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寻找著力点 第三篇 新观念与活知识▪P3

  ..续本文上一页清醒度越高,越不容易遗忘。此外,保持较好的健康状况,清醒的尺度也会提高。有些人睡眠太少,精神不佳,注意力不免受到影响,当然记忆效果亦会打折扣。

  ·善用联想:对于所要记忆的素材,要与已经熟习的观念或事件,做一些联想,则能构成较好的记忆效果。在某一领域里,你所拥有的知识和观念越多,联想的机会也越大,记忆的效果亦越强。有时,透过有趣的联想,能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

  ·资讯的联结:如果把要记忆的素材,做一系统的联结,想成一个故事或事件来记忆,则不容易遗忘。或者把它联结成一个图形,亦能记得牢靠。

  ·透过替代字词来记忆:如果你有好几个因素或原则,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要把每一个大项的关键字列出来,加以排组,构成一个容易记的简单句子,则能长期记住那些重要资讯。

  关于记忆,行为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学习一项新的东西,在二十四小时内,不加以练习或复习,则80%可能被遗忘。因此,学会某些活用的观念和能力时,要保持持续的练习。刚开始时,练习次数要密集,慢慢再改为间歇性的练习,这样能记得更牢。

  生活在一个资讯社会里,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运用资讯的能力。不过,有一部分的资讯和能力,必须长期的记忆,否则就无法有效处理生活与工作的事务。不过,每一笔资讯都必须由完整的观念组成,如果观念是空洞的,就不能形成类化,重组新观念,衍生新知识。

  学习“学习的能力”,是现代人必须重视的课题。因此每一个人都应从观察、分析和思考,累积更多“活的观念”,以解决生活和工作的问题。这个不断发展活的观念的历程,是人类心智成长和精神生活的核心。

  3获取三种实用的知识

  生活中最重要的实用知识包括思考、活力和良好习惯。知识要广,活用为妙;学习要勤,创新为窍。

  人必须学习实用的知识,做为解决生活难题的工具,并据以发展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有些人读的是死知识,记诵它,研究它,只能当文字的游戏,对自己的生活未见改善,心智得不到成长,工作亦无特殊表现。有些人既能读书又能做事,善于学习、创造和工作。

  知识不应该被割裂成零碎的片段,以致失去实用的效能。零碎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问题,亦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我相信一个活泼、健康、有创意的人,通常是很善于掌握实用知识的人。掌握一项实用的知识,比你记诵十则刻板无用的知识,要来得有价值。实用知识对生活与工作直接产生作用,能给自己带来殊多好处。生活中最重要的实用知识包括思考、活力和良好习惯。

  首先,要培养观察、思考和求证的能力。这能使所掌握的资讯确实可信。传说、臆测和一厢情愿的瞎猜,往往令人走错路。学习实用知识,以应付变迁社会中的需要,是未来人类努力的重要课题。《第五项修练》一书的作者彼得·圣吉(Perter M·Senge)说,“认清自己的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就是精熟自我功能的修练。”其实,只要对任何事情保持客观的观察和思考,就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变得聪慧能干。

  本世纪初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是提倡求真求实的一代大师,同时也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一九0六年四月十八日上午,旧金山发生大地震,并引起大火,成千上万的灾民逃离焚烧中的城市。这位目光锐利的教授,即刻身赴灾区,手持笔记,东奔西跑,详问惊慌失措的灾民:

  “地震开始时,你感觉怎么样?情绪如何?”

  “当时你最先想到什么?你的心是否跳得比较快?”

  他问了许多人的心情、感受及当时的反应等等,一一记录。这位心理学家的著述,所以能那么启迪人心,给后人留下求真的楷模,是不言可喻了。

  一般人虽非科学家,但是求真求实的学习精神仍不可或缺。我们能在工作中不断观察、检讨、记录、分析,以寻求新知,就能随著社会脉动,继续改进和成长。能不断学习的人或团体,是立足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从财经资讯中发现:一九七0年代名列《财星》(Fortune)杂志五百大排行的公司,到了八0年代,有三分之一消声匿迹。因为他们缺乏实用的新知,他们的学习与成长陷于无能,于是创意枯萎,成长的动力衰竭。

  个人的生涯发展,能否顺利走出自己的天空,端看其学习的态度。学习常被一般人误认为是吸收知识,其实,吸收新知只是学习的一小部分,真正重要的是主动发现新知。在生产力中心举办的将帅营研习会上,一位企业经理人谈道:

  “面对偌多新知,到底该学些什么?哪些才是下一步需用的知识呢?”我还没有回答,另一位经理人说:

  “我认为最重要的知识,是从自己工作和周遭中,发现新的趋势,领会新的经营方法。”另一位接著说:

  “如果没有接触到大环境的资讯,就可能是聋子。如果不能领会自己和大环境的真实关系,就会渐渐失去好眼光。又倘使不能从工作中发现新技术和机缘,那就会失明。我最担优的是失明。”他接著问我:

  “老师你觉得如何?”我说:

  “每个人注定要在经验中领悟,在工作中学习第一手的新知。跟著别人走,行动已经慢了一步,等别人把诀窍摊开来说明白,再去吸收它,那就只能拾人牙慧。”

  “这也是禅机吗?”

  “你没有听过禅家说:

  “从门入者不是家珍,

  随缘得者始终成坏。”

  经过别人咀嚼过,再送给你吃的,便失去新鲜的味道。随著他人听闻来的知见,充其量只是肤浅的表皮,而不是骨髓里的精华。”

  知识要广,活用为妙;学习要动,创新为窍。

  其次,要有经营活力的知识。古人常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做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活力。人的活力,与自己作息习惯、运动、营养均衡等等有关。不过,影响活力的主要根源,大部分还是心理因素,你务必对它有所了解。如果你想获致这方面实用知识,不妨试试下述方法:

  (1)用行动来培养情绪性活力。如果你希望有好心情做事,就要以好的态度去面对同事,要怀著高兴的心情去面对工作。你只要纵空自己去发愁和愤怒,不采取行动改善,不肯去运动或做点休闲,就会越来越颓废。请问:

  “你想高兴点吗?”我知道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建议你:

  “要高高兴兴地待人,高高兴兴地看事物,要像很开心那样去表现你的举止,接著就真的高兴起来。”

  “你想表现得有自信吗?”我的建议是:

  “提醒自己,让自己的言行看来像有自信的样子;即使你有些心虚,只要你做出自信满满的表情,就会有自信的风采,别人也会确信你很有信心,态度坚毅肯定。”

  (2)要克服怠倦。懒与怠倦没有什么不同,你感觉疲倦正是懒的思想在发酵作怪。我们要认清,在长期工人之后或许真累了,那该休息,寻求恢复体力。不过,大多数人其实并不那么累,只是嘴里说累,想著累,而真的产生疲劳的感觉。我年轻时,当过建筑工,那是很粗重的劳力工作。到了午休,只要靠在树下荫凉处,即刻睡著。有一次,午休结束要上工时,我自言自语地说:

  “啊!真疲累,快累死了!”我的堂兄即刻阻止说:

  “做什么工作都可以说累,那会使你真的累垮了!”

  现在回想起来,堂兄说的话,是很有心理学依据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如果你在工作完结时,表现出精疲力竭,走起路来无精打采,那么,你的倦容就级引发疲惫不堪的结果。因此,你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提醒自己,不要被消极的念头绑架。

  (3)努力工作有益于活力。无论你做什么工作,努力以赴,集中精神去干,不但效率提高,创意和精力都会源源不绝而来。每当我全神投入、奋力以赴从事写作时,都会有令人满意的丰收。我也常发现,假期过后,许多孩子变得懒洋洋的,学校的健康中心,周一的病床总是满满的。我访问学生:

  “假期玩得太累了吗?”

  “不,我在家里休息,并没有出去玩!”

  我发现有不少同学的答案是一样的。后来,我更从辅导教师那儿得知,寒暑假一过,刚开学的头两周,总有不少学生振作不起来,原因是他们长期生活在缺乏挑战的假期里。

  其三,好习惯即是一种宝贵的实用知识。人的命运,是好是坏,都是自己塑造的。每一个行为,经过重复之后,就在神经系统中留下痕迹,形成习惯。如果每天培养兢兢业业的工作习惯,精神集中,意志坚强,能自我控制,一旦形成习惯,就能有效对抗环境的变迁。每当物换星移时,那些没有坚强毅力的人,会像糠屑一般,不堪疾风的扫荡,而受到淘汰。一位已建立壮硕精神力、有良好生活与工作习惯的人,则能巍然屹立。

  我们必须注意,每一丝善意和善行,都会留下习惯,带来光明的机运。所以,不能因善小而不为,不能因恶小而不在意。习惯是我们的自动控制系统,如果你能让他有效执行任务,发挥维生和成长的功能,那么就有更多馀力,去创造新的事物。有年轻人问:

  “你怎么能在百忙中,维持写作不辍?”

  “想写作就得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我说。

  “什么是良好的写作习惯?”

  “随时记下你的观察和发现,找时间整理、思索和写作。还有,努力写下去就是良好的习惯。”

  懂得培养好习惯,当然也要知道如何戒除习惯;能戒除恶习的人,就能避开厄运。在课堂上,学生问道:

  “怎么革除坏习惯?”

  “别通融它,千万不要对自己说“这次不算”,就能戒除恶习。”

  “怎么严格执行革除恶习的计画?”

  “向亲友公开宣布你准备革除某种恶习,就能令你有恒心去完成它。你总不愿意在亲友面前漏气吧!就用他们的力量,强迫你完成革除恶习的行为目标。”

  好习惯一旦养成,就能形成自动自发的功效,其实每一个人的性格或…

《寻找著力点 第三篇 新观念与活知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