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斯。简单讲要讲经说法要做一个善知识,一定要自己有悟,悟入很深的道理,你才能够做为众生的依靠,就像道场一样让人依靠,所以说自非道场得入三昧,发旋总持,自己还不够。。。这个道场不是指那个道场,是自己色身有证悟、知见正确,让众生依靠如同依靠道场,意思是还没有这个能力的人,怎么有办法自在妙说呢?
【丁二 就别广明四 初释佛字二
初正约佛名示六即二
初翻名标示】
【初释佛者,】解释佛,【佛是觉义,】觉悟的意思,【有六种即。】六种即佛,名字即佛,这个也是我们十七页所谈到的理即佛,你看十七页,中间黑字体的第三行,【故言众生即是佛,理佛也。】道理上来讲,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三无差别,第二翻开十九页,第一行的中间黑字体,【故须达闻名,身毛皆竖,昏夜大朗,巨关自辟,此名字佛也。】听到名字就了解当下就是佛。再来翻开二十页,最后一行,【常运念无不念时,念念皆觉,是名观行即佛也。】观行即佛。好,接着二十一页,第四行大字体的最底下,【如法华中,】《法华经》中【六根清净即是其相,名相似佛也。】相似佛。再来,二十一页最后一行,【分证佛者,】分证佛者这一段就是讲分证佛,分证即佛。再来,二十三页,倒数第三行,【究竟佛者,道穷妙觉,位极于茶故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所以有六即佛。
六即佛:
第一、我们所解释的理即佛。就是就道理来说大家统统是佛,没有众生和佛的差别,就道理来说;
第二、名字即佛,就是认识的那一刹那叫做名字即佛;当你听到佛法你认识自己,你也是佛,叫做名字即佛;简单讲名字即佛就是认识的那一刹那,你就了解你有佛的成分;
第三、就是观行即佛,你听到我是佛知道我要修行了,开始修行,观行即佛,观一切无常法、观一切无所着、观一切放下、观一切无所计较,日子就很好过了,观行即佛;
第四、就是相似即佛,你修行修到最后很像佛,已经有一点相似了,像我的徒弟,他会学师父讲经,相似师父了,很像了;
第五、再来分证即佛,分证就是真正有证悟到,却还没有圆满叫做分证,分证即佛;
第六、 到最后就是究竟即佛,到最后统统一模一样、如出一辙,像模型印出来的。
再来,看黑字体,初释佛者,初解释佛,佛是觉悟的意思,有六种即佛。
【二 就觉广明六
初理即】
【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这是就本性而言,【如贫女舍宝,】舍宝,就是家中有宝,【众物具存。】这是出自《法华经》。贫女舍宝这是佛的比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佛性,众生却不自知,就像一个贫穷女沿着街道化缘乞食,说:我很穷,我很可怜,我都很贫穷。她却不知道她家里有宝物,一回到她家,知情的人对她说:你家的地下本来就有宝藏,不相信你把它挖出来看看,你就不必去向人乞讨了。说:这样啊,我来挖挖看。一挖结果发现很多宝物,这样我不穷了,我不是很穷,我很富有,意思是说我们众生都一直向外追求,都是:我很可怜,我怎么痛苦,我很烦恼。佛就教你,你本性就是佛,只是你现在没有智慧,如果你肯放下,当下你就会悟到,有一天悟到平等,冤亲平等,变成富有的人,为什么?充满了智慧、充满了解脱。这个叫做贫女舍宝,众物具存,不少一样,统统具足,我们的本性统统具足,不少一样,一样都不少。【力士额珠,圆明顿在。】这个又在比喻。力士额珠就是古时候的大力士额头都绑着一条带子,带子的上面有一颗珠子,很有价值的珠子,他不知道它的价值,就把它拿下来,然后晚上走路,路很暗看不清楚,人家说:你那颗宝珠能够照无量无边的黑暗,价值连城。拿起来一看真的能够照破黑暗,表示珠本来就在额头上,是你自己不会运用而已。意思是说我们的本性就是有佛的智慧,不生不灭的思想,只是被你的妄想遮蔽了,烦恼遮蔽了,所以今天你会当众生,老实说不是可恶,实在是可怜,可怜!所以本有的珠圆明顿在,【如来藏经】在大藏经里面,【举十喻:弊帛裹黄金,】弊帛就是袋子很不好,很脏,但是里面包黄金,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是大小便所造成的肉体,是不清净的,但是里面有清净的佛性,黄金就表示佛性的意思,意思是说我们人是很尊贵、很尊贵的。【土模内像,】就是土模型把外面都封住了,里面却有宝像,金身的佛像,意思是说我们的身体虽然是四大所造成的,但是我们的本性是在我们的里面,有一天你就会找到。土模内像,因为土模是盖在外面,我们看不到,但是里面却有金色身的佛像。【闇室瓶盆,】瓶和盆这是表示化现无量无边的神通力,瓶、盆是表示七宝瓶、七宝盆,所以闇室瓶盆就是说放在很暗的室内,却没有人发现它里面的尊贵,瓶盆表示很尊贵的器具,七宝瓶、七宝盆却是放在闇室,表示我们的佛性都被四大无明遮蔽了,闇室就是无明,无明遮蔽了我们的宝贝,意即遮蔽了我们的佛性。再来,【井中七宝,】放在古井里面没有人发现,要明眼人才知道古井里面有七宝,所以经典种种的比喻就是要发现自己的本性,【本自有之,】本来就有了,【非适今也。】不是刚好今天才有的叫非适今也。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本来无始劫以来就有的,非适今也,不是刚好今天才有的,才发现的。【净名云:】就是《维摩诘经》。《维摩诘经》说【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众生本性就是如此,皆如也。【宝箧云:】箧是一种箱子。宝箧,这是一本经典,宝箧云:【佛界众生界,一界无别界。】佛界和众生界统统一样,无别界,就是同一体。所以我们佛教说的道理确实伟大!基督教,你怎么修也不能做上帝;天主教,你怎么修也不能做圣母玛利亚;回教你怎么修也不敢做真神阿拉,不敢。一贯道,你怎么修你也不能成为老母娘,理天,所以一贯道所说的话处处都是矛盾,怎么说矛盾呢?他说道在俗不在道,你看一贯道说话多矛盾,那是碰到愚痴的人才会听,遇到我,他就惨了。他说:道现在末劫天年,道降落在火宅。说火宅就是在家人的地方,不在庙。我问你:你有没有读过四书,放诸四海而皆准叫做道,就是说四海之内所到之处平等才叫做道,在家人也是人,我出家人也是人,你有身体,我也有身体,你有心,我也有心,为什么道会跑到你那里,不会跑到我这里?你是什么意思?那个我也叫做歪道,道是普遍性的东西,平等的东西,对不对?所以有悟才有道,你没有悟要道什么?会跑到你在家人的身体,就不会跑到我出家的身体?骗傻子,哪有这种事情!你在骗傻子,你头壳坏掉,道就一定你们在家人才有道,出家人修行没有道,出家人没有娶妻生子、没有抽烟、没有打麻将、没有赌博,这样没有道,要像你们在家人那样才有道?什么道?贻笑大方!胡说八道!我常常想一贯道不是可恶,是可怜!你有心,我也有心,谁悟了谁才有道,道和悟连在一起,是不是?道和悟,悟道、悟道,你有悟才有道,不悟哪有什么道!你不悟什么道都没有,哪里一定要在家人才有道,出家人没有悟也没有道。在家人如果有悟,像维摩诘居士、庞蕴居士母子都是大彻悟的人,道就真的在他们在家人的身上;出家人如果要迷迷糊糊,一天三餐迷迷糊糊过日子,出家人就真的没有道。道是和悟连在一起的,而不是和人连在一起的。不是在家人才有道,出家人就没有道,怎么会这样?你这是什么道?道是平等的,什么人有本事什么人得到,对不对?奇怪,他的道就一定藏在在家人的家里,道, 难道都躲在水沟底下,去把它挖出来的?这种道理是很简单的,却不晓得,这么简单,有人被一贯道迷十年、二十年,真悲哀!他说出来会被雷打死,五雷轰顶,奇怪,一贯道几十万人出来,也不曾听说被雷打死。It is very夸张,实在太夸张了!我就说我们人有智慧和没有智慧实在差很多,真的,死在那个关头里面,叫他出来他又不敢,不敢,对不对?他们就用比喻的,比如说人家一贯道也有博士、也有硕士,我说道理是深浅的东西,不是你读到博士就会懂佛经,要不然你找个博士来,我拿这部《观无量寿经》叫他讲讲看,看他有没有办法透彻了解,这个不是读到博士的问题,这是认知的问题,就是他本身认识的深和浅、悟到的深和浅的问题,要不然你叫一个哈佛大学的美国人来,美国人来你看看,叫美国人跟你们开示《十六观经》,搞不好要换你讲给他听,我们人不是藉着学历高就代表一切。我们不要用哪一个人信什么教,就代表他是真理。权威不表示真理,你听得懂吗?一贯道有时候都是藉着一个伟人,他是读书人或者是政要,就表示他们很伟大,不是这样,真理的追求人人平等,但是你认识的深浅各有差别。所以一贯道可怜,他死在里面拖不出来,你要他活硬要救他出来,他偏偏认为我就是要这么死,你没有办法,他认为他很幸运,如果一提起,所以一贯道的常常写信来骂我,说慧律法师常常毁谤一贯道,其实不是这样子,你为什么不想成慧律法师才是大慈大悲,为了救一贯道的众生跟你们点破,你为什么不这么想?我为什么要毁谤一贯道,对不对?所以这个很悲哀,说起来很可怜。所以一贯道的人要来和我理论,我说:你在那里休息就好了,比较不会伤和气。所以今天我们能够听到正法,正知正见的法师,这不是一劫多劫有办法修来的,这是相当困难的,这是我们一个人一个人的因缘,所以我们也无须一直攻击,各人信各人的,你信你的,如果你认为一贯道对你就去信,如果你肯说:我冷静,我稍微冷静想想看,我冷静想想看,说:既然法师那么慈悲,书又读那么多,讲经又好几万人,要不然我冷静来听听看,不要一直想我在伤害、我在攻击一贯道。为什么你不冷静说我才是大慈大悲的救一贯道的菩萨示现,为什么你不这么想?要不然以前有谁讲给你听,对不对?你要冷静!冷静比较看看,如果你比较觉得一贯道比较好,你就去信他。…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