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以车代步,文明病很多,科学愈发达,人愈紧张,以前那种农业时代的单纯没有了,以前人们互相照顾,现在连左邻右舍都不认识,没有感情;再来就刀兵灾难,战争愈来愈多,人寿减到十岁的时候就起斗争,路边的草、木柴拿起来就可以当武器,世间像现在就是无量的战争。大三灾是地球要毁灭时星球跟星球撞击,流星会撞击,就会发生山崩地裂的火灾,产生几百万兆的黄色*那种火灾;第二、水灾,像欧洲法国的倾盆大雨,像脸盆倒水一样,还有德国莱茵河的暴涨,佛说世界如果要毁灭时,下的雨滴就像车轮,就像我们现在臭氧层被破坏,没水就没水,若有水就很多,若是干的就空无一物,若下雨就变水灾,所以佛陀预测,人愈来愈没有福报,水灾、火灾的灾难愈来愈多,因为我们人心愈来愈恶。现在就要跟诸位鼓励,就是说要再得人身修行很难得,所以我们要掌握这辈子,听到佛法要赶快用功,来世若又出世在地球你要解脱就很困难,灾难一直来,说得多可怕,你知道吗?第三、大风灾,因为地球的转速会随着众生的业力而改变,所以它转动的时速快慢受到引力跟拉力的影响,地球里面的热量会慢慢散发,热量的散发就造成地震,地球的大跟小会增减,所以热量、拉力、引力、地震都会造成转速的影响,地球速度若愈来愈快,风速愈来愈大,可以吹到三禅天,火灾是烧到初禅,水灾淹到二禅,连色界都会被伤害到,所以修行要趁早。【众苦充满,故名劫浊。】
【既有五浊覆障,】覆障就是遮住,【则一实之理难显,】一实叫一实相,或者是叫中道,也可以说一实就是同时具足,什么叫同时具足?讲缘起也对,缘起是站在事相的角度来解释,讲性空也对,讲二边不着也对。一实之理就像《金刚经》讲的一合相,讲空同时具足假有以及中道,讲中道就不离空有,这叫做一实,因为没办法用一句话形容世间宇宙的真理,所以就要大费唇舌来描写一实相,所以一实之理难显。一实就是同时具足,我们的本性大家都具足的一种实相的智慧,悟到实相的智慧,无论什么境界我们都如如不动。【故如来以大神通,现种种身;以大智慧,说种种法;从实施权,】从实施权简单讲叫依体起用,借着无相、无念、无所住清净的同体大悲心施权,也就是慈悲心、喜舍心,所以说从体性,无相、无念、无住,方便以有相的语言、文字,这叫施权,化种种根机,【以方便力,化其出三界、离五浊。】这个三界并不是有一个距离的感觉,在座诸位,我们一定要了解,一般的人体会不出三界,他认为直线的,比如欲界、色界、无色界,这是站在事相来讲叫三界。其实三界是在我们的心,比如释迦牟尼佛来住在我们娑婆世界,你敢说他是在三界内,不敢,他当下就是三界外,当下就是净土,简单讲站在事相来讲,若没有悟道、没有证得平等性的人,三界是绝对有,就像我们今天认定极乐世界在西方,若是悟道的人,比如证得阿罗汉果,他不管站在什么地方都是出三界,像佛陀他度众生也是当下就出三界,所以说三界讲到最后也是不离我们这颗心的执着跟分别的轻重来论断,不然怎么说菩萨示现,菩萨示现就是跟我们一样都住在一起,不过他是三界外的。所以站在事相来讲确确实实有六欲天,四禅跟四空天;站在理性来讲没有这种东西,一切相如梦幻泡影,哪里是三界,所以因为在分别心的轻跟重、业力的轻跟重,才来分三界,但是事相当下会入理体就没有三界,比如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成道之后,我现在请问你他在三界内还是三界外,你说他在三界内,他是超越的圣者,你说他在三界外,他不离人间,到底是什么?所以三界不可以用事相来讨论,这样不会圆满,在《维摩诘经》里佛大拇指按地,马上现出净土,你看——舍利弗说:世尊,你的福报这么大,怎么住的娑婆世界坎坎坷坷。世尊说:这就是众生心的业感感应出来的世界,在诸佛平等心来讲并没有这些。所以我才说万法唯心造,不离当处,所以你境界若不够你没有那种能力,三界就是事实,事实上就是摆在我们眼前,痛就是痛,痛苦就是痛苦,你一点都没有办法,但我们若是真正悟道的人,就了解这是唯心所造,不可以在事相讨论。离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这五浊,【过五百由旬,到宝所,】这是出自《法华经》,五百由旬就是表示到佛的境界,【则人人知三界生死是苦法,】简单讲三界只有四个字,就是“分别”心、“执着”心,就是三界,为什么?因为离不开色心二法,比如说欲界纯粹是色法,他一定有男女之欲、饮食,一定要有色法,纯粹色法大于心法,那么四禅,色心二法比较均匀,空界天都是心法,唯心就是第六意识,所以说三界生死的苦法其实就是分别心、执着心,你今天苦从哪里来?就是认假为真、执为实有。【出世涅槃是乐法;从此超凡入圣,故云“知苦乐法”。若非方便力,】引导众生,【则五浊难离,】别说五浊难离,光是夫妻的感情、男女朋友的感情叫他放下就不可能,别说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劫浊这五种,一种你就没办法,只说看法不同,第一个见浊,你就克服不了,你看到假相就执为实有,两人引起斗争,你就没办法了,叫你放下、不要在假相里拼命一直执着、徘徊,怎么说也不听,知道归知道,深山林中那头狮,人在世间的那个业力还是没办法。【刚强难化;】你跟他讲东,他就西,你跟他讲这样,他就要另外那样,难度化,这点我深深的感觉,所以当法师的人要有心理准备,随时都有逆境,随时都有人攻击你,你听到子虚乌有的要能忍耐得住。有人打电话请问:唉呀!听说慧律法师现在装呼吸器了,在急救了。就笑一笑,对不对?法师!听说你的胃切除了,我胃好好的,他却说我的胃切除了,乱讲,不要跟他解释,也不要跟他正面起冲突。这世间都是这样子的,做一个佛教徒你可要记得这世间真的是刚强难化,这样我们就随缘说法,我们不会痛苦。【所以诸佛赞叹释迦如来善用方便,以大智慧神通,】这个善用方便,在座诸位,你可要记得这非常重要的四个字,菩萨一定要二种给予,第一个给人方便,第二个给人希望,不要讲的那个话都是斩钉截铁又没有根据的,这样就没办法度众生。所以善用方便以大智慧神通,【调伏众生,】慢慢的来,需要时间,急不得,【知苦乐法。】了解这世间确实是痛苦的,世尊预言这世间会愈来愈糟糕,武器发明是愈来愈强,所以我们有因缘听到佛法,不懂得赶快修行,说来此人非常悲哀,没有听到佛法者另当别论,听到佛法者,我们早晚课、平时找机会、找时间都要认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法华经云:“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定慧力者,即不思议神通智慧也。此经在法华经后说,应作如是解。】
【释迦牟尼是梵语,此译能仁、寂默。】能仁就是有慈悲心,寂默就是证悟到无生,能仁就是体相用里的相用,寂默就是体,能仁是事相,寂默就是理体,【能作佛事,】佛事是指度众生,【仁济众生;寂然不动,默契真理。用悲、智立名,是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师父,我辈皆依佛学,随佛出家,故云“本师释迦牟尼佛”。】
【诸佛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来,就有不可说不可说这么多佛。一世界一佛,】那么一个世界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佛度化的范围,一尊佛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范围,【每佛带一侍者——是大菩萨,俱来天宫。所谓“主与伴俱,果与因来”。】 全都一起来。【佛佛遣侍者,问候释迦世尊:“在娑婆世界广度众生,身心安乐否?少病少恼否?众生易度否?教化众生,得无疲劳耶?”】
【“世尊”是佛之通号,一切佛皆称世尊——为世出世间所共尊,故名世尊。】
【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
【诸佛各遣侍者,问讯世尊,赞叹如来,能于五浊,调伏刚强诸众生,知苦乐法。】什么是苦的?贪嗔痴,身口意的恶业,会种下将来的苦因。什么是乐?要放下,不要有分别心、执着心,了解这是虚妄的世间,这样可以离苦得乐。【如来不居功,故含笑;笑“众生自悟、自度,与我何有哉”。】这个自悟自度非常重要,佛在《阿含经》里讲: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这可以证明佛当时在世就不希望徒弟依靠他,他很强调我们个人的觉性,简单讲我们现在大乘的佛法,念佛却全部都依靠阿弥陀佛,不过依靠阿弥陀佛这没有关系,但对于听经闻法他就是不要,他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但是他不晓得在经典上有这样的比喻,现在讲愚痴的跟智慧的人,比如说一畦杂草,杂草很多表示我们的烦恼很多,放两把刀,没有智慧的人拿着这把刀,开始除草,老板说,老板就是比喻佛,要除掉烦恼。这没有智慧的人:除掉烦恼太简单了。就是将整畦的草除掉,这人拿着刀就开始除,除到一半,没有体力,刀子不够利,做到一半在那里休息,田园太大表示我们的烦恼很多,不是说我们听到一法,拼命一直念佛就可以解决的,另外一个比较聪明,他拿刀不是到田园里除草,他先磨刀,磨刀的意思你知道吗?等他将刀磨得非常利的时候,到田园,唰,一直砍去,一除就断,磨刀的意思就是要充满闻法的智慧,我们若有一把利刀,那个烦恼一下子就,啪,一下子就断,不听经,不闻法,乃至听到地藏法门,或是听到净土法门、法华法门,我这辈子就用这样就好了,就诵《无量寿经》就好了,听经闻法都不参加,这就像什么?像傻子拿着一把生锈的刀就想把所有的草除掉一样,根本不可能,聪明的人让他先除,我做什么?我要听经闻法,我让你先除,你除到一半,因为刀子不利,生锈,没有智慧,每把刀子都生锈,你的心中没有智慧,你要用什么力量去破除烦恼?就像一把生锈的刀,你要如何把整畦的杂草砍下?不可能,聪明的人先去磨刀,没关系,你先除,所以不是先念佛的人先赢,是懂得运用智慧的人先赢,没关系,我今天听一点,明天…
《地藏本愿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