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娑婆世界,【金宝之与泥沙,】现在就地质来论,极乐世界是黄金铺地,七宝琉璃,它的地质是黄金,本性是清净的。泥沙,娑婆世界地上统统是污秽的泥土。这是藉着简单的地来比较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举此例就好了。底下,接下来,【胎狱之望华池,】胎狱就是我们娑婆世界出生都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面,经过十月怀胎的痛苦。之望华池,如果往生极乐世界是莲花化生,是清净、自在的。底下,【棘林之比琼树。】现在说的是游乐的地方,棘林,极乐世界的琼树是美玉所成,叫做琼树。琼,琼树,所以有很多女众的名字都用这个“琼”字,美的玉叫做琼,美玉,很美的玉,很美的玉叫做琼。棘林就是我们现在爬山。。。棘就是有很多刺,难行,杂乱无章,像现在去爬山(会)死在山里,迷失方向,本来是快快乐乐的进山,结果死了抬出山,死了抬出来,所以娑婆世界要找寻一点快乐也要看地方,有很多人爬山,爬一爬都死在山里,都回不来了。用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稍微比较一下而已,极乐世界的地是七宝琉璃、金银之地;我们这里是泥沙。我们娑婆世界出生是怀胎十月很痛苦;极乐世界是莲花、七宝池。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丛林里面统统是荆棘;极乐世界统统是美玉而成的树木。这是简单做个比较。
看小字,
【钞释云:欲论观行,】先告诉你要如何妙观修行,【先示两土苦乐之相。】让你比较看看,比较看看。所以我才告诉诸位,娑婆世界如果和极乐世界相比较,你根本不想活着,活在这个世间根本是痛苦的,极乐世界这么好的地方做个比较。【文有四句,一一皆论相对。首句明所成国土,苦乐相对。彼国但受诸乐,】极乐世界只有快乐,【故名乐邦。此土多受众苦,义言苦域。】这个世间很痛苦。【次句明能成物体,】能成这个世界的以什么为材料,能成物体就是拿什么做为建筑的材料,拿什么做材料,极乐世界用金、银、七宝,使你了解【贵贱相对。】贵和贱相对比较,【彼纯七珍,】彼的意思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纯是七珍宝,【略言金宝。此】即娑婆世界【多众秽,】娑婆世界污秽、不干净,【略言泥沙。】就代表娑婆世界不清净,【三句明初生受质,垢净相对。此土六道,具有四生。】就是胎、卵、湿、化,【今就人中,多从胎藏。母食冷热,】妈妈吃冷或吃热,【及饥饿时,子在胎中如处寒热,】吃冷就像处寒冰地狱,吃热就好像被热烤,意思是说孩子在母胎里面也是一种痛苦,妈妈如果吃饱一点,就如【山压,】如果是爱吃的妈妈,一张嘴巴整天都在吃,孩子在里面又叫不出声,只能用脚踢,说:你怎么吃得那么饱,你怎么吃得那么饱,快把我压死了。又无法说话,遇到爱吃的女人,整天都是吃,整天都是吃,整天都是吃,如果你用听筒听听看,他会抗议的,那是没有去听,说:我抗议,我抗议,你不要吃那么饱。意思是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痛苦的,没有一样是快活的,【倒悬地狱之苦。故云胎狱。彼国九品,皆从莲生。纵下下品,经十二劫,在莲华中,胜忉利天。是故华池,受生即乐。末句明生后游处,粗妙相对。此则荆棘丛林,】就是我们的树林统统是会刺伤我们的东西,有刺的东西,【彼则金渠玉树。】极乐世界金渠,渠就是水道,渠的英文叫open channel,渠道工程学,open channel engineering,我有读过渠道工程学。金渠玉树,【余如钞文广明,】其余的在钞里面讲得很清楚,【兹不繁赘。】在这里不重覆。
【二 明二因心行】
第四页,
【诚由心分垢净,见两土之升沈。行开善恶,覩二方之粗妙。】诚就是实实在在的,由,实实在在都是从我们的心来分垢秽和清净,这样我们就能够见到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这二土,升就是极乐世界的清净叫做升,升,升华。沈就是我们现在在沈沦。二土之升和沈,升就是好,解脱叫做升;沈就是束缚。行开善恶,修行当中开出善门和恶门。覩就是了解、看见,让你看见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的奥妙和粗劣,所以粗就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痛苦的世界;妙就是极乐世界,很殊胜的地方,覩二方之粗妙。
【钞云:诚、实也。由、从也。报】我们的报应,报【之净秽,实从心行二因所致。】二因就是心,垢和净所感叫做二因。垢就感得娑婆世界,净就感得极乐世界,【心即迷了二心。】把笔拿起来,二心就是垢、净,垢心和净心二个心,心即迷了垢和净,【行即违顺二行。】就是善和恶,善和恶,违就是恶,顺就是善,【六道三教,】把笔拿起来,三教,有分三教、有分四教的,三教是这么分的,第一叫做顿教,根器利的人,六道的众生有的是根器利的人,根器利的人一闻即千悟。第二叫做渐教,慢慢的教化他,慢慢的教化他,所以他会常常讲给我时间,我需要时间,那个叫做渐教,需要给他时间他才会觉悟,要他一下子放下他没有办法。第三叫做不定教,不定教的意思就是有的人听到小法悟到大法大觉悟,听到大法,有的人悟到小教小小的觉悟,这是不一定的叫做不定教。所以三教分为顿教、渐教和不定教。六道三教。【迷三德性,】三德,把笔拿起来,三德就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法身就是无相、般若就是智慧、解脱就是力用,力用就是力量。迷三德性,迷法身德、迷般若德、迷解脱德,【为三惑】三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根本无明,为三惑【染,故曰垢心。】心不清净。【身口诸业,违理有作,】违背道理,违背佛所说的道理,【皆名恶行。以此心行,感四秽土,】不清净、污秽,【沉下粗浅也。】四秽土在娑婆世界。【唯圆顿教,】圆顿教就是根器利的人,【了三德性,离三惑染,方名净心。】才叫做净心。【身口诸业,顺理无作,以此心行,感四净土,高升深妙也。心虽本一,】这是以本体而言,以本性来讲大家都是一样的,叫做本来是一,【以迷了故,须分垢净。行业虽同,以违顺故,须开善恶。从此二因感报净秽。应知圆人,】圆人就是圆教的人,根器利的人,【以常寂光】常就是永恒,寂就是寂静处,心不起心、不动念,光表示智慧无量,所以常寂光是三种解释,常就是永恒的生命,寂就是灭掉一切的烦恼,心非常清净,光表示智慧的意思。所以常寂光净土表示永恒的清净具足无量的智慧,这是法身,就是我们的法身。【而为观体。凡圣因位,】凡夫就是因,圣就是果,果就是位,【皆即究竟。】就是当下。意思是说圆教的人只要一闻就千悟,凡圣因位,位就是果,果地,因和果同时当下就是究竟。【不同别人要心】不像是别教的,因为有藏、通、别、圆,不像是别教的要心,就是最达极致之心叫做要心,不同于别教的,达到最究竟的,【只齐一十二品,】因为别教无明才分十二品,无明别教十二品,圆教是分四十二品,【故分证秽。】分证秽就是说别教,藏、通、别、圆的别教,对圆教来讲只是分证,秽就是不圆满,圆教是净的话,别教就是秽。圆教如果是净,别教就是秽。意思再解释一遍:圆人,圆教的人以常寂光为观体,凡圣因位,即就是当下、同时,统统当下就是究竟法,不像是别教的人,藏、通、别、圆的别教,要心就是到达最极、最究竟,只能达到十二品,意思就是别教的最后开十二品无明,圆教是开四十二品,只能达到分证秽,分证就是还没有像圆教的究竟圆满,所以是不圆满的意思。秽就是不圆满。就圆教来讲它是秽,圆教是净。【问答不录,须者自阅。】意思是说底下还有一些问答,在这个地方不节录,你有需要自己去看。
底下,
【二 喻】
【喻形端,则影直。源浊则流昏。】
譬如说,前面我们讲心有分清净和污秽,土有分清净和污秽,粗和妙,现在用譬喻的,我们的身体如果直,你的影子就直,我们如果驼背,太阳照射影子就会驼背,像那个秘雕,以前布袋戏里的秘雕,秘雕出现,然后一个老太婆眼睛模糊,布袋戏是这么演的:七、八十岁的老太婆,秘雕来拜访她,她就说:来就行了,还背了大包、小包的。她不知道他是驼背的,布袋戏就是这么演的。听起来很好笑,其实是他驼背很严重,她说他来就行了,还背得大包、小包的。她不知道他是驼背的。所以说我们人如果正直,站得直影子自然就直。
源浊,水源如果不干净,流下来的水就污浊,像黄河流下来的水是污浊的,上面的水源如果是干净的,流下来的水当然是干净的。
【钞云:】钞这么说,【形端喻净因。】意思是说了因的佛性,【谓了性净心,】通达究竟叫做了性,了解,彻底的了解本性就是清净,【顺理善行。】顺从佛说的道理来行善。【影直喻果。】影子当然就直了,这个人没有驼背,站起来当然影子就直,人如果驼背,影子当然会弯,所以影直喻果。【谓四净土也。源浊喻秽因。】源浊,水源如果污浊,底下流下来的水当然是污浊的,这是一定的道理,是不是?【迷性垢心,】如果本性迷了心本来就会污秽,垢心就说污秽,【违理恶行。】就是违背了天理,你当然会胡作非为,【流昏】流下来的东西,昏就是恶因得恶果,昏当然是不清、浊,水源污浊哪有可能流出清水来,哪有可能,所以违理恶行,流昏【喻果,】流下来的当然是污浊的,这个比喻为果。【指四秽土也。】污秽的东西。若翻回来,把笔拿起来,【若翻上喻,】反过来讲,若翻上喻,就是如果现在把它反过来讲,【形曲影凹,可喻逆修因果。】意思是说如果形全身弯曲,影子就会凹,影子就会弯曲,形曲影凹,形如果弯曲影子就凹,可以比喻说逆修因果,就是违背因果,他的所作所为就是违背因果,【下喻,源净流清,可喻顺修因果。】我们刚才讲水浊,水源如果污浊,底下流下来的就污浊,上面如果是清水,流下来的就是清水,所以水源流清,就比喻他修的因果是善的意思。【今举二喻,各喻一种,其义甚明。】
【二 就净示修】
底下,第五页,
【故知欲生极乐国土,必修十六妙…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