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可以不要讲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如果你已经通达了,那么就坐在这里也随喜,随喜。如果完全通达,也不用坐在这里了,所以是不太可能就是了!所以让大家受用,就是要用白话文,再讲一遍、念一遍。大陆有一个人,他说:师父啊!我没有《楞严经》的这个课本,不过您那个字打得很好,尤其讲到这个《义贯》,都是白话文。你看,那个初学佛法的人,还是很感谢师父的!所以,这里面的论点,很多是值得参考的,拥有佛的正见,你不看它,真的是很可惜的,不是每一个人的根器都是那么利的。
诸位!看914页,
第四章;
这个是他编的,跟我们圆瑛法师那个《讲义》是不一样的。
初心行者之二决定义;
那么,在这里必需附带讲:楞严经的这个《义贯》,就不可以用像《楞严经讲义》那么久的时间再讲了,所以就是必需要带过去......需要解释的就简单解释一下。要不然就像《楞严经讲义》讲这样子的时间,那要讲到何年何月啊?讲到说不定师妈又复活了,把大家吓一跳,因为讲不完!对不对?要看情形嘛!所以说:这个《义贯》就不能花那么长的时间。
好!914页,
经文:【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晦,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
虽然讲过了,我们还是一定要好好的把它念一下。
915页,注释:
「心悟实相」:此悟为心开悟解之「解悟」,而非证悟。解悟为听闻、思惟、疑惑消除,信受理解的正解、乃至得胜解之相。而证悟则是所依所解悟之法,如法修行。注意这个「如法修行」,就是身体力行,彻底的降伏自我,不是听听、嘴巴说说而已,是真的有那个功夫,身、口、意完全符合佛所制定的戒律,还有佛所讲的心法。所以纳法于心,如法修行、纳法于心,为什么?万法都不离心嘛!达心法不二,入法境界,而能起用,称为证悟。简言之,解悟的知,解悟是「知」的境界;证悟是「行」的境界。「实相」,是指如来藏之相,也就是如来藏的三种相用: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以及空不空如来藏。通达如来藏之本体,及其三种相用,称为通达实相。所以,实相不只是无相,无相就是空无所有,体性本空,叫做无相。那是般若的初门之教。甚深般若则为空、不空、空不空俱时而现,法界森然,万法皆真,而不相碍。
「身意轻安」:「意」,就是心。「轻安」,为心舍掉粗重的烦恼之后,如释重负的觉受。
诸位!有没有啊?简单讲:小烦恼就是捡掉一颗小石头,压在自己的心;大烦恼就是捡掉、捡起来一颗大石头,压在自己的心,让自己不好觉受!所以,在座诸位!你想要过快乐的日子吗?很简单!把心中的那一块粗重的烦恼、大石头拿掉,细的烦恼、小石头拿掉。
在此则为舍对无上法粗重之疑与惑,身心顿时荡然清爽、安适,如人洗了热水澡之后一样,身无垢染,轻松安适之状。又,轻安在唯识百法,五位百法里面,是属于「善心所」中的「轻安心所法」。所以知道轻安是一种修得的善法。就是要修行,如实修行。心中若有轻安心所的善法生起,就表示修行已达到某一种善的境界,通常是在心开悟解、或大悟,或得到「未到地定」。
未到地定就是初禅前的定。四禅、四空都有未到地定,未到地定,初禅的未到地定→初禅;二禅的未到地定→二禅;三禅的未到地定→三禅;四禅的未到地定→四禅;空无边处的未到地定,四空天也是这样子。所以四禅、四空都有根本定,还有未到地定;有获得未到地定,未到地定就是指还没有到初禅前的定。或得初禅,或修法忏悔而罪灭的时候,那时候便有轻安之相发生。
修行之人;916,916页,若有轻安之相发生,心自知之,莫与他人说,除非是你的善知识,以求印证,否则只宜所谓的「自修、自证、自知」、佛知、你知,便好。
底下,现在看这个末法,末法可颠倒了,更不可大事宣扬、还登报纸、著书立作,广为人知,说:我是大悟了,其他人都不悟!你看,这个就最糟糕的!末法的时期就是最糟糕的,就是这样子。所以,更不可大事宣扬,欲令广为人知,如是贪着名闻,即速招魔嫉、魔障。此于末世修行,魔强法弱之际,不可不知。
所以你想想看,那个大悟的人,他是一定很谦虚的,无论是你著书立作,他的行为举止,他那个悟道的人,有悟道的氛围,就是你到他旁边,他有磁场、有柔软心、有佛的氛围。他绝对不是说,咦?这个悟道人,看了这个语言举止,怎么会这么粗暴?或者文章怎么会这样攻击性那么强?完全手下不留情!大悟的人不会做这种事情,他了解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今天众生的因缘不具足,我们是用等待的因缘。佛也是这样子,释迦牟尼佛没有说把外道叫来痛骂一顿,佛陀没有,佛陀用最慈悲心感动他,用大智慧引导他;如果大智慧跟慈悲心用不着,就是用等待的因缘,就把这个问题交给时间。时间可以解决世界所有最困难的难题,就是交给时间,否则没办法,就是等了。今天当然因缘、根器他就没办法,他就听不进去,你硬要他接受你的观念,大家就干起来了,这样也不好!所以,在这个末法修行,魔强法弱之际,是不可不知道的。
916页,第五行,
「方便提奖」:「方便」,就是依智慧观察,知道众生的根器、性、欲,这个「性」就是性向,「欲」就是希望、需求,知道众生的根器是大根器、小根器;他的性向是什么;又他希望要的法是什么,而采取令他易解、易懂、易信、易受、易行的方式去化导他、教授他,令他生信、得益、欢喜奉行,称为方便,也称为「善方便」,或「正方便」。除此之外,也有一种方便,称为「邪方便」,或「不正方便」。此为无智之人, 欲使用佛法以外的方法来引导众生,如用外道法、外道法最多就是治病了。
现在最糟糕的,就是在末法时期,他没有杀人,也没有放火,国家的法令也拿他没办法。所以,宗教对政府来讲,是一种很困扰的,他有正法,有益于世道人心,有帮助人类的做人、行善,心中有正确的宗教观念,他就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必要派什么警察、公安、法院,他就自己把他管束得很好。法律是事后的追诉,因果是事先的防范。所以,整个国家社会,要带动有杜渐防微的功能, 就是宗教。但是宗教也带给政府非常大的困扰,为什么?穿起出家人的衣服来,我要做什么你不知道!是不是?我可以乱讲,我又没有真的受三坛大戒,我也不是真的出家,哪怕你什么因果?我要活下去!就是这样子啊,穿着衣服就到处跟人家伸手化缘了。要不然他会一点符咒,就说:来!我会跟你治病!完全不依正法。那么,这个人如果说堕胎,他随便给你讲:你旁边有婴灵,你就是要来我这里治病,我可以超度你的婴灵!那哪一个女众讲得不心动啊?那个家里如果得了重病,中医、西医都束手无策,就求这个旁门左道;他现在要的不是正法,要的是我的亲戚朋友、兄弟姊妹、儿女身体赶快好起来,这个最重要了!这个就是最脆弱的时候,最容易受骗的时候。碰到那个有心人,就来了,全家荡然无存,包括你的房地产,统统卖光了!
讲堂二十年前,二十几年前,来了一个女众;我们一定不会讲人家的名字,现在这样,未来也是这样,这只是举一个例子。她来到文殊讲堂,一开始有信心;这个有信心,念佛、拜佛,以前共修师父都出来,还不错!后来觉得这个太单调了,没什么味道:我要学快一点的,快一点的!她觉得听听慧律法师这样讲经说法太慢了:我要更快的!她这个人是很好。后来刚好碰到一个说学密宗的;这个密宗的,有正、还是有邪,正统的密宗,他还是持戒,持金刚戒、三昧耶戒,还是要持戒。再来,自创品牌,现在的密法太乱了,自创品牌,也没有传承,自己搞。而最迷人的就是这个,最迷人的就是这个:感应啊、神通啊、加持啊、治病啊、堕胎啊,什么都有你的办法!好了!这个女众就离开了,她要找更快的,刚好碰到一个,正、邪我不知道。她离开以后,经过了二十年;离开前我有警告她,我说:现在这个时代,邪法多,正法少,你还是小心!结果不高兴,说我在嫉妒上师,说我本身不修、不懂得密法,还在外面放了一些对我不满的话,这个传到我的耳朵,我就笑一笑,这个也不能怎么样说。所以就变成说,一个大法师想为人家众生好,你还没办法让她完全的信受,还是很难!那就自己跑出去了。她说二十年,这二十年,后来在讲堂碰到了,咦?哇!这二十年前年轻啊,怎么会现在这个貌相会这样?你看,哇!她看到怎么二十年......哇!一个老太婆呢!说:你是......你是不是......她说:对!我现在告诉你:她身上三百五十万,二十年全部都光光的!当她在信奉这个上师的时候,是买什么纳骨塔、买什么天珠、买这个......三百五十万,统统没有!她说:也不想说很多啦,我一念错,没有听师父的话,二十年浪费,身心俱疲,全部的家当统统当掉! 三百五十万对一个普通人来讲;我还不敢给我先生知道!你看是不是很惨?还去借钱,人家这个跑到美国去了,现在跑到美国去了,你能怎么样呢?打也打不到,告也告不赢,二十年!她二十年如果好好的安住佛陀的正法,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不是很好吗?看到那个,她看到我,又哭、又伤心、又忏悔,她觉得......可是她也没来啊!所以这个问题就是:你是一个佛教界的,扮演一个......如果是善知识或者是法师,你很想救众生;可是你要怎么讲,又不会去伤害他,你要是稍微讲重话一点,就说我们没修行:师父!您不是讲吗?对不对?若真修…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说三摩修法,令从耳根一门深入。解六结,越三空。 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