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四(上)▪P6

  ..续本文上一页,根有优劣,令汝验证分明,但择一最圆之根,做逆流解结工夫,一门深入。此正如来特为初机,别开方便,】

  所以这一段就是告诉你怎么修行。上一段说奢摩他,叫你解这个理,如来密因;这一段叫你怎么修、怎么契入、怎么一门深入。所以,人家这个一门深入,是指耳根,六根里面选择一根,这样进去叫做一门深入。我们现在弄错了,现在把净土宗专修念阿弥陀佛,这个叫做一门深入,是错的!经典里面讲的一门深入,是指六根里面选择一根,返流照性,只选一根,返流照性,照性以后,六根全解脱,它这个叫一门深入。现在我们把这个一门深入的名词,搬到净土宗来用,叫做一门深入,其实跟《楞严经》讲的这个是违背的。

  底下,此正如来特为初机,别开方便,【故交光法师,判前妙奢摩他科,悟圆理,为最初方便;本科妙三摩,起圆修,为初方便;下科妙禅那,得圆证,为方便;甚得佛之本意。】

  诸位!要画线,前面妙奢摩他科,悟圆理,标A,为最初方便;

  本科妙三摩,起圆修,B,起圆修;

  (C)下科禅那当中,得圆证。

  你看,见性,统统加一个「圆」:悟圆理、起圆修、得圆证。

  所以,很清楚的,佛法只有见性的人懂得圆满,懂得圆满,也只有我们每一个人本具的佛性,才有圆满;那么在这个世间的假相不可能圆满,你要做到所有的人都认同,那不可能,做到死都不可能,只有对得起自己的佛性,也就可以了。所以,这个就是圆满。所以悟圆理,就起圆修、得圆证,诸位!这三个,标出来的A、B、C都有一个「圆」字。为什么?所以,只有明心见性的,才能得佛之本意,才能入佛之正见。

  因此,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就是不了解不生不灭的本性,学法无益,因为那个就是妄,其他叫做妄识修行,现在是舍识用根,用不生灭下手处。诸位!到达了这个不生灭,下手处对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情都不一样。水陆法会它快到了,当你悟到圆理、起圆修、得圆证,不一样!你在这个义工,所有义工里面受到任何的委屈,你一定觉得那个不委屈,你就认为那个叫做修行。做得满头大汗,你快乐得无边!为什么?这是我的工作。我是常住,你进入文殊讲堂,你也是常住。所以,进来的义工,他观念就完全正确,今天你为谁做?当然为自己啊!你今天进入文殊讲堂所有的义工,站在哪一个岗位,内坛、外坛、煮饭的,你内心都很清楚:三宝就是我,我就是常住,常住就是三宝,我们的本性就是佛、法、僧具足。所以,你为谁做?所有的因果,到最后回归到自己。所以你在文殊讲堂,就会做得很法喜,你这个义工有正知、有正见、佛的正见,你开佛的智慧,做任何事情都不牢骚,也不抱怨,也绝对不会跟人家起冲突,任何事情可以讨论,可以讨论,有讨论的空间,多沟通就不会误会,是众生嘛!对不对?

  但是我们今天能够有因缘听到《楞严经》的思想,这个思想一奠定以后,不得了!你在厨房任何做,都不会跟人家大声,因为你看到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对不对。我们凭什么对人家大声?对不对?你是凭什么对人家大声?我们大家都是义工,撑开来、摊开来,平起平坐嘛!是不是?如果是组长,组长,他就有这份的责任:因为我是组长,就是一个领导。就有这个责任担起来。像我师父就是住持,住持就是义不容辞,要挑起整个讲堂的内外的事情;但是,要分工合作。所以,当你一个义工,经过了教化,这样的薰习,我告诉你:整个讲堂循规蹈矩。对不对?你看了那个排班在吃饭,你就知道哪些是文殊讲堂教育出来的,哪些是外来的,立竿见影就判,你就可以判别得出来。我不相信文殊讲堂听经闻法教育出来的,为了中午的吃饭,拿一个便当盒,会硬是要插队,把别人挤掉,我不相信你会有这种行为,对不对?因为你的心中没有快跟慢,你圆满就好、你方便就好,反而自己没有吃没有关系,你就有那种菩萨心:你们先吃,没有关系,你们先吃,没有关系。所以这个一种自性的自我教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为什么要叫阿难自修自悟?启发每一个人内心里面的菩提心,是多么的重要,讲经说法的目的也是这样子。

  所以说,很多人就说:我往生以后靠师父加持。有因缘我会这样做,重点还是在你的自性,还是在你的心性,这个才是根本。所以,我们要了解,有了自性的修行,再外面的增上缘:金光明沙、往生被,那么,就无往不利了,修行就是要走在平稳的路上。

  有一个居士没学佛,偶尔看了一本经典,突然跑来师父这里说:

  师父!那个经典不是讲吗?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受善知识的开示,对不对?劝告,十念就可以往生了!

  我跟他讲:居士!你这个叫做走高空绳索的修行。

  他说:走高空绳索是什么意思?

  就是very danger,很危险的!走在高空的钢索。有千千万万的人,哪一个人造了五逆十恶重罪,可以在临命终还会接受人家的劝告?那个比中大乐透还难啊!还难。所以修行要修稳当的路线,不要投机取巧说:我看了,五逆十恶重罪,临命终受善知识的开导,十念也可以往生。那是在展现佛的大悲啊,大悲啊!但是,不是,既然造了五逆十恶的众生,那个你看看,临命终的因缘,你就可想而知了,几乎不可能!所以修行为什么走那种危险的路、不稳当的路?对不对?当然要选择一个最稳当的路,就是我们现在这样子,按部就班,听经闻法,坚持开般若智慧,知道佛的正理是什么,自己不被迷惑,也不可以影响到你四周围的众生,四周围的众生,四周围的众生。

  所以,文殊讲堂都是这样,打开的,你觉得你有缘,你进来;你没有缘,那没有办法!为什么?法不能勉强。就像释迦牟尼佛在世,有时候释迦牟尼佛可以教化徒弟,有时候要阿难、舍利弗、目犍连,他缘是在他们的徒弟身上,对不对?一定是这样子的。所以有的人,我的课他会来;有的人,一定法无师的课他才会来;有的人就法宣师的课他才会来,其他慧律法师的课,他绝对不会来。为什么?每一个师徒的缘不一样,不一样,不一样。所以,一定要说师父度吗?那可不一定!而有的人跟我们法师不一样,叫居士去讲,他就相应了,叫居士去讲,他就听得进去。所以,有时候法师派不上用场,那个缘不在这个法师的身上;但是,总是好的因缘。学佛就是学习懂得如何尊重每一个人的修行方式,修行就是要懂得尊重每一个法门的时空性,要尊重每一位法师、每一位居士,学佛就是学习懂得尊重别人。你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命运,今天你来听经闻法,谁拿着枪押你来?没有!是你自己选择的。既然自己选择的,叫做无怨无悔,就是这样,契入、坚持。

  底下,684页, 【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为什么?因为本性是一,觉性是一。说:这个时候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同一个本性。

  【此承上一门深入。即从一根,而解六结,】我们就是从耳根,【入到一真无妄之地,不是横指六根为六结,】意思就是:诸位!六根,这里要分清楚,六根之结就是眼根。。。。。。看我的手势就知道(师父手势横排),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叫做六根之结,眼、耳、鼻、舌、身、意。要这样子下来,(师父手由上往下竖排)叫做根根六结,每一根都有六结:动、静、根、觉、空、灭。这样叫做六根之结(师父手势横排);这样叫做根根六结(师父手由上往下竖排),这个手势很重要的喔!有的人不太喜欢看我的手势,那这样你体会不出来。这样叫做六根之结;这样叫做根根六结,看一下手势就会知道。底下,所以不是横指六根为六结,【乃是竖说根根有六结。此结,即从真所起之妄结,六结即是五阴,生则识阴先起,由微至著,】由最微细的到显著的。【一、二、三、四、五、六,色阴具五、六两结;解时从粗至细,六、五、四、三、二、一,】从第六结最粗的先解,所以,第六结就是动;第五结就是静;四就是根;第三:觉;第二结:空;一就是灭。所以,【色阴先破。】色阴先破。【深入即次第解结,】次第解结。所以,迷惑颠倒由细往粗,断是由粗入细。所以深入就是次第解这个结,【如观世音菩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渐次深入,解除动结、静结、根结、觉结、空结、灭结,六结尽解,方入一真无妄之地。彼六知根,根根根结,随此所入之根,一解一切解。】意思就是:同一个本性。当你耳根让你见性的时候,不再执着任何的相,离一切相;那么,你眼见一切相,还是离一切相;你嘴巴吃任何好吃的、不好吃的,也是离一切相;身触还是离一切相。所以,当你离一切相,本性离一切相的时候,那么,眼见、耳闻、舌尝、鼻嗅,统统离一切相,一解一切解。

  【即下文所云:诸余五黏,应拔圆脱,故六根一时,俱得清净。六根清净,即六根开合,开一根作六根用,合六用在一根中,互用清净。亦即下偈所云:「一根既返元,六根成解脱。」以上由悟而修,依修得证。】诸位!这个是三个,这个是次第,要画线的。悟了就是道理知道了,知道每一个人都有本心,悟到不生不灭了;可是习气还重。所以,什么叫做修?有的人,有一个比丘就问说:本来就不生不灭,没有什么增减,师父!那要修什么?我就在网路里面跟他讲:断习气,方便名为修,断习气,方便叫做修行。那么,依修得证,就契入究竟之处,就是圆满的根性。依修得证,【开示解结一周,】所以,【初教从根以解结竟。】

  底下,【寅二 示脱缠入圆通(分二)】

  【卯初 阿难蹑佛语以请益 二 如来就所问以重申】

  685页, 经文:【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此阿难蹑前,】「蹑前」就是依照前面。【验六悟圆,】六悟圆,六根的悟圆,入一根就解六根之结。所以,【入一解六,】就是入一根,就解开了六根之结。【两科佛语,领解未彻,重申请问。问意有三:一、前佛云:若能于此,悟圆通…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四(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