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假相,这样你所过的日子,每天都是奇迹。有大般若智慧的人,每天过的都是奇迹;但是,有奇迹的人,不一定有实力;有实力的人,一定有奇迹,因为有实力,随时随地都可以创造奇迹。对不对?所以,那个电视上说:喔!圣母玛利亚,这个圣像眼睛流血了,天主教徒看了是一种神迹,当然我们也随喜功德;可是,佛的义理就更深一层了,好!圣母玛利亚这个眼睛流血了,电视广为报道说这是神迹,好!就算真的,那又如何呢?又怎么样?接下来呢?接下来你日子还是要过。对不对?所以,学佛一定要了解,所谓神通,是把烦恼弄通,叫做神通,不是搞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会飞天、会遁地、会光怪陆离的,佛法不是这样子。佛法,平常心就是道,没有什么神秘感,放下的那一颗永恒的放下的智慧心,它就是道,这个就是,不需要追求,你本来就有你的权力的,所拥有的。是不是?看到什么事情,如果你会运用,马上开悟!
譬如说:我爸爸当总统!你就问他,用英文问,现在参禅也可以用英文的,英文就是:So what
我爸爸当总统!So what
So what
就是:又如何啊
是不是
你问下去,我爸爸是台湾首富!So what
台湾首富又如何?很严重吗?还是怎么样?你台湾首富又怎么样呢?能抵挡过生老病死、生灭无常吗?能吗?也没办法啊!我们一定要很清楚这个世间,你用So what
就可以一直让你觉悟。说:我今天我要好好的读博士,没有错,师父随喜赞叹你,应该去念:念到博士,接下来又如何呢?年岁愈来愈大......三十、四十、五十。像我现在联想到小学,恍如昨日,一刹那之间,我已经年过半百了,很快就要回到阿弥陀佛的身边了,无常迅速,速度之快,超乎你的想象。所以,我们老得太快;但是,智慧开得太慢。
放下是修行人一生一世的功课;禅就是感性、理性和智慧达到究竟的平衡点。所以,一个修行人也是很有感情;但是,他是用理性跟般若智慧的感情,不一样的!禅就是心有定,同学!今天我们还是要告诉台大的同学:今天我们来晨曦社,师父还是希望你以功课为主,70%到80%的时间,你要放在你的功课,因为家人很不容易把你栽培到台大,很不容易把你送进来这个最高的学府,家人对你有所期许,对你有所期盼。记得!你学佛,自己喜悦,不要自己制造逆境。有的人学佛以后,就自己跟家人合不来,合不来,回去的时候大吵一番!诸位!这个不是学佛,这个在制造逆境。学佛时间、空间对了,爸爸、妈妈信佛,可以谈心;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不能谅解:我送你到台大上课,你竟然跑去学佛!他以为学佛就是要出家。
有一次,我到清华大学去演讲,同学来,我就问他说:你皈依了吗?他说:我不敢皈依!我说:为什么不敢皈依呢?他说:皈依不能讨老婆,我怕!哎呀!怎么读书读到清华大学,怎么连皈依......我说:皈依怎么会不可以结婚呢?他说:皈依可以结婚吗?我说:可以啊!皈依怎么不可以结婚呢?皈依不可以结婚,谁敢皈依呢?对不对?所以说:他就是怕,也不懂。所以,吃素的问题、信佛的问题,台大的同学,我们今天还有四个大学:还有台湾科技大学恒音学社的;还有台北大学正觉学社的;还有师范大学的中道学社一起合办的。奉劝咱们这些大学生,学佛不是学得怪里怪气的,是学得很正常,不是学不正常,佛陀是很正常的人,不正常是你自己喔,佛没有叫你这样不正常。所以,不要用抗拒的方式来学佛;不要用敌对的方式来学佛,看大家、家人不能接受,避开不要谈。对不对?实在没有办法吃素,不要一直坚持,你还没有成道,你已经得罪了众生,那个是你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啊,都不原谅你啊!是不是?回去以后,又自己很狂妄:你们这些众生不跟你们聊,没有善根的众生!所以,奉劝学生,要禅修,一定要好好的修养自己,不要引起敌对,要懂得拿捏时空。
什么叫做智慧的人?能掌握时空,那个人就是有智慧的人,要创造对自己有利的立场,那个就是有智慧的人。不要一信佛以后,到处都是敌对,哪个都是看不顺眼。对不对?有一个初学佛法的,初学佛法的来打八关斋戒,又来参加法会,怎么样?然后,又来受五戒,结果呢?到最后呢?不跟她先生相处了,好象没有婚姻关系了,夫妻当然有那个义务啊,但是,她就是慢慢的远离她先生。她先生说:哎呀!老婆啊!我们谈谈心嘛!她说:今天没有空!先生说:老婆啊!谈谈心嘛!她说:这个礼拜讲堂做法会,你不要碰我!她先生又是一个老粗,他就说:今天不行,明天不行,都扣光光了,像薪水扣光光(师笑)!对不对?她先生就愤怒,就开始谩骂三宝,说:哎呀!这个慧律法师啊,专门在破坏人家的婚姻,本来我一个美满的婚姻,你看,自从我老婆去信佛以后,你看,被慧律法师诱拐了,拐走了!我实在是很冤枉啊!所以,当法师实在不好当,红包实在不好收,真的很辛苦!要碰到这样子不会运用的、不会善巧方便的,老是跟人家打对台的。
所以,我们要善巧、要方便,要拿捏时间跟空间,到底哪一样才是对我们有利的?既然我们是佛陀的弟子,同时我们有禅修的观念,应该是和合、和谐,应该是和平,同时是有智慧的。禅能得大解脱,也能得大自在,诸法毕竟空,我们贪,贪爱这个境界,到最后就是一堆骨头,空留下余恨。是不是?爱这些境界,也是不可得;痴就是没有智慧;慢就是骄傲——诸位!这个世间没有东西可以骄傲,佛陀在《阿含经》讲得很清楚了,说:我易老,我很容易就老,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我易病,我容易生病,这个色身很容易生病,没有什么好骄傲的。我易死,这个色身很容易就死掉了,也没有什么东西好骄傲的。我们用自己拥有的优点,来傲视别人、奚落别人、批判别人,本身的修养就不够好,同时也活在痛苦的负担里面。所以,可以容纳异己,能够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佛法是活用,不是死的,它不是死守某一种原则性,要不然,佛陀为什么讲:法无定法?因为时间、空间不一样嘛!法无定法。对不对?为什么叫法无定法?譬如说:这个麦克风在中间,如果我跑到这边来看(师伸出右臂指示方向),这边变成西边了;如果我跑到这边来看(师伸出左臂指示方向),这麦克风变成东边了。对不对?我跑到南边来看,麦克风变成北边了;我跑到北边来看,麦克风变成南边了,这个麦克风没有动啊!对不对?但是,因为定位不同。譬如说:(师以左手掌心朝外覆在自己眼睛上)诸位!你看到什么?你说:师父的手掌(师右手点自己左手掌心)。可是,我从这边看(师右手点自己左手掌背),是看到师父的什么?手背。对不对?同样一只手,为什么你看的不一样?这个就是众生,只要你定位某一种角度,它就会有争执,而且不会停。禅的最高境界,它就这样子,进入禅的最高境界,他就懂得无诤,任何的时间、空间,他都可以解脱。
禅宗里面有一个故事,有一个禅师,大悟的禅师坐在椅子上,旁边站了一个侍者,外面二个小师父,吵得不可开交,第一个小师父跑进来,甲的小师父跑进来,就说:师父啊!我这样子这样子才对,他那样子观念是不对的!是不是?我这样子怎么样......讲了一堆。这个禅师是大悟的,禅师就说:恩!你对!那个乙小师父也跑进来,这甲小师父跑出去了,乙小师父跑进来,就跟师父讲说:哎呀!师父啊!我的观念是这样,如此如此这般,是他不对啊,我才对!那个师父就说:恩!你对!后面这个侍者看不下去,后面这个小师父实在看不下去,说:师父!您这样不对喔!不是甲对就是乙对,不是乙对就是甲对,你怎么可以讲二人都对?他的师父转过来:恩!你也对!(众笑)
这个答案很简单,意思就是说:圣人是没有观念,没有那个对错、是非、善恶,他心都在定中,因为依靠某一种相,就会建立某一种观念。对不对?大彻大悟的人,心中没有相,怎么会有这种观念呢?对、错,来自于对相上的执着、对立场的执着。
所以,我们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的时候,你就开悟!因此,你说别人不对的同时,起烦恼,你就是永远不对,不管用任何的理由生气,你统统不对,乃至于外道、恶知见。佛陀也是这样,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有很多的外道称为“我是一切智者”,在《阿含经》讲:我是一切智者,一切智者就是佛,就是自己称为是佛。释迦牟尼佛称为佛,那是印度当时最高的成就的觉者,叫做佛;但是,“佛”的这个名词,觉者叫做佛,外道很多都自己称为:我是一切智者,我是一切觉者。外道都是这样讲,佛陀也宽恕他,佛陀绝对不会用嗔恨心跟外道讲话,外道就等因缘,慢慢看有没有办法,等因缘把他改变。外道死守自己的观念,同时攻击、排斥别人,说自己是正法,这个就是外道,说自己是对。玄奘大师也是这样,辩论是要把外道转成佛教,不是佛教八大宗派互相攻击;悟到究竟,一法不立,一法不可得,圣道亦不为。什么叫做究竟悟?圣道亦不为,我连“成佛”,都没有这种观念,禅宗里面讲的:求佛失佛;求道失道;求法失法,能体悟这一句话吗?你想要求佛,你就失去佛;求法失去法;求道失去道。为什么?本身般若智慧就是佛,般若智慧显现出来的真理,就是法,对不对?内心无诤就是道,自性就是佛、就是法、就是僧,这是理上来讲,自性,从自性的角度来讲;事相来讲,当然有佛、有法、有僧,现在从理上来讲。所以,禅宗里面讲:求佛失佛;求道失道;求法失法,何以故?本性具足故,不可求、不可得,求佛,立能所,有能求、有所求,就是妄。所以,你用止观,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佛的境界,没有办法的!止,是使心定下来;可是,…
《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