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三▪P2

  ..续本文上一页]既[因声]尘而[有,则不关]能[闻]之耳根。既[无]能[闻则]必[亡]失所闻之[声相所在](亦即,便不能觉知声尘何在;既无声尘所在,则[耳声识界]从何而立?结论:因此可知[耳声识界]非从声尘生。)若你坚持说耳[识]定[从声]而[生],不过转计而[许声]尘[因]本身即有能[闻]之性,那么,这个无情物就变成有情了。是不是?因此[而有]所闻之[声相],是故耳声识界仍得建立。若你所计是实,则此声尘于听[闻]之时[应]能[闻]到耳[识]!(然而岂有无情之声尘反而倒过来听闻有情之识的?如是则有情、无情成颠倒杂乱。)退而言之,若此声尘并[不]能听[闻]耳识,则[非]能建立耳声识[界](如是即无耳声识界):然而耳识若被[闻则同]于[声]尘,如是则耳[识]既[已]成为[被闻]者,[谁]复来觉[知]此[闻识?因为功能消失了。若无]复有能觉[知者],则此身[终如草木],同于无情。(结论:是故言耳识从声尘生者,不能成立。)——以上是说单尘而生耳识,这是不能成立的。

  [不应]说[声]尘与能[闻]之耳根混合交[杂]而[成]就[中]间之耳识[界]吧?因为交杂混合则必无中界可得。此[界]既[无中]界之[位]可得,[则内]耳界与[外]声界之界 [相,复从何]而得[成]立?(以若无中,则无内外可得。结论:是故耳识非从耳根与声尘交杂和合而生。)[——以上破根尘和合而生]

  经文:[是故当知:耳声为缘,生耳识界,三处都无;则耳与声及声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义贯,[是故当知]:如来于权教所示以[耳]根与[声]尘 [为缘]能[生耳识界],今以实教之智观之,于根、尘及二者和合[三处]求之[都无]能生之因可得。[则耳]界[与声]界[及]耳[声识][界三]者,[本非]权教中所说之[因缘]所生,亦[非]外道所计无因之[自然性](——非有因生,非无因生,本如来藏妙真如不生灭性,循业幻现,相妄性真。)

  这个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意思就是说:识不是坏,但怕执,这一颗分别心不是坏,问题是分别心是用性——本性、如来藏性来分别,那就变成虽分别而没有分别的执着。这个识并不是坏事,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识是不好的,那你就不能见性了,你听过烦恼即菩提吗?我们常常称为:识心,意识心就是:执着叫做意识心、分别叫做意识心、颠倒叫做意识心;如果离开妄想、颠倒、执着,我们就能够成就佛道;但是,这个成就佛道的功能在哪里?就是识的当体即空就是性。所以,离开识是找不到性的,你一定要切记,不要死在语言里面,不要一直排斥这个识心,识心当体即空,因为根尘对立而引发的这个识——眼识、耳识乃至意识界,它是不存在的,而在颠倒妄想的时候它是讲识,而识性本空就是性,你想要见如来藏性,就不能离开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乃至意识,知道了识是妄,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亦无觉可得。

  这个佛法,它就是不能死在文字、观念里面,它是实修的东西,不能听到这个名词不好,就一直排斥,好的话一直追求。譬如说:哎呀!这个众生烦恼,你排斥众生,那就是排斥你的心性,众生引发你内心里面的烦恼,而记住:众生也是你佛性的一分子,众生引发你内心里面的烦恼,注意!这个烦恼当体即空,他就是把本性~反而借重这些逆境,可以成就自己的道业。所以,成不成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修行成功,一定要具足三种重要的条件,缺一绝对不行!第一个,一定要有大善知识的指引,佛法太深、太难、太艰涩了,超越一切表相,非意识状态、非观念、非语言、非文字,统统不是,毫无形相可得,二六时中,根尘识也依靠不得,没有人指引没有办法;第二个,一定要有好的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共同互相勉励的话,人的惰性太强。第三、最重要的,要有自觉作用,自觉作用就是亲因缘,大善知识、还有好的环境是增上缘;自觉作用就是这个人自己本身无量劫来所种的佛根、慧根要很强,否则他绝对坐不下来的。

  虽然他也有种种的烦恼和个性,虽然他现在所面临的种种,还没有办法像佛陀;可是,就能安住,坐下来,好好的把这部《楞严经》听完,这个就不是普通人了,这是非常上等善根之人,没有一点善根,这枯燥无味的经典,没有人要坐在这个地方。所以,坐在我前面的法师和居士,绝对不是普通人,不是普通的善根的人。既然有这个因缘,不是普通善根,那你就一定要把这个亲因缘发挥到淋漓尽致,把我们的觉性一定要拿出来用,听经闻法,一定要会归自己的心性,要悟入不二法门,当你在烦恼的时候,告诉自己,广钦老和尚那句话你一定要记住:修行人一定要转有成无的力量跟功夫,没有这层功夫,你没办法修行。

  众生就是活在有中,他一直想要去唱KTV、喝酒、跳舞。今天报纸登的,有个女孩是热舞专家,整个晚上都去跳舞,结果第二天肚子痛,发生什么事情呢?就赶快送急诊了。经过了抽血检查、X光照射,医生判断卵巢撞破了,内出血了,那是很严重的事呢!你看到这个,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跳舞会跳到卵巢撞破?众生没有佛法,他就是一直妄动,生命一直重复的,抓不到依靠,到底什么是解决生命的最终点的问题?没有,抓不到依靠。所以,大善知识很重要、好的环境重要、自觉作用很重要,你自己要很有志气的!

  像我的个性就这样,我以前做家庭教师,他说:师父!你高中念明星学校,程度不错,我这个儿子给你教。我说:行啊!第一堂课:他念到小三、小四了,我教他:除以一百,等于乘以百分之一,他竟然听不懂!我这个人也很有个性,钱不赚!这种根器怎么教呢?没办法!教国一的英文,连写名字三个字都连接不起来,我说:那你二十六个字母背给我听。背不出,怎么教?所以,好的老师要教好的学生,他才有成就感,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是人生一大乐事,也就是他是一个才能的人,那你来教他,哇,这当老师的就非常有成就了;如果教到那个傻愣愣的,大难当头还不知死活的,那就很累了!我们不是轻视他,而是说做一个老师的心态是这样的,学生的根器利,老师教起来好教,就很有成就感。

  3.鼻香识界本如来藏性

  经文:[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

  义贯,佛言:[阿难,又汝所明]了的如来在权教中所开示的:以[鼻]根与[香]尘[为缘],便能[生于鼻识。此]鼻[识为复因鼻]根[所生],而[以鼻为界]呢?还是[因香]尘[所生]而[以香为界]?

  经文:[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

  注释:[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你是把具有双爪形相的肉体之鼻当作鼻吗?[为取嗅知动摇之性]:[动摇],指香尘之相。此言,还是把能嗅知香尘的动摇之相的觉知性,当作是鼻?亦即,是取其有相的形体,还是取其无相的功能?[身知即触,名身非鼻]:身根所能觉知的是触尘,既已称为身根,就不能再称为鼻根了。连这个鼻根都找不到了,怎么有办法建立鼻识呢?

  义贯:[阿难,若]鼻识是[因鼻]根而[生,则汝心]目[中]所想的,是[以何为鼻]?(把什么当作是鼻?)[为取]具有[肉形双爪之]形[相]的当作鼻?抑[为取]能[嗅知]香尘[动摇]相[之]觉知[性]当作鼻?[若]你是[取肉形]为鼻,然[肉质乃]是[身]根之一,而[身]根所觉[知]的[即]是身[触]之尘(故你所取的肉形之鼻,只能觉知身触之尘,并不能觉知香尘),且既已[名]为[身]根,就[非]是[鼻]根(便不可再称为鼻根);又其所知觉者既[名]为[触]尘,[即]非是香[尘];在这种情况下,[鼻尚无]处可安其[名,云何立]鼻识[界]?(结论:因此可知,鼻香识界非从鼻根生。)

  [若]你是[取]能[嗅知]香尘之觉知性为鼻,[又汝心]目[中]是[以何为]能觉[知]者?你若是[以肉]体之鼻[为]能觉[知]者,[则肉]体[之]觉[知元]来是[触]尘,而[非鼻]所闻之香尘。(结论:故知以肉鼻为能觉知者,不能成立。)若[以空为]能觉[知]者,[空则有]觉[知],而[肉]体[应非]有[觉;如是则应虚空]即[是汝]身。且若[汝身非]有觉[知],则[今日阿难应无所在]。又,你若[以香]尘[为]能觉[知]者,则觉知之性[自属]于[香]尘,[何预于汝]?(与你何干?)

  经文:[若香臭气必生汝鼻,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臭则非香,香应非臭;若香、臭二俱能闻者,则汝一人应有两鼻?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谁为汝体?若鼻是一,香臭无二,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

  注释,[香臭二种流气]:香与臭两种流动的气味。[伊兰]:树名,属蓖麻类,植物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茎高六七尺,种子是椭圆形,可以炸油,叫做蓖麻子油;也可以作为医药的止泻剂、发油、鞋油,有恶臭,与栴檀木之香气正好相反,其恶臭及于四十里。经论中多以伊兰喻烦恼,而以栴檀之妙香喻菩提。《观佛三昧经》云:末利山中有伊兰树,臭若胖尸(胖是肿胀的意思,不是指肥胖者的尸体,这不能弄错!胖尸是说当一个人死了以后,尸体肿胀。大部分的人没有机会看到尸体放着,让它自己慢慢慢慢肿胀,流出尸水,臭不可闻,如果你看到了,你有可能很快开悟。

  泰…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