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欲六尘(师父将代拟为[无明]的右手从左手[清净自性]上拿开),不管出家、在家,修道之人,这种东西没有看得很淡,色声香味触法、名利色,这没有看得很淡,你不要想修行,门都没有!第二点,所有的相,碎为微尘,平等心看,这种分别心没有,你知道这一定是空,花空、树空、人空,我相、大相空,没有一样相不是败坏之相,好!分别心拿掉(师父复将代拟为[无明]的右手从左手[清净自性]上拿开)。第三点比较难,碰到所有的意见、看法跟我们不一样的,不要硬说对方不对,这种巩固自己知见包括修学佛道的半世纪都没有办法破,就是法执。
因为他认为他最有修行,师父这样教,徒弟也认为这样子,所以,到处宣扬,你听过多少:我的师父最有修行、我的道场最清净!多少人这样讲!我亲自就听到:某某人修什么苦行,我认为他是全世界最有修行的出家人!这个叫做知见立知,你没有去亲近别人,你怎么知道他有没有修?所以,这个是夹杂,清净自性就是:有修无修,不关我的事情,我不执着谁有修没有修,我一定要解脱我自己。所有的对这个执着的事情放,(师父重复将代拟为[无明]的右手从左手[清净自性]上不断放下)法执也放,我执也放,一定要放!再来,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底下注意听,这个是关键。当眼睛看这色尘的时候,化作一念的执着,这个是生灭,[生]就是有增加,[灭]好像有减少,事实上,眼睛看东西,把眼睛闭上,其实都是心的影像,法尘,对不对?
诸位,统统在心,其实眼睛看色尘,就是心的影像,你增加东西,这个心观念开始说:我增加!譬如你增加财产、房地产,我增加了很多。这个增加是什么?是观念。知道吗?事实上并没有增加,在我们的心里面,建立了增加的观念,这个只是观念。当有一天财产消失了,我们的心观念变成:我破产了!其实你的心有没有减少?没有!你的如来藏性从哪里生?从来不生,从来不减。所以,我们这个相,幻化的缘起相会引发生灭心,注意师父现在在讲什么?外在的相,会引发增、减生灭心;会引发有、无生灭心;会引发善、恶生灭心;会引发对、错生灭心。这样你听得来吗?为什么六祖讲: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善,其实是心的影像,恶,其实是心的影像,有没有真正的善?没有;有没有真正的恶?没有。善,空无自性,恶,空无自性。所以,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
为什么我们的面目是不思善,不思恶?善、恶其实是影像;但是,问题在凡夫来讲,善、恶会引发转世的好跟坏。所以,空无自性是要好好的做善事,这不能搞错!是跟非是观念,观念是心的什么?影像。对、错是心的观念,观念是心的什么?是心的影像。没有实体可得,善恶、是非、对错、能所、我相、人相、众生相,凡所有相,都会化作内心里面的意识生灭心。记住,只要是生灭,你统统要放下!为什么?这样才有办法见性,关键就在这个地方,不放下生灭有为法,你一辈子修行不能成就!为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为借重于根的能缘的意识心,跟所缘的这个外在的相,会化作什么?化作心性上一念的执着的生跟灭,强烈的情绪——有、没有!会影响你一辈子,你永远没办法修行。那应该怎么样呢?也就是说:你现在拥有多少,告诉自己:这是如梦幻泡影的财产、房地产,放下!今天你也许很穷,没有关系!你现在很富有。穷人有穷人的好处,人家也不偷、抢、也不会拿刀子勒索,穷,有它的好处。富有,也有它的好处,因为他要布施就有钱。所以,富有、贫穷,心如如不动,善、恶,心如如不动,这个都是意识型态、都是观念。观念会化作一念的意识心,我们就是活在观念,生命就是一种观念,观念就是意识心的生灭。
所有的众生都是作茧自缚,缘起的相建立了观念,拼了老命要维护这个观念,所以,死不认错,永远对立!你说他是专家,其实是无知;你说他是权威,懂得这一点东西,其他宇宙的东西他根本就不知道。你说[博士],其实不对,叫做[专士]才对,中文系的博士,他就只懂中文啊,尽虚空界、遍法界的法身的般若智慧,他根本不知道,怎么叫做博士呢?他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吗?不行!所以,研究佛法,它就是有这个好处,哇!佛这么有智慧,真是惊人啊!学佛,你认为随便念二三句佛就叫做修行?随便念几句咒:唵嘛呢叭弥吽,叫做修行?错!没有那么简单!我已经告诉你:要造就栽培一个法师要三十年,你现在相信了吧?真的!难,真的难!
[巳三 鼻香识界(分四)]
[午初 标举三界 二 双以征起 三 分合难破 四 结妄归真 今初]
[阿难!又汝所明,鼻香为缘,生于鼻识。]
阿难!又你所明了的,鼻根、香尘,互为因缘,生出鼻识。
[午二 双以征起]
[此识为复因鼻所生,以鼻为界?因香所生,以香为界?]
这个识心到底是因为内在的鼻根所生,以鼻来立界?或者因为是外在的香尘所生,用香来立这个界呢?
[午三 分合难破(分三)]
[未初 破因鼻生 二 破因香生 三 破和合生 今初]
[阿难!若因鼻生,则汝心中,以何为鼻?为取肉形双爪之相?为取嗅知动摇之性?]
阿难!若因鼻生,如果说这个识心是因为鼻根自己产生,那么,你心中以何为鼻?用什么来当作你自己的鼻子呢?到底是取这个肉做的双爪之相(我们的鼻孔就这样子,它的形状像双爪,有的人鼻孔很大,爪比较大,有的朝天鼻,下雨都会滴到的;有的鹰钩鼻)来当作你的鼻根?还是取那个能够嗅知、动摇之性来当作你的鼻子?
[首句按定,识因鼻生,下乃征定鼻根。则汝阿难心中,将以何者,为汝之鼻根?为是取脸上肉之形质,如双垂爪之相为鼻耶?为是取能发嗅知,动摇之性为鼻耶?此双开二句,下则详破。]
[若取肉形,肉质乃身,身知即触,名身非鼻;名触即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
如果你取这个肉做的形状,肉质乃是身体;身知,用身体来感知、来知觉,这个是触尘,不是香尘。是名身非鼻,意思就是:鼻子详细来讲,肉是黏在身上,它是身体的一部分,是身知,应当是触尘(身知即触就是,身知道的,其实它是触尘,不是香尘)。名为身根,即不是鼻根,名身根就一定不是鼻根。名触即尘,尘,以身为触,才是正名;既名触即尘,即非香尘,就不能叫做香尘,这[即尘]就是即非香尘。鼻尚无名,云何立界?连鼻子这个鼻根都没有,云何可以说,识因鼻生,依之而立界耶?怎么可以这样讲?连鼻根都找不到,因为鼻根是属于身上的一部分,是身上的就是触尘。这整段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取肉质来当作是你的鼻根,这肉质的其实是身根,身根是知,就是触,只要是身的知就是触尘,名身根就非鼻根了,名触尘即非香尘,鼻尚无名,鼻根连名字都没有,云何立界?云何可以说,识因鼻生,依之而立界耶?怎么可以这样讲?
[若取脸上肉形,为汝鼻者,须知肉之体质,乃属身根,身之所知,即是触尘,既名身根,即非鼻根;既名触尘,即非香尘;鼻根之名,尚不可得,云何可说,识因鼻生,依之而立界耶?]
[若取嗅知,又汝心中,以何为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
现在要找找看。若取鼻根当中的嗅知之性,就是动摇之性,当作你的鼻根,那么,又你心中以什么叫做知?意思就是:如果取鼻根当中的嗅知之性,来当作你的鼻根,那么,你心中的所谓的知,用什么做的?以何为知?嗅知就是知根了,就是意了。以肉为知吗?如果用肉来当作你的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那么这个肉其实是身根,原本就是身根之触尘,不属于鼻根的嗅知之性。意思就是:鼻根是连在身体上的,它其实是身体的触尘,怎么可以讲它是有嗅知之性?你的知其实是触。所以,以肉为知,则肉之知,元触非鼻,如果你以这个肉做的鼻根来当作是知,那么这知其实是身体的触,因为鼻的肉是属于全身的一部分,它是触尘,不是鼻根,所以,不可以把身根的触知,当作你鼻根的嗅知性。
[若取根中嗅知之性,为汝鼻者,又汝阿难心中,将以何者为能知,若以鼻头之肉,为能知者,鼻肉体质,乃属身根。则肉之知,元是身根,知触之用,非是鼻根,嗅知之性。末二句,同上身知即触。]
经文,[以空为知,空则自知,肉应非觉?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今日阿难,应无所在?]
如果你把虚空当作知,姑且让你这么说,那你看看会有什么结论、结果?以虚空来当作你的知,那么,虚空自己知,你的鼻头肉应当就没有什么觉知性,因为你是虚空嘛!如是则应虚空是汝,因为鼻孔的空跟外面的空是一样的,如是鼻孔的虚空还有外在的虚空变成是你了?因为虚空是有知了,你身变成无知。因为是你说以空为知,现在你的身非知,全身变成一个无知了,因为虚空是无知,所以汝身非知,就变成了虚空一样的。那么今日的阿难就如同虚空了,应无所在,为什么?没有形状啊,因为你以空为知,所以,应无所在,根本不知你所在,因为虚空是你,阿难的身取代了虚空。
[此以鼻肉为知被破,转计以空为知。]亦破之,[亦破云:设若汝以鼻孔之空,]鼻孔之空跟外面的虚空是一样的、平等的。[为能嗅知者,空本无知,纵许有知,]就算你把它当作有知,[则是空自有知,汝鼻头之肉,应非觉矣?]因为你的知转移到虚空了。[如是则应虚空是汝,汝身非知者:如是乃指上三句,鼻孔之空有知,若即是汝嗅知之性,以此类推,则一切虚空,皆应是汝。又鼻上之肉,既无知性,则汝全身之肉,]应当是无知,[皆应非知;以此而论,空若是汝,则虚空无在,]虚空并不存在。[今日阿难,亦应无所在矣?]因为虚空是无相的。
[以香为知,知自属香,何预于汝?]
如果这个鼻中的香为有嗅知…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八界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