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P6

  ..续本文上一页有能止跟所止,患了无穷的过患;所谓观,有能观跟所观,患了无穷的过患,那你观到什么时候呢?为什么?禅宗六祖讲的那一句,才是大悟人的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挨?这一句就是本来无一物;本来就是空;本来就是具足;本来就是空,没有能止,没有所止;没有能观,也没有所观,叫你作不净观、苦观、空观、无常观、无我观,那是佛不得已的讲法,在你没有开悟的时候,只好这样讲,只好讲:你要不净观,观这个大便、小便,大便、小便,不净观,我们这个全身布满了血液。那是因为没有悟,佛不得已只好这样讲。佛叫你观无常,万法都是败坏之相,佛没有办法,只好这样讲。为什么?你有能观,你就有所观。所以,《楞严经》讲:奢摩他,奢摩他翻译成中文就是止,奢摩他就是定,就是止,令心止息;三摩就是观,也是令心定。奢摩他,止,令心能定;三摩,观,也是令心能定;最后就是禅那,禅那就进入证位,证道的位:信、住、行、向、地,禅那的时候就有果位;可是,还不是首楞严大定,首楞严大定是: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直下无心,它就是道,不可以追寻,不可以求。

   有的人讲说:师父!我悟了!我说:那个就是迷!迷的人不了解悟,悟的人还是迷。咦?师父!您在讲什么?这个人迷了,当我觉悟的时候说:我悟了!错了!这个叫做头上安头,大悟的人,没有迷,也没有悟,头,清净自性本来就悟、本来就觉;怎么又安上一个觉呢!是不是?所以,真正的大悟,就是没有迷、没有悟;如果说:我悟了!那个就是迷。为什么?还加一个“悟 嘛,叫做头上安头嘛!所以,平常心就是道,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真正很有修行的人,是很有内敛的,他绝对不会夸口说:我一下子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是怎么样子。任何一句夸大的语言、骄傲的语言、狂妄的语言,绝对不会出自一个圣人的口;绝对不会出自一个大彻大悟人的口,因为他已经见到佛性,万法,每一个众生都是平等,他的内心里面,不会立一个境界以为知足,立初果,断见思惑以为知足;或者二果、三果、四果阿罗汉来知足,如果说:我证初果阿罗汉!那个境界就停顿,停在初果。说:我证了三果阿罗汉!这境界又停顿了。所以,你可以从他的宗教经验,和宗教的道德、宗教的涵养,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没有修证。如果那个人一直告诉你:我很有修行;我是证什么果;我什么菩萨再来的。你开始要小心小心了,be careful,要小心了!真正进入不可思议的佛的境界的人,是谦冲、是自牧,他还怕你知道呢,连说都不可以说,泄佛的密因。

   因此,我们要了解佛,就是要从自性发挥出来。为什么止、观不能进入佛的境界呢?因为能止跟所止没有办法,因为能所不断,有无穷的过失。譬如说:(师抬起左手)心是能观(师指己心处),境界是所观,譬如说:这是所观(师再次抬起左手握拳状),好!境界是所观,心产生一个能观(师抬起右手握成拳状),那这个心呢(指右拳)?我后面又产生一个能观(师将左手拳拉到右拳后),就变成所观了(指右拳);这个能观的心还是在(指左拳);我后面又变成一个能观(师又将右拳拉到左拳后),那这个就是所观了(指左手),能(师伸左拳):这个是境界,动一个念头观照(右手拉到左拳后),好!所没有了(左手拿开了,右拳伸出),这个能观还是存在啊(师举右拳)!我又动一个念头去观照(左拳拉到右拳后),这个又变成能所,这个观掉了(右手挪开了),这个(指还举起的左拳)还是......愈来愈细没有错啊......功夫愈来愈近了,没有错;可是,到最后那一刹那,没有跳脱所有的次第性,是没有办法进入空性绝对圆融的东西,是绝对没有办法的!就像宇宙当中没有任何的相,它没有任何阶位,不立任何的法,体非群相,不拒群相的发挥,虚空本身无相,但是,它不妨碍任何众相的发挥。佛性也是这样子的,要进入佛性究竟的解脱,不能用逻辑推论,不可以用止,不可以用观,用真如直下无心,切入不生不灭的涅磐妙心,才有办法的,那是跳脱所有的逻辑、意识形态,叫做不可思议的境界,incredible!那个叫做incredible,不可思议的境界!因为我如果不讲英文,你不知道我念过大学,(众笑)所以,要讲几句英文!好!跟大家开开玩笑。好了!因为时间差不多了,快九点了。

   所以,禅是能大自在、大解脱,了解诸法空义,空有二种含义:一个就是生灭无常,所以叫做空,缘起缘灭叫做空,我们应当了解,凡所有相,都是虚妄,既然是虚妄,我们就应当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当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活在过去,活在过去;活在过去会很辛苦,我们要有未来。再来,禅的心就是大彻大悟的心,大彻大悟的心。所谓大彻大悟,就是无住生心,就是不可以住过去;也不可以住现在;也不可以住未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也不可得;未来心也不可得,所以,万法回归当下。为什么万法要回归当下?佛陀在《阿含经》就讲得很清楚,有一个外道跑来问佛:如来死后,如来存在否?“如来”就是佛陀的意思。说:如来死后,如来存在否?佛不回答。如来死后,如来不存在否?佛陀也不回答。说:如来死后,如来介于存在与不存在中间否?佛陀不回答。说:如来死后,如来有边否?有边就是有边(师比画“边”字)旁边那个边,有边。如来死后,如来有边否?佛陀不回答。说:如来死后,如来无边否?佛陀也不回答。说:如来死后,如来介于有边与无边中间否?佛陀也不回答。旁边的弟子很纳闷,说:世尊!您为什么不回答?世尊说:无记!记就是记得、记忆的记,无记。无记有二种解释:一个就是非善非恶,叫做无记,在《阿含经》的意思,叫做没有任何的意义。现在生就要讨论生了,佛法如果不能运用在现在当下,只期盼死后的一个天国的降临、净土的降临,那么,佛法就真的太消极了!佛法是全世界最积极的,佛法一点都不迷信,万法回归当下。

   为什么要回归当下?就是可以用啊,佛法要回归当下,佛法才能用啊!而不是说:我今天我信佛以后,期待着一个不可知的未来,等待临命终阿弥陀佛来接引;那么,我现在如果才二十岁,才二十岁,我到死的时候,活八十岁,假设说:好!我就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什么经典都不看;什么大师来演讲也不听、也不亲近善知识,假设说,这样子全部封锁自己,在座诸位!那怎么办呢?他才二十岁,到死亡八十岁,中间有六十年,你叫他日子怎么过呢?再来,临命终阿弥陀佛万一没有来接呢?修行是玩真的,不是玩假的,修行是:你现在可以面对一切境界,可以突破顺境、逆境,那么,你临命终叫做有把握,往生是现在的事情,不是临命终的事情,要弄清楚佛陀的正法是什么?佛陀的正法是回归当下,现在般若智慧即体即用,一念无生,见闻觉知,即体即用。一念无生,如果体悟到万法当体即空,万法本不可得,一念无生,即体就是用。我们体悟到不生不灭的清净心,当下见闻觉知——六根就可以作用。就像佛陀在讲经说法,心还是如如不动;佛陀在行住坐卧,心还是如如不动,佛陀,你不能说他没智慧啊,他戒定慧具足、大般若心具足。是不是?因此,我们要了解,佛法既然回归当下,就告诉你禅的重要性是什么。而我们现在曲解了佛意,念佛等待明天;参禅,等待,你用等待的心,没有回归到当下,是不可能解脱的。你今天没有开智慧、没有解脱,明天不会更好。

   所以,当我们听经闻法的时候,如实的了悟万法都是幻,叫做缘起如幻,我现在就很清楚的进入无诤的状态,统统放下,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我彻底没有意见,我平等心的对待,我不怀念过去;对未来也没有任何的盼望,万法回归当下。诸位!如果究竟义的话,也没有当下,当下是什么?既然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诸位!当下是什么?你能讲得出当下吗?好!师父描述一下,什么叫做当下?最贴切的描述就是:秒秒正知,每一秒,每一分、每一秒的秒秒。秒秒正知;秒秒正念;秒秒正见;秒秒安详;秒秒正观;秒秒正定;秒秒正慧;秒秒解脱;秒秒自在,每一分、每一秒都解脱,这个叫做当下,要不然,你怎么形容?时间、空间本是虚妄的东西,生命本来就是虚妄的产物,一切都是妄想的产物;但是,如果你成道以后,一切都是正觉世间。当你除掉内在的执着和分别,不起颠倒的时候,没有一处不是你本来的面目;没有一处不是你解脱的地方。所以,禅的心,要让众生大彻大悟,无念、无住、无相、平等。进入佛的心,他就没有贪,了知一切万法都是虚妄,那么,贪都是多余的。诸位!这个观念转得过来跟转不过来,很重要的!

   前几天我看到一则新闻,很难过,这个人没有学佛;这个人如果有学佛,今天不幸的事情不会发生。它讲说:有一个人,一个男朋友交了一个女朋友,交往以后,这个女朋友一直花这个男朋友的钱,花了整整四十万,花了四十万,连手都没有牵过,也不知道为什么?花了四十万,连手都没牵过,后来去偷看她的日记,发现说她已经有男朋友了,那个一念的妒火之下,就怎么样?就砍了她,把她砍死!这个就是生命的悲哀、生命的创伤,没有智慧,是生命当中最可怕的贫穷!这个对大悟来讲的话,喔!那就不一样了,四十万当然很多啦,如果对大彻大悟——当然,这是我是假设说,今天以师父的心境来讲的话,那这事情就很好办,四十万发现,我就会想到说:还好四十万就发现了,万一花到四百万,就多一个零…

《什么是[禅] [禅]是什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