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找麻烦,有烦恼你就不要怕,遇上了要不然你怎么办。所以圣人说的法我们要接受,要懂得运用,这样最起码日子也快活多了,我们又能够很解脱。
底下,作世界悉檀说,令其乐欲,【赞用受行。】赞叹得大用接受去实行。所以在上面的“未种者”写个“A”,作世界说,令其乐欲,赞用受行,底下【为已种者;】写个“B”,为已经种植善根的人,【用中二悉。】中二就是为人悉檀和对治悉檀,因为他已经有种植善根了,你不必再制造这个因缘给他了。所以你要说的就说为人悉檀,为人悉檀简单讲就是讲一些如何修养,哪一类的众生要讲哪一个法,叫为人悉檀。第三个叫做对治悉檀,对治悉檀就是这个人悭贪不舍,你就教他要好好的布施,这个人愚痴、固执,你就教他学般若放下。用中二悉就是为人悉檀和对治悉檀。这个就是“B”。再来“C”就是【善根未发者;】善根尚未发的,连发都没有,【作为人说,】为人就是遍九界的众生让他有这种因缘,作为人悉檀,【令起宿善信戒进念。】念就是掌握住思想,信、进、念、定、慧这个念,这个念和禅定和般若都有关系,这个“C”。再来就是“D”,【恶未破者;】就是“D”,还没有破,就是还在造恶没有破的人,【必对治说,】要怎么对治这个恶,【令其三毒忽豁尔冰消。】我以前因为脾气不好,所以日子很难过,都想不出办法来对治这种脾气,起先听到佛法知道不要生气,遇到境界,因为坏脾气的习气很重,也是这样子生气,没有办法就一个星期不讲话,很痛苦,呕得半死,吃也吃不下,胃这么不好可能和坏脾气有关,就是气得半死,然后学佛一年、二年、三年。。。慢慢的、慢慢的体会,慢慢的磨练,还经过我的一个好徒弟,提婆达多示现的这样磨练我,我现在很感谢他,今生我遇到这个人不简单,他离开三年到现在,我没有再遇到这种善知识,我如果说:师父,你觉不觉得这个世间没有好人。所以,那一阵子生气的频率很高,这个胃弄得不好,然后慢慢的学、慢慢的学。。。才知道原来这种生气,也是我们自己的心理作用,你如果看这种人不行,就不要再在一起了,这个人很可怜,你和他相处很痛苦,赶快离开一点、离开一点,慢慢、慢慢来就没有机会了,戒掉了,尽量使自己的情绪控制住。所以我们知道这种道理,但是要有相当的时间来磨练,不简单,不简单(恭敬顶礼师父!)。然后常常去看死人,去看棺材,去看惨死的那种,看人家死了脸变黑,提醒自己有一天我也是要躺在这里,所以我们的欲望和追求慢慢、慢慢的就会平淡。这个对治不简单,所以恶未破者,你自己要想办法,要想办法必对治说,令其贪、嗔、痴的三毒忽豁尔冰消,就是让他通达、让他化解。再来,最后一个“E”叫做【为已熟者;】就是已经有善根的人,【作第一义说。】中道实相,【令得契真,】契就是合真,合自性、本性叫做真,这样你就能够【革凡成圣。佛智鉴机,】鉴定这个根机,【说之必中。】说一定会合根机,合中道第一义谛的道理,所以说之必中。【知不入理,】了知道某一类的众生还不能入第一义谛的道理,【令得三益。】哪三益呢?世界悉檀、为人悉檀、第一义悉檀。知不入理,就是他还没有入中道第一义谛的道理,所以我们就说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和对治悉檀,这三种利益。【知不破恶,令得二益。】知道还没有破恶的人,令得二种利益,就是为人悉檀和对治悉檀。【无善可发,作世界说】世界悉檀,【但生欢喜。若全无益,佛则不说,】所以佛一生没有讲过一句废话,【故云默然。此是一法一门,明四益也。若一下,例诸法诸门示四悉。谓一门被机,四悉既尔,余三门亦然。如是类推,一一八万,】就是一一有八万法,【法法四教,】每一法有四教,譬如说藏、通、别、圆,藏教讲生灭,通教讲不生灭法,别教讲无量,圆教讲无作,所以一一八万,法法四教,【教教四门,门门四悉,】我再讲一遍:八万四千法,法法四教,四教就是藏、通、别、圆,因为藏教讲生灭法,所以藏教叫生灭教,所以通教叫做无生教,别教叫做无量教,圆教叫做无作教。教教四门,法法四教讲完了,然后就是教教四门,四门就是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门门四悉檀,每一门又分成四悉檀: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四四就十六,所以门门四悉。【十二部、六度、四等,莫不皆然。以此略明佛说之相。】
(A、为未种者;作世界说。令其乐欲,赞用受行。
B、为已种者;用中二悉(为人悉檀和对治悉檀)。
C、善根未发者;作为人说,令起宿善信戒进念。
D、恶未破者;必对治说,令其三毒忽豁尔冰消。
E、为已熟者;作第一义说。令得契真,革凡成圣。)
(八万法——法法四教、教教四门、门门四悉
藏教:生灭教
有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非有非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亦有亦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通教:无生教
有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非有非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亦有亦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别教:无量教
有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非有非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亦有亦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圆教:无作教
有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非有非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亦有亦空门
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
【三 释观字】
我们“佛”和“说”已经讲了,现在讲“观”。《佛说观无量寿》,现在讲“观”字。
观字【即所说也。上十二部八万等法,岂非所说。然是泛举,】就是大致上举。【显于能说。下无量寿,及今观字,】意思是说:能说还有所说,所说就是无量寿,还有这个观,【的是此经所说义也。分二:】都是在说这个观字。佛是能说,观和无量寿是所说。
【初 牒释双标】
底下要这样读,
【观(一声)者,观(四声)也。有次第三观,一心三观。】
观(一声)者,观(四声)也。【上观平声,下观去声。】平音就观guan(一声),去声就观 guan(四声)。观(四声),就是读重一点。有次第三观,次第三观就是把空、假和中分次第慢慢的作观,一心三观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即假、即空、即中,即中、即空、即假,次第三观就是有次序的由浅入深名次第三观。空、假、中依次序,一心三观就是即空、即假、即中同时,【所以须用去声观字,以释平声观字者;乃用观法,观于胜境。】用于观法观于殊胜的境界,【若非观法,将何观之。】底下说【撮经所诠,】撮,我查辞彚这个撮就是摘、取,拿经典所解释的【立兹题目。】叫做撮经所诠,意思是说撷取经典里面的大意所说的来立题目的名字,【经明十六,以为能观。今释题名,唯论三观。】就是空、假、中,三观。【经文是别,题是总名。】经文是别名,题是总名,【总总于别,别别于总。】这个没见过的人,会突然觉得怪怪的,所以加一个字就不会很困难:总“谓”总于别,别“是”别于总,中间再加一个字,读起来就比较顺口。总是什么意思呢?总于别,把别的东西全部包括叫做总,总于一切的分别,总于别就是包括一切别,总的意思就是:包括一切的别叫做总。所以总谓总于别。别是别于总,别是什么意思呢?别是一条一条分开,和总不一样,总比较简单,别比较详细。【今立三观释观,乃是经文十六观体。若就十六,各各示于三观相者;】就是空、假、中。【其文繁广,】就太多,【故于释题总而示之。令其修者;以兹观法,】用这种观法,【入十六门。】十六门,刚才有讲过,就是十六种观法,这里讲的不是十六门,就是十六种观想的方法,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十六观经里十六这个数目字。意思就是用这种观法入十六门,【则境境皆三,】每一境就是空假中、空假中。。。当体即空、即假、即中,【心心绝妙。四依被物,】四种情形让你依止,被物就是加被一切众生,【言简意周。】很简单但是意思统统包括在内。【双标两种三观者;】两种三观:就是次第三观和一心三观,叫做两种三观。【乃以次,显于不次,】乃以次就是有次第的,乃以次第三观,显示,不次就是没有阶层的,当下即空、即假、即中,当下即是。这就是禅宗所说的顿悟的意思,没有次第一心三观。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跟这个完全一模一样,佛说众生,这就是有,即非众生,这就是空,是名众生,这就是中道。空、假、中显于一心当中,【不用别观,】个别的观想,【无以明圆。】就是如果没有用别观就是有次第的来修行,就不能显示圆满的观想。【如止观中,皆用思议,】意思就是能够言说、能够讨论,【显不思议,亦此意也。】
【二 据教双释
庚一 次第三观
初出名指经】
再来,【从假入空观,亦名二谛观;】二谛观就是真谛、俗谛观。二谛,从假入空观亦名二谛观,【从空入假观,亦名平等观;】从空入假观名叫做平等观,【二空观为方便,】翻开二十九页,[二空为方便者,初观空生死,次观空涅槃,此之二空。]观空生死、观空涅槃,就是生死也空,涅槃也空的意思,这个叫…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