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地藏本愿经讲记▪P5

  ..续本文上一页等,九百九十五佛出世,每一佛出世都说法教化一切人,因为人人都有佛性,所以从本性起修,功圆果满,皆可成佛。但是一般的人迷而不悟,佛就应根机说法,对机说法,令其自觉,因为我们人根机不同,佛说的法就很多了。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出世在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十九岁就出家,五年参学,六年苦行,三十岁就成正觉。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其中所说的经,就有一部叫做《地藏经》。【何故佛要说“地藏经”呢?因为佛临灭度时,还有许多众生未曾悟道,在苦海中浮沉,佛意特将此等众生,交给地藏菩萨去度,】我们就是要靠地藏菩萨,因为佛已经入涅槃了。【故说此经亦是托孤咐嘱经。】托孤简单讲就是年幼无父叫做孤,凡是没有父亲我们称为孤儿,托孤就是把孤儿托付给人家抚育或者是照应,简单讲就是拜托人家,就是托孤,那么这咐嘱呢?就是叮咛的意思,故说此经亦是托孤咐嘱就是无依无靠的这些众生,我交代地藏王菩萨让你去负责。【此经在天上,佛为报母恩而说,又可以说是“佛门孝经”。地藏菩萨在因地中,多次为救母难,发大誓愿:“度尽众生,方证菩提。”】我第一次看到地藏菩萨,我吓一跳,我不敢发这种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我说这怎么度得尽,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种愿你敢发吗?地狱怎么度得完呢?众生怎么度得尽呢!当然就不可能,不可能,你永远要作菩萨,我不要这样,我们该度的众生度完,我们就要作佛了,发这种愿,很惊人,这个愿我第一次看到:啊!吓死人了,发这个愿,噢!这个不得了了!赶快跟他老人家磕头,真的要对他磕头,这种愿只有地藏王菩萨敢发而已,没有人敢发这种愿,你敢吗?你敢发这种愿吗?现在别说我,你敢吗?You dare

  Dare you

  你不敢发这种愿?我不敢,至于你们,我不晓得。有的人也是有跟着地藏王菩萨发这种愿的,以前有一个徒弟,这是公案,一个徒弟看到这个,噢!我也要像地藏王菩萨一样,下地狱救度众生,他的师父就:来!来!来!他师父听到他发这愿很高兴:来!他师父刚好站在香炉的旁边,师父叫他过来,这徒弟很欢喜,我发这个愿,师父一定很赞叹我,他师父拿起那束香,往他腹部碰触一下,啊!(烫得受不了的样子)他说:师父!你怎么拿火烧我,用这个香烧我。师父说:这么一点点香就受不了了,还下地狱度众生,笑死人了。这一点点香才几支而已,这样就受不了了,你下去地狱,地狱全是火,你要救度众生,这笑死人了。所以徒弟不要太嚣张,他师父就对付他,对不对?我是不会这样,我的徒弟若说他要下地狱救度众生,我会叫他到七楼那里佛祖面前坐着想三天三夜,你想想看,你现在有办法吗?冷静才发愿,我是不会拿香碰触他,那一定受不了的,那还用说,对不对?发愿,饭可以让你吃饱一点,多吃几碗,愿不可以让你随便乱发,力量不够就是力量不够,不要随便乱发愿。底下,因为佛入涅槃,就是这样特别交代,所以还有很多众生没有救,因此就交代地藏王菩萨发大誓愿,【以此功德愿力,令多生父母离苦得乐,转凡入圣,说是佛门孝经,一点不差。地藏菩萨以大神力,时时处处,度化众生,离三途苦,得人天乐;在人天道上,方能修行悟道,又可以说此经是“人天因果经”。此经佛说已有三名,】就是说这一本不一定是《地藏本愿经》,这有三个名称,诸位!翻开208页,中间有黑字体的: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第一名叫做《地藏本愿经》,也可以说《地藏本行经》,也可以说《地藏本誓力经》,三种,所以大部分都是按照第一个名字,《地藏本愿经》。好!翻回来,【我不能尽说其义,希望各人自己去研习领悟。】

  【平常诸方讲经,多用天台宗五重玄义】像我们讲过《法华经》,或者是《般若心经》等等,都用五重玄义,包括我们讲《弥陀要解》,《弥陀经》种种都用五重玄义,天台宗的五重玄义,【解释经题,我今亦不能例外。】也不例外。但是他这五重玄义讲得太简单了,只有几个字而已,我们看【五重玄义,】什么叫五重玄义呢?就是一部经用五种角度,然后探讨它的深入微妙的道理,叫做五重玄义,用五个角度来显示一本经深奥的地方,五重,五层嘛!五次,五个角度来显示一部经的重点是什么,叫做五重玄义,【玄者微妙难思,义者深有所以。】“所以”就是原因,就是理由。义者就是深有所以,就是说为什么这么深呢?因为有它的道理,“所以”就是道理,深得很有道理。【五重者:一释名、二显体、三明宗、四论用、】第【五】到底是小乘还是大乘的藏、通、别、圆,第五叫做【判教相。“名”是假名:】每样都是假名,但有假名,都无实义,世间都只是一个名而已,真的,这世间都只是一个名而已,假名。比如说今天这个查理士布朗逊,若出世在台湾,他的名字就不是叫做查理士布朗逊,他说不定叫做林青宗,或是林大头,或是陈宗谋等等,都三个字而已,出世在台湾就是大部分都三个字而已,假名嘛!对不对?都是假名。像我们若到日本,或是说我们就要变成取一个日本名,日本名有时候都是四五个字,什么石丸如次郎,五个字,以前的三船敏郎,名是假名,【法本无名,诸佛为法安名。】诸佛为法安名,当然要安上这个名,这是茶壶,这是桌子,这是电风扇,这是墙壁,一定要安上假名嘛!不然我们要叫什么名呢?【假名之下,必有实“体”,】 一定有实体,当然假名当中。。。,其实实体就是空体,实体就是空,哪有什么实体呢!实体也是文字,所以其实必有实体,实体就是空性的般若智慧,那么假名之下一定要有相应于般若的智慧,所以讲来讲去色心二法都是般若智慧的显现,【行者寻名得体。】寻名得体,比如说这是桌子,它的假体是什么?它的假体是木板,它的真体呢?真体是空,那么我们这个色身的假体是什么?假体是四大,真体呢?真体就是佛性。比如说这个毛巾它的假体是什么,它的体有两种,一种假体,体就是丝线所作成的,毛巾,这是假体。它的真体是什么?它的真体就是法性,三法印里面诸行无常,就是空,法性,所以它的假体就是丝线,真体就是空,法性。我们这个假体就是四大五阴,真体就是觉性,就是佛性。行者寻名得体,得到这个体性,【“宗”是宗旨:体非宗不会,】把笔拿起来,这个“会”是领悟的意思,你这个体它是无形相的东西,体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法体,法身,无形,无相,无长,无短,当然理要有宗旨,你没有宗旨你怎么能够领悟呢?所以说不能用无形无相来代表,要有宗,【得旨会体。】得到这个宗旨,你就可以会到空性的体性是什么,【“用”是功用:】功用,每样东西都有作用,所以【无量功用,不离本宗,因】为有作【用】,所以可以【明宗。功用现前,力有深浅,】一本经、一本经它的作用不同,有小乘经典、有大乘的经典,有范围比较大的方广的经典,也有阿含,【则“判”归大小权实“教相”矣。是名五重。】来判归这本经典到底这是什么大乘、小乘,是权教、是实教等等,那么底下就《地藏经》来判这个五重玄义,以什么为体,以什么为宗,为用,以什么为五重玄义。

  【此地藏经以人、法为“名”。】 地藏,人,本愿,这就是法,以人法为名,【以诸法成就为“体”,】 要成就一切众生的诸法,他可以离苦得乐,所以可以证到【真如也。】体都是以真如,大乘的体都是以真如为体,【以愿力度生为“宗”,】 所以要发愿,要度众生,地藏菩萨发的愿比较大,我发的愿比较小,我发这个愿是到我眼睛闭上(往生)的那一天,我希望佛教能够很兴盛,我只发这个愿而已,其它什么下地狱度众生,什么。。。,没有,我没有发愿,有的人也是像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有的人嫌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还不够,还加愿,你比阿弥陀佛还行,还加(愿),自己加,想到就加,想到就加,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我发五十八,多十愿,这不简单,我没有,我没有发什么愿,胸无大志,对不对?先到极乐世界再说。以愿力度生为宗,【依理发愿也。以断惑证真为“用”,依法修行也。以引权入实为“教相”,】 引权就是用方便,入实,实就是实相,就是用这个方便引入实相的教相,【满众生愿也。】到实相当然就见法身了,实相就是法身,【略标此经五重之义。】所以他这个地方五重玄义讲得太少了,太简单了。

   【古德释经题,有七种立名,】七种立题就是说佛经的这个经题【不离人、】有时候用人,有时候用【法、】有时候用譬【喻】,【(单三、】就是人、法、喻叫做单三,什么叫做【复三、】就是有时候人法、人喻或者是法喻,人法立题,像《地藏本愿经》,地藏就是人,本愿就是法,所以说有时候是人法,有时候是人喻,有时候是法喻,这个叫做复三式,【具足一)。】就是人、法、喻都具足,以往都是举这《大方广佛华严经》,人法喻统统具足。我们再看下去,【以人立题者,如阿弥陀经。】阿弥陀佛是人,【阿弥陀是梵语,此云“无量光”,即见性悟道之时,其光明无量:阿弥陀又名“无量寿”,】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我们就是要得到无量光、无量寿,所以念佛的人最聪明,用佛祖那块大的磁场,用我们这个心的念力跟佛的大磁场感应,所以师父还是一直主张修净土的人,可以说是十拿九稳,可以说万修万人去,只有你真的如理如法的修持,精进不懈,生死简直是易如反掌,就怕你对净土没有信心,对净土没有信心免谈,否认大乘的人,根本连谈都不要谈,他的光明无量,阿弥陀又名叫无量寿,【吾人得法之时,了诸法本来,不生不灭,常住世间,法寿无疆。】无疆,这几句我不晓得到底。。。,也不晓得在座诸位,有几位可以体会到了诸法本来不生不灭,我不晓得到底在这里,在座诸位有几个可以体会这几句话,你若体会这句话,哇!你是世…

《地藏本愿经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教与轮回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