是想我在为常住看管钱,这些钱不能随随便便被人拿走。老和尚是完全不执著,我不一样我为常住而执著,这些钱我一定把它看好,一毛钱都不能少,我不能这么做。所以老和尚很伟大,说实在话,我这样也算很伟大的人,帮人家看管钱,帮人家看管钱,钱乱花不行,不行!因此我们人说名闻利养,举这个例子,老和尚的徒弟举这个例子,他放蒙山这样伤心地哭,你看今天广化老和尚他哪有贪名图利?他哪有去赶经忏?他哪有向人伸手要钱?老和尚开口说一句话,老和尚跟我说:他要去大陆,要印《戒律学》、《沙弥律仪》、《比丘戒》、《毘尼作持》。老和尚只打一通电话给我而已,说:慧律,我要印经典。我说:师父,要多少?说:三十万元。三十万元我马上给他。一个赶经忏的,要我三十万元给他,三十万元,你诵经诵到腹泻我不骗你的。一个高僧大德要三十万元,他一开口人家马上就给他,所以这个法师今天说的,就是针对这些出家人。你尽管用心精进,不必担心没饭吃,你也不要管那一些,龙天护法会守护你的,你不必担心,你一点都不必担心,至少师父也会守护着你,我哪有可能看你生病病死,没有医药费?这是不可能的事,对不对?不给你太多钱是怕你每次都买冰回来吃,每次都看你们在吃冰,太多钱给孩子都买吃冰,吃冰棒伤害身体,所以钱放在娘这里才不会丢掉,娘,(师父笑)钱放在娘这里。
【既不求利养名闻,又不贪欲乐果报;唯为生死,为菩提。】真正为了生死,【如是发心,名之为正。】真正为了生死,这个就是正。
【此段辨正之相,恰与上科相反。既不求利养名闻,则澹泊明志,安贫守道。又不贪…
《劝发菩提心文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