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妙真如性。
[辰二 别释 (分六)]
[巳初 眼色识界至六意法识界]
眼就是指眼根;色就是指色尘;识就是指眼识。也可以连起来讲,眼色识就是眼根对色尘生出来的眼识,也可以称为色识,依根立名叫做眼识;依尘立名叫做色识,都可以。
[阿难!如汝所明,眼色为缘,生于眼识]。
阿难就像你以前所明了的,这是权教菩萨、二乘人所明了的内在的眼根,去接触到外在的色尘,这个时候为缘。这个[缘]就是互为能所,互为依缘,前面已经讲过了,根、尘是互为依缘的,眼根依靠尘,尘依靠眼根,叫做为缘,互相作为依缘。当眼根攀缘这个外在的色尘,于其中间就会生出眼识。好!就这个角度来讨论。
[此佛就阿难,昔闻因缘权教],因为权教是讲因缘法,[所明者为问。眼根与色尘,根、尘相对,互相为缘故;根为增上缘],根为生识之增上缘,[尘为所缘缘],就是尘为根所缘之缘。[二缘相合,识生其中],就是根缘色,于其中间产生了眼识的分别心,[故曰:“生于眼识”,而成三界矣]。这个[三界]不是六道轮回的那个三界,是指根、尘、识三界,名相一模一样,意义大不相同。
[午二 双以征起]底下就要问了。
[此识,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因色所生,以色为界]?
此识就是这个眼识,现在要好好讨论,眼对尘所产生的这个分别作用,此识,到底是因为眼根,单单眼根所生?因缘所生就是单单由眼根,不借重外尘所生,此眼为界,这个时候叫做眼识界,也叫做眼识;因色所生,因为外尘,单因色尘所生的,以色为界,名叫做色识界。是眼识界也对;因尘立名,叫做色识界也可以,因为识是无形的分别心,必依有形的根或尘而立界。
[根、尘、识三,惟征于识,即三法从要破也;识既被破,三界自无]。就是根、尘、识当然就不存在。[承上征云],就这样问了,说:[此识为复因眼根所生,即以眼为识之界,名为眼识界耶?为复因色尘所生,即以色为识之界,名为色识界耶]?意思是说,由眼睛所生的呢?还是由色尘所生?[良以根、尘各有别名,皆随自法为名,而识则无之,若不系以根、尘,则无所分别。诸经多系属于根,曰眼识、耳识等,今以权教,根、尘皆能生识,故双约以征之]。好好的去穷究识,到底因根有?因尘有?好好的把它破除。
[午三 分合难破 (分三)]
[未初 破因眼生 二 破因色生 三 破和合生 今初]
底下这段经文,是讲如果没有尘,单根是不生识的。[阿难!若因眼生,既无色空,无可分别;纵有汝识,欲将何用]?
阿难!如果这个眼识是因为眼根而生,既不必借乎色空这外外尘——色法和虚空这个外尘,那么,眼根就算你存在,也无可分别。也就是眼根若不借重外在的色、空,你的眼根其实没有任何的识心产生,叫做无可分别。无可分别意思就是:无可分别之尘,眼根必须借重于色、空;那现在讲:单根就能生识是不对的,若因眼识是眼根而生,单根,不借重外尘,是不能生识的,无可分别之尘,单根是不能生识的。就算你的眼根有识,纵有汝识,你无形的识心,欲将何用?因为没有色法跟虚空。所以,这一段是单根不生识,没有尘、不借重外尘,就算你有眼根也不能生识。
再解释一遍:阿难,如果这个眼识,是因为眼根自己跑出来的,不必借重于色跟空,那么,既然不借乎色法还有虚空,眼根就没有外面的尘所分别,无可分别之尘,单根就不能生识,就算你有这个识心,也没有作用,因为没有尘,没有所缘之尘。单根不能生识,因必须借用尘,而尘却没有,第一段就是尘无,就是没有外尘。
[此破识单从眼生。若谓此识单因眼根生,即以眼为界者,则不藉乎色、空。既无色空,无有可分别之尘,单根则不能生识;纵使有能生汝之识,若无色、空,汝识亦将何所施其用乎?识以了别尘、境为用],现在没有尘、也没有境现前,你那个识心是没有作用的,没有所缘,当然能缘就失去作用了。[无尘则不用识也]。
经文,[汝见又非青、黄、赤、白,无所表示,从何立界]?
这一段是讲根无,没有根。汝见就是:你无形的见性,汝无形的见性,什么都不能表示,无形的见性又非青色,如果说它是青色,就好表示了。它又不是黄色、赤色,也不是白色,它只是无形之体性而已,无所表示,标不出所以然,你要立一个标;无所表示就是无所标示,见性是无形相的东西,到底以什么来标呢?所以,既没有根,单单无形的见性,是没有办法立这个识界的。从何立识界?要靠这个眼根来立。所以,这一段是表示根无,如果不借重根,见性无所表,见性要借重根,这个见性,带妄叫做见精,就是见分,不带妄叫做见性;可是,见性、见精都要依什么?要依眼根。这个无形的见性,又不是青黄赤白黑,只是一个体性,所以,它无所标示,也没有中间之相,那到底要从何来立这个眼识界呢?要有形才可以立界啊,它这个见性是没有形状的。所以,若不借重眼根,单单见性是没有办法表的。
[此承上汝眼根之见,无形、无色,既无长、短、方、圆之形,又非有青、黄、赤、白之色,无所表示,汝根之相。前段无色、空则尘无,此段无表示则根无],连根都没有,连眼根都不存在,尘无、根无那就哪来的中间?[则中间之识,从何处可以立其界限乎]?
[未二 破因色生]
这一段是假设说,眼识是由外在的色尘来讨论的;前面那一段是破除眼识由眼根而生,若不借重色空,眼识没有办法产生;这一段是说:单由外在的色尘就能产生眼识,所以,叫做破因色生,这一段是假设说眼识是由色所生的。
[若因色生,空无色时,汝识应灭?云何识知,是虚空性]?
假设说:这个眼识,若因外在色尘而生之识,也就是若因色生。假设说眼识是由外在的色尘所生、所产生的眼识,好!就暂时允许你这么说,色尘生出来,当然就是色识了,有形状的,是不是?因为色是有形状的嘛!但是,当它空无色时,当他见到了虚空,没有颜色、没有色法的这个时候,虚空是无相,汝识应灭,你由色法所产生的这个眼识,应当就灭。为什么?因为你的眼识是假设由色尘所生,色尘所生的,是不是?只能见色,那么,现在当它空无色的时候,色尘所生的这个识心就失去作用,因为它是由色所产生的,是没有办法见到空的。汝识应灭,你这个眼识,由色尘所生的眼识就失去作用了。云何识知,是虚空性?为什么当我们一个人见到空的时候,还能认识这个是虚空呢?表示没有灭。因此若说识心由色尘所产生的,是不对的。
再解释一遍,若说眼识,是因为外在的色尘而生的这个眼识,当他见到虚空无相的时候、无色的时候,那么,你这个识,由色所产生的识心就会灭掉,因为它没有能力再继续。云何,为什么当我们见到虚空的时候,还能认识它是虚空?为什么?表示由色所生出来的识心是不存在的、是不对的。
[此破识单从色生]。跟眼根没关系,单从外在的色尘所产生的。[若谓此识,单因色尘生,即以色为界者。至于见空无色之时,则色尘已灭,汝识应当随色而灭],因为这个色产生的识,它的作用很有限,不能见空,见空就灭。[识灭则无所识知],如果识心灭了,[云何见空之时,又识知是虚空性耶]?
[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
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不识知,虚空所在?解释一下,这一段是连接上文的,上文讲什么?眼识是因为色尘而生的,这一段是接下来讲的,它不是打断的。好!若色变时,汝亦识其色相迁变,汝识不迁,界从何立?这意思就是说:如果你说眼识不跟着色变,就是若色变时,如果色境有所变迁,这个变迁就包括灭去、灭掉,如果色境有变迁,而慢慢的灭去,灭去的时候,汝也识其色相迁变,你也能识知这个色相正在变迁,[相]就是境,其色境的变迁。假设说汝识不迁,你的眼识并没有跟色法的变化而灭掉,这意思是说:一个存在,一个消失。色法灭了,而意识心的分别心独存,一存一消失,因为前面:色法生识嘛,所以,记住喔!前面说:色法会生出识心,现在就来讨论色跟识心,如果色变,识心有没有跟着变?它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你的识不迁,就是你的识心没有跟着色法变、没有跟着色境变,那么,我请问你,没有跟着变,色没有了,识唯独存在,那么,请问这个识界、眼识界,从何而立呢?意识存在,色境变迁、灭掉了,那怎么样立界呢?我们知道,眼识一定要有境界、尘,才能产生,有眼根、还有色尘,才能产生这个识心;现在不跟着色变,结果一个存在,一个不存在了。
再解释一遍:如果由色法所产生的识心,当色境有变迁而灭去的时候,你也能识知其色境的变迁。那假设说,你的识并没有随着色而变迁,确实存在的,那么,问题出来了,色灭而识独存,就是说外在的尘不存在,你这个识单独存在,那有意义吗?识要因为尘存在才能立识,才有能所嘛;现在识独存,色灭,所以,一存一消失,那已经就没有能所对待了;没有能所对待,又如何去建立这个眼识界?或者是色识界呢?
[此言色尘迁变之时,汝亦识其色相已经迁变,是汝识不随色迁变矣?一存一亡],意识存,一个亡,就是尘,色变,色变就是灭的意思,在这里[变]就是变灭,那么[无有对待,则识界从何可以成立耶]?意思就是没有尘啊![此与上段文,有二意:上乃从变不识空],意思是说:你从着这个色变,就不认识空;这里是怎么样?[此乃不变不成界]。
底下也是连接上面的,上面就是若因色生,如果这个眼识从色尘而生,这个眼识会不会跟着色尘一起变化?前面那一段:若色变,就是眼识,这个识跟着色变,识不变,识存,色变坏了。好!现在我们就讲另外一个角度,如果这个识,[从变则变,界相自无;不变则恒,既从色生,应…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