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随缘成长 第二篇 随兴培养心情▪P2

  ..续本文上一页门的回答很简捷,“体露金风”。随即秀真问道,世上有谁了解云门禅师的深长意味呢?我说:

  “去年元月时,绿意上枝头,

  今年春未至,枫红落满径。”

  她接著问我,“你觉得感伤吗?”我说,“那是无常的表露,是生命现象的揭示,有谁可以插嘴,说一句感伤的话呢?”

  我们默然站在枫树下,接受“体露金风”的洗涤;共同领会在“无常”的背后,有一个永恒的法体,彼此谦虚得不敢在枫树下说什么。我们欣赏这几棵大枫树,春夏时青翠成荫的柔美,严寒时枝枝直插云际的悲壮。我们拾起一片片红叶,捧在手里,窝在心头,不一会儿,像丰收一样荡漾著无尽的喜悦。

  我们越过小径,边走边欣赏手中的枫叶,在阳光中格外嫣红。秀真说,“这像花,不像叶。”我说,“不起分别心时,是花是叶,非花非叶,都可以任君说。分别心一起,非花非叶的禅句也救不了纷繁错落。”

  秀真说,“仔细端详时,叶非叶。”我说,“片片艳红透禅机。”

  枫叶红如琥珀,杜英的落叶红得更鲜丽,只要从树下走过,俯拾可得。我们一片一片小心的捡拾起来,捧著、挽抱著,最后红叶泛著喜乐的阳光,回映在我们的双颊上,化做我们的春装。

  她说,“我们拿这些瑰玉般的枫叶供佛如何?”

  我说,“从一开始就上供了;枫把春绿供在枝头,冬把枫红供在山野小径,秋风春日,有无量佛来受供,所以鸟儿婉转唱颂,林木风涛法器一时齐鸣,你不是参与其间了吗?”两人相顾会心一笑。

  她兴致显然未减,说,“这种供奉可有经典依据?”

  我说,“有,佛陀拈花微笑即是。”

  “可有人信受奉行?”

  “有,无量无边的无量寿佛。”

  “可否举一古德实例?”

  “大唐天柱崇慧禅师。有朝一日,弟子问“如何是道”,答曰:“白云覆青嶂,蜂鸟步庭华”。”

  “怎么实践这样的道?”

  “套用天柱的说法是:独步千峰顶,优游九曲泉。”

  我们边走边逗趣,转了几个弯,下山来到真修寺。这儿宁静得春光明媚,大殿上空无一人。我高兴得把满捧满怀的枫红杜英,洗净装盆,恭敬地地供在供桌上,心里觉得无尽自在和喜悦,因为没有人来多嘴,插话问一句,“怎么可以拿掉落下来的树叶供佛呢?”

  我们静坐片刻,似乎找到印心之处;华开华落,叶绿叶红,循环不已,是色是空,是空亦是色,我们合掌笑著对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然后步下殿前台阶,踏上归途。边走边谈,谈起无常和变迁,谈起精进与智慧,谈起在无常中打起精神,活得丰富有意义,同时要在无常中看清不我执的恬淡。

  4开朗面对无常

  无常的变化,若能以慧眼来看,以创意的耳朵来听,以智慧和弹性的心境去面对,你会发现有许多的美感和创作。

  世事是无常的,周遭的人事环境不断在变化,如果我们不用创意的智慧去适应,生活就会发生困难;如果我们对于无可挽回的变化,不能看透它的本质,而执著于过去的记忆之中,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引来更深的痛苦。

  人必须看清生活之中无常的本质;没有一样你喜欢的东西可以永恒的持有,也没有一样眼前的遭遇不会流逝,苦与乐是生活情境中所发出的音声。如果抱紧已过的事件不放,就会脱离现实,而产生许多错误的回应,带来更多痛苦。

  曾经有一对夫妇,从远地来和我晤谈,他们为爱子的横死而伤心欲绝,事情已过了半年,孩子的卧室、用具和书籍,保持完好一如生前。他们说这是一种爱和怀念,这是为人父母者爱不能舍的心情。我很能了解他们的处境,但是他们天天触景生情,不断想到爱子血淋淋的境况,而活在沮丧、哀伤、精神不振和绝望的心情中。我问他们:

  “爱子已逝,留著那些遗物和情境,徒然带来更多哀伤。你们这样做对爱子有益吗?对你们有益吗?”

  他们摇摇头,接著又是痛哭失声,我以专业的口吻问下去:

  “你们对孩子的感情至深,令我感动。容我再问:孩子来人间走一趟,受到你们的爱和温暖,现在他必须回到极乐世界或天国,请问你们如此的哀伤,如此保留过去的生活环境,让他一直幻游在你们的身边,既不能活著为人,也不能放心往生极乐世界或天国,这样对他好吗?”

  “大概不好。”他们停止了哀泣,以严肃的心情面对我。

  “好!你们的孩子一定很孝顺,是不是?”

  “是的。”他们说了许多孩子乖巧、孝顺和品学兼优的事。

  “你们这么难过,哀伤不止,孩子有知会不会心疼难过呢?”这时,这对夫妇有了面对现实的表情。于是,我又问:“你们愿不愿意做一些努力,采取行动,改变自己的生活,让日子过得好些,也让孩子心安,得以往生极乐净土呢?”他们终于道出肯定的答案:“愿意作一些改变。”

  这是他们能脱离哀伤重要的第一步。从这一步开始,他们打理爱子的房间,该送的送,该收的收;他们为了孩子又作了一次法会,这样他们才心安,然后计画新的生活方式。他们看清了无常,看清无常中的真爱:既是互爱的,也是彼此自爱的。这个家庭逐渐走出阴霾,迎向阳光。

  在《法句譬喻经》中记载,有一位痛失爱女欲绝的梵志,向佛陀请求开示,因为他优恼优愦,不能自己。佛告诉他说:

  “有常必有无常,

  有富贵必有贫贱;

  有和会必有别离,

  有强健必有死亡。”

  佛陀要他看清事实真相,要活在真实之中,而非生活在绝望或执著于虚妄之中。后来梵志开解了心结,而成为一位懂得生活智慧的人。

  人最忌执著在自己所设的不合理框架里,这一来创意全消,心灵的自由也会断送。你看,如果一个人坚持著不合理或缺乏弹性的观念,就会变得痛苦不堪,例如:

  ·凡事我应该做得好,受到别人的赞美或尊重。

  ·别人应该公平对待我、体谅我和尊敬我。

  ·别人应该要了解我的立场,替我想想才对。

  世事无常,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感受和判断都不一样,如果死抱著这些观念,就会挫折和不满,不是造成愤怒,就是引致不平,这就没有一天好日子过了。所以,你要对这些真实象有所了解,才不致造成心情或情绪上的紊乱,急欲争取别人的尊重,寻求公平的待遇,要别人了解自己的立场。

  无常的变化,若能以慧眼来看,以创意的耳朵来听,以智慧和弹性的心境去面对,你会发现许多的美感和创作。美感是从窠穴的局限中跳跃出来的新奇和协调,韵律是在变化中组合而成的柔媚与优雅。人类的惊奇、创造、发明和慈悲,乃至宗教上的开悟,都从无常中看出它的真相。

  大自然是无常的,所以有四季之美,能体验它的启发,才会唱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美丽诗句,才能画出传神变化的人物景致,也才有“耳闻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的才气。无常的变化启发我们,孕育我们,给予我们丰足和多采的生活。

  无常是美的、喜悦的、创意的;但相对于执著的情感而言却也是痛苦的。可是,我们明明知道是无常的,就应该对于执著保持适可而止的省觉,要多去品触无常迅速的变化、美和旷达才对。

  人生就是要跨越一段无常的路,但要走过这段路需要一些配备、工具和地图。请记得,你是在运用这些装备来走无常的路,却不是执著在装备之中,不敢跨出无常的人生路。

  5温柔的精神馈赠

  家庭生活中温柔越多,孩子的人格成长越硕壮,夫妻的情爱更甜蜜;它使人更有精神去工作,更有创意过生活。温柔是人生的守护神,是家庭的平安符。

  柔能克刚,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但却很少人能了解柔在心灵世界里是一种安定、化除障碍、孕育高级心志的素质。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它称作温柔;它使人感受到爱、尊重和关怀,在没有压力和敌意之下,引发内在的反省和喜悦。温柔的人,总能体谅对方;他不急迫,也不功利;不是要强制对方听从,也不是冷漠疏离,而是彼此共鸣和同理,体会到真正的互爱。

  温柔是人类特有的天性,是精神成长到一定层次时,才发展出来的。温柔是家庭中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无论是夫妻的感情,亲子间的互动,都需要它。温柔能消除人际摩擦,给人信心和勇气,培养良好的性情。家庭生活中温柔越多,孩子的人格成长越硕壮,夫妻的情爱更甜蜜;它使人更有精神去工作,更有创意过生活。温柔是人生的守护神,是家庭的平安符。

  请别把温柔看成母性专属的特质,温柔没有性别之分,它是人性至高的流露。传统家庭教育,一直存在著严父慈母的古训,以为父亲要扮黑脸,母亲要扮白脸,才能把孩子教好。事实不然,家庭教育果真用一白一黑的方式教下去,必然要出现一些问题。依我的观察,父母亲都要采取权威的民主,才能把子女教好,而且要在权威和民主之间加上温柔作调和。

  接受温柔的感受,使你永远怀念,长保心灵的温暖。它是父母亲能给孩子最大的礼物。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大脾气的人,凡事直截了当,如果惹毛了他,就可能来一顿迅雷飙风般的训斥。可是,有几次温柔往事,却永远温暖著我的心,也对我往后待人接物和教育子女,有著很深的启发。

  念高中的暑假,我跟父亲上山垦植,种些番薯粮食。垦植的山地离家很远,走路要两个多钟头的行程。有一天,我忘了带水,到了中午吃饭时,父子俩已经渴得连饭都咽不下了。夏天的烈日,加上粗重的工作,汗水都流光了。父亲的脾气是会骂人的,我很担心他在这时候大发雷霆。

  出乎意料,我看到他脸色和蔼,语气温柔地说:“你先用午餐,我设法去弄点山泉水来。”我知道他要越过数百公尺的荆棘,才能抵达涓涓细流的山泉。过了好一会儿,他用山芋叶包了两袋清洌的泉水回来。那时我已用完饭盒。他说:

  “山泉水恐怕有马蟥,不小心让它寄生在鼻孔里可不是好玩的。你把嘴巴张开,我慢慢把清水例进你的口里…

《随缘成长 第二篇 随兴培养心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