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看出希望来
郑石岩
第七章 高洁的性情
掌声响起的舞台上,
多少英雄豪情,
在落幕的清冷中
化作苍白的呻吟。
喝采的艳羡,
百千得意辞色,
在深夜寂静孤灯下
竟拼凑不出自己是谁,
蓦然,
远山寒寺的钟声,
捎来消息:
希望毕竟在你的慧眼里。
情感是孕育个人精神生活的素材,它不但表现于情爱、伦理、国家和宗教,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影响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斯许和自我观念。前者影响著个人待人处世的态度,后者则与个人的内在性情息息相关。情感是生活的主体,它一旦有了障碍,有了执著,有了挫折或压抑,就会扭曲正常的运作,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判断、思考和人际关系。这种有障碍的情感,佛门称做“有念”或“妄念”,而把纯真的情感称为“无念”,禅家说:
“无念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
人只有在情感上表现得真诚纯洁,透过醒觉的力量去实现它,才能在生活上感受到愉快,这就是性情的希望。
通常我们把性情解释为“人的禀赋和气质”,或者说性情包含了先天的脾性和情感。性情是个人精神生活的特质,高洁的性情就是幸福生活。它决定人对自己的看法,对别人的观感,对世事的态度,同时也决定了自己适应能力的水准。性情好,心理就健康,思考就清醒,社会适应能力跟著提高,而心情上也显得自在恬适。因此,性情的陶冶和提升是修禅学佛的得要功课。它当然也是实现成功的人生所必须的努力。
性情的核心就是情感,人若能在情感生活中看出希望,有著良好的出路和表现,必然走向幸福的坦途。兹将提升性情的方法,讨论如次。
一、从个性中流露真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是指个人人格的特性。它是个人先天的脾性加上生活经验的产物。你的生活,你的人生,都离不开个性。因此要用自己的个性来实现人生,把优点实现出来,把缺点加以克服。这就是你的希望,也是你的成功。
你一定要觉察自己的个性。你知道自己脾气急躁,就得凡事预作准备,多给自己一点从容的时间。你知道自己容易心情不好,有优郁的倾向,就得学习恬淡,善于调整生活,多作运动和艺术欣赏。性急的人只要稍加陶冶,可以把它转门类为工作和事业的朝气和斗志;优郁的人,却在调整之后,发挥了敏锐和审慎的特性,成为工作和事业的助力。你的个性之中,任何一种特质,都具有优点和缺点,关键就在于认清它,接纳它,发挥它,克服它。这就是你性情的希望。它决定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也决定是否能在凡尘中实现“觉而有情”的菩萨道。唐朝神秀禅师说:
“一切佛法,
自心本有,
将心外求,
舍父逃走。”
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负起责任,去实现潜能,开创生活;而不是逃避自己,或者拿自己的缺陷当藉口,让自己有了堕落的机会。
许多人常以“我个性懒散”来拒绝规律的作息,因“我的个性不愿逢迎别人”而藉口逃避社交活动。诸如此类都不是真正对自己个性有所醒觉,因为他没有兴起积极光明的正念,去转识成智,提升自己,把自己的潜能实现出来。请注意,个性的醒觉,必须透过积极思想去发挥。《六祖坛经》上说:
“正来烦恼除。”
当人能以积极思想照亮自己的个性时,便能发挥优点,把个性中的优点实现出来,性情也就活泼开朗起来。也许你很外向,当然可以选择一个需要外向能力的工作,好发挥你的潜能。但你也同时要学习冷静和缄默,因为这些能力是你所必须的。也许你个性内向,应该找一份无需在大众面前周旋,或处理公共关系的工作,但是你也要试著跟自己的亲友保持来往,培养友谊和亲密感。
无论你的个性如何,你永远需要温暖和安全;需要被关爱和尊重,更需要去敬爱别人。因此,如果自己在这些方面溃败下来,个人的统整和社会化就发生困难。性情也就有了障碍。特别是当一个人感到孤独、被遗弃、没有价值和意义时,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就有了问题,个性的舒展和觉醒便发生困扰。因此,为了拓展并发挥自己的个性,必须实践以下禅家的告诫:
·要真诚对待自己,所谓“老实修行”,无须为了博得别人赞美,或与人一较长短,而违背自己的本质。你就是你,应该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体能,听自己的真心话,做自己该做的人,必然有崇高的性情。
·肯对自己负起责任,用毅力去实践所订的目标。只有肯承担失败,愿意在失败中寻求教训的人,心智才能不断成长,性情也跟著开朗积极起来。
·行善能帮助你肯定自己的价值,透过助人、忍耐、恬淡等实践伦理,感受到丰富的人生意义,这让你显露仁慈的性情。
·人的个性专属于自己,但必须与家人、朋友、国家社会发生相属的互动关系,这才不致孤立寂寞。你要关心自己,也要同时关心别人;能肯定自己,也要肯定别人;能自爱,也能爱人,这就是“同体大悲”的性情。
人类文明建立在个性差异的互补上;个性不同,展现的性情不同,所以我们才学会互相敬爱和彼此尊重。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是不能相互比较的,都具纯真之美。所以,禅家说:
“尽十方世界是自己光明。”
你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穷而自卑,不能因为没有高人一等的地位而否定自己的价值,你的价值正是你自己所表现的性情。当你能看出这个原委时,你已经“见性”了。所以,个性急的人是好的,徐缓的人也是好的;外向的人是可贵的,内向的人一样可贵;爱参与公共事物,领导群众的人值得尊敬;服从别人领导,恪守本分的人,同样值得尊敬。这就是“率性”之道。
个性彼此不同,却是构成文明社会的互补因素,你一定要珍惜你自己。人的迷失是因为想逃避自己,刻意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而压抑了自己的特质。然而,自己的特质,却是活泼现成的自己,无相禅师说:
“活鱍鱍平常自在。”
人只有醒觉到自己一切现成的本质,如如自在的生活,不逃避,不虚伪,不跟别人比较,不作攀缘,则潜藏在自心中的创造力,自然能流露在生活之中,化作成功和幸福,同时孕育了自在的性情,这正是性情的希望。
人要活在纯真的个性里头,才有光明的豪气,若活在虚假的个性里,便不免造作,矫俗干名,流于迷失了。什么是纯真的个性呢?简单的说,自己的根性因缘便是。人若能依自己的本质和条件,率真的生活,一切显得自然顺逐,心理压力就减少,自己的能力也比较能得到实现,性情就好起来。反之,若以情绪化的态度处世,以物欲做为抉择的依据,以强烈的防卫机制待人,那就是虚假的个性了。虚假的的个性是“有为法”,是一种虚妄。人最忌讳穿著戏袍,而以为那袍子就是自己,那就注定迷失自己的真性而看不出希望,孕育不了高洁的性情。
二、透过思想创造心情
一般人都以为思想和情感是互不相干的,但事实上,两者是交互影响的。在思想的运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足以左右思想的正确性、对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判断。一个有敌意的人,常把别人的言行,误解为别有心机;把别人的意见,视为对自己的刁难;把社会上的种种活动,作扩大的消极性解释。当然,情绪不稳定的人,在心情好的时候,思想比较乐观积极,在心情欠佳的时候,思想就显得消极起来。他们在积极与消极之间所做的决定,有时是相互矛盾的。情感一旦扭曲了思想的运作,则所得到的结论,必然偏离常道。禅家总爱说:
“平常心是道。”
当自己的思考,不会被平静的情感所左右,不被贪、嗔、痴、慢、疑困惑的时候,便是平常心。有一位年轻朋友告诉我说,不久前她结识一位男友,但她发现男友的心情好像起伏不定,心情好的时候是一种说词,心情坏时,便告诉她,不要对他存有指望。她很同情他的遭遇,所以爱他。她问我可否跟男友深交,进而谈婚嫁。我实在不能替她做任何决定。只能告诉她:“情绪确实在影响一个人的思考和决定。你同情男友而产生的情感,必然影响著你对男友的正确认识和婚姻的抉择。同情和结婚是两个不同的命题,但在不平静的心情下,会混淆不清,判断就有困难。你若确实爱他,就必须培养互爱的情感,那才是“觉·有情”的爱。”
当然,思想也在干扰情感,一个崇信大乘佛法的人,必然发展出大慈大悲的襟怀。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人,必有关爱和助人的好心肠;思想刻板的人,必然展现不出热心的风采。思想活泼的人,很容易欣赏到春风般的幽默与情趣。思想和情感关系密切,互相影响,因此,思想上的改变,可以变化性情,以下我们讨论从思想中孕育高洁性情的方法。
首先,你必须把思想的空间打开,不要囿于成见。因为成见破坏了新奇的性情,阻碍了发现新知的喜悦。有一位先生,心情老是被阴阳五行的观念弄得心神不安,一点也不自在。他知道的禁忌越多,内心的不安和束缚也就越多,他是我看到过,最依赖风水、命理、择日和趋吉避凶的人。他甚至每天要卜一次卦,好决定一天的运道。每天他想的只有得失和吉凶,只有趋与避的选择。他的思想简单化到刻板的程度,这不但导致创意的萎缩,连情感生活也被不安和焦虑腐蚀了。
有一天,他告诉我说,“我知道那天不能去看病人,因为那会冲煞,但朋友大伙儿决定,下午一起去探望医院里的老朋友。这是人情之常,我不得不答应,于是当天上午,我便开始担心,焦虑不安起来。像这样该怎么办?你信不信这些?”
我告诉他说,“不是信,也不是不信,而是要打开正信的智慧;你要用慈悲心去关爱你的老朋友。这时心中只有慈悲之情,而无得失之心,只有人间的正信慈悲,没有邪妄惧怕的念头。”当一个人的思想,完全被一种学说、臆测或宗教的神秘性束缚时,思想的空间荡然无…
《悟·看出希望来 第七章 高洁的性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