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是以前人家做木工时用的准绳,比如说牵一条黑线很长,弹一下就知道这条线从这边到那边要锯直,叫做绳墨,【楷定邪正故。】楷就是典范,法式、模式的意思,楷定邪正就是判断什么是正的什么是邪的,【修行邪正,以经语为准则。金刚经云“有四相,即非菩萨;】你若执着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么就非菩萨,【无四相,乃名菩萨”。四、】修多罗还有一个意思叫【显示,能示正理故。】佛教若没有正理要如何树立二三千年,如何跟别的宗教相提并论又超过它呢?就是因为我们有正理,经典会显示这个正理。【诵经相应,因地一声,】这因地一声就是我们发一个因地心来诵经,只要一声【便得法悟道。】佛当时在世就是这样,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一听马上证果,缘起性空,性空缘起,一切法不可得,不可住,无所起落,没有增减,便得悟道,马上悟到空性的思想。【如六祖闻金刚经,大彻大悟。五、结蔓,】这念man(二声)。印度都有这个习惯,把花贯串成一串一串的,比如我们坐飞机出国,人家给我们献花,挂在胸前,献花,结鬘,这鬘字就是装饰用的花环之意,【贯串诸法,庄严法身故。】
【次释人题】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是人题。】实叉难陀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我们看的《华严经》都是他的翻译,他是一位译经家,是很重要的人物,把笔拿起来,记一下他的出生跟涅槃的日子,西元六五二到七一零年,活了五十九岁,实叉难陀翻译成中文叫学喜或者是喜学,就是一天到晚都欢喜学习,就像在座诸位很欢喜心来听经,他是唐代译经三藏法师,于阗国就是新疆省,现在的新疆和阗人,精通大、小乘,其它的外道的异学全都通达,证圣元年,就是西元六百九十五年,他带着梵本的《华严经》来到洛阳,奉武则天的命令,(所以你要记住:若想到武则天,可不要忘记实叉难陀,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跟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还有义净三藏等,这三位三藏法师在东都皇宫大内,大遍空寺共译成汉文,那就是新译的《华严经》八十卷,现在最流通的就是这个《八十华严》,此外另翻译《大乘入楞伽经》,《文殊授记经》等,总共有十九部,一百零七卷,在长安四年就是西元七零五年归国,后经再三的邀请,因为他太精通三藏了,在景龙二年,西元七零八年,再度来华,唐中宗亲自到四十里郊外迎接,没多久实叉难陀染上病,未几罹疾就是染病,景云元年十月示寂,世寿五十九岁,荼毘后跟鸠摩罗什一样舌根不坏,哦,不得了,想想看,那《华严经》是不是佛说的?门人悲智等,送他的灵骨和舌根回于阗国建七宝塔供养,这个塔称为华严三藏塔,因为他翻译《八十华严》,最大的功劳之一就是实叉难陀,当然还有菩提流志、义净三藏,所以这位实叉难陀不是简单的人,太伟大了。我才告诉诸位,我们人什么也留不住,到最后只有留他的德行,火化没有舍利子,这不可耻,唐玄奘大师的灵骨被日本人抢走,我们从日本又迎回来,称玄奘大师的为灵骨不称舍利,因为他没有舍利子,蕅益大师也没有舍利子,你能否定唐三藏玄奘大师和蕅益大师的功德,对佛教的贡献吗?不可以否认的,是不是?鸠摩罗什,皇帝送他十个太太,鸠摩罗什对佛教的贡献你能否认吗?你不敢否认他的。诸位要想:我活着是不是有办法对佛教有贡献,我就尽心尽力,这样就对,这样才是真正的出家人,不要整天只想要面子,不要想死后有没有舍利子,你看我都不想,我的骨头没关系,交代徒弟,骨灰磨一磨丢到什么大海,不要建什么纪念馆。我说:活着不烦恼有成道没有成道,而烦恼死后那堆臭骨头。真是颠倒的众生!
【经是西国文,须人翻译。最初翻译是汉朝竺法兰、摩腾】就是迦叶摩腾,【二位高僧,翻四十二章经。其次,鸠摩罗什翻金刚、法华、维摩等经。迄唐朝,“实叉难陀”翻八十华严,及此部地藏经。“实叉难陀”是我国唐朝时,于阗国人。于阗是北印度国,此云地乳。因国王无子,祷毗沙门像,剖额】把额头剖开【得婴儿;因不饮人乳,神像前,地隆起如乳状,神童饮吮,】shun(三声)吸,【长大为王,故以此立国名。】
【“三藏”】 法师一般都认为唐三藏,这个观念要改变,只要通达【是经、律、论。】的法师都称作三藏法师,【“经”诠】诠是解释【定学、】因为众生的心妄想,颠倒,不曾定,【“律”诠戒学、】戒律是解释戒学,【“论”诠慧学。】可以让我们开智慧。【戒、定、慧三无漏学,是出苦海之津梁,超凡入圣之良药。所以佛弟子,先持戒,令身口清净;次修定,而动惑;】动,破除的意思,【后修慧,而拔惑。】拔就是断,断惑,连根拔起嘛!根都不存在了,当然就断掉了,【断惑证真,则入圣域矣。】
【所以出家人必通三藏,以三藏之法为自师,】就是自己效法佛讲的法,【亦为人师,】又教化人,【名三藏法师。而号“沙门”者,乃实叉自谦。沙门是梵语,此云“勤息”】 勤就是精进的意思,息是息灭。勤修什么呢?【——勤修戒、定、慧,】息什么呢?【息灭贪、嗔、痴。】所以勤息就是沙门的意思。【又云“息心”。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达本源,本源就是我们的如来藏心,我们所讲的明心见性,识心达本源什么意思呢?了解我们这颗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遍一切处,【解无为法,】无为法就是本性具足,无所造作,也无所不作,无为就是空,了解这个无为法,无所造作,简单讲就是说是让你悟的,不是让你拼命的增加或减少本有的东西,本性无为,不能够动念、分别、执着,乃至增加、减少都不对,无为,无所不为,简单讲就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所以说修行是比较勉强,说悟道才正确,说修行,有东西可以修,这块木材不够方正,我现在修得方正,它本来有形象的东西,而心没有形象你要修什么,讲修就是因为对凡夫,凡夫习气重,烦恼重,所以说:我修行,这样讲对,其实是没有这些,因为你妄想执着,才会有这些东西,本来没有的东西,你是自己自我增加,你要修掉,所以说修道、修行是方便讲,讲悟道就正确,【名曰沙门。”“实叉难陀”是译者之名,此云学喜。】说喜学也对,在《三藏法数》里有二个,一个是学喜,一个是喜学。【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曰:常常学并重复的温习,学了以后时常再把它熏习,不亦乐乎,这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我们听经闻法也是这样,佛法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要熏习,听久自然就豁然大悟。我跟诸位讲过,听得懂也好,听不懂也好,这个熏习很重要,师父已用二十年的时间,你才初学佛,才二三天就想开悟,师父花二十年的时间到今天我们还是不眠不休,吃尽多少苦头才稍微懂一点点而已,你今天听不懂就不来,这样的话你是学什么佛,不可以这样子的。所以我很钦佩以前在台中亲近的李炳南老居士,因为他周三讲《华严经》,我们都有去听,我们看那些老菩萨哪有几个听得懂,不过人家拿一串念珠,老师尽管讲他的《华严经》,底下人尽管念他的佛,这个就是熏习,多么了不起,是不是?我们要听不懂才要来,听得懂你来做什么,听懂了不用再复习,听不懂才要再继续努力,所以听不懂才更要勇气,再继续参加才是一位学佛的人,否则,你不懂,明天也不懂,明年也是不懂,我们听不懂没关系,多少听一些,明天听一些,以后再开别种课程,突然,咦,我半年前有听过,那时候不懂,现在懂了,豁然了悟,说大悟不可能,小悟,稍微有悟到。所以这个熏习很重要。【此尊者勤学三藏,法喜现前,故名学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这是品题。】因为佛为母说法,佛出世他母亲就上天界(往生),为了要圆满孝道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所以这一品排第一。
【地藏经三卷,十三品。大意如下:】所谓大意就是说一品大概的意思,【第一天宫神通品,与第二分身集会品,】分身集会意思就是说,将这个无量无边地藏王菩萨的化身都集合,【此二品明地藏乃能化之主。大士分身无量,深入泥犁,】泥犁翻译成中文叫做地狱,或者是这《佛学辞典》里面,或者是泥啰耶,或者是捺洛迦,这只是翻译的音而已,音的差别而已。那么这很重要,地狱是什么意思?泥犁是什么意思?一般的人都讲错,地狱火很多,不然就说地狱很痛苦,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只对一点点而已,什么是泥犁呢?什么是地狱?地狱真正的解释叫做无有或者是无福,就是说福报都花光了,一无所有的福,是完全没有福报的人去的地方,这才是正确的翻译,一般的人都认为地狱是翻译成痛苦,这不是这样翻译的。简单讲什么叫泥犁?意思是说那个地方一切喜跟乐之类的全部都没有,欢喜跟快乐的事情在地狱而言是完全没有,彼处喜乐之类,一切全无,称为十法界里最恶劣的环境,在那里每天一点快乐都没有,比如我们人间有快乐也有痛苦,唱唱歌、跳跳舞,过新年、发红包,或者是结婚,世间人认为这是快乐,或是说当爸爸了,还有一点快乐可说,或晚上睡眠,这些地狱统统没有,所以我跟诸位讲,在世珍惜福报的人,他才不会堕地狱,比如我洗衣服,忘记关水了,你不要认为这样没关系,这是用你的福报,不管你住在哪里,在《了凡四训》里有一句话很重要,“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吃一口饭,喝一口茶,都有我们的福在,有的人一出世在非洲的沙漠,完全没有水的地方,别说洗澡,光是要喝一口茶,没有,要自己去挖土,我们现在在台湾大家都是很富裕,为什么?这叫做业,“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福报要靠自己去珍惜。我们若不在房间里讲话,电灯要赶快关掉,煮好饭了,瓦斯赶快关掉,不要浪费瓦斯,简单讲勤俭就是惜福,当然现在讲的是世间的生灭福。福报有二种:一种叫做…
《地藏本愿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