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P5

  ..续本文上一页空,四种异,这个异是指四大不相同。

  底下那个异是指四大种跟空的比较的异,这两个异的用法完全不一样,空种就是空大,第一个异,四种异是指地水火风不相同,空种异,这个空种异,这个异字是前面的四大种跟空种的比较,第一个异是比较四大,第二个字是四大跟空的比较之异,这样你才会了解,四种异就是地水火风不同,但是,把它列为一起谈,第一个异是四种异,空种异就是世间人所说的不同,意思是说地水火风跟空是两种不同的种性。

  【四种性即是】四大性,当下就是【空种性。】就是空大的性,所以,四大种就是空。

  【如前际后际空.】

  所以,前际、后际就是说无论你探讨过去也是不可得,无论你探讨未来也不可得。

  【故中际亦空。】

  中际就是现在也空性,过去地水火风也是空,未来地水火风也是空,即使以现在来讲,地水火风也是空性。

  【若能如是知诸种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

  眼睛对色法,世间人认为是二种,是二法。

  【若知眼性.】对色法当处透视,怎么样?【于色不贪不恚不痴.】

  师父以前不是告诉过你!要透视它,你只要透视它,色性不可得,色就是境界,这不是指女色,就是一切境界,你眼睛对一切境界,世间人讲它是二,如果,你知道眼当下的分别心就是空,一切境界就是空,你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

  你并不需要灭掉色身才找寂灭,意思就是烦恼就是菩提,不贪,我们贪恚痴不是烦恼吗?如果,你透视它,彻彻底底去了解一切都是因缘法,这就是寂灭。

  以前,我念高中的时候,我们的学校:南海路56号,它的附近,比如说,有历史博物馆,前面有植物园,再走过来一点,那里都举办大型的展览,在和平路那里,有大型的展览,厦门街旧书摊,有大型的展览,读书,下课,就参观,历史的画展、毛笔字、插花,或是电子展览、工业展览,为什么?没有听到佛法嘛!就是这样子,认为这个境界都是实在性的,就要参观、访问,心就是这样,这个好的、这个坏的,我们内心里面,每一分、每一秒在起心动念,去执着它,因为我们内心空虚,不知道我们回光返照就是智慧,所以,借重一种错觉的外境,错觉的外境,来满足我们内心的空虚感,书包一背,怕人家没看到我们的学号,到处逛逛、逛逛,走路很神气,实在是很无知,有时候,我揽镜自照觉得很惭愧,怎么有学佛跟没学佛差这么多,整天都是历史博物馆,哪个名人写毛笔,还有一个,某名人画一幅画,我看不懂!我说:订价多少?哇!几万?若拿来挂在我的厕所,我也嫌占空间。就是这样,这样看,乱闯、乱闯,今天说真的,没有学佛,那种可怜,那种分别、那种动念,讲实在的,到死都不可能觉悟,现在进去看,要看什么?我不知道?要看故宫博物院,走啊!要看走啊!来看,走吧!几块破铜烂铁,这是石器时代、这是周朝、这是唐朝的玉佩,这是什么..,来看,噢!玉..,人家说到日本的秋风洞,说有多美就有多美,秋风洞里面有电灯,我进去秋风洞用跑的,导游说:哇!你怎么这么快!我不知要看什么?也没什么!有水在流,钟乳石,电灯点亮,看到一滴水滴着、滴着,你看我,我看你,流水就像瀑布声,就是这样,悟道跟不悟道心境都不同,悟道跟不悟道心境一百八十度不同,以前若在选美大会,赶快开电视看美女,泳装,快点!快点,饭都来不及吃,快点,现在在展示泳装,赶快打开,坐在那里,饭也忘了吃,看、看、看..,唉!惭愧!惭愧!惭愧!愚痴到家,若我们上辈子有大智慧,这辈子再延续,稳当的!绝对没有问题,我讲这样,在庆祝我了,所以说,没智慧的可怜、痛苦实在是..,我们要怜愍众生,因为要开悟以前,悟道前要流过多少的眼泪,通过多少的创伤,经历多少的无知,吃过多少的苦头,才有一点点消息,你想想看!才能得到今天的解脱跟自在,对不对?也同样如此,要吃多少的苦,多少的苦。

  【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

  都是对立、对立..,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尘,法尘就是落谢的影子。

  【若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

  如果知道我们的意性,我们心的起心动念,空性,若知意性;就是说知道空性,对我们的意识形态,对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所以说,涅磐并不用等到死,悟道的人现在就是涅磐,悟道的人现在就是涅磐。

  【安住其中.是为入不二法门。】

  世间人的情执,堕于三毒;贪、瞋、痴,落入六情性,所以,六尘不起三毒则寂灭之道,寂灭之道。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

  布施然后经过一道手续,把它回向一切智,这是两种法。

  【布施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

  就是说布施是六度的开始,就是说妙音,回向一切智,回向就是通达,我们的布施当下就是空性,就是通达一切智,众生认为二,而圣人认为是一,所以说,布施回向一切智,这个回向就是把它当作通达,解释作通达,当你布施就是通达一切智,它就是不二,世间人看起来是二,对不对?所以说,我们布施、我们回向一切智,我们念佛完我们要回向,就世间来讲,其实,施舍的当下就是空性,就是通达一切智,所以,布施性就是回向一切智性,就是因果同性的意思,布施是因,回向一切智,一切智是果,所以,因果是同性。

  【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是为入不二法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

  把笔拿起来,为什么讲无心意识?就是没有分别心,平等,就是破掉第七意识,无心意识,心是指第八意识,意是指第七意识,识是指第六意识,心意识全部没有分别。

  【于一解脱门.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就是入不二法门。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

  众就是僧,佛、法连在一起,众就是僧,为二,这是一般的观念。

  【佛即是法。】

  因为佛就是我们的觉性,从我们的觉性流露出来就是真理,真理就是法,佛是一位大觉悟的圣者,所以说,佛就是法。

  【法即是众。】

  就是所谓的僧,僧若依事相来讲叫做和合众,和合的团体,这是站在事相来讲,站在理性来讲,就是能够调伏身口意令你的心中完成觉性,没有矛盾的对立性,这个叫做僧,所以说,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这个统理大众就是一切的烦恼都可以调伏,所以说,有自性的三宝,还有事相的三宝,自归依法,当愿众生,体解大道..,自性归依佛,我们的自性就是有觉性,自归依法,我们的自性中有觉性,有究竟的悟,我们就拥有法;真理,我们若依法自皈依僧,我们的自性皈依僧,能够调伏我们的本性,恢复平等心。法即是众。

  【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心无碍菩萨曰。身】;我们这色身,这色身就是五阴生死之身,生灭法,【身灭】身灭就是我们所说的涅磐,生死、涅磐【为二。身即是身灭。】就是生死的五蕴身,当体就是涅磐法。

  【所以者何。见身实相者.】

  你若了解我们身的实在相,实相就是空相,无相无不相,我们若彻彻底底了解色身是空相,这实相就是无不相,

  【不起见身及见灭身。】

  我们就不会执着五蕴的假色身,也不会执着有一个生灭,生灭就是涅磐,因为生死是空,涅磐当然也是空性。

  【身与灭身.】就是说生死与涅磐,【无二无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没有任何的惊怖、恐惧,【是为入不二法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作相.即口无作相。】

  我们的色身当体就是空性,既然是五蕴和合的假体,当然身是无作相,意思就是说凡所有作相都是虚妄颠倒,缘起的色身实在无真正有所造作,有所造作皆是无明,皆是业力,皆是我们的心念在转,在转,身无作相。

  【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身口意【三业无作相.】

  无作就是没有任何的造作,也就是说空性,就是实相、就是无为,我们的三业无造作,没有造作当然就没有业力,所以,我们的灵魂就是以业为体裁的一种染色物,以业为素材来雕塑我们来生的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本质就是业,以业为体裁就可以制造出真正的生命,所以,业就是念头的别名,念力的别名,有三种情形都是讲同一种情形,业力、习气、念头统统讲同样的东西,我们往生随着三种,

  第一、随念而去,

  第二、随着习气而去,

  第三、随着业力而去,

  人,这三种都是同样一个名词,只是在哪一个角度讲的不一样,人死要往哪里去?习气,所以,养成一个美好的习气,比如说,听经闻法,你养成这种好习惯,你的八识田中就:我要听经、我要听经,所以,有一个老菩萨常告诉我,喂!师父!师父!我若做梦都梦见在听经。我说:这样很好!真的,这样很好!他若做梦都梦见在听经,嗯!这样就对,他算是听经习惯,八识田中都是闻法的、清净的种子,这样太好了,非常好!习性,接着,念,临命终随念而去,念头,所以,我们的观念很重要,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观念,不要使错误的观念落入我们生死的坑道里面,那是很危险的,所以,你不要起心动念去恨一个人,或是站在对立的角度上,什么事情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考虑,你要考虑别人,互相交换立场,把这个业;恶业,我们对人家嫉妒、恶的仇视,转一下,就没事了,话虽如此说,无知还是一样,你要他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发作起来还是一样,没差别,有的人都没差别,不会受到人家的影响,不会受到人家的影响有二种人,第一就是圣人,证入空相,第二就是极度的无知,他也不会受人影响,你说什么..,他也不会受人影响,你跟他讲到死,他还是这样,心…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入不二法门品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