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菩萨曰。生死涅磐为二。】
这在二乘人来讲,是相当清楚的对立。
【若见生死性.】就是空性,【则无生死.】
生死性是什么性?我告诉诸位!什么是我们的生死?我现在所讲的,你要注意听!什么是我们的生死?业力是我们的生死。业力从哪里来?从无明来。无明从哪里来?从念头来。念头从哪里来?从不知不觉来。为什么不知不觉?没有原因,就是你不知不觉。为什么会不知不觉?没有原因,你就是不知不觉。这个就是答案,你为什么不知不觉?你就是不知不觉,就是无明,你不善于观照当然就不知不觉,为什么不善于观照?因为你不知不觉。为什么不知不觉?因为你不善于观照。为什么不善于观照?因为你不知不觉。这样你听得懂吗?就是这样,你为什么不知道路?因为不知道路没有原因,我就是不知道路。你为什么找不到讲堂?因为我走错路。为什么走错路?因为不知道路。答案还是一样。你为什么不开悟?因为不晓得悟是什么。
有的人讲,有一个菩萨来讲,问一个问题很可爱,敢问师父!
我说:问啊!
开悟是什么?
我说:傻瓜!如果你悟了,你来问我做什么?你就是不知道悟,你才来问我,对不对?
敢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我说:你若开悟,你还来问我做啥?你就是不懂、不开悟,你才来问我,唯心相应,你开悟,你还问我做什么?开悟的心境跟我们的心境都一样,平等嘛!早就悟到了,还要问什么?
善意菩萨说:生死涅磐是二,若见生死性,就是无生死。
【无缚无解.】
没有所谓的解,无解,这个解就是下一番功夫去除掉它叫做解,你根本就不要除。
过去,禅宗都出一个问题,有一次,我们去游览,去参访一位老法师,也不算是游览,去参访。有一位老法师他说,说有一个罐子,这个罐子里面,这个罐子,这个瓶口太小,这个罐子里面有一只鹅,有一只鹅,要如何才能让鹅得到自由跟解脱?罐子不可以打破,问第一个,老法师就问,要如何才能让这只鹅自由解脱?他说:把牠拉出来。把牠拉出来,瓶口太小,第二个说:把它打破。二号,第二个法师你认为,把它打破,他说:你都没注意听,我刚才说瓶子不可以打破。说到后来没办法!他就说:慧律法师!你的见地怎么样?我说:你静静地放在那里,牠活得很快乐,把牠拖出来做啥?对啊!这就是答案。这样你听得懂吗?这样你听不懂,牠在罐子里很快乐,你把牠拖出来做啥?牠当下就解脱了,拖来拖去做啥?对啊!这就是答案。你要拖牠,你硬要把牠拖出来,禅宗就是这样,你要拖来拖去,牠不用被拖来拖去,一切法当下放下,答案就出来了,我不用拖,罐子也不用打破,鹅活得很快乐,你为什么要把它打破?这样对,所以,有智慧还是有差别,意思是说打破做啥?禅宗就是这样当相即道,相当下就是解脱,拖来拖去都是生灭法,多余的,多此一举,无解,你不须要去拖牠,不要特别去动到牠,安静,放下,就是答案,答案就都出来了,听了很欢喜,以后,这都可以喝,法师!请喝茶!有喝就是没喝,没喝就是喝,胡乱套用,不喝会口渴,头脑坏掉,有喝才不会口渴,这是不同,无解就是不要多此一举,简单讲就是你不要多此一举,放下就是。
【不然】不然就是不生,你没有所谓的生,【不灭。】也没有所谓的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
要写注解,尽就是究竟,不尽就是有一定的界限叫做不尽,有一定的界限,但是,如果你要以反面来讲的话也可以,尽也可以说是不究竟,不尽犹如虚空,它没有一个尽端,也可以,所以,中国字就是这样,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这个尽要站在什么角度,这很难讲,如果,你站在事相上来讲,一切事相的尽,就是有一个界限,不尽就是没有所谓的界限,如果,你站在道理的话,尽就是究竟的道理,究竟的实相,不尽就是不究竟,看你要站在哪一个角度。
比如说,我们中国人的字,怎么命名都是赢,底下会说的..,我举个例子,中华大胜日本,哪一队赢?中华队赢,中华大败日本,你看,哪一队赢?也是中华赢,中国人就是这样,每样都要赢,用辞让你搞不清楚,日本人说大胜跟大败都一样,都是中国人赢,就是如此号称,每样都是中国人赢,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性,说大胜跟大败,反正都是中国赢,所以,有时候名词,看你站在哪一个角度,做何解释?尽跟不尽为二法。
【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无尽相。】
意思是说若究竟尽就是毕竟空性,若不尽,不尽也是无限,没有一个尽端,没有一个界限,所以说都是无量相。
【无尽相即是空。】无尽相就是空相。【空则无有尽不尽相。】空无所谓有尽跟不尽的相。
【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所以空就无所谓尽跟不尽的相,因为,有一个界限跟没有界限,有界限就是对没有界限讲的,没有界限就是对有界限讲的,对不对?
比如说,无常就是空的初门,破法不尽,名叫做不尽,比如说,你破法,破除执着,破除执着性还没有达到究竟的不执着,变成破这个执着不尽,破法不尽名为不尽,如果,乃至一念不住就无有生,无有生就产生尽,无有生就是尽,产生尽就是毕竟空,彻底的破除执着,是名尽也。无实相,无法常住,这也可以称为尽,有为的虚伪法,无常,所以,我们称为尽,在事相上是一种虚妄,意思是说事相名为有尽法,实相是无为法,常住如虚空,所以说是不尽,所以,事相是尽,理是不尽,所以,以尽为尽,或者是以不尽为不尽,都是对立法,如果,你能悟到一切尽跟不尽全都无尽相,就是说你若能悟到事相当下就是空,理性当下也是空,这就是不二法门。
所以,佛光山那个不二门,你知道了吧?就是出自《维摩诘经》,都是指不二门,不是只有这个门,做大师实在不简单,今天报纸登的,说佛光山墓场建太多,没有回馈大树乡,现在,人家又在搞了,实在是..,所以说,做一位大师要受尽一切的忍辱,每样都要找他的麻烦,报纸登的,不知是否真的?佛光山下面的停车场已经停得没车位,过农历前,一坪五万元,听得懂吗?五万,佛光山可能准备买下来,经过一个农历年,财团去炒作,听得懂吗?
将所有的旁边都买下来,买下来之后,一坪十二万,不到一个月时间,要置出家人于死地,所以,知名度太大,人家会眼红,很难过!所以,大师实在很伟大,也很需要忍辱,他才有办法,他忍耐得了,至于我,我没办法,我就拿畚箕、拿扫帚、棍子出来,也没办法,你搞不赢他,真的,所以说,要做一个..,别说做菩萨,光是做个比较出名的法师,他就得忍一切的委屈,没办法,常常找佛光山麻烦,田园房宅,常常看到报纸刊登,若稍微掉颗石头下来,就说是从佛光山掉下来的,挡到人家的路,又在那里搞了,目标太大,人家认为他有钱,就想:搞看看有没有钱,说起来实在是..,他不正信才敢这样,若对三宝来讲,对不对?我们对三宝,贡献都在贡献了,还炒地皮,实在很糟糕!炒地皮,很糟糕!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是凡夫所执着,「无我」是二乘人,二乘人认为「无我」为二。
【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
非我就是说没有一个我,当然也是不可得。
【见我实性者.】见一个我,它是一个空性的实性,【不复起二。】
你见到我,你就了解我;五蕴皆空,当下就是实相,没有一个真正的我,更加不能起一个无我的念头。所以,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
明就是智慧之明,无明就是愚痴,简单讲,明就是智慧,无明就是愚痴,智慧跟愚痴是二。
【无明实性即是明。】
无明当下完成了毕竟空性,就是我们的实性,本性就是我们的智慧,但是,智慧也不可取,而不能执着我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变成一个障碍。【明亦不可取.】
【离一切数.】就是离一切数量的执着,【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
意思是说,非色灭空就是你不需要除掉色,并不是说,把这个色取而代之,灭掉空来显示色,不需要,色性本身就是空,在座诸位!我跟诸位举例,比如说,师父这个色身就是色法,我的旁边就是空,虚空,非色灭空就是说,你不必把这个色法移动到那个地方取而代之,取代空,不用,色站在这个地方,当体就是空叫做非色灭空,用不着色法显出色法,去除掉这个空,不须要,色就是空性,色法当下就是空性。
你想想看!这样每件事都平等。
【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识性自空】
这就是《心经》所讲的,世间人,识跟空,意识的识不是色,不是黑白色的色,识,识空为二,识就是空,非识灭空,不是我用意识除掉空性,单单存在意识状态里面,识性当下就是空,就是说你的分别心当下就是空,不必有分别心,然后除掉空性,不用,你这个分别心也是空性。
【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色即是空,就是不用等色来灭,色即是空就是说不用等色法去灭掉,然后当作空,所以说,以见色就是跟空不同,这是众生的看法,一般来讲,就是不了义教,如果是了义教,明了没有所谓的色界,无色,如果是了义教,无色界是有色,意思就是说一切的法,色界或者是无色界,当体都是完成色、无色的圆融,以世间人来讲,我们对无色界以为是无色,但是,以究竟来讲,无色界还是有色,只是方便讲,对众生来讲,我们说无色界是无色,其实在《楞严经》不是,无色界还是有色,在《楞严经》讲,佛要入涅磐时,无色界痛哭流涕,下大雨,掉眼泪下来,无色界,《楞严经》有讲,所以,无色界还是有色法。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
要注意听!种就是大,四大种就是地、水、火、风,是不太相同的。
空就是空大,空大种,我们说地水火风,把那四个连在一起叫做四种异,…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