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拜访佛、顶礼佛、供养佛。【头面礼足.】就是最恭敬。【各以其盖.共供养佛。】
【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
佛的个性跟我相同,我也很不喜欢麻烦,那么多很麻烦,整合一下比较轻松,佛的个性跟我相同,行倒是没有,佛祖比较行,至于个性,我是愈简单愈好。
【遍覆】这要读作fu,台语读法,不能读hu,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要读破音bian fu,不能读作bian hu,雷音宝盖,要读作bian fu,三千大千世界。
【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
宝盖拿来,佛用神通力,把它集合成一个,表示佛的能力足够,表示这些菩萨有诚心来,每个都拿一些来,但是,佛把它变成很大,表示因小,但是果很大,这个世界广长之相,都在中间影现出来,一切都在里面,看得清清楚楚。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隣陀山.摩诃目真隣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
都是山、都是河、日月,全都是外境的世界,一下子全都影现在里面,这就是佛的世界,都在宝盖当中影现出来。你看!佛有多大的神通力,这都是山,没什么好讲的,都是山,任我们取名。
【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
哇!这更伟大!诸佛的净土都很好、都不同,遍于十方,现在都集合在哪里?在宝盖当中,这叫做事事无碍、小能容大。你的想象当中,当时,我们若在维摩诘法会当中,想想看!这多么不可思议!我们会看得清清楚楚,好像是透明物。
【尔时一切大众.覩佛神力】看到佛的神通力,【叹未曾有。】这是佛在世才能看到。
现在想看,哪有可能,我们现在若能看到,就看电影拍的,后面用个光拍下来,用的光看不到,拍下来就像放光般,用个闪光灯一闪一闪..,像布袋戏用布在闪..,以前的布袋戏都用布闪,现在的声光效果比较好,所以,若破功时都用黑的,以前的布袋戏,你们可能不曾见过,我们曾看过,我们小时候常走很远,庙口都有演布袋戏,我跟吴金松,因为我个子小,他较高大,他的年纪比我还轻,带我去看布袋戏,其实是我带他,但他比较高大,换他带我,去看布袋戏,若演到破功吐血,他就..,用黑的..,若在运功,后面的金光,瑞气千条,若先觉出来,若讲话,麦克风就故意扩大,呜、哇哈哈、..,很大声,他若讲话,后面的布袋戏就现一下,用一条绳子现一下,以前看布袋戏看得不分昼夜,看得很晚,这是以前的布袋戏,现在的布袋戏,哇!闪光都用道具,道具用得很像,现在的布袋戏没人要看,在路边谁要看,被电视打压,电视开播有好处也有坏处,电视开播,比如说猪哥亮的歌厅,蓝宝,蓝宝石,录像带问世,都被打压,歌厅都被打压,没人要去看,录像带一卷才几元而已,人家租来看,在家里看就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巿场都被打压。所以,这有好处也有坏处,这是生意人,若佛教就不同了,佛教没有巿场,不会被打压,像我讲的录像带,版权佛陀所有,拜托盗录,我拜托他们帮我盗录,都没有差别,所以,这不会被打压,也没有斗争,所以,我不要钱,但是,我要佛教兴旺,钱是其次,佛教要兴旺。所以,金光闪闪,覩佛神力,现在看不到这些,现在到哪里看?现在,不曾看过哪位法师有什么神通、什么力量,没
有!都没有!不曾看过。
【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合掌礼佛,瞻仰佛慈悲的相貌,尊颜就是慈悲的相貌,目不暂舍,看到佛如此,实在太感动。
【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以偈颂来赞颂佛。
【目净修广如青莲。】
一开始是形容「目」,佛的眼睛,他是以慈眼视众生,所以说目净。修广就是长,修;长。青莲;青色的莲花。我们瞻仰的第一眼,一定先看他的眼睛跟他的脸,青莲的叶子很大,青、白分明,所以,有大丈夫的眼睛。
【心净已度诸禅定。】
外表的形象受众人爱戴,已度就是已经进入,深广无际的禅定,若没有如来清净的真心不能度,无法到达这种境界,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导众以寂故稽首。】
因为,佛于无数劫以来,三业清净,所以称无量。寂,导众以寂,这个寂就是无为,无为法,能够使我们的心全盘放下的就是以空性的无为法为标准,我们若不修空性的寂灭法,心永远无法解脱。
所以,导众以寂,众生就是烦恼、乱,引导众生进入最清净的本性就是佛。
所以,我们要顶礼,稽首就是顶礼。
【既见大圣以神变。普现十方无量土。其中诸佛演说法。于是一切悉见闻。】
既然看到大圣的神通变化,普现十方无量的净土让我们看,这是不可思议!将盖合起来,已经不可思议了,还在中间现十方国土,其中诸佛演说法,于是一切悉见闻,在里面,诸佛也在说法,一切都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在娑婆世界有这种现象是不可思议,若在他方世界,清净的国土,这是很平常的,但是,在娑婆世界能这样就不可思议!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财施一切。】
世俗的王,德行若要好,就是用财力的德行来普化人民。但是法王,除了佛以外,其它人不可以称为法王,用清净的法力,来引导、来超群生,超出一切,诸佛的法力是超出一切众生,所以,常常以法的财来施一切,所以,要说法无畏。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能善分别诸法相,种种不同的法,差别相,善分别就是不执着心去分别它,本性自有见,见见都是本性,所以,善分别。众生就是不善分别,我们一分别就起执着,就起疑心、推测、伤害人家,我们一分别就烦恼,我们是不善分别。诸佛菩萨善分别,善分别就是天地万物的差别相他都清清楚楚,但是,他不动,于第一义而不动,就是以实相法、中道,都坚持不受动摇。
已于诸法得自在,我们无法自在,我们经不起斧头砍个几下,三、二句话就倒,你就烦恼,整天都是烦恼,我们不能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所以,要顶礼法王,就是佛。
【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
说法;讲经说法,不有:不可以说它有;亦不无:也不可以说它没有。为什么?说它没有,它又清清楚楚,说它有,是因缘所生法,当体是空,所以说,说法不有亦不无。
以因缘故诸法生,因为因缘所生法,所以诸法就产生。
无我无造无受者,无我:因为一切都是因缘法,也没有一个我在说法,没有一个实在的五阴,五阴身的我。无造:没有一个真正在说法的人。无受者:也没有一个所谓在听经的人。所以,无我也无造作的人,无受;一切法不受,无受就是说,因为五蕴皆空,没有一个真正接受佛法的人。
但是,善恶之业亦不亡,虽然无我,虽然无造作,虽然没有一个受的人,但是,善恶之业清清楚楚,所以,这个叫做不昧因果。因果是生灭法,但是,你又不能否认离开因果,有增有减是因果法。所以,你现在用无来讲,就否认因果,不可以!所以,善恶之业亦不亡,现在我讲的,你要注意记,无我无造无受者,这就是超越因果,因为它不是生灭法;善恶之业亦不亡,这就是因果法,超越因果同时又是因果法,就是不昧因果,面临因果当下就是空性超越因果。
所以,今天我们若遭受因果报应,要很欢喜心,为什么?当体就是空,因果在报应,不昧因果,当体就是空性,没关系!忍耐得了就忍耐,忍耐不了,大不了就是死亡,做最坏的打算就是死亡。
【始在佛树力降魔。]
佛树当然就是菩提树下,一开始,佛在菩提树下觉悟之后,降伏魔军。
【得甘露灭觉道成。】
注意听!得到了甘露,就是不死之药,就是法,觉悟的法,就是譬喻甘露,得到不死之甘露。
我们今天只有学佛,才能进入不生不灭的世界,我们今天若不学佛,我们不能永生,在这个世间没有永恒,你若功夫够,你肯放下,现在听法,马上什么都放下,你就进入空性的世界,那就不是对等的世界,不是对等的世界就是无量无边的世界,都在这一念之间超越,因为你的业力,人都随着业力而转,所以常观照,用无生,保持无生,随念起来马上放下,念起马上放下,无生的念头,正念一直很强。
所以,你看到事情就会微笑,没什么事,听到声音你也微笑而已,也没什么事,因为都无生,我告诉过诸位,你到死,你不放下也必须放下,你现在不放下,它也必须是无常法,所以,这一念若悟到,你用空性,当下这一念你就完成觉道,觉悟之道,都如如不动,进入一切空性,你的思想、你的智慧就迸发出来,全都出来,因为,你不会烦恼,扫除一切虚妄、颠倒之想;无生,无生所透脱出来的本性,就是我们真实的智慧,因为,我们不是从外在学习来的经验,外在学习来的经验叫做生灭的经验法,智慧从本性散发出来的就是我们本来的面目,只要你放下,你就完成觉道。
始在佛树力降魔,得甘露灭,灭,这个灭就是寂灭,得到甘露的法药,进入寂灭的大觉,大道而成,大觉悟,寂灭;进入清净不生不灭的大觉道。
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要修行,你不要整天管别人,你不必做任何假设,你也不必去揣测对方的是跟非、对跟错,那只是困扰自己而已,这个人为什么对我这样子,这不重要,对我怎么样都没有关系,来不来也没关系,不关我们的事,上课不上课也不是我们的问题,一切法是不生不灭,你管他来跟去,有来一定有去,有去一定会有来,来来去去本来就是生灭法。
接着,这个人很坏,有人来告诉我:师…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佛国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