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本愿经讲记▪P36

  ..续本文上一页赞许。即时以一毋陀罗】母陀罗印就是密印,翻译成中文叫做印相,或者是契印,标志,用这个方便来表现诸尊内证之德,就是我们所讲的手印,【臂、兜罗绵手】兜罗绵翻译成中文叫做细绵,比喻佛的手细嫩。我们人看这个手也有一点命运的观念,比如说这块大拇指下的手掌肌肉若比较大块是比较有福报的人,摸起来软软,掌内部的皮肤若比较粗,就表示那个人比较操劳,要做才得吃,手嫩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读书人。佛的手,你若可以跟佛的手这样握手,细嫩嫩的,整只手全都是没有毛细孔,在经典里佛的三十二相说灰尘掉下来时,会从佛陀身上这样一直慢慢滑下来,灰尘沾不住,佛的那个皮肤美得不得了,修无量亿劫才有办法修成这种兜罗绵手,是佛的八十种好之一,手足柔软,我听过这样说,手软的人,身体比较柔的人心肠比较柔软,比较有同情心,这不晓得真的假的,世间人流传的。若今天有机会让佛来摩顶的话,那不得了了,太柔软了。【摩无量分身地藏之顶,而慰劳之。赞地藏菩萨不辞劳苦,念念在幽冥界救度众苦,而释迦如来亦无量劫来在娑婆世界成等正觉。梵网经云:“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不是《梵网经》讲,是《华严经》讲的,《华严经》讲:我于娑婆世界八千往返,诵过《华严经》的人都知道。【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华光王座。”如来在五浊恶世,教化刚强罪苦众生,说刚强苦切之语,令其心调和善顺,降伏烦恼,舍外道邪见,而入佛法无我正见,】无我,这最重要,无我才会快乐,我们现在活得刚好跟佛祖讲的不一样,今天为什么会痛苦?因为有我,我们今天为什么会一直放不下?因为对这个无我的认识不够,那我是什么?法身无相,只有剩下一个觉性,觉无法我,这样你可以真正得到正知正见,【悟真谛理,了生死、入涅槃,有缘的众生,十分度了八九,尚有一二宿业、习气重。是以此次成佛分千百亿身,对机设教说种种方便,引归佛道。释迦心事唯有对地藏说,因释迦与地藏皆是发愿度苦恼众生,所谓“同气相求,同声相应”。】 这个语出《周易》的乾卦,乾就是阳,意思就是同样的音声可以互相应和,相同的味道可以互相融合,物以类聚的意思,比喻说志趣相投的人很自然的结合在一起,所以说在座诸位,我们今天踏入三宝门中,很自然就跟三宝同一个志向,以后大家都要成佛作祖,都要解脱、了生死,自自然然进来讲堂你不行善都不可能,这里没有恶让你造,你要造什么恶呢?来这里就是看到佛祖、听到的就是法,再来亲近的就是师父,现这个僧相,所以说进来这里六根全都清净,不讲是非不骂人、口业清净,每天来三宝这里,这个气就不得了。有个人乩童附身,这个气很可怕的,在家里很痛苦,他说要拜托师父帮他,我说:好,来五楼,我现在在忙。进去,静默,也不会跳,开始一直舒服,我还没有加持、念咒,统统没有,只是看他而已,他说:师父,进来很舒服。我说:不然你再走出去看看。走出去待会儿又痛苦,又进来,唉呀,怎么差别这么多,就是踏出去一步,头就开始晕眩了,再走进来,好了。他这个气,龙天护法,每天念咒,这个要归功于我这些徒弟,早课、晚课楞严咒,金刚护法全都请来,不是我行,是徒弟行,徒弟在七楼诵经,气贯穿到五楼,我毫不费力气,也没帮他加持,进来就静静的。所以我们今天来这个地方培养这种气息,佛在心中,慈悲喜舍,一贯道最好辨识,剃平头穿国父的中山装,都没有色彩,女众几乎没有化妆,皮肤黝黑,每个人几乎都是这样子,一看就知道一贯道,若读佛学院的同学来,还没出家,很好辨识,第一、没有化妆,第二、一定会穿出家鞋,再穿俗家服,不会穿很漂亮,我说:你是佛学院的同学。对,师父你真厉害!其实也没什么,人看久了自然看得出。我今天出家,若走向相命的行业,吹嘘下去他马上昏了(如痴如醉),晚上马上跟我走,去拜佛、念佛、诵《金刚经》,真的,我若做相命的,我会对每一个人说:你业障很重,你要念佛,文殊讲堂有在作水陆、梁皇,你去报名。(自笑)【释迦灭度唯有将极苦众生付嘱地藏去度。故见面摩顶,先安慰之。】

   【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暗钝就是差,根机很烂的,讲了老半天,【久化方归。】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这确实如此,利根就是利根,真的,像我去台大上课时,上完后一个男学生,很疯狂,说:师父,我跟着你出家。我吓一跳。有次去文化大学上课,安排在教授休息室,一个读研究所的女孩子,说:师父,我跟着你出家,你帮我剃度。才听几堂课而已,她就发现这是真理,她说:我读书做什么,读中文的研究所,出来就是教书,赚钱,之后嫁人,然后整个世界就是老公。你看,利根的人,非常利根性的人,听完发心就要出家,我告诉她:这个发心是好的,但是要时间,慢慢来,这不能急,而且我也不剃度女众,对不起!有的人根机很利,有的人很严重,要搞很久才会入门,叫他慢慢改。【或有业重,不生敬仰。】业障很重的人,看到三宝有时候会远离又毁谤,【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

  【此乃众生根机差别之文。】

  【众生机宜,各各不同,有的离欲祛聪,】祛qu一声,聪,在旁边写两个字:世智,世智辩聪,这个祛聪就是说有的人能够离开世间的五欲六尘,而且可以远离去除世间的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就是什么?喜欢辩论,闲着没事就在那里辩论,到后来就无聊,无聊就两个打架,争得脸红脖子粗,两个都不会解脱,所以真正懂法的人是消化,放在内心,无论听到什么,看到好人、坏人,根机利的、差的,全都笑一笑,都可以消化它,不会卡住。【根性最利,一闻即悟,信受佛法。如舍利弗,从马胜比丘】他看马胜比丘威仪很好,舍利弗父亲是当时的婆罗门教,很了不起,母亲是学者,后来他拜怀疑六师外道的怀疑论的一个外道,舍利弗只是看马胜比丘走过去而已,噢,怎么有这么威严、庄严的人,就问他:你的师父是谁?平时跟你讲什么法?马胜比丘回答:我出家日浅,还不了解我师父是讲什么,不过我师父常常讲一句偈,【闻佛偈,曰:“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一切都是缘生缘灭,所以释迦牟尼佛悟道最伟大的就是四个字,缘起性空,所以《心经》很重要,玄奘大师要去西藏取经的时候,经过八百里流沙河,天魔、鬼怪什么都会干扰,玄奘大师念什么都没用,就合掌念《般若心经》,全部马上都退,这在《高僧传》里有讲。因为《心经》讲空,空就是极至,佛陀思想的极至就是空性的思想,空就解脱,我们今天就是什么?有嘛!有烦恼嘛!放不下嘛!有这样、那样,每样都痛苦,所以我们若了解缘生缘灭的东西,无一法可得,马上就解脱了,佛法其实不是很困难,就看你肯跟不肯,【舍利弗一闻,便证初果。目犍连再闻,亦证初果,此皆根利之机。又黑氏梵志,】又称为师子王迦罗比丘,一开始修四禅的,住香山的婆罗门,飞行自在,能够讲说经义,有一天,阎罗王来听法,说:梵志,再七天后你的生命就没了,死后会堕地狱。这个梵志很忧愁,后依香山诸神的劝,你要去跟随佛出家,若诸漏得尽,烦恼若尽,一时就增寿。黑氏梵志就这样而来,皈依佛,证阿罗汉果,他遇到佛的时候,【手执合欢梧桐花来供养佛。世尊曰:“放下著。”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他没有禅宗的思想,认为放下可能是放下手上的花,【世尊又曰:“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之花。世尊又曰:“放下著。”梵志即问:“今我两手俱空,还教放下个什么?”佛言:“我教你外放下六尘;内放下六根;中放下六识。”】六识就是分别跟执着的心,有的人讲第六意识只有分别心,错了,第六意识是分别心强,执着心弱,第七意识是执着心强,分别心弱,这个要弄清楚,只是因为功能的特殊才分六跟七,【梵志依教,即时证无生法忍,】你看,只叫他放下而已,佛只讲三句而已,放下,放左手的花,放下,放右手的花,再来,放下,就证无生法忍,三句话差不多二十秒而已,我们搞多久,放下了?【也是利根之人。再有一日,外道来见佛曰:“不问有句,不问无句,请世尊道。”】道就是说。【佛默然。】就是没有意义的意思,讲这个都是观念游戏,因为有当体即空,说无,具足一切法,也是戏论,佛陀因为他问的是戏论,所以不答,【良久,外道即悟,】噢,原来佛陀的默然真正的显出道,不是观念游戏,道不是有,不是无,道即是有,即是无,不是观念游戏,不是在那边逞口舌之快,道是真正的解脱,原来不讲话也是真正的道,佛多么伟大,沉默也能够让人家开悟,【作礼而去。阿难问外道得个什么道理作礼而去?世尊曰:“譬如良马见鞭影,即入正道。”】佛经里讲马有四种,第一种,拿一根皮鞭,鞭影一抬起来,在空中闪一下,啪!还没打到,它就跑很快,这就是上根利智的好马,这比喻我们世间有一种根机很利的众生,他只要听到世间是痛苦,缘生缘灭,世间是假相,一切法无我,马上入道,马上知道生死、六道轮回的可怕,这是好马,一匹良马就是碰不到伯乐。第二种,马鞭闪一个影子,这马不晓得要跑,要从屁股啪一下,稍微点一下,就知道要修行,世间就是这种人,来师父这里给他听录音带,或是看到师父的相片,出家很庄严,我也要剃度披袈裟,或是送一本《念佛感应见闻记》,或《广钦老和尚开示录》,回去翻一翻,要来出家了,稍微经过启发,就要听了。第三种,比较麻烦,打一下没用,要拿棍子,用揍的,走啦!撞一下,马的屁股很痛,就赶快一直跑了,那就是生重病的人,平时告诉他:你可要拜佛,因果要注意。他没有在意,有一天生重病了,要死不活的,大家都不理他,还要他去死,就开始掉眼泪,人情世故冷暖如水,只有佛门是我的皈依之处,这…

《地藏本愿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与轮回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