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语道破所有生命的真相。大彻大悟的人一句就够你参了:人生、宇宙只是幻,没事!全部都是缘起,全部都是如幻,这个世间没有一种东西是真实性的东西,世间人所谓追求快乐,其实是追求痛苦!所以,佛陀告诉我们: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就已经懂得开始过快乐的日子了!为什么?每一个人的时间、空间不一样,每一个人的立场不一样;每一个人的思想不一样,你无需要改变他,活在自性的解脱当中。你怎么可能用一支尺,去衡量全世界的众生,活在你的标准线上?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懂得佛法的人,就是懂得自我解脱的人;懂得自我解脱的人,就是懂得佛法的人。
懂得佛法的人,就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哇!看山、看花、看树,都是本来面目,原来这些都是我心性当中的财产,多么的好!众生不一样,出国急急忙忙,像赶鸭子一样,看了以后,看山;哼!这也没什么,起烦恼!看了二只企鹅,坐了六、七个钟头,搞什么啊。说去澳大利亚,开了八个钟头,去看晚上企鹅回来,看它们一摇一晃的走回来,回来后个个都抱怨不值得!如果我们去看,心境不一样,那也没什么关系啊,一看,喔!企鹅就这样去了,自性本空,本无来去,管你回来不回来,看沙滩也很漂亮啊!看枯木也很漂亮!看死灰,这就是真理啊,看百花盛开,也是真理啊!为什么?百花盛开是缘起;看枯木死灰,这个也是真理啊!为什么?它就是生命的真相啊,生命的终点就是枯木,到最后就是死灰,用我的般若智慧,把烦恼烧成灰烬,这个就是死灰。
原来我们学佛,要般若智慧出现,让一切所有的烦恼都变成死灰,不再复燃,这个就是佛法!看人家在劈柴的时候,用这个斧头在劈柴的时候,斧头劈下去的时候,力道不够,这个木柴黏在斧头上,你就知道,力道不够的时候,没有办法劈成两半的。再劈,力道不够,还是不能劈成两半;再拿起来,斧头再劈,还是不能成功;拿起来,最后用力劈,啪!劈成两半,这是什么?般若的智慧如果力道够的时候,就一丝不挂、一尘不染,单刀直入,毫不保留。见性它就是这样子,不你任何的保留,你得劈到底。不空话你我执、法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不空话;身见、边见、戒取见、见取见,不容许你有起一个知见,就像斧头劈下去的时候,彻底,一悟即入如来地!这个就是见性的可贵,这个不学,你学哪一个法门?连一个劈柴都是真理。
斧头拿起来劈柴,力道不够,劈不下去。你在修学佛道,心中卡在一个观念里面,虽然学佛,就是烦恼的心又开始了,那不是佛烦恼的心,就是安慰自己,又回归、又回锅到烦恼的锅子里面,这个就是劈柴的时候力道不够,给自己一个烦恼的预留空间,自我解释。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就是放下,你能这样,是大丈夫!诸位!大彻大悟,看什么统统是见性的东西,没有一样不是永恒,没有一样不是般若智慧,没有!看众生的愚痴就是警惕自己,不要跟他一样!看到诸佛菩萨庄严相,喔,我们要好好的学习诸佛菩萨的智慧,内心里面时时刻刻都在调整自己,调整到最后,无需要调,叫做无学位,修学佛道就是成就。所以,这个烦恼一劈下去,诸位!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保留,劈尽一切烦恼,一点保留都不行,这是真正学佛道的,有志气、有骨气、有本性的功夫,说不执着,无需离,就是不执着,放下;这一句也是多的,这个就是真功夫!修学佛道,必须契入佛的心境,真正的受益。佛法不是人多搞热闹的,人多没有用,菜市场人也是很我啊!佛法是说,我这二个钟头坐在这里,我就一定要受益;喔!佛法原来是这么真实、这么受用,原来我们生命也可以舞出跳跃的音符;也可以舞出智慧的节奏,这个就是佛法。
5. 身入本如来藏性
经文,[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如是以此合觉之触显于离知,涉势若成,因于劳触。兼身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离、合二种妄尘,发觉居中,吸此尘象,名知觉性。此知觉体离彼离、合违顺二尘,毕竟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觉非离、合来,非违顺有;不于根出;又非空生。何以故?若合时来,离当已灭,云何觉离?违顺二相亦复如是。若从根出,必无离、合、违、顺四相,则汝身知元无自性。必于空出,空自知觉,何关汝入]?
注释,[若冷势多,热者从冷]:如果冷的势力较强,热的那一方便跟从冷势而变冷。[合觉之触显于离知]:两手相合而觉知冷热互侵所生的劳触,便对显于两手相离时亦复有能知觉触尘之功能。意思就是:合的时候知道,合觉;离的时候也知。[涉势若成]:[涉],交涉。[势],趋向,情况。这两手冷热互相交涉之势若成。如果能够成功。[因于劳触]:[因于],便成为……之因。就成为劳触之成因。
义贯,佛言:[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之[势]力较[多,热者]即跟[从冷]势多的而转冷;[若热]之[功]用较[胜],则[冷者]即从热者而转[成热。如是以此]两手相[合]而[觉]知冷热互侵所生[之]劳[触]之尘,即可对[显于]两手相[离]时亦复有能觉[知]触尘之功用,合者是觉,离者是知,这两手冷热互相交[涉]之[势若成],即可[因于劳触](成为劳触之因)。[兼]能觉知之[身]入[与]所觉知的冷热幻[劳]之尘,[同是菩提]真性中,因妄心[瞪]直所[发]之幻[劳]之[相],其道理为:
[因于离、合二种妄尘]黏于湛然之体,[发]为劳触之妄[觉]而[居]于身根之[中],然后心再攀缘而[吸]取[此]等劳[尘]之妄[象]而分别之,即[名]为有能[知觉]触之[性],然而[此]能[知觉]身触之[体]若[离彼离、合]及其所生之[违顺](苦乐)[二]种妄[尘,毕竟无]有自[体]可得——故知觉精离尘无体。[如是,阿难,当知是]身入之触[觉非]从[离、合]二种妄尘中[来],亦[非]由[违、顺]之受而[有](不他生);[不于]身[根]中生[出](不自生);[又非]从虚[空]中[生](非无因生)。[何以故]?
[若]言此觉精为于两手相[合时来],则当两手相[离]时此觉精应[当已]随合尘之灭而[灭],此觉精既已灭去,则[云何]复能[觉]知两手相[离]之离尘?(然而我们实能于两手合时知合,离时亦知离,故知此觉精并不随离合二尘而生灭;因此可知,此觉精不从离合二尘中生。)至于[违、顺二]妄受之[相亦复如是]:(若从违受生,顺受来时必不能知顺;然事实不然,违受、生时知违,顺受、生时知顺;故知此觉精并不随违顺二受而来去,故知此觉精不从违顺二受中生。结论:觉精非从尘来。)
[若]言此觉精为[从]身[根]中[出],则[必无]须有[离、合、违、顺四]尘[相],身根就自己能生;(然而事实不然,若无离、合、违、顺等尘,则身非自有彼等觉知,故知彼觉知性非自从身根中出。)[则汝身]入之觉[知]性[元]来并[无自性]而能离尘自生,是故觉精不从身根出。若言此觉知性为[必于]虚[空]中生[出]者,则虚[空自]能[知觉,何关汝]之身[入]?(虚空觉时,你身必无觉;然而事实不然,故知此觉知性非从空生。)
经文,[是故当知:身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义贯,佛言:[是故当知]:众生[身入]之觉知性,体本[虚]寂,循业[妄]现;[本非]能造之[因缘]所造,亦[非]无因之[自然性](——非有因生,非无因生,本如来藏妙真如不生灭性,随业缘而幻现之相,相妄性真。)
6. 意入本如来藏性
经文,[阿难,譬如有人劳倦则眠,睡熟便寤;览尘斯忆,失忆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不相踰越,称意知根。兼意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注释:[寤]:醒。[览尘斯忆]:[览],见。[斯],即是。醒时若能回顾而见到梦中种种前尘,便称为是有记忆。就是在梦境还能够把它记下来,白天还可以讲一讲。[失忆为忘]:若对梦中之情境失去记忆,便称为忘。[是其颠倒,生、住、异、灭,吸习中归]:[其],指意根。[生住异灭],指上面所说的眠、寤、忆、忘,此四劳相亦皆各有生住异灭四相。如始睡为[眠之生],这就是睡眠的开始了。深睡为[眠之住],睡的很熟;将醒为[眠之异],就开始改变了;醒觉为[眠之灭],睡眠灭了就醒过来了。但此四相都是劳相的更加颠倒之相。这劳相是什么意思?就是生、住、异、灭,在睡觉当中,这个就是睡眠中的劳相,意根当中的劳相,更加颠倒之相。[吸],为吸取、吸纳。[习],为现习。[中归]之[中]为内之义。亦即,意根将此等劳业之现习,吸纳而归之于意地之中,而加以一一分别了知。
在座诸位!这个就是很难,难的意思就是:白天你可以控制,晚上睡觉的时候,你没办法控制,这生、住、异、灭,所以,如果你要念佛,记得!要念到晚上作梦都要念佛,念佛是方便,也是究竟,就是这样,生死就比较有把握。所以,师父鼓励你用本性念佛,除了白天不执着外境,一心念佛,到晚上做梦的时候,也要培养那一种功夫。不要说,哎呀!惊恐的时候,碰到野兽要来吃的时候,才知道阿弥陀佛;鬼来压的时候,阿弥陀佛;碰到梦到捡钱的时候,忘记了。哎呀,地上都是钱,忘记阿弥陀佛了!所以,有时候逆境反而好,宁可晚上梦到鬼,人家来掐,我们念佛,不要梦到钱忘记了阿弥陀佛!
这个功夫,祖师大德有讲说:怎么样我才能知道我一定可以往生?祖师讲,你在晚上连在睡梦当中你都知道要念佛,就是一句佛号,这个就肯定往生有希望!在清楚的意识的时候,在模糊的意识还是阿弥陀佛,那你不往生,谁往生,莲花化生一定有你的份![不相踰越]:这些现习,其生生灭灭皆次第井然,此灭彼生,不会互…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七套 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