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本愿经讲记▪P141

  ..续本文上一页佛,有把握,才能死时念佛有把握。生时死时,皆能念佛,是真念佛,此人终不堕恶道。】我告诉诸位,你若念佛念到你晚上做梦你还记得阿弥陀佛,这样有救了,心中往生力量很强,没什么问题了,念佛念到晚上做梦还能够坚持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可以,我就是曾这样,为什么梦到这样?因为后面人家拿刀要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的,若梦见捡到钱就忘了,以前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这样,现在不一样了,我讲的是大学二年级作梦的时候梦见捡到钱,佛号忘记了。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是人命终的时候,【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这我就要跟你讲个故事,我看到一段故事,这段故事简单,但是对大家很好,我看到一个父亲没有信佛,这个儿子有信佛,父亲生重病的时候他儿子教他念:爸爸!你要念佛,要念佛。他父亲一辈子很铁齿,没有在念佛的,到后来一天劝告,二天劝告,想说:坐在这里没有用,对不对?医生宣布要死了,等时间而已,念佛,好啊!就跟着他念、念。。。,他儿子是非常的虔诚,住院的时候他儿子怕别人看到,医院里面自己一间房间,病房要再加钱,他念佛都用跪的,结果临命终的时候他看到三道光从窗户射进来,从西边窗户射进来,很亮,在医院旋转三匝,然后,去,一看,他爸爸断气,你说这个他怎么编呢!他没看到真实境犯大妄语戒,这是下地狱,你想想看!念佛有多不可思议的力量,对不对?学佛才多久而已,他生病又不念佛,他儿子拜托,一直拼命劝告,每次念佛都是跪着,太诚恳了,无论如何要接我爸爸往生,太诚恳了,他爸爸就念,就跟他讲:爸爸!你不要忘记了。常常拿相片给他看,这三尊来你才能跟随他去,你可要记得,若姑姑来,爸爸来,阿公来,你可不要跟着他去,交代清楚:这三尊看清楚。这三尊一直重复叫他看,孝顺,孝道,所以有时候念佛这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不是我们凡夫所能体会,所能了解的,没办法了解这种东西,你除了深信不疑以外,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办法,当然你如果从解理上去悟入的话,那这个是理所当然的,说生决定生,说去实不去,对不对?

  【上来自念,仗自力念佛,死时闻人念佛,仗他力念佛。自力也可,他力也可,总有功德。所以临命终,其家中眷属,多人乃至一人,为病人将近死时,高声念一佛名,历其耳根,临终时,其心猛利,一闻佛名,执持不放,】我才说执持不放就是这样,平时你就要培养,记住!你要万缘放下,你这一念提起就是全部的力量,要记住师父的话,不要分散你的意志,你若执着不放,万缘放不下,念佛没有力量,如果你万缘放下,这一念就不得了,这一念就是全部的念,要记得师父的话,你想念佛得到利益吗?很简单,要记住师父的话,第一个不是念佛,你要先观照万缘都是无常,无一法可得,执着就是痛苦,就是六道轮回,只有一句佛号是我生命的依归,把这个佛号当作你的生命,你千万不要放,放,你就六道轮回,我都观想拉一条绳子,下面都是断崖,深谷的断崖,那条绳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要放、不要放,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放掉就万丈深渊,对不对?就这样自己观想在断崖的旁边,放掉就掉下去了,【全副精神,】古时候人讲的如鸡孵卵,如猫捕鼠,现在只能用如鸡孵卵,如猫捕鼠用不着了,现在都懒惰猫,都是老鼠咬肉来给猫吃,现在的猫都不管用了,【在一佛名上,念念不舍,承此佛力,(除开五无间罪,暂时不讲。)其余业障报障,悉皆消灭,如汤消冰,如明破暗,破尽无余。】

  【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

  【五无间罪,罪之极者也。佛功德力,力之极者也。以极大佛力,能消极大罪业。但要渐渐消除,因此人业力甚大,】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业,【他人为其称念,将佛名善根,种其八识田中,要等种子渐渐栽培、渐渐萌芽、渐渐增长,方能消灭极大之罪。昔日法照大师,】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都有讲过,唐代的净土宗的出家人,又称五会的法师,有一天他在禅定当中遇到,蒙佛开示,因此他在吃饭的时候在钵中看到五台山的清净相,之后碰到文殊跟普贤,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都有讲过了,法照大师,【亲到五台,在竹林寺,见文殊在西、普贤在东,为众说法,照作礼问。】照就是法照,法照大师作礼这样问,【末代凡夫,智识浅薄,佛性心地,无由显现,未审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曰:诸修行门,无如念佛。】你看!师父不是告诉你吗?所有的都是导归极乐,诸修行法门,无如念佛,没有一个法门比念佛更伟大。【我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又问当念何佛?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弥陀,愿力难思,汝当系念,念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说已为照摩顶而退。】

  【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他人代念,尚有如是之力,何况自念,分分己获,功德更大。】自己念的功德更大。【罪灭福生,福生罪灭,获无量福,灭无量罪耳!】因此我们要自己在世的时候,我们要有善知识在旁边,有团体也有自己的觉性,往生可以说三种因缘统统具足,我告诉诸位,离开善知识,离开一个好的团体,你不用三个月,不用三个月你就倒了,我以前在逢甲大学跟同学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就是这样:唉呀!《十四讲表》自己看就好了。他要自己修行,结果才离开这个社团不到一年,没有在念佛了,没有在用功,也没有在看经典,怎样?交女朋友了,佛号都忘记了,以前都会来共修念佛,逢甲大学有一个普觉佛学社,大家都念佛,忘记了,一天到晚看电影,一天到晚往外跑,晚上去宿舍找他,不在,都找不到人,才离开善知识,才离开这个团体多久,我们以前有那个法师,领导我们,才离开多久而已,不到一年,唉呀!你看到一年不见面目全非,一年没见而已那个脸,一年前那个念佛,喔!那个脸很庄严相,结果一年后看到他,唉呀!真是业障相,真的就是业障相,懒惰、懈怠、不念佛,没有信心,我说:你不再来参加?唉呀!提不起兴趣了,我要跟我女朋友约会了,拜拜!就是这样子,所以那个环境一改变就是很可怕,我跟诸位说:你若要工作可以到高雄找工作,你如果在国外,有时候也亲近不到善知识,亲近不到这个文殊讲堂或者是一个团体,一个团体是很不简单,说真的是很不简单,我们要有这种观念:你想不想往生?想,你可要记得师父跟你讲的三个条件,第一一定要善知识,没有善知识你就等于跟瞎子一样,你找不到路,你什么都走不出来,第二个团体生活,常常看到三宝,对不对?再来自觉作用,如果前面二种具足了,后面那一种没有自觉作用,没有用,听经,不用了,我买录音带就好了,我告诉你,你若这种心理,你永远听不完,能够掌握二个钟头,你就要赶快掌握,你这二个钟头在这个地方,你没有杂事,没有电话,孩子没有哭泣,不用泡牛奶,先生不管我们,同事也没有找我们,找我也不在,这二个钟头在这里用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5

  总共十三品,现在讲第十品,【前一品是佛宝,】佛、法、僧的佛宝,【固是成佛之因,此一品是法宝也,】法就是真理,可以让我们了生死,【也是成佛之因。佛宝是人,】佛宝是人,就是说佛是由人修行成道的叫做佛宝是人,【人无上者佛是。】中冶乍看会看不懂,就是没有人比佛更上叫做人无上,就是说没有人比佛更行,古时候的人写这个有时候会反过来写,倒装回来,使我们感觉到文词的美妙,但是现在的人要看正面的才听得懂,所以人无上者就是没有人比他更上的叫做人无上,没有人比佛更高的,这就是佛。【法宝是理,】是理,理若不懂,你什么都没办法做,所以说发善心是不是一定有好报,不一定,怎么说不一定呢?这很简单的事情,比如说我对医理不懂,那个人感冒很严重,我很想救他,我发好心要救他,但我不懂医理,针拿起来就随便注射,不但不会好,还会死亡,发好心不一定有好报,发好心的背后要有智慧,要先懂理,不懂理,你发好心,不一定会得到好报,有时候会堕地狱,比如说这个比丘他做错事,在家居士不懂佛的戒规,不懂佛讲的理,他不了解出家人的事情出家人处理,他发一个好心,出家人不对,抓过来就揍他,打他,我发好心,我教训他,我告诉你,在律学里面说,你可要注意听,你打一个犯戒的比丘,比你杀八万四千的父母的罪更重,比你杀死你父亲、母亲的罪还重,你打一个犯戒的比丘,若打一个持戒清净的比丘,那就无间地狱,什么人有修行没有修行,从外表你绝对没办法看出来,你没办法看,有一个公案,讲给大家了解,唐朝的道宣律师很有修行,大家都知道他是律宗的第一代祖师,他可以说将佛传来到中国的律学把它整合,道宣律师住在终南山,雪下得很大,他不方便下山,天人就送供,送供送习惯了,就天天送供,这样比较省得化缘、省得煮,天厨妙供,在我们认为道宣律师是最有修行的,道宣律师他也感慨末法时期持戒的人少,懂得戒律的人很有限,真正持戒的也很有限,种种的感触,这种感触当然目前他比较重视这个律学,他不认为他很行,但是在当时的唐朝,那不得了了,对道宣律师是不得了,我们今天对道宣律师也是很赞叹,有一天,因为天人每天送供,窥基大师去找他,窥基大师是玄奘大师的徒弟,他伟大的地方就是跟他师父看法不同,玄奘大师从印度请回来的这个唯识学,有十个论师,十本,翻译起来有十个论师,到后来窥基大师说:中国人好简,你若将十个论师从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十种看法,中国人看不下去,他就跟上人(玄奘大师)说:我们要将十种论师浓缩起来,用简单扼…

《地藏本愿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与轮回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