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八种皆劣。】八相会比较差一点。八相成道,什么投胎、出世、降生、什么出家、成道、降魔、转*轮、入涅槃,就是这八种。【大示出没,如水之波。】同一体的。经典里面有这么说,佛当时在世的时候,凡夫看佛就是一个老比丘相,佛坐在那个地方,凡夫看佛不过是一个老比丘相,我们的眼睛被业障所障碍,看到的不过是一个老人,如果是根机比较利的人看到,佛有三十二相非常的庄严。再来,小乘的看到不只是丈六金身,不只是如此。如果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看到,见到佛,就像几千万亿阿僧祇由旬,非常的大。所以说大机所见,八相难思,大机就是大根机的人,这些大菩萨所见到的八相成道,当然就是不可思议了,就小乘来讲比较差一点了。所以大乘的示现,这个出没就像水和波,【全法界身,八皆胜妙。】八种很殊胜、很奥妙。【小乘生灭,体是无常。如火烧薪,终归灰断。】灰断就是灰身泯智。木柴如果烧到最后成灰,就是没有火,意思就是把色身除掉叫做灰,叫灰身。断就是断智,意思就是说有这个色身,就有这种世间的智慧,我没有这个身体连头都没有,所以就是进入涅槃,灰断,终归灰断。小乘生灭,体是无常,如火烧薪,到最后一定要入灰身泯智。【此等皆是果人法则,】证果的人一定的法则,就是一定要入涅槃。你如果没有入涅槃,就变成你所讲的生灭法,这样不能成立,佛的本性是不生不灭,那是大根器的人,就众生来讲,佛为了要解释因果和生灭法,他一定要自己示现涅槃,而且众生如果没有那种福报,也没有办法一直求佛住世。【名佛威仪。】这个叫做诸佛的威仪。一定的法则。【初住能为,名之曰具。威仪属身;音声属口;方便属意;应以佛度,即现佛三。】即现佛的三业:身轮、口轮、意轮。【佛尚能示,】佛界他都能够示现了,何况九界更加的不困难,就是佛尚能示,【九界不难。】这个文言文的字实在太简单了。所以太简化看起来不简单,因此,奉劝大家不要缺席。【初住尚尔,】初住还能够这种能力,尚尔就是还有这种能力。【后位】就是比初住更高的,二、三住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意思初住位就能够这样,何况后面的圣位,后位【不待言矣。】就更不必说了,叫做后位不待言矣。这个如果不懂佛法的人来看,误解就很大了,很多地方就没办法解释了。【破惑转深,】破迷惑转深,【德用转广。宁以身口,可思议耶!】怎么能够用心、口来思议!心是思想,口是论,所以心口可思议耶,就是不能用心来思惟、不能用口来讨论叫做不可思议。【良由】就是因为【位位始觉本觉,】每一位当下就是始觉和本觉。始觉和本觉【一合俱忘,】忘就是双亡,【致使体用高广若此。】
底下最后讲第六即佛,究竟即佛。
【六 究竟即】
【究竟佛者:道穷妙觉,】道穷妙觉,穷就是尽的意思,道已经尽到了,已经达到了,穷就是达到这个妙觉,【位极于茶,故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这个没有学佛,你怎么看也看不懂。就是有学佛也搞不清楚这是什么意思。位极于茶,茶是。。。在《华严经》里面讲的印度有四十二个字母,最后一个字母叫做茶,这个音用罗马的拼音叫做茶。在这里今天我如果没有查佛光大辞典我也弄不清楚,查四十二字门,在第1630页那个地方,就是《华严经》或者是梵文的四十二个字的字母,我们翻译成中文这个音,意思是说印度的梵文有四十二个字母,字母的最后一个字是“茶”,音相同,不是中文,所以这个茶字是印度音,印度的梵文有四十二个字母,四十二个字母里面最后一个字那就是茶音,简单讲就是这样子。所以我还是奉劝你们去买一部大辞典,师父总是希望你们每一个人在听经闻法当中,回去有资料随时都可以查。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能够了解一切的实相,【边际智满,】就是无量无边的一切法,无量无边的智慧统统圆满,【种觉顿圆。】一切种智这个觉悟刹那之间圆满,【无上士者,名无所断。无上士者,更无过者。】没有人比他更厉害。【如十五日月,圆满具足。】就像十五日,我们所说的农历十五日,月亮圆满具足。【众星中王,最上最胜。威德特尊,是名究竟佛义。】究竟即佛。
二十四页,
【二 兼显佛德明无尽】
【佛有无量德,应有无量号。】佛有无量的德行,所以应该有无量的号。【举一蔽诸。】就是举一种,蔽就是包括一切。举一蔽诸,举一种就包括一切。【华严有万号。又经有万号。】华严有种种的号,一万,万就表示很多,确实经典也有种种的名字。【三世诸佛,通有十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你要说释迦牟尼如来也对,释迦牟尼应供也对,释迦牟尼无上士也对,释迦牟尼天人师也对,我们现在“佛”都讲惯了,要不然“如来”也讲惯了,其他的差不多都没有在使用,如果你念南无本师释迦无上士,大家都会看你,(笑)其实我们念的是对的,他不曾听过这个音,如果你这样念他会一直看你,说:这个人头脑有问题,怎么这么念,本来这样也是对的,但是,因为大家念“佛”念惯了,你突然要跟他改变,改变不过来,没有办法,所以一定要念释迦牟尼佛。底下,【净名三号,】就是如来、正遍知、佛,就是在《维摩诘经》里面讲的是三种,佛有通三种号:佛、如来、正遍知,【以劫寿说,不能令尽。】就是用长年累月一大劫的生命,寿就是时间,以劫寿就是用一大劫的生命再长的时间来讲,也没有办法说佛的名和德行有多少、通用的法号有多少,【何况诸号耶?】何况其他的题目、名字,意思是说讲不完。
看小字体,
【等觉,已名满足方便地。菩萨究竟地。始觉道穷,本觉理极。】意思是说满足方便地,就是菩萨的修行叫做方便,叫做满足方便,满足方便就是所修的功德填满了方便的阶位,菩萨究竟地就是等觉。所以始觉道穷,本觉的理已经最究竟了,始觉一直通,通到最后,本觉的理也都显示出来。【本始既泯,】泯就是没有,【无以名焉,】没有什么名词好讲的,本觉、始觉既然合起来就没有所谓的二个,没有所谓的本和始,无以名焉,最后叫做【强名妙觉。】勉强的来说他是妙觉。【大品般若四十二字,字字互具诸字功德,】四十二个字每一个字都具足互相的功德,【南岳】禅师【用对圆顿教中四十二位。】对圆顿教中以梵文四十二字母来对阶位,【初住阿字,】二住就对另外一个字,所以我去查是1630页梵文的四十二字:阿、羅、波、遮、那、邏、陀、婆、荼、沙;第十一个字到二十个字叫:和、多、夜、咤、迦、娑、磨、伽、他、阇;二十一到三十是:颇、驮、赊、怯、叉、哆、若、挓(zha一声)、婆、车;三十一到四十:摩、火、嗟、伽、他、拏、颇、歌、差(音chai一声)、遮;四十一就是咤,四十二就是茶。茶字,总是要查。最后初住是对阿字,【中四十字,】一个字一个字对,【对至等觉。最后茶字,当于妙觉。断德究竟,名大涅槃。智德究竟,名大菩提。如十下,约喻称叹。用彼大经月爱之喻。】就是来比喻。
【佛有下,以例诸号,明不易说。净名经云:正遍知,如来,及佛。】就是《维摩诘经》讲【此三句义,大千众生,皆如阿难多闻第一。以劫之寿,说不尽也。】就是没有办法说。
【二 释说字】
底下这一段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底下这一段发挥到生灭四谛、无生四谛、无量四谛、无作四谛,还有,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还有四悉檀的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二十五页第一行,
【说者,悦所怀也。】就是佛说经典,我们常常说《佛说阿弥陀经》、佛说什么经典。这个说就是悦,要使众生高兴的意思,悦所怀,所怀就是让你所希望得到的东西、满足你希望得到的那个法。佛说就是佛要使众生高兴,就是悦所怀,令你的心欢喜叫做悦所怀。所怀就是你盼望什么,他让你欢悦,悦所怀。【即十二部经,八万法藏,】十二部经就是十二分类,不是十二本的意思,譬如说一个大学就分工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等等,文学院或者是法学院,工学院又分成电子、机械、水利、土木、电机,所以说十二部不是十二本经,是十二分类。八万法藏,我们如果查佛学辞典,你就知道佛学的名相实在很多,所以我们中国的辞典有很多字,统统因为我们佛法兴盛,佛法兴盛以后,才增加了很多文字,因此,我们佛法的兴盛,刚好增加了我们中国很多辞典的字划,自从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我们中国的文字增加很多,都是因为佛经上增加的。八万的法藏,就是很多,由二、三、四、五、六,一直增加统统有,打开佛学大辞典有很多。【六度,四等,】四就是四谛。所以简单讲六度四等就是六度、四谛、十二因缘、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等等,【一切法门。又于一法中,作四门分别。于一一门,巧作四悉檀利益。】又于一法中,譬如说四谛法,它作四门分别,譬如说空的,属于空教的四谛门,或者有的四谛门,或者是非空非有的四谛门,或者是亦空亦有的四谛门。于一一门,巧作四悉檀,譬如说空门里面的四谛法又分成四悉檀: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巧作就是把它分开来,有四个悉檀。【闻者欢喜,】赞叹得到大受用叫做【赞用,受行,】接受方向的指示去修行叫受行,四悉檀,闻者欢喜,赞用,受行,【施】就是布施,【戒】就是持戒,【进】就是精进,【念,】包括二种:一种叫做般若,一种叫做禅定。和念头有关的就是般若的思想,和禅定和念都有关系。【而得开发。】而开发出来。【贪恚愚痴,豁尔冰消。】因为我们有四悉檀还有对治门,所以听了会欢喜,他就知道要怎么施舍、要怎么持戒、要怎么精进、要怎么掌握住那个念头。上次我和信徒讲过,我们人是活在一口气当中和活在…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