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二▪P6

  ..续本文上一页不能说他说谎,为什么?他不想伤害对方,所以,也不得不说谎。譬如你打他的手机,刚好在跟对方讨厌的人讲话,喂!(摩西摩西,日文)你知道那人跑去哪里吗?我痛恨的人!为了怕伤害到他,所以,你不敢讲,他就明明在我的前面。你一定讲:没有呢,我现在没有看到呢,不知道呢!我帮你找找看。因为你知道他很气他,所以你一定会说谎,全世界都这样。还有,如果说男人外面有包二奶,或是女人,他也一定要说谎;而女人外面或是有沾惹到一些是非、麻烦,她也一定不会说实话,你问跟没有问是一样的答案,你问她,你不可能得到答案,她一定会有理由!为什么?她不可能让你知道,她要保护自己;也许说我要为了我的尊严,说:这是我的自由啊!或是说她为了这个家庭,我不能让你知道这件事情啊,我也是好意,你知道这个事情,对你没有什么好处。所以,这个世间,聪明的人就不需要问,问跟没有问答案都是一样,因为他不可能让你知道真相,永远不可能!他有他的立场,永远。每一个人都想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家庭,这是一定的道理。

  我们无量亿劫以来,就为了要这个自尊,为了这个面子,或者这个家庭;或者为了维护我们的权利,已经讲了很多的谎,而这个谎变成不一定,在你看他是说谎;可是在他的角度的标准:我没有说谎,我真的是在保护你啊,我不让你知道,不是表示我说谎,我是想保护你,不希望你去麻烦。他转一个念头,又好象是慈悲。所以,这个世间有灰色地带,各人的解读就变成诤论,只要不要诉诸武力、诉诸强硬的态度,彼此之间有灰色的地带,有时候变成一种美丽的画面,彼此之间都包容对方的私生活,彼此之间不要戳破,反而是一种美丽。但是,如果硬要说:你要说真,你要说实话,你要说实话!话讲回来,你又什么时候跟全世界的人说过实话?一五一十的表露无遗说实话?所以,聪明的人不会去问任何事情,他不让你知道,你问到死去活来也不会有答案,而且伤感情,这就是智慧。

  你说今天智慧有什么用?智慧太有用了,智慧的人转一圈,他可以活一辈子快乐啊!为什么叫转*轮?*轮可以压平你内心里面的不满啊!像我,看到那二个人窃窃私语,咬耳朵,我这个人一定不会过去,你最好不要告诉我你在讲什么,因为我不想知道,我根本就不想知道,你也不要告诉我!为什么啊?我清净心啊,日子多好过,你们二人尽管交头接耳,耳朵咬烂了跟我没有关系,就算是讲我也无妨,没关系啊!生命是一种观念,智慧在一念之间,能够把无上的智慧运用在你的生命,这个就是佛法。

  [若离色空,动静、通塞、合离、生灭、越此诸相,终无所得。]

  如果离开眼、眼根所对的这个相,就是色和空;动和静就是耳根所对的;鼻子就是通跟塞;合、离就是身的触尘,就是眼根的色空、耳朵的动静、鼻子的通塞、身根的合离、意就是生灭,越此诸相,离开这种种的相,终无所得。

  [此中五尘,甜淡味尘,含在四尘之中。生灭即属法尘,此二字应连下解释,越字作离解。谓汝之法尘,全系五尘影子,有形方有影,]有形状才有影子。[若汝生灭法尘离却色空等前五尘,岂能别有自体耶?当如离形,其影终无所得。]应当知道,离开这个有形状的东西,它的影像是一定无所得的。

  经文,[生、则色空诸法等生,灭、则色空诸法等灭。所因既无,因生有识,作何形相?相状不有,界云何生?]

  如果是第六意识心因外面的法尘所生,那么,法尘若生的话,则必定与色空等诸法等生(就是等):同,同生,因为法尘是跟着外面——眼对色、耳对动静、鼻对通塞、舌、身触,意就是生灭,这些必定跟诸法是同生。法尘若灭,意思就是:外面所影现出来的色空等诸法就等同没有,等灭就是等同灭了。意思就是法尘生,就是色空等诸法生;法尘灭,就是外面影现出来的色空法等灭、不存在,灭就是形状、形灭了,影当然就灭了。

  所因既无,诸位注意听!连产生法尘的因都没有,因为灭了嘛,色空等诸法都灭了,那么,灭了就是所因既无,连产生法尘的因都没有,因为所产生的这些生灭都是空无自性、都不存在,灭了就等同灭,没有了,既无就是灭。因生有识,作何形相?那么,因为法尘而生的识心,作何形相?

  相状不有,界云何生?连相状都没有,那么,法尘都不存在。就是相状的法尘如果不存在,那么,法尘所生的这个识心怎么可能?因为法尘是由前五识落谢下来的影子,这个没有,你怎么可以说用这个法尘来立识心、识界呢?

  再解释一遍:第六意识的识心,因为外面法尘所生的,那么,法尘若生,则必定跟色空等诸法同生;灭,则跟色空等诸法同灭。诸位,连产生法尘的因都没有、不存在,那么,因法尘而生的识心作何形状?相状不有,界云何生?相状都没有,法尘所生的识心怎么立界呢?

  [等字作同字解。法尘生,则与色空五尘诸法同生,如形生影生;法尘灭,则与色空五尘诸法同灭,如形灭影灭,此破离外无体也。]离五尘外落谢的影子,那么,第六识心就没有自体性,就是完全要依靠五尘落下来的影子才有意识心,叫做破离外无体,离外尘(色空等五尘)就没有自体性。[所因之法尘,]如果所依靠的外面落下来的法尘,[既无自体,因他生有之意识,]因为法尘而生出的意识心,[又作何等形状相貌乎?既能生之法尘,相状不有,则意识之界,云何因法尘而生耶?是则以法尘为生识之界者,亦非也。此科无破根尘共生之文,以意根与法尘,皆无自相,意根乃七识,法尘为影事,况此文分破中,又极明根尘虚无,故无复共生之相可破。]

  [三分文各破竟。]

  [午四 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意法为缘,生意识界,三处都无。则意与法,及意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是故当知:意根与法尘互为因缘,或者是依缘,所生起的第六意识心,三处都无,都空无自性,则第七意识的意根,与前五识落下来的法尘,以及第六意识的识心,这个界限都不存在,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交光法师云:此科可为理事无碍法界之由致,]理就是无生,事就是千差万别。[虽不全具彼之诸门,][彼]就是华严宗所讲的。[但悟此,而自可达彼诸门之义,]只要悟此,就达到《华严》的十玄门了。[故曰由致。良以凡夫着于事相,]不晓得千差万别事相就是空。而全不见无生之理,[而全不见理,]无生就是毕竟无生。[权教隔乎事理,]对事跟理都不圆满,所以,权教菩萨是佛一时善巧方便所说。[而两不通融,]事不通融,理也不通融。[故皆不能入理事无碍法界。今经且将事相,]事相就是根、尘、识一十八界,全部说,[一一融归于理。]事相就是包括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一一融归于理,理就是如来藏性。[即彼十门中,全事皆理门也。]在《华严经》有讲十门,在这里是全事皆理门,事就是生灭,全部的生灭当体即空,就是无生的理。[既达诸事即理,]了解生灭法,事相当体即空,就是无生的空理,无生之理。[则众妙之门,自可相次而洞开矣,]都可以依次第而洞开。[非彼由致而何哉!]如果没有悟到相妄性真,本非因缘,非自然性,种种的这个事,当体即空就是理,用这种功夫,由致,又怎么能够达到诸事即理,理事无碍法界?而何哉,怎么可能呢?非彼由致而何哉?如果不是悟到全事即理,诸事即理,相妄性真,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又怎么可以达到诸事即理,入于理事无碍法界呢?

  [合上三科,丑二 会通四科即性常住竟。]

  [楞严经讲义第七卷终]

  休息十五分钟,等一下把这段贯串起来解释一遍。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子很辛苦?因为十八界本身很难,非常难!当然也不是说后面就很简单,这相当的难!所以,我们一直很辛苦的,要把它诠释得非常详细!为什么?一定要留给下一代的人一个研读《楞严经》的机会,我们才需要这么辛苦,因为我们有录音跟录影,就是为了下一代,为了那一些初学佛法的。我们在这里能度二百、三百人,做出来的 VCD、DVD,就可以度好几千万、几亿人。所以,也是诸位给我的因缘跟功德,我感恩诸位,没有能就没有所,没有所听的听众,就没有能演讲的师父,所以,你们的功德比我大,也是互相平等,我感谢你们!

  诸位,我们把它最后消文释义,贯串起来,免得听到前面一段忘记后面一段;听到了后面一段又忘记前面这一段,因为我做过学生,我知道,当时候听的时候很法喜,回去的时候讲给我听,都按照自己的意思乱讲,跟师父讲的都不一样,然后认为自己是对,真的!所以,这个要贯串一遍,才知道它整体性是什么。因为分段落的话没办法一气呵成,那种不够味、不够劲,我们要有道味,是不是?味道要出来。所以,为什么说不厌其烦?就是要把那个味道贯串起来。

  意法识界:

  [阿难,又汝所明,意法为缘,生于意识。此识,为复因意所生,以意为界,因法所生,以法为界?]阿难!就你以前所明了的、佛所教过的,内在的意根、外面的法尘互为依缘,而生于意识之心,此识为复意根所生,以内在的意根为界?或者是因为外面落下来的影子——法尘所生,以法尘为界?

  [阿难,若因意生,于汝意中,必有所思,发明汝意;若无前法,意无所生。离缘无形,识将何用?]阿难!如果单由意根而生的意识心(第六意识心),在你的意根当中就一定有所思,发明你的心思,如果没有前五根落下来的法尘,那么,意无所生,意根也无所生,因为意根必须藉前面的五尘,离所缘的法尘,意根也没有形状,根、尘都不存在,识将何用?若是根尘双泯,识将何用?

  [又汝识心,与诸思量,兼了别性,为同为异?同意即意,云何所生?异意不同,应无所识。若无所识,云何意生?若有所识,云何识意?唯同与异,二性无成,界云何立?]又你的第六意识心,跟第七意识的恒审…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