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办法过健康的日子。所以你真的要过一个健康、做一个健康的人,一、心灵要健康,二、千万不要滥用药物,这是很重要的,身跟心才能健康。再来,如果很不得已的时候,你也没有滥用药物,只是常常生病,那就认了!你的身体实在有一点遭受严重的痛苦,譬如说神经衰弱症、过敏症,有时候莫名其妙的,身体就是不舒服,找不到原因,吃药吃不会好,好!那你就学习放下,至少这个心,至少这个,还有一半,这个心可以忍耐下来。那如果没有智慧的话,一个人生病了,损失了身体,再接下去,内心里面又没智慧,就损失二种:身不健康,心也不健康。所以学佛至少心理会健康一些,心灵至少会健康一些。
如果说我们成圣成贤的话,那就不在乎这些什么五欲六尘、身体。所以,广钦老和尚讲的:你管它身体变成圆的还是扁的,圆的是无常法,扁的还是无常法。对不对?圆的是生灭法,长、短、方、圆是生灭法。所以,《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里面讲:修行人不要管身体变成圆的扁的,你只要守住那一颗真心,这个就对!这个是广钦老和尚的观念。可是,我们现在没办法啊,对不对?大家一病起来,就病恹恹的,没办法!所以师父的主张,还是身心都健康比较好,变圆的话,让它瘦一点;变扁的话,稍微让它胖一点,这个是我希望大家这样做,好不好?
底下就是:
【此重释根、尘同源。根为能缘,尘为所缘,能所不相舍离。由有六尘,方发六根之知,是根要托尘立;因有六根,方显六尘之相,是尘要托根有。】
相分、见分是空无自性的,【相、见无性,同于交芦者:相即六尘之相,见即六根之见,首句说知,此句说见,乃互影言耳。六尘之相,离根固无独立之自性,六根之见,离尘亦无独立之自性。同于交芦,此芦异于常芦,生必二茎交并而立,二根盘结而连,单则扑地,不能自立,外实中虚。此喻有三义存焉:一喻相依,】互相依缘、互相依靠。相依,【各无自立之性;二喻同源,本是一体不分;三喻根、尘、空、有,二者俱非。】如果用这个来比喻一个家庭的夫妻,你看看能不能?什么是家庭?就是因为要有先生,还有老婆,对不对?有先生没有老婆,不能成为一个家庭;有老婆没有老公,也不能成为一个家庭,第一个叫做相依,各无自立之相,所以一个家必需有夫妻之实,各无自立之相。第二个比喻:本是一体,夫妻本来就是同一家庭。那么第三个比喻:根、尘、空、有,夫妻跟这个家庭体性本空,夫起于四大,本空;妻也是四大本空;家庭也是钢筋混凝土所构成的,夫妻之间,包括家庭,其实诸法也是空。这个是善巧方便来比喻,让大家能不能来体会,见、相二分是不可得。
735页,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解释一下:是故汝今,知见立知,知见就是清净心本来就有知见,清净心本来就有知见,清净心本来就有知见,本知本见。可是,现在不一样,那个本知本见、清净的知见跑掉了。立知就加上一个头,一个妄知,虽然知;可是已经不是清净的知、清净的见了。所以,清净的知、清净的见,就是无知跟无见,不立知跟不立见,叫做真知真见。现在不一样了,本有的知、本有的见,是清净知、清净见、真知真见;现在不一样,妄动,就立一个知。简单讲就是:这个镜子本来就很干净了,我想要让它更干净,拿一个肮脏的抹布:我要让镜子更干净!一擦,镜子本有的光明,就被你这个抹布一擦,就变成光显现不出来了。
即无明本,所以,知见立知叫做头上安头,本有的头不用,还安上一个头,叫做无明本,转本有的智光为无明。
那么知见无见,知见无见就是说:“无”就是脱的意思,知见脱离这个见,本有知、本有见,就是绝对知、绝对见,脱离妄见;这个妄见,就是脱离空见,或者是有见,众生不是落入有,就是落入空嘛!譬如一件事情的引起,你去讨论某某人某某人怎么样,有的爱他、有的恨他,爱、恨本来并不存在,这个人本来就不存在,这个人哪里有存在?岂有爱恨呢?这个爱是头上安头,恨也是头上安头。知见无见,把这个本有知、本有见,就是保持如如不动。所以,如果,我现在用一个直接了当的,你把它加下去,就解决!“知”的底下加一个:如,知如,见亦如。知如,见亦如,就通达空性。了解知一切皆如,了解一切见都是如,知如,见亦如,那么就脱空有之见,就是这个意思。知不如、见不如,你就没有办法脱空跟有二种见。
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好!诸位看这边,用直述法,直述法,这个比喻作真如自性(师父拟左手为真如自性),这个是比喻,你的内心二六时中,你的心中,心中所显出来的清净心本来是这样子;好!动一个念头,事实上是你对,动一个念头:那件事这样不好。。。落入语言、观念,本性贴上一块黑色小药膏,(师父右手捏一块小纸片贴在左手上)这样子。
真如自性是这样子(师父拟左手为真如自性),这个人做了很多的造桥铺路,做了很多的善事,然后二六时中常常讲:我这辈子善事做得很多,没有人做得比我更多!又贴上一块黑色小药膏(师父右手捏一块小纸片贴在左手上)。
或者是说:这个人本身修学佛道(师父拟左手为真如自性),修学了很久很久,很久,他就去告诉别人,我告诉你: 我的经教够通达,我的悟性实在是很强!又贴了一块黑色小药膏(师父右手捏一块小纸片快速贴在左手上)。
本性本来就清净的东西,无可言说、无可执着、无可言论,没有观念、没有相、没有符号,(师父指独立的左手)没有所谓的能、没有所谓的所的相,就是这样子,默契,仅此而已,仅此而已。
所以,动一个念头,说:我很有修行!(师父右手捏一块小纸片快速贴在左手上)阿弥陀佛!本性又遮住了乌云(被乌云遮住)。所有,你想想看!动念即乖是什么意思?动念即乖就是:绝对的清净自性,不容许你动任何的执着、任何的观念,本性上不准你加上任何的荣耀,加上任何的说:我在行善、我大悟,别人都没有!这种念头统统不行!
那造恶就更不用讲了!这个是清净本性(师父拟左手为真如自性),你造这个贪嗔痴,贪嗔痴就不是用这个(指右手的小纸片)来盖了,贪嗔痴就要用这个来盖了,(师父右手拿大板刷拟贪嗔痴整个盖住左手)要盖黑布,贪嗔痴用这个来盖了,连看到手也没有!对不对?知见立知,贪:这个东西很好,现在金价很高档,每盎司涨到多少,我去买一点!就没看到本性了(师父右手拿大板刷盖住整个左手),只看到黄金而已。对不对?
我现在指的是行善方面的,行善方面的,清净自性是这样子(师父拟左手为真如自性),动任何一个念头,盖住了!(师父右手捏一块小纸片快速贴在左手上)对不对?
所以说:今天也是一样,如果我们在厨房煮饭,煮得汗流浃背,非常的累,很累很累,很累很累!人家来说:某某师姑!你真是辛苦!你就要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们是佛弟子,三宝门中,这个应该做的。那么这个人对本性有所体悟。如果人家来说:师姑啊!你看你做得满头大汗,其他的人竟然都在偷闲!你就说:就是这样啊!(师父右手捏一块小纸片快速贴在左手上)(笑)起烦恼:就是这样啊!无论我怎么跟他讲,他就是只想拣菜而已!对不对?叫他搬点重的东西都不肯!就开始起烦恼,暴跳如雷了,(师父右手捏小纸片贴在左手上摩来摩去)到最后就请师父:师父!您评评理!评评理!这个叫做知见立知,卡住了!(师父右手捏小纸片贴在左手上)
所以做善事,佛陀讲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以无所住心,行一切善,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不容许你知见立知。
在座诸位!好!今天如果这个比喻还不行的话,好!譬如说:你做多大功德,来水陆法会的时候,大家都功德做得很大,你差不多做多少功德?你说:我差不多做文殊讲堂这个桌子范围这么大的功德。然后第二个:你做多大功德?我做差不多文殊讲堂这么大。然后,你做多大功德?再问第三个,他说:我做的差不多前镇区这么大!然后就:这样还不够大,我差不多做像台湾这么大!功德这么大!那个观念、那个相一直扩大。。。如果你碰到一个:慧律法师!您做了多大的功德?默然不语,为什么?默然不语,心如虚空,你看那有多大!台湾会比虚空大吗?不可能的事!那就是与真如相应时的人,没有人会着相的,没有人会这样的。对不对?
更有甚者,还有人为了吃一餐饭,几个流浪汉端了饭就开始吵架!所以,这个斋堂也很(辛苦),有一天我站在旁边,我去关心那个行堂,听说外面的蚊子很凶,我就站在那个地方,因为我长得慈眉善目的,头上写着二个字:古意(老实),我就站在那里,知道他们是流浪汉。我们行堂有给他限制一点点,要按照规矩来,像育卿她们限制这个规矩是对的,要按部就班来,这样就对。结果有一个大概七十几岁的,那个是流浪女,面貌黝黑,瘦瘦的,很凶!人家跟她讲说:你不要这样不要这样!她都不听!她讲了一句话。。。我不能学,她说:吃一餐饭就念那个念这个!破晓时分那个晓,又念一句那个。。。唉!你慢慢体会看看。“吃一餐饭就念破晓时分,又念一个鼻孔!”你自己慢慢去拼凑,看能不能凑得出来,你去体会看看。我说:奇怪!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我的面前大声叫嚷,对那个行堂这样子呵叱,我就想:应该给行堂嘉奖,这些流浪汉不好惹!真的!大家那么守规矩,那个老女人就是不守规矩。真的!她好像没看到我,我这么慈眉善目的师父就站在她面前,她一样不守规矩,好像没什么用,没用,(笑)没用!真理对她来讲都没用,你看,为了吃一餐饭而已,只是为了吃一餐饭而已。无明的众生,你就知道她的生命中,你看有多么的悲哀!对不对?有能耐的人,他可以布施很多的钱…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