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讲记▪P8

  ..续本文上一页讲一定不行,你要看大藏经,将来一定要谈到顿、渐、秘密、不定,藏、通、别、圆,那不开这个课,以后你自己看经典,你怎么看也看不懂,你不晓得他在讲什么东西?唯识我们也要开,像上次我们开的那个唯识才简介,一问都听不懂,奇怪!根器怎么那么“利”呢?一问统统听不懂,出去不要讲你是慧老的徒弟,笑死人了!我们调查过,百分之九十八都听不懂,那不晓得怎么样开唯识课程?真的很头大了!本来我一直想开唯识,我看看干脆算了,先开教观纲宗好了。程度那么高,来讲的人那个还是成大的,还成功大学的呢;还中钢上班呢;还当工程师呢,都听不懂,当工程师听不懂,那你们当什么师啊?佛法这种东西实在很不容易。所以我一直在为了你们要开什么课程,很伤脑筋啊,很伤脑筋,也不晓得怎么办?放下你们也很可怜啊,所以做法师的人难为,师道难为,要顾虑到众生的根器;要顾虑到影响你们将来自己阅读经典的,你们天台宗若不懂,那将来看法华玄义、法华经那你怎么看得懂呢?所以一乘是法华经所讲的,讲的意思就是实相的道理,就是大白牛车,用羊车、鹿车、牛车、还有大白牛车来比喻,那就是一乘,一乘当然就是绝对的。

  法性,法性就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这个法性就是固定的,一切皆空,空性。所谓性就是不变的东西,法性就是一切法如如,没有所谓的对立;没有所谓的分别;没有所谓的妄想,法性就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就是法性的意思。首楞严,这个楞严、首楞严意思就是定慧均等,叫做楞严、首楞严。又有一种叫做究竟坚固,所以说: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舜若多性可销亡,舜若多就是空性,如果可以把它去除掉,舜若多性可销亡,意思就是如果空可以把它消掉,舜若多性可销亡,就是这个意思。烁迦罗心无动转,就是坚固不坏的定力、愿力,也不会改变,还是要度众生。每天做早课时候: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南无常住十方僧,又开始气喘了,后面那一声是我自己拉长的,有一点像吧!所以说很多人念楞严咒,念到前面不晓得那一句是什么意思?那一句就是这个意思。

  中道,就是不偏空、不偏有,意思就是般若是坦荡荡,一切法不可得嘛,愈是大智慧的人,不著边际嘛,不著空有嘛,当体即中,中道是对空、有讲的,其实也没有中道,中道是多余的。你为什么有八正道啊?因为有八邪道啊,你如果说你本身就是行八正道,那你说那来的邪?所以说这个中,就像路的中间,因为有左边、右边,所以讲:我走在路的中间。你说这个飞机飞到虚空里面去,飞到虚空,那我现在问你:那边是左边、那边是右边?飞机一直飞不是飞在中间,那你以什么定位做标准呢?那里是左边、那里是右边?太空船飞到外太空去的时候,那里是左边、右边?意思就是说,没有偏空,也没有偏有的话,就没有所谓的中道。中道是破除义,是除掉执著叫做中道,要了解古人的意思啊,要了解古人的意思,所以也没有所谓的中道,有歪道才要讲中道,八正道是对八邪道讲的,如果没有八邪道,你讲什么八正道?连八正道也没有,对不对?空、有是对立的,空跟有是衬托出中道,中道是衬托空跟有的,你不执著就是中道嘛,傻瓜!就是这么简单,easy easy no difficult.很简单!有人说:师父!你那个英文怎么那么生硬呢?傻瓜!故意念的嘛,念英文:no difficult.你看!多标准。所以中道的问题,就是你一切法不可得,不偏空、不偏有,那么就是破除的意思,不执著就是中道啊,你执著中道也是歪道啊,对不对?你执著一个中道你也是歪道啊,中就是破除义,不是真的有一个中。

  最后又讲一个毕竟空,毕竟空就是彻底的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以前我们一听到一丝不挂,这个人实在很粗鲁,不太文雅,其实不是,这一丝不挂是佛教的,佛教的,就是一点烦恼也不会放在心里,那叫一丝不挂,后来的人把它变成丝袜的丝了,人家那个丝是指烦恼,一点烦恼,就是一尘不染的意思,一丝不挂跟一尘不染就是同样的意思,那后来的人,奇怪!佛教讲的名词,禅宗讲的一丝不挂,也被用到另外一个不正当的场所,你看!一丝不挂,多丢人!这就糟糕了。你看!“赤棵棵的”不是,赤裸裸的。所以说毕竟空就是所讲的赤裸裸的;一丝不挂的,无所住名毕竟空。什么叫毕竟空呢?一尘不染啊,绝对的空啊,意思就是说,连一个起心、一个动念都没有了,心就是安住在如如不变的本性里面。看左边《智度论》里面讲的:《智度论》:“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大智度论》里面讲。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就讲三论,加上《大智度论》就是“四论宗”嘛,所以“三论宗”又名“四论宗”也对。这个《大智度论》我很想讲,但是《大智度论》就是太多了,这个《大智度论》的内容我告诉你,你一生一世就看这《大智度论》就不得了,真的!你要开大智慧,二部经一定要看,一个是《楞严经》,一个是《大智度论》,你要开大智慧,就这二部经一定要看。但是大智度论就是很多,有十册,有的把它印成四册,大智度论一百卷,开玩笑!要讲到民国几年?不过这个太好了,《大智度论》。解释《大般若经》叫做《大智度论》,论就是问答,所以你看《大智度论》就是问、答,问、答,《大智度论》就是问、答……统统是问跟答,就是《大智度论》。而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的名,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所以般若你也可以讲真性实相;可以讲一实谛;可以讲自性清净心;可以讲如来藏;可以讲如如;也可以讲实际;也可以讲一乘;也可以讲法性;也可以讲首楞严;也可以讲中道;也可以讲毕竟空。你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我们今天才讲二个字。今天才讲二个字。

  我以前初学佛,到逢甲大学的旁边有一间寺庙。叫做“般若”,然后“学”苑是一个(草)部,再一个怨恨的怨,没有心部,“般若学苑”,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四个字念错了二个字,念:“般若学宛”,也没学佛,也不知道啊!“般若学宛”,大家都在笑我,我也不知道你在笑什么?不晓得他在笑什么东西?就问说:这“般若学宛”难道有错吗?不是这样念啦!四个字念二个字错,就五十分而已,我说那怎么念?应该念:般若学苑,还念呢,念:般若学苑,你看。所以念错字有时候会笑死人。那一天有一个人来说:师父!我还没有“贩依”,奇怪!你讲什么我都听不懂?听不懂?没有“贩依”?后来才知道没有皈依,我说那个不念“贩”,那个念“皈”,皈依,这个字念错了笑死人了,人家觉得很好笑,还没“贩依”我以为还没有吃饭呢?所以说研究经典可以让人家认识很多。那么今天讲到九点半了,明天我们讲观无量寿经,连续三天的观无量寿经,我希望你们都能到好不好?我希望你们尽可能来听经闻法。下课!

  二、波罗密多:也是一种梵语,含有四义:一、波罗译为彼岸,密多译为到,合言之为彼岸到,顺语应云到彼岸。二、译为度无极。三、译为远离。四、译为究竟。

  一、“到彼岸”者,这是一种比喻:如过渡者,须乘舟筏,从这边的此岸,渡过中流而到达那边的彼岸;以喻众生的沉迷,当仗般若以度脱之。说明白一点,此岸喻生死,中流喻烦恼,般若喻舟筏,彼岸喻涅槃(涅槃,待下文解释,总之即解脱的意思)。众生被三惑(一、见思惑:如身见、边见等,邪分别道理而起,谓之见惑,如贪欲、嗔恚等,倒想世间事物而起,谓之思惑,离此见思二惑即离三界,声闻缘觉以之为涅槃。二、尘沙惑:为化道障。菩萨教化人,必通知尘如沙无量无数的法门。然而心性暗昧不能达此尘沙无数之法门,自在教化,谓为尘沙之惑。三、无明惑:又称障中道惑,为障蔽中道实相理之惑。)烦恼所迷,以致沉沦生死苦海,现在如果想求度脱的话,就不得不借仗般若的功力去灭除烦恼,以了脱生死的痛苦,获到究竟涅槃的安乐!所谓乘般若船渡过三重烦恼的中流,顿超生死众苦的此岸,直上涅槃安乐的彼岸。此外还可作另一种的比喻:大海喻三界轮回之处,海水喻众苦,众生坠落轮回,备受众苦,仿彿和那沉溺大海里的人所受的痛苦一样,以其世间痛苦充满,正如大海的水深广无涯,故以苦海喻之。沉溺水里的人,是刻不容缓地,当急求船只的济渡,以登安稳的彼岸;受生死轮回的我们,要是不愿长此沉沦的话,则当速求度脱!古云:“苦海茫茫,回头是岸”,般若是救度人们出生死苦海,到安乐彼岸的大慈航!众生迷了本性,沉溺烦恼生死苦海中,今赖般若开示之,使其认识本有真心,而获到解脱;正如靠了船只渡出苦海而登彼岸似的。总之,能断烦恼,了生死,证涅槃,就是彼岸。此岸乃众生作业受苦之处,彼岸是诸佛菩萨究竟解脱之地。菩萨以法空智(诸法空无之真理也。),乘无相(谓真理之绝众相也。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船,由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的彼岸。我想菩萨大愿大悲,绝非只顾自利,一定是要普渡一切众生同超苦海,同登彼岸。那末,大家当赶快向前求度吧!

  今天我们从“波罗蜜多”,上个礼拜我们谈到“般若”,它有不同的名相,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这个礼拜我们从波罗蜜多,先谈这个“多”字,这个多字是结尾语,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就像我们说“了”,他来了,那个“了”,这个波罗“蜜”,有的是用“虫”,有的是用“山”,这个“蜜”字就是翻译的音而已。

  波罗蜜翻译成中文有四种意思,第一、叫做到彼岸,“多”就是“了”,就是到彼岸了。般若波罗蜜多,意思就是:大智慧到达彼岸了。心经就是一部最重要的经典。到彼岸,我们说生死是此岸,涅槃不生不灭是彼岸,中间叫做烦恼的河流,我们在生死的凡夫此岸,依著佛讲的经典来悟入…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要释>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