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观空,都不行,一定要妙性天然。说:我把它观空,一切法尽皆空!这个就是生灭,但有能所,尽是尘,就是空执。
那么,第七意识破二个结:空结、觉结,第六意识跟五根呢?就是根结。那么五尘就是静结还有动结。
所以这个动、静、根、觉、空、灭,是举耳根,六根里面的耳根,这个耳根就代表六根,六根讲的都是一样,所以举一就是六。
本经的六结跟三执:灭结就是空执;空结、觉结就是法执;根结、静结、动结就是我执。
解释一下:先从我执,我执就是执四大为自我,妄想心为我的心,这个就是我执,认为这个妄想意识心就是我的心,不晓得这个是前尘分别影事,不知道!对这个色身不了解是缘起、是四大,父母亲还没有生我们以前,根本就不存在;生我们以后就变成缘起法,而这个缘起法,我们误认为这个就是「我」,所以这个牢不可破,我执。
那么,这个法执呢?诸位看上面:觉、空,这非常重要!如果你向大众说:我觉悟了!然后大张旗鼓的告诉自己:我大彻大悟开悟了!诸位!这个就是凡夫。真正悟道是默契而已,不能说!所以这个觉,一直说:我是大觉者!这个称赞自己,就是对法上的执着。这个法执,再讲具体一点,让你更受用,当你崇拜某一个上人或者是法师、或者是金刚上师,然后执着就是说:全世界没有比我师父有修行的!这个叫做法执。或者是你听了某一种法,哇!持某一个咒,非常的好,然后否定别人的存在,这个就是法执。或者说:我念佛念得非常好!好像全世界不修净土法门,就是全世界都是很可怜的,没有救了!末法亿亿人修,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不念这个佛,可惜!然后怜愍一切的众生,这个叫做法执。或者是你对某一种道场,有特别的偏见、关爱,这个统统叫做法执。
我去台北的时候,有一个信徒,女信徒,在我面前讲说:师父!我认为我们那个上人,某某人,修苦行是全世界最有修行的,我认为他是佛!嗯,我们也是默然,接下去也不晓得......因为这个剧本不知道怎么接,接不下去!你不是别人,你怎么知道别人没修行?你没有跟其他的法师:西藏的上师,或者是汉传、南传,人家修四念处,你怎么知道别人没修行?所以这个对法上的一种偏爱,变成有:是法不平等,有其高下,这不懂得法!懂得法的人,连这一句不行,连动念都不行!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嘛!是不是?那我就问了:你们上人叫你怎么修啊?我们上人叫我们观空。我跟她讲:诸法本来就空,你为什么要观它,头上安头?她听不懂我在讲什么。我说:连我这一句你都听不懂了,更遑论后面的真如。她也不晓得什么叫做头上安头,这个到底是在表达什么。所以我们,凡是来讲堂上课的,千万不要犯这个过错;我对生灭无常的世间,彻底没有意见,我尊重每一个法师的修行方式,也尊重每一个道场的道风,也尊重八大宗派各有自己的缘起、时空性,和背景所依据的经典,用这样的尊重,反而更贴近真如、更贴近平等心。所以当你欣赏某一个法师的时候,并不适合在其他的法师的面前一直赞叹,对方会不舒服,叫做不舒服。所以你一定要了解这个道理,这个道理。你跟我跟慧律法师有缘,仅止于此:「我跟法师的法非常的相应,我非常的受用!」仅止于此,后面就不要再称赞。如果你要赞叹师父,来到我的门前,我们把门关起来,你就可以开始尽量的称赞,那个就可以,没人听到,不要紧;公开的那个,这个不好,修行人不应该这样子。所以我教导你的,统统叫做佛的心,修行人以此为我们的借镜。
所以这个觉结跟空结很难突破!为什么?他就自己觉悟了。或者是:我观空,我能够放得下一切!所以,有的人一修行就说:慧律法师!我六根、六尘、六识一十八界,我统统放得下了!放得下,这一句也是多的,本来就没有东西,你还在那边多一个放得下,这个也是多的。所以,对法没有执着,就是默契而已。
然后再最后一个,这大菩萨修的,叫做灭结,「我把生灭全部灭尽了!」这一念叫做生灭。知道吗?我统统灭了,灭,就是真如相应,无可言说,没有语言、没有文字,只有内心唯是一心,唯有真如,真如者不可说,默契而已,要体悟到这个,要相当的功夫。
有一次,我年轻的时候,那时才三十二岁,我们在山上的道场,有一个老参,在用完了这个......有的持午、有的晚餐,时间过了,洗个澡,大家刚好聚着,老参跟我们三、四个,刚好往下看,风景不错,那老参就说:
哎呀!今天皓月当空,微风徐徐而吹,微风拂来,特别的清爽。来!法师!第一个,法师!你说说看,风吹这个树清凉,发出沙沙的声音,你看看这个,你能表达一下你修行的心境呢?
他说:风一吹,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无比的清凉;但是它在演说不净、苦、空、无常、无我的真理。
嗯!这个老参点点头:嗯!不错!第二个,你呢?你的体悟?
他说:万法唯心现量,那有什么不净、苦、空、无常、无我?这些都是相,相不可得,就是万法唯心,万法唯心,就是不可得,其实不可以在相上论断。所以,所说的不净、苦、空、无常、无我, 其实是唯心的现量,本不可得,无可言说。
他说:嗯!这不错!第三个:慧律呀!你的体悟是什么?
我那时候来,不说第二句话,就直接进入寮房,一句话都没说。
这个老参很惊讶,就跟着我后面来,他就问说:慧律!你是真悟还是假悟啊?
我就摸摸他的心脏,我用右手摸摸他的心脏,跟他讲:我说:你的心还有真跟假。
我三十二岁便能领悟究竟第一义谛没有能所、涅槃实相的道理;但是,随着这个时间往前推,三十二岁、四十二、五十二,一直到今天接近六十,我给大家一个名词,叫做经验第一义谛,那个体悟就更深入!
有一个法师来到我的面前,说:慧律法师!我觉得佛经讲来讲去,讲的统统一样,也没有什么好说。
我跟他讲:法师!你对一半,佛经讲的统统一样,统统要开采涅槃妙心,你这一句话讲对了;但是,经验第一义谛的体悟就不一样了!你今天你三十二岁,你讲到这个实相,你的体悟跟十年后、跟二十年后、跟三十年后,你的体悟会更深,一直一直契入更深的地方,这个经验第一义谛,各人体悟深、浅不同。这个面包,对不对?这个面包,你看,面粉都是一样的,机器、仪器都一样,这个面粉做起来,会做面包跟不会做面包的就会差很多,有的做得很可口,有的焦头烂额,对不对?有的香喷喷!是不是?你看这个。佛经都是一样的,当你悟明心性的时候,从你本性流露出来的这个法,跟依文解义,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你坐在这里,绝对功不唐捐,不会浪费你的生命跟时间的,因为每一次,你今天听到的,也许你今天用不着,也许五年后、十年后,在一次的这种恍然大悟:喔!原来十年前我在文殊讲堂上《楞严经》,师父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刹那间契入,那个法的喜悦不可言喻!但是你要十年后那种法的契入,就必需今天要吃一点苦。所以你今天来,讲经说法,也许你不受用,你听起来觉得很陌生、好吃力、听不太懂;但是,这个没有关系,佛法就是要这样子,就是要这样子。只有坚持,唯有坚持、唯有精进的人——修行人,才能打开佛陀涅槃般若之窗,只有这样子,没有其他办法。
好!底下,
三执,我执就是我空,破了法执就是法空,连这个空也不能着,叫做空空。诸位看左边,九一页右上边,色就是动跟静,就是人空;受就是根;想就是觉,行就是空,识就是灭,动、静、根叫做人空,(破我执);觉跟空,法执,法空(破法执);灭就是空空(破空执)。
好! 诸位请把《楞严经讲义》请出来,666页,这一段是讲:
【丑二 决定从根解结脱缠入圆通义(分二)】
【寅初 教从根以解结 二 示脱缠入圆通】
【(寅初分五)】
【卯初 决发增上胜心 二 法喻当知结处 三 确实指根是结 四 备显六根功德 五 教其悟圆入一 今初】
所以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是说:你要用对心,要用对心,从根入手,发不生不灭的真如心修行。
666页,中间,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於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
这个第二义者,这个不是第一义谛那个第二义谛,不是的,这个是根据前面的。好!诸位恢复一下记忆,翻开652页,652页。为什么要翻来翻去呢?因为要恢复你的记忆。因为听经,你们知道,初学佛法听一听,他回去放着,下一堂课,下星期六再带来,听完后就保持如如不动,他不可能再去翻书,所以,他听完就还给我......他听完就还给我,听完一定还给我,这很正常!听完,他就一定会还给我,高兴着中秋节快到了,他怎么会记得这个?所以一定要恢复一下那个记忆。
652页,看大字体的,
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继续看左边大字,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往左边看,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好!翻回来,666页,这样知道吗?第一义就是这个。
好!现在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诸位!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当你在不舒服的时候、不愉快、起烦恼的时候,你要坚定说:只要是假相,我就放下!只要是有为生灭法,我就放下!诸位!这个世间你看到的,根、尘、识十八界,哪一种不是有为?哪一法不是有为?哪一法不是生灭?所以修行,你看到这个是生灭法,你就…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